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评估钱江隧道火灾疏散的可靠性,从而为钱江隧道逃生通道设置方案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基于改进的公路隧道需用安全疏散时间RSET计算法,采用Monte Carlo随机数值试验方法,针对钱江隧道的特点,对3种不同的逃生通道方案进行公路隧道火灾人群疏散随机性仿真模拟,从而可计算不同疏散逃生方案、不同人群疏散荷载下疏散的失效概率.通过对计算结果分析可得:不考虑隧道各项火灾控制与疏散的有利因素,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取规范值时,横通道疏散可靠性相对最高,纵横结合逃生方案次之.  相似文献   

2.
综合客运枢纽内部人员密集、通道网络复杂,且进出口数量较多,客流疏散效率不易提高。针对这个问题,不同于现有研究大多考虑改造物理设施,本文提出了通过控制通道开闭状态及通行流向,充分发挥既有设施通行能力的疏散流线设计优化方法。设计了由系统输入、疏散仿真及疏散流线优化模块组成的疏散流线设计仿真优化框架。其中,系统输入模块包含疏散需求、疏散网络、疏散行为参数;疏散仿真模块用于给定疏散流线方案下疏散效率的模拟测算;疏散流线优化模块则基于疏散仿真模拟结果迭代优化疏散流线方案。疏散仿真方面,考虑到行人在疏散途中可能动态修改疏散路线的特点,基于Logit模型构建了行人疏散择路行为模型。疏散流线优化方面,为提高疏散效率,避免局部通道过于拥挤,设计了以整体疏散时长、所有个体总疏散时间和通道最大饱和度最低为目标的疏散流线优化模型,并应用基于NSGA-Ⅲ的疏散流线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以虹桥火车站到达层疏散场景为例开展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情况无特殊流线设计的疏散方案,优化方案的整体疏散时长、所有个体总疏散时间和通道最大饱和度分别降低36.2%、16.6%、51.6%。该方法对建设安全高效的综合客运枢纽内部行人疏散系统具有较好的参考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人员安全疏散的观点研究特长隧道横通道间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隧道的消防设计应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横通道作为隧道的安全地带,其间距的设置在人员安全疏散中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雪峰山隧道为工程实例,阐述了一种计算横通道间距的方法,并简述了该方法的应用。首先根据特长隧道火灾特点,从人员安全疏散的观点出发,模拟分析特长隧道4种不同火灾场景下的典型自然疏散过程,并运用火灾模拟软件FDS计算不同火灾场景、不同横通道间距情况下的危险时间,然后与相应的包含人员疏散行为特征的疏散时间相比较,得出最适宜的横通道间距,并分析其经济性。其方法和结论可为特长隧道消防系统的设计、紧急疏散方案和引导指挥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七道梁隧道通风系统局部数值仿真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Design。对高海拔区新七道梁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进行局部数值仿真模拟研究。根据隧道近远期交通量不同,采用在风道内平行布置两台轴流风机向隧道送风的方案,确定在近期,单台轴流风机提供的风量可满足近期交通量对隧道需风量要求,并确定单台轴流风机与通风道连接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周家嘴路越江隧道为工程依托,对双层长大盾构隧道的火灾排烟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火灾工况条件下隧道内温度场、能见度和一氧化碳浓度的模拟计算,对疏散通道的设置方案和逃生救援对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此类型隧道,在采取了相应的逃生救援措施后,采用纵向通风方式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以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超浅埋下穿兴湖路段双连拱隧道为依托,提出三导洞十洞盖法施工工法;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施工工序对双连拱隧道中隔墙、边墙、初支及衬砌的变形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中隔墙及侧墙竖向位移在左右洞上台阶贯通后达最大值,当开挖预留核心土及中、下台阶时,中隔墙及侧墙均产生向上的隆起;开挖对中隔墙水平位移影响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矩形大断面水下隧道洞口污染物的窜流特征,减少矩形大断面水下隧道洞口污染物窜流带来的二次污染,特以太湖水下隧道工程为依托背景,根据实际隧道断面工况条件仿真建模进行模拟计算。采用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及组分传输方程组,借助流体计算软件Fluent,模拟了隧道洞口段不同进(排)风速度、不同自然风工况下的CO浓度场,分析了隧道洞口防窜中隔墙长度对CO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自然风作用时,给定进(排)风速度,二次污染率随着排(进)风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减小),随着中隔墙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当中隔墙高度为7.25 m,长度设置为25 m时,隧道双洞间的二次污染率小于10%,满足CO防窜要求;有自然风作用且自然风风向为最不利风向时,CO在隧道双洞间的窜流随着自然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当中隔墙长度设置为40 m时,隧道双洞间二次污染率小于10%,满足CO防窜要求;隧道设计最大进(排)风速7.5 m/s和自然风速2.5 m/s,中隔墙长度设置为50 m时,隧道双洞间的二次污染率接近10%。因此,推荐隧道洞口中隔墙设置长度为50 m。  相似文献   

8.
陈玉远 《隧道建设》2015,35(11):1202-1208
扬州瘦西湖隧道为穿过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的单管双层隧道,为了解决洞口环保问题,采用SES对隧道内通风量和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模拟计算,结合洞口污染物扩散范围和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确定了上下层隧道均采用竖井排出式的纵向通风方式;针对烟气沉降速度快的特点,优化了横断面布置,在盾构段和部分明挖段设置排烟道,采用重点排烟的方式,人员安全可用疏散时间提高了1倍,并且在疏散楼梯间采用了上下层分别设置加压送风机的方式,确保了烟气不会进入非事故隧道,极大地提高了人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规划设计隧道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及救援路线,针对深中通道超大断面沉管隧道的疏散救援设施的实际工程状况,采用FDS、Pathfinder以及Vissim软件对隧道火灾工况下人员疏散以及救援技术进行分析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隧道人员疏散安全门的尺寸和间距设置满足隧道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要求,东人工岛、西人工岛以及三围互通收费广场3处分别设置的消防救援点可满足应急救援的时间要求,此结论可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海长江隧道联络通道冻结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超  岳丰田 《隧道建设》2012,32(6):843-848
上海长江隧道共设置8条联络通道,全部采用冻结法施工。为了优化联络通道的冻结设计参数,通过对1#联络通道冻结过程的现场实测,分析冻土帷幕厚度、冻土平均温度、开挖面温度等参数的演化规律;以冻结效率为考察指标指出了原冻结方案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联络通道冻结设计的优化方案;运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了采用优化方案时联络通道的冻结温度场发展过程,并以采用优化方案的5#联络通道的冻结实测数据为例,对比分析了优化方案的冻结效果。实践表明,优化方案下形成的冻土帷幕有效厚度大、平均温度低、冻结效率更高。对冻结方案的优化设计为后续7个联络通道冻结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夏永旭  鲁彪 《公路》2005,(8):167-169
针对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结构没计与防排水存在的问题,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曲中墙顶部支撑是最为合理的对称中隔墙结构形式。中隔墙的厚度宜定在1.5m~1.8m之间。建议中隔墙的高度取4.25m。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建雅山连拱隧道进洞口处的浅埋偏压段实际情况,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了偏压与无偏压情况下连拱隧道的围岩与中隔墙的应力应变关系,并对施工步骤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施工顺序产生的偏压与地形的偏压作用共同叠加,对控制施工有不同的影响结果。采用"先浅后深"施工工序,有利于控制中隔墙的应力大小及倾覆程度;采用"先深后浅"施工工序,有利于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拱顶沉降变形。因此,针对实际施工中以控制中隔墙变形为主导的连拱隧道施工要求,采用"先浅后深"施工工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水下隧道人员疏散模式,以妈湾跨海盾构段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pathfinder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人员疏散路径选择理论模型,研究“楼梯”、“滑梯”、“横通道+楼梯”3种疏散模式下间距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并对安全范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妈湾跨海盾构隧道楼梯疏散模式的最佳间距为80 m,滑梯疏散模式的最佳间距为60 m; 2)在相同条件下,滑梯疏散效果优于楼梯,当间距为60~70 m时,建议使用滑梯进行疏散; 3)楼梯间距为60~80 m时,人行横通道间距可以适当加大,当楼梯间距为80~90 m时,人行横通道间距不宜过大; 4)当隧道发生火灾时,应优先开启上下游范围的排烟口,其次考虑只开启下游排烟口。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研究分岔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力学性态,以某正在施工的分岔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分岔隧道施工过程中连拱段围岩及中隔墙的应力、位移分布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开挖过程关键工序为上台阶开挖,侧导坑开挖对围岩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隧道采用中导洞台阶法直接开挖仍可以保障围岩稳定性,同类工程采用中导洞台阶法开挖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外环隧道暗埋长度达 1 377m ,一旦发生意外 ,直接从江中疏散至地面的距离过长。专家经过精密计算和分析 ,在车道间管廓内每隔 5 0m设置安全疏散通道 ,对两侧车道孔开设安全门。遇到事故 ,市民可以通过安全门由一孔迅速逃至另一孔 ,并便于消防和应急人员利用通道进行救援。上海外环隧道有“安全门”  相似文献   

16.
浏醴高速公路双井隧道是全线唯一一座双连拱隧道,是全线重点、难点工程,也是控制性工程.中隔墙是双连拱隧道的主要结构体,主要结合双井隧道的特点及现场施工情况,重点通过对隧道的中隔墙设计、施工方案优化及中隔墙施工过程控制,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中隔墙施工质量,加快隧道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7.
王若晨  朱勇  邸成  黄华 《隧道建设》2020,40(7):1029-1034
针对成兰铁路云屯堡隧道建设过程中因地质原因产生的隧道内紧急救援站方案优化需求,分别从土建规模、工程投资、施工风险、疏散排烟、运营维护5个方面对3个优化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选,同时,进一步探索研究单洞合修洞内救援站设置模式。通过研究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1)特长隧道紧急救援站段设置多处小断面通道可能比设置1处大断面综合通道节约投资; 2)救援站地段应适当加大结构间距,以避免群洞效应; 3)救援站整体土建规模较小时也可能存在较高的施工风险; 4)救援站内土建工程方案调整会影响机电设备配套及运营成本; 5)竖井式联络烟道宜按90°直弯头设计以便施工及运营维护。  相似文献   

18.
王猛  张艳艳 《隧道建设》2015,35(6):589-594
为解决双连拱隧道独头掘进不能提前施工中隔墙进而导致正洞无法开挖的问题,子尹路南延线隧道工程提出"三导洞+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提出和应用。介绍该工法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其在子尹路南延线隧道工程中的实施过程。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设置联络通道及组织洞内多次交通转换,使得中隔墙得以提前施工,实现了快速施工;2)通过确定合理施工步序,采用拱架密排对联络通道处加固、加强监测等措施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内核心区域地面完全实现电动车+慢行的绿色交通,车行交通都通过地下道路系统组织。负三层地下道路系统由"两横两环"骨架组成,地下道路通过次环和连接道两种方式与地块车库衔接。运用模拟软件对隧道内的火灾场景及烟气蔓延情况进行模拟计算,论证了消防疏散体系的安全性,分区域采用了隧道纵向或横向通风排烟方式,隧道内采用泡沫-水喷雾联用自动灭火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20.
张中杰  叶冠林  汤翔 《隧道建设》2014,34(10):953-958
上海市轨道交通16号线地下区间首次采用内径为10.4 m并设置中隔墙的"单洞双线"大断面盾构隧道。为了避免中隔墙的设置对隧道管片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中隔墙顶部与隧道结构之间需预留一定的间隙,即采用分离式设计。针对管片自身重力、地层荷载和地层固结沉降3种不同荷载类型,分别采用弹性铰圆环法、弹性地基梁法和连续介质有限元法计算管片的变形量,讨论隧道管片接头的转动刚度取9 800 kN·m/rad和19 600 kN·m/rad 2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隧道管片与中隔墙之间的间隙值应取为10~15 cm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