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在分析影响公交车辆到站时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模型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设计基于城市公交车有限运行状态的自动机模型,通过对不同时段的到站时间预测模型分析,提出了一种复合的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有限状态自动机预测模型较单一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更为精准,对于城市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预测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牵引电机轴承温度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LSTM的高速列车牵引电机轴承温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窥视孔模块,改进了LSTM网络结构,适应长距离时间序列的牵引电机轴承温度数据,设计两层改进LSTM网络构成隐藏层,减少模型的计算量和训练耗时。选取某动车组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测试与分析,与标准LSTM、RNN、GRU、SVR预测模型相比,改进LSTM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最低,分别为1.158和2.57%,表明改进模型提高了牵引电机轴承温度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临港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规模与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公交优先战略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临港智能公交体系大背景下,尝试对公交到站时间进行算法分析研究,具体提供了一种结合非参数回归与卡尔曼滤波的公交车到站时间预测算法。通过非参数回归方法得到基于历史数据的公交车到站时间预测值,进而根据预测值和当前公交车实时运行结果的误差,通过不断更新最优到站时间估计和卡尔曼增益,实现对预测运行时间的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非参数回归和卡尔曼滤波混合后的模型预测误差减小,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采集获取的实时车辆定位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前车的公交车辆到站时间动态预测模型。在建立路段行程时间计算模型时考虑了前车的平均瞬时速度,在计算站点区域停留时间时建立了基于前车的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参数容易获取、便于实际计算的模型,用于预测公交车辆在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延误。用上海市58路公交车的GPS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公交车辆到站时间。  相似文献   

5.
短时客流预测可为轨道交通运营部门规划调度提供参考,其中短时客流预测的精准性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站点短时客流预测精准性,提出一种结合集合经验模式分解算法和贝叶斯优化算法的改进LSTM方法。先使用集合经验模式分解算法(EEMD)对地铁站点的客流数据进行分解,以减少数据噪声干扰;再通过贝叶斯优化算法(BOA)对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超参数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模型的参数精确性。采用真实的客流数据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LSTM以及单层组合模型,双重叠加后的EEMD-BOA-LSTM组合模型预测结果平均绝对误差降低21.8%~44.8%,均方根误差降低16.9%~47.4%,对短时客流的预测结果误差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港口货物吞吐量的预测精度,以宁波舟山港为例对灰色马尔可夫组合预测模型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的历年数据建立灰色GM(1,1)模型;其次,对模拟误差值用一阶马尔可夫链进行修正并确定误差的转移状态,建立复合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最后,用粒子群算法对该复合模型进行迭代寻优并优化改进,使模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灰区间分别进行分析计算,并实时动态更新其区间参数;最终,提高改进后的模型误差精度。结果表明,用粒子群算法改进的灰色马尔可夫模型误差均值下降了37%,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度更高,预测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复杂地质条件中深基坑变形的精确预测,提出了一种动态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改进支持向量机的基坑变形预测模型。引入遗传算法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和标准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横向对比验证了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动态惯性权重对支持向量机核函数参数的寻优速度更快,收敛精度更高,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相对误差仅为5.46%,拟合精度相较其他算法更高,预测效果良好,可较为准确的实现深基坑的变形预测。  相似文献   

8.
根据公交浮动车辆实时GPS数据,考虑不同时段的路段平均速度、公交车站、信号灯等多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新的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预测模型.通过估计到达下游最临近站点的时间和判断道路上GPS数据的有效性等方法,改善了预测模型的精度,并应用重庆公交车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时预测公交浮动车辆到达下游站点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AVL数据的公交到站时间实时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预测是公交信息服务、公交动态调度的关键参数。基于实时和历史的公交车辆自动定位数据(AVL)需求分析,将公交车辆到站时间划分为站点停靠时间、区段全程运行时间和区段部分运行时间,分别采用点估计法、BP神经网络法和自适应指数平滑法对其进行动态预测。最后结合实验线路公交车辆的AVL运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预测模型由于将历史数据规律和实时交通状况进行了有效融合,从而提高了公交到站时间预测的鲁棒性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公交车辆行程时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公交车辆的行驶特性,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建立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并用该模型预测未来时段的公交车辆路段行程时间.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可有效地改善公交车辆动态调度效果,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因此该方法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公交线路站点时段上下车人数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交线路客流预测是公交调度优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内容。通过对公交线路站点时段上下车人数主要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并根据改进的BP学习算法,而建立的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公交线路站点时段上下车人数预测模型.经哈尔滨市有关调查数据的训练与检验,证明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城市中心区干线公交车辆行程时间的预测精度,在拟合公交车辆行程时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源数据的干线公交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对RFID及GPS检测器获取的实际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分布拟合,其中混合高斯分布函数适用于单路段拟合,对数正态分布适用于多路段的拟合.采用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对影响行程时间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上游路段前2 个时间窗的平均行程时间的影响最大.分别采用ARIMA、改进的SVM模型对行程时间进行预测,其中改进的SVM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6.26%,优于ARIMA模型的11.69%,更适用于短距离交叉口间的公交车辆行程时间预测.  相似文献   

13.
为减轻青藏铁路恶劣大风天气对列车行车安全的影响、对沿线风速进行准确地预测预报,运用时间序列法对格尔木-拉萨段16号测风站实测风速建立时序预测模型,并进行多步预测仿真计算.为提高时序预测模型精度,通过改进时间序列法建模流程,引进卡尔曼滤波智能算法,提出了2种适合于不同预测步长和精度的优化算法.预测实例表明:优化算法将时序模型的超前1步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从4.89%降低为2.51%,超前5步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从9.77%降低为5.62%,并明显改善了时序模型的预测延时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个支持向量机进行初始行程时间预测并结合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动态调整的快速公交车行程时间综合预测模型.以快速公交车运行的GPS数据为基础,对北京市朝阳区快速公交2号线进行行程时间预测案例研究.利用该模型对其早高峰和上午平峰的两个不同时段的公交行程时间分别进行预测和对比分析,并通过与单一的卡尔曼滤波方法所得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快速公交行程时间预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并且预测平峰时段的精度要高于高峰时段.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公交到站时间预测精度,提出基于双层BPNN与前序路段状态的综合预测模型. 基于静态变量及顶层BPNN模型预测车辆到达每个站点的初始行程时间,利用K-means 聚类及马尔科夫链模型基于前序路段状态预测目标路段行驶时间;将上述两个模型的预测值及上一班次车辆的行程时间作为输入变量,基于底层BPNN模型预测车辆在目标路段的行程时间,进而动态调整车辆到达每个站点的时间. 以上海市791 路公交车早晚高峰各路段的行程时间为例进行模型测试,并与其他4 种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尤其在雨天,比传统BPNN模型预测精度提高57.25%.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城市中心区干线公交车辆行程时间的预测精度,在拟合公交车辆行程时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源数据的干线公交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对RFID及GPS检测器获取的实际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分布拟合,其中混合高斯分布函数适用于单路段拟合,对数正态分布适用于多路段的拟合.采用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对影响行程时间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上游路段前2 个时间窗的平均行程时间的影响最大.分别采用ARIMA、改进的SVM模型对行程时间进行预测,其中改进的SVM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6.26%,优于ARIMA模型的11.69%,更适用于短距离交叉口间的公交车辆行程时间预测.  相似文献   

17.
王建  邓卫 《城市交通》2012,10(5):78-83,5
公交驻站时间是公交行程时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预测精度直接影响智能公交系统中公交信息发布的准确性.为了提高公交驻站时间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它由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组成.首先利用两种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公交驻站时间;然后利用改进后的等宽数据离散方法,将两种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和观测的驻站时间数据离散后用于贝叶斯网络学习;最后通过贝叶斯网络推理得到驻站时间组合预测结果.实例分析表明,贝叶斯网络组合模型驻站时间预测结果的误差指标均优于单一模型,证明其可有效提高单一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公交到站信息服务系统的可移植性、降低到站时间预测误差、增强到站时间信息服务的可获取性,对如何构建公共汽车到站信息服务系统进行设计。以标准化AVL数据输入为基础,阐述了4项关键技术:制定AVL数据采集内容标准;建立基于行程时间的到站时间预测算法;建立基于事件驱动的到站时间预测控制方法;提出电子站牌与手机相结合的联合信息发布模式。选取实际线路在计算机上实现上述设计成果,并对比分析事件驱动和时间驱动两种控制方法在降低预测误差方面的效果。结果证实,事件驱动控制方法对到站时间预测误差的改善效果比时间驱动控制方法显著。  相似文献   

19.
吕慎  田锋 《交通标准化》2013,(21):21-25
换乘乘客到站时间分布是决定换乘乘客平均候车时间,优化并制定公交协调调度策略和方案的关键性因素。首先,选取世界之窗地铁换乘枢纽为调查地点,分高峰和平峰时段分别调查换乘乘客到站时间、送客车辆发车间隔等。然后,根据均值间差异的显著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影响换乘乘客到站时间均值的因素。基于此,应用回归分析建立换乘乘客到站时间均值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换乘乘客到站时间均值有很大的差异,且高峰时段换乘乘客到站时间均值是换乘客流量的二次函数,而平峰时段换乘乘客到站时间均值不受换乘乘客客流量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客流量预测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客流量的准确预测,首先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将时序客流数据分解成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本征模态函数(IMF),降低数据噪声对客流预测模型的影响,再结合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进行预测,提出VMD-LSTM预测模型。采集明尼苏达州州际轨道交通客流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传统LSTM预测模型,VMD改进LSTM使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减少8.38%,均方根误差(RMSE)减小256.99,有效提高LSTM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