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对国内几种常见的机动车等待区类型进行了研究,提出应该从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环境和安全等多个方面对机动车等待区进行评价。对于环形交叉口,设置机动车等待区可以有效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对于非环形交叉口,设置机动车等待区则可以缩短待行机动车进入交叉口的时间,为保证交叉口完全清空,必须同时增大相位间的绿灯间隔,这使得通过设置等待区提高通行能力的作用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环形交叉口适用条件及改造措施。以某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为例,通过合理分析确定改造方案解决城市车流量增大所带来的环形交叉口拥堵及通行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孔令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228-231,237,7
环形交叉口经常成为城市道路交通的瓶颈。该文详细探讨了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条件、优化方法、改善策略。根据环形交叉口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确定了信号灯的相位配置及主要交通参数。结果表明,其对环岛交叉口改善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尧新广场交叉口改造设计为例,首先介绍了对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的方法;其次对如何将环形交叉口改造为信号灯控制的十字交叉口的设计原则及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对尧新广场交叉口改造后的实际运行效果及有待改善之处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分析处在城市主干道上的环形交叉口设置信号控制后的设计通行能力。并与不设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相比较,看其通行能力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6.
环形交叉口在城市交通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冲突点不断增多,针对这种缺陷对多路环形交叉口进行改造,以提高其通行效率.以西安市曲江大道转盘交叉口改造为工程实例,对现状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及交叉口流量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分析了交叉口道路结构及交通运行特点,提出交叉口道路交通改造方案,并依据现状交叉口交通流量,借助交通信号协调及配时设...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国内对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进行盲目改造的误区,从环形交叉口的起源与发展入手,通过对不同形式的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在总结国外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的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适用范围以及我国在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在对常规环形交叉口进行改造时应采用入环车辆让行的规则以避免锁死现象的发生,采用进口道偏移的手段以降低入环车辆的速度以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增加进口道与环道的车道数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中国国道,省道环形交叉口道路及交通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首次以间隙-接受理论建立了适于中国低渠化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9.
仿真技术应用于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仿真技术对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行了研究,从微观的角度对影响通行能力的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仿真技术的优点保证了各种交通特性都能在标定通行能力中得到反映,因而相对于经验模型和分析模型更能体现其研究环行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多路交叉口的交通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城市多路交叉口的形成原因、产生的问题、治理措施进行了论述,并以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北路-愚园路五路交叉口的交通治理改善设计为例,阐述了城市多路交叉口交通治理的实施及改善,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交通通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翟颖  常玉林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4):29-31,34
环形交叉口的几何设计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为提高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针对原有环形交叉口中心岛设计的不足,通过研究交叉口不同车型比例及车辆行驶轨迹,提出了关于中心岛半径设计的优化建议,建立了适用于公路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半径设计的优化模型,并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错位交叉口是一种特殊的平面交叉口,严重影响着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该文在分析错位交叉口交通特征的基础上,针对错位交叉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提高错位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保证道路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在城市道路网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交通事故最集中的地方。针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出现的问题,该文从平面交叉口的几何构造、渠化、交通控制、行人过街安全等方面介绍了平面交叉口的改善措施,并结合实例进行探讨,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形交叉口多已实施了信号控制,然而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仍存在不足之处.在基于间隙接受理论计算通行能力时,临界间隙的确定方法多运用实际数据回归分析或假定临界间隙分布以概率论估计,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因而提出了一种考虑驾驶员行为、车辆行驶特征与入口几何特征的临界间隙计算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建立了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入口单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在模型中给出了信号控制时环形车道车流量的通用计算公式,该公式可描述不同相位控制时的环形交叉口环形车道车流量.给出了环形交叉口运行稳定时通行能力计算的迭代方法,确定了输入值与输出值.最后以长春市新民广场为例进行了计算,模型计算值为7916 pcu/h,仿真值为7582 pcu/h,误差为4.2%.与其他计算方法相比,模型计算值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15.
低渠化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行力的理论模型与道路条件和交通的运行方式有密切联系。本文对我国国道上环形交叉口道路及交通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间隙-接受理论建立了适于我国低渠化环形交叉口通力的理论模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实际道路及交通条件的变化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对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安徽省来安县城南环形交叉口的改造工程实践,分析比较几种改造设计方案,提出环形交叉口改信号控制交叉口具体方案,并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进行效果评价。改造设计显著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通行能力利用率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评估交叉口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方法,在公路平面交叉口、分离式立体交叉口和菱形立体交叉口的规划和设计中有重要应用.输出的交叉口通行能力利用率(ICU)和服务水平(ICU LOS)指标,可直观地说明交叉口的饱和程度及剩余通行能力,利用Synchro软件或Excel计算表,可快速完成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路交叉口中各种交通相互干扰的情况,影响了路口通行能力。针对该问题,选取比较典型的交叉口,对提高通行能力的可能方案进行研究,其中重点研究减少慢行交通的干扰,即修建人行天桥后,对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影响。对城市道路交通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已有的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是假设车流为单一车型车流,而实际运行的车流多为混合车流,因而建立多车型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运用间隙接受理论,通过概率分析方法,考虑环形交叉口多种混合车型条件下的通行能力,从而建立了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模型,并且通过迭代得出环形交叉口混合车流条件下总的通行能力,发展了混合车流通行能力理论。通过与已有模型的通行能力和观测通行能力的对比分析可知,该模型的理论通行能力与观测通行能力更加吻合,并为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错位交叉口是一种特殊的平面交叉口,由于其自身特性,严重影响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通过对错位交叉口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对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的模拟和预测功能,对淄博市人民路与西六路错位交叉口进行仿真分析,结合组群城市中心城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多个微观改善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