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地震作用对盾构隧道管片张开量的影响,借助数值分析软件,分析典型工程在不同方向地震作用下管片张开量的分布规律。基于计算结果,对地震加速度与地震引起的管片张开量进行归一化处理,结合现有的管片张开量计算公式,提出了不同埋深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管片最大张开量预测方法。研究表明:地震作用对盾构管片环缝张开量有显著的影响,管片最大张开量的最大增幅为16%,平均张开量的最大增幅为27%;地震烈度为8度以下的区域,在静、动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管片抗震加固范围主要在工作井附近3~5环;地震烈度为8度及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区,应沿隧道轴向对环缝接头进行抗震加固。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提出的考虑地震作用的管片最大张开量计算方法具备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运营地铁隧道的管理、健康监测及维护正逐渐趋向于数字化、智能化;但常因地铁盾构隧道管理和检测单位缺少隧道数字模型,限制了地铁隧道智能维护和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文章针对地铁盾构隧道中无序排列的管片环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的地铁盾构隧道数字模型智能重建方法,利用检测车获取的隧道衬砌内表面高清图片,对管片特征物(螺栓孔)进行智能识别与自动分类,再根据螺栓孔群的分布特点自动推断隧道管片环的排版规律,从而结合隧道实际线路实现隧道数字模型快速重建。某地铁隧道的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管片无规律性错缝拼装的情况,能以100%的准确率实现地铁盾构隧道数字模型的智能重建。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修正惯用法和壳-弹簧模型两种计算方法,研究了原型试验条件下错缝拼装的异形盾构管片随覆土厚度增加的力学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异形管片结构整体变形呈"横鸭蛋"形;环向接头存在使结构内力呈非对称分布,纵向接头的剪切作用和幅宽边缘对其加强作用使幅宽边缘内力普遍大于幅宽中央;基于平面应变状态的修正惯用法夸大了错缝拼装对管片纵向的加强作用,计算结果要大于考虑三维空间问题的壳-弹簧模型,说明修正惯用法作为异形管片的设计方法是偏于安全的;建议异形盾构管片横向刚度有效率范围为0.72~0.87,正弯矩区弯矩传递系数范围为0.245~0.256,负弯矩区弯矩传递系数范围为0.166~0.197。  相似文献   

4.
对错缝拼装衬砌的内力计算分析的关键是如何考虑隧道纵向剪切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环间弯矩传递。目前在错缝衬砌的设计中,用得最多的是η-ξ法,而η和ξ值的确定主要凭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为此,通过错缝拼装衬砌的三维受力性态分析,研究在错缝拼装条件下环缝接头对管片接头的约束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环间弯矩传递。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双圆隧道管片的型式和组成、管片材料的主要技术要求、精度要求及与单圆管片在结构和制作上的区别等;重点介绍了双圆管片制造的工艺及技术;通过对管片制作质量的检验,表明其整体质量已超过了日本同类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6.
针对混凝土管片制作过程中机械测量的弊端,介绍了激光跟踪测量系统所具有的优势,分析了其软件开发的内容和功能,详细阐述了测量系统硬件组成、管片测量角点的确定、后处理软件的开发以及测量流程等。  相似文献   

7.
错缝拼装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由于存在环间传力行为,具有与通缝拼装衬砌结构不同的力学特性。文章通过三环压弯试验获得错缝拼装管片的极限承载力和力学行为规律,分析了衬砌结构纵缝、环缝及管片本体的相互协同作用,并通过一系列试验设计工况得到了纵向力和荷载水平对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了三环与单环压弯试验结构的受力特性和破坏模式的差异,获得错缝拼装盾构衬砌的力学性能和环间传力效应。  相似文献   

8.
根据上海长江隧道直径15m管片的1:1直接头试验,经分析得出了该管片纵缝接头在分别承受正、负弯矩时转角随弯矩变化的规律,提出了反映管片纵缝接头力学性能的转角刚度拟合公式,可供类似工程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隧道周边水土流失对隧道结构的正常运营与安全使用产生的严重影响,文章采用拟静力的试验方法对周边卸载工况下通用环错缝拼装盾构隧道结构承载能力进行了足尺试验研究,具体介绍了试验方案和加载方案的设计,提供了结构变形、裂缝展开、管片纵环缝变形和螺栓受力的发展情况以及破坏过程等试验结果,并对结构的承载性能和破坏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结构收敛的荷载-位移曲线呈弹塑性特征,在初始阶段,荷载位移曲线线性上升;随后环缝破坏,环间相互作用减弱,结构整体刚度降低;最终环缝凹凸榫剪坏、纵缝混凝土受压破坏以及管片本体压弯破坏,结构整体失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盾尾间隙是管片选择的重要依据,间隙过小会造成盾尾与管片发生干扰,降低掘进速度;间隙过大浆液容易将盾尾脂冲破,造成漏浆。为了提高盾尾间隙测量的精准度,确保盾尾间隙变化量在允许范围内,文章研究了一种基于视觉处理的盾尾间隙测量系统,详细说明了整个系统的设计,重点介绍了采集照片后基于Labview的图像处理算法和二维卷积的边缘检测算法,介绍了Labview与PLC的通讯系统及其数据传输。研究结果显示,该测量系统操作方便、精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对管片拼装阶段的拼装过程以及管片受力情况的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拼装椭圆度、不同封顶块位置下的纵缝张角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封顶块处于最不利位置时密封垫处的最大内外张开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管片拼装阶段,拼装椭圆度与管片间张角呈线性关系;在相同拼装椭圆度下,封顶块位置对张角的大小有影响,在封顶块位置角度为±32.7276°时张角最大,并且在该位置下椭圆度为±5‰D时密封垫处的最大张开量为5.1 mm。  相似文献   

12.
介绍使用电子全站仪进行“跳点法”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与方法,“跳点法”电子三角高程测量是基于三角高程测量的数学模型作巧妙的变换而形成的一个全新的高程测量模型,既提高了普通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又克服了水准测量受诸多条件制约和GPS高程测量绝对精度差的特点,该方法为工程测量中高程控制测量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高效的手段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声纳法是一种管节相对定位的测量方法,其测量不需要测量塔,测量精度不受隧道长度影响,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管节对接端的精确定位.文章从管节形态测量、仪器位置标定测量和现场定位测量等几个方面对声纳法管节沉放实时定位测量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超声波的传播原理和声纳法在国外沉管隧道工程的应用实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声纳法定位测量精度的影响,给出了声纳法管节沉放实时定位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管片接头受力性能是影响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参数的关键因素,而采用快速连接件的接头受力性能尚不明确。文章参考国外盾构隧道衬砌快速连接件的研究和应用情况,结合上海市天然气管线过江隧道工程,通过管片接头荷载试验,对快速接头的纵缝转角刚度、纵缝抗剪刚度、环缝抗剪刚度进行研究。结合试验结果建立了基于梁弹簧法的三环错缝分析模型,给出了该模型关键参数的具体取值范围。最后通过计算对比提出了该种快速接头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修正惯用模型设计参数——刚度折减系数、弯矩传递系数。  相似文献   

15.
盾构管片所受土压力大小与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同步注浆、盾构机姿态、管片及地层刚度等因素紧密相关,上述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已有理论公式和经验方法并未较好地反映盾构管片实际受力状态。文章通过收集35座盾构隧道的52个典型土压力监测断面实测数据,基于实测数据统计分析了盾构隧道土压力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盾构管片所受土压力在0~400 k Pa之间的占样本总量的90%以上,经验注浆压力取0.3~0.4 MPa较为合理;(2)管片所受土压力与埋深近似呈指数关系,最大土压力与稳定土压力差值随埋深增大而减小;(3)侧压力系数λ范围为(0.5,2.3),部分超出了规范推荐的Ⅵ级围岩(0.5,1.0)取值区间,直接沿用规范建议值有失稳妥;(4)管片所受土压力与管-土刚度比近似满足二次函数关系,管-土刚度比ψ=1.0时,管片受力最为合理;(5)粘土地层管片所受土压力时空分布具有典型的4个阶段,即拼装阶段—注浆影响阶段—固结收缩阶段—土压力回升阶段,环向土压力具有不对称分布特性;砂土地层土水压力监测曲线分别呈"弱衰减脉冲式波动"和"双驼峰"分布特征,稳定后环向土压力对称分布特性显著,水压力具有"下大上小"的灯泡型分布形态。其结论可为研究盾构隧道土压力作用机理及管片设计方法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选取隧道横向收敛变形和纵向不均匀沉降作为隧道结构健康评价的单项评价指标,提出了采用梁-弹簧模型计算管片纵缝接头处的内力,在此基础上采用精细化解析模型进一步分析纵缝接头力学特性,以纵缝接头张开量、螺栓屈服和管片裂缝值为控制依据,计算得到横向收敛指标;采用三维壳-弹簧模型,以环缝最大张开量为控制依据,计算得到不均匀沉降的曲率控制指标。将该研究应用于南京轨交10号线越江隧道工程,得到该隧道结构健康评价的变形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精细、合理化的大断面盾构隧道结构设计方法,文章依托某大断面跨海隧道工程,对其结构选型和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从管片拼装方式与分块、管片连接方式、管片材料等方面,分析了管片结构的选型方法;从计算模型的选取、计算工况与荷载的确定、参数的选取、计算结果等方面,分析讨论了管片横断面和隧道纵向结构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用梁-弹簧模型、均质圆环模型计算管片横断面时所得的内力分布并不相同,在实际设计中应以前者计算结果为主,后者进行复核;在地基变化剧烈处,盾构隧道易出现较大的纵向弯矩和管片环间剪力,可通过采用设置变形缝、硬岩破碎等方式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18.
以广佛环线东环隧道大源站—太和站工程项目为依托,通过开展大埋深盾构隧道结构内力现场测试,探究实际施工不同阶段管片内力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数值模拟对管片内力现场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误差对比研究,分析施工因素对管片内力的主要影响位置及原因。结果表明:盾构施工过程中管片内力最大值出现在脱环后4~8环时的壁后填充阶段,最小值为拼装完成阶段,在盾尾脱环12环之后管片受力基本达到稳定阶段;管片内力实测值皆较大于模拟值,二者弯矩分布规律相似,轴力分布有一定差异,豆砾石充填可使实际轴力沿环向分布更均匀;实测值与模拟值最大相对误差约为40%,出现在拱顶及拱底区域,拱腰处相对误差较小;大埋深盾构隧道掘进时,壁后填充及稳定阶段管片内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豆砾石充填及围岩蠕变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地铁管片隧道的防迷流设计原理,管片的防迷流制造工艺以及管片的防迷流电气特必的测量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对管片上浮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盾构隧道施工阶段上浮计算模型荷载分布规律和计算方法;其次指出了弹性支撑法和修正惯用法直接运用于盾构隧道上浮阶段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即弹性支撑法计算得到管片底部向下位移,与实际上浮阶段管片隆起不符,而修正惯用法又不能考虑拱顶上覆土体反向压缩特性;最后,基于弹性支撑法并利用修正惯用法思想提出了能规避上述两个问题的反转抗力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模型与施工阶段管片上浮变形特征吻合度高,施工阶段管片上浮状态下弯矩、轴力和剪力最值较弹性支撑法和修正惯用法获得的结果分别增加68%、21%和51%以及34%、69%和22%,说明按本文推荐计算模型进行上浮管片设计可避免实际工程配筋不足造成的管片破损、开裂或渗漏。其结论可为盾构隧道设计提供一定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