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为提高公交到站时间预测精度,提出基于双层BPNN与前序路段状态的综合预测模型. 基于静态变量及顶层BPNN模型预测车辆到达每个站点的初始行程时间,利用K-means 聚类及马尔科夫链模型基于前序路段状态预测目标路段行驶时间;将上述两个模型的预测值及上一班次车辆的行程时间作为输入变量,基于底层BPNN模型预测车辆在目标路段的行程时间,进而动态调整车辆到达每个站点的时间. 以上海市791 路公交车早晚高峰各路段的行程时间为例进行模型测试,并与其他4 种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尤其在雨天,比传统BPNN模型预测精度提高57.25%.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心历史风貌保护区停车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保护城市中心历史风貌,解决复杂的停车供需矛盾问题,通过分析城市中心历史风貌保护区交通特性及主要停车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老城区停车管理经验,提出了停车管理策略的总体理念原则,探讨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研究认为,城市中心历史风貌保护区停车管理应从保护历史风貌出发,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管理。实践表明,该策略为科学进行此类区域停车管理提供了系统思路,收效良好,有利于缓解区域交通拥挤。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大型活动交通拥堵,针对活动期间拥堵演化特征以及交通需求和道路时空资源的耦合关系,研究以精细化管控为导向的、基于红波和绿波理念的干线协调控制系统方法.面向大型活动期间的线拥堵和辅助局域网络拥堵疏解的要求,构建干线协调控制的基本框架,进而确定决策交叉口,采用图解法分情况研究了红波协调控制相位差和绿波协调控制相位差的确定,给出了计算模型.结合2个真实路段采集的交通数据,对提出的方法和模型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红波、绿波理念的干线协调控制可有效均分交通压力,瓶颈交叉口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平均排队长度相比现状方案降幅分别为72%和70%;整个干线交通流有序性得以增强,车辆通过流量相比现状方案增幅分别为19%和22%.所提方法在现有交通设施条件下,协调优化道路交通系统的时空要素,有利于提升大型活动期间路网运行效率、改善活动参与者和居民出行品质.   相似文献   
4.
整车识别代码VIN在总装车间打印后,售后出现掉漆、锈蚀等质量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通过对前后道工序的工艺差异性、优缺点进行对比,以及对设备存在的问题点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焊装时打印VIN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解决车辆售后出现的掉漆、锈蚀等问题。VIN打印工序的前移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售后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制造过程产生的工艺失效点,从而真正满足整车制造过程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如何科学管理大城市新区静态交通系统,避免交通拥挤和停车难现象向新区蔓延已成为城市交通领域的重要课题.从分析国内外先进静态交通系统管理经验入手,通过分析大城市新区自身特点,提出必须对其静态交通系统进行时间、空间2个维度的一体化管理,并从功能框架、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等方面构建了一体化管理体系.对保障静态交通系统一体化管理的法律与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交通流失效识别是确定交通状态、制定交通管理策略的关键。为精细化识别各车道交通状态的差异,提出以车道为基础,利用速度变形累积曲线将每个时间间隔内的速度波动"转折点"放大,较为精确和直观地确定各车道的瓶颈交通流失效时间。相比于以往基于断面和基于阈值的识别方法,该方法更为精细和客观,不仅能有效识别路段的半拥挤状态,也可以深入分析拥挤的横向、纵向传播特性。以上海市快速路军工路出口匝道附近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出口匝道附近的拥挤一般先由最外侧车道开始,平均经4 min 之后扩散到最内侧车道,但在向上游纵向蔓延的过程当中,内侧车道反而比外侧车道更容易发生交通拥挤。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公路频发的气象灾害,做好抗灾决策,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公路网抗灾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详述了具体的评价方法和步骤,探讨了评价结论分析方法和采用回溯分析的反馈研究方法.以杭州市国省干线公路网为例对评价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心商业区停车方式选择行为的因素影响,以沈阳市太原街片区为例,通过对停车行为的调查,应用非集计理论中的Logit模型,建立了包括出行者特征和选择方案特征的停车场选择模型,探讨了各种特征变量对停车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出行者性别、停车费率、停车后步行距离,停车费用支付者,以及停车时间对停车者的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通过模型标定,建立了城市中心商业区地面以及地下停车场的选择概率模型.该模型可通过调节各影响因素取值来控制地面与地下停车场的选择概率.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保护城市中心历史风貌,解决复杂的停车供需矛盾问题,通过分析城市中心历史风貌保护区交通特性及主要停车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老城区停车管理经验,提出了停车管理策略的总体理念原则,探讨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研究认为,城市中心历史风貌保护区停车管理应从保护历史风貌出发,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管理。实践表明,该策略为科学进行此类区域停车管理提供了系统思路,收效良好,有利于缓解区域交通拥挤。  相似文献   
10.
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表征公路网抗击自然灾害能力等方面的特性指标,构建了公路网抗击自然灾害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杭州市公路网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公路网抗击自然灾害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得到的评估结论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一定程度上反映公路网的抗灾能力,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