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莱高速公路是国道205线的一段,路面为双向四车道,设计宽度为23m;面层厚度为5cm、5cm、4cm沥青混凝土,其中表面层4cm沥青混凝土为改性沥青面层。泰安市公路局工程二处承建的七标段施工任务,提前14个月完成工期,质量优良率95%以上,尤其是该...  相似文献   

2.
橡胶沥青+单粒径碎石(AR-SAMI)应力吸收层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具有延缓反射裂缝、加强层间结合、抗水损坏等作用,可用于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复合式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层间黏结、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桥面铺装层等。结合试验路实体工程,全面研究和总结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成套施工技术,包括技术特点、适用范围、材料与设备、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指标与方法、安全措施、环保措施、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等,并介绍了实体工程应用情况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结合广东省、湖南省高速公路中采用的不同隔离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的室内直道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探讨了贫混凝土基层上铺筑水泥混凝土面层时采用沥青混凝土、稀浆封层与蜡制养护剂隔离层的动力学性能的差别.室内直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动应力应变试验结果表明,3 cm厚沥青混凝土隔离层缓冲应力的功能明显优于蜡制养护剂隔离层路面、稀浆封层及无隔离层路面;蜡制养护剂隔离层与1 cm厚稀浆封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缓冲应力作用较小.此研究获得的有关动力学性能参数,为实体工程路面设计、施工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对比分析国内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补强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半柔性水泥乳化沥青加铺层、沥青面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对不同路面结构承载力、疲劳寿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两种路面结构的半柔性水泥乳化沥青加铺层、沥青面层均满足路面结构承载力和疲劳寿命指标要求,但考虑综合受力和建造成本因素,宜优先选用结构A,即加铺一层半柔性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层和一层沥青混合料面层;当旧路面当量回弹模量相同时,增加沥青层厚度可有效减少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但在满足承载力和疲劳性能的前提下,并不是沥青层越厚越好。  相似文献   

5.
舒威 《路基工程》1998,(2):42-45
本文重点论述了厚层路面沥青混凝土层混合料设计试验,并对马歇尔试验中的各种密度测定试验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6.
温缩型反射裂缝的热是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考虑了沥青混合料的热粘弹特性,运用增量迭代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在持续大幅度温条件下,开裂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罩面层内温度应力场,同时探讨了土工格栅加筋位置,裂缝宽度、沥青层厚、降温速度、起始温度对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辉  王选仓  徐玮  高建立 《公路》2007,(6):96-101
目前,国内在对CC-AC复合式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时,仍然参照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的设计方法,至今没有一个效果非常令人满意。在广泛收集并分析国内外原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弹性层状体系与有效厚度法,设计时考虑材料的非线性以及旧路面破损或者其他缺陷对加铺层使用寿命的可能影响,探讨了基于FW D检测和有效厚度的弹性层状体系CC-AC复合式路面加铺层设计方法。该方法将原复合式路面的面层等效为水泥混凝土板,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进行设计,并验算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抗剪稳定性,验算旧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混凝土层界面之间的抗剪稳定性。最后,还研究了复合式路面加铺层典型结构。  相似文献   

8.
复合式路面沥青层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碾压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研究中,沥青层的稳定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碾压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层之间剪切、沥青混凝土层车辙等进行理论计算及室内试验,提出了稳定性设计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胡珊  任瑞波  栾海  王哲人 《公路》2003,(12):62-65
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半刚性基层温度变化引起的,半刚性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加入柔性过渡层可有效地防止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反射裂缝。根据传热学原理,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吉林省通化试验路3种路面结构半刚性基层顶部温度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夏季或冬季,柔性过渡层都能有效地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的温度状况,从而减少或消除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10.
薄层沥青混凝土泛指层厚较薄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整个沥青路面结构层较薄,其二是指厚度较薄的沥青表面层。文章研究项目中的橡胶沥青薄层罩面"薄磨耗层"与"厚表面处治"之间的一种交叉。主要从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等方面对橡胶沥青应用于薄层罩面技术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水泥混凝土摊铺机振动梁工作参数选择浙江公路机械厂胡丕銮,孟莉霞在公路建设中.水泥混凝土作为路面材料使用越来越广泛,并且随着交通流量、车辆行驶速度和载重量的不断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层厚度也不断增加,一般在24cm以上。为了使浇筑的混凝土面层有较好的密实...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层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奕辉  刘金辉 《公路》2004,(11):170-173
茂湛二期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层采用8cmAC-25Ⅰ沥青混凝土,着重介绍了下面层AC-25Ⅰ施工的材料、设备、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供其他公路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卢拥军 《公路》2002,35(12):62-66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行车舒适性差,车速难以提高的状况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沥青混凝土架铺层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是行之有效的改造方法之,结合江苏省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工艺实践,阐述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治的方案,措施,以及沥青混凝土加铺层面层、加筋层、防水层等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情况,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技术作了进一步分析研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建议,力图找到符合国情、切实可行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玻纤土工格栅在刚改柔路面工程中被广泛使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加铺层之间,通过大量的观察及实践证明,此种设计有应用误区。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加铺层之间铺设一层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然后在粗、细沥青混凝土层间铺设玻纤土工格栅,对减缓反射裂缝及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15.
厚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弯沉修正系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卫平  曾雪芳  邵显智 《公路》2005,(8):247-249
现行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以路表弯沉为主要设计指标,并以综合弯沉修正系数调整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鉴于考虑的基层类型以半刚性基层为主,通过对现场试验路测试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新的F计算式,适用于厚沥青混凝土层路面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对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力学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旧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后,旧路面病害对加铺层的力学影响尚未开展研究。根据路面力学的计算原理,以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为基础,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裂缝对加铺层的力学影响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原路面坑槽位置、坑槽面积、旧沥青混凝土层模量、裂缝位置和重载交通等对加铺层的影响规律,为旧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水泥混凝土层结构的设计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反射裂缝形成机理分析,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之间设置了薄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经工程实例应用,设置应力吸收层的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在温度及荷载周期性反复作用下具有较强的抗反射裂缝能力,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路岩 《东北公路》1997,20(3):51-58
本文通过论述沥青混凝土路面层特性和影响压实的诸因素,探讨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合理的压产技术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9.
为保持与多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同步施工,依据传统铸铁雨水口、双层支座雨水口产品作法并结合实际道路施工方法,将单层或双层支座的雨水口改进可以套接的多层支座雨水口,多层支座的外露层高与道路面层多层沥青混凝土的层厚相同,从而能达到能够提高质量、缩短工期、节省费用和环保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反射裂缝主要由水泥路面接缝处的应力集中和沥青加罩层底部的弯拉应力所引起。因此需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进行综合防治。在分析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病害调查与处理的基础上,从加强层设计、材料选择、厚度控制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