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东平  蒋尧 《隧道建设》2017,37(8):952-957
为确定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防灾通风机合理的布置方案,分析相关因素对防灾通风的影响规律,合理简化防灾通风计算,以某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工程为依托,利用SES程序建立防灾通风计算模型,对风机仅布置于正洞、横通道及同时布置于正洞和横通道内3种方案进行比选,并研究自然风、火灾位置、火灾规模及隧道纵坡等因素对救援站防灾通风的单一及其综合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左右分离式隧道内紧急救援站,将风机布置于救援站前后两端的正洞内时,满足防灾通风要求的风机数量最少,是较优的布置方案;各因素均会对防护门处风速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自然风、火灾位置、火灾规模、隧道纵坡;同时考虑自然风和火灾因素作用时,最不利工况下需要的风机数量约为不考虑其影响时的1.9倍。  相似文献   

2.
赵东平  蒋尧  李老三  杨柏洪 《隧道建设》2019,39(7):1097-1103
为确定隧道口紧急救援站火灾工况下射流风机的最优布置方案,明确各参数对防灾通风设计方案的影响,依托郑万高铁隧道口紧急救援站工程,对火灾工况下风机的布置方案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网络通风算法,研究将风机布置于正洞进口段、正洞进口段和平导进口段、正洞进口段和横通道内3种方案的优劣,以及隧道内自然风、火源位置、火灾规模及隧道纵坡等因素对正洞内及防护门处风速的影响程度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1)对于隧道口紧急救援站,将风机同时布置于正洞进口段和平导进口段时需要的风机数量最少。2)隧道内自然风对隧道正洞进口段的风速影响最大,而火源位置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火灾规模及隧道纵坡的影响规律相同;相比于隧道正洞,各因素对隧道防护门处的风速影响相对较小。3)同时考虑火灾规模、隧道纵坡、火源位置及隧道内自然风等因素时,满足防灾通风要求的风机总功率为不考虑上述因素时的2.5倍;火灾工况下,开启风机的总功率为不考虑上述因素时的3.0倍。  相似文献   

3.
马伟斌  王志伟  韩自力 《隧道建设》2020,40(8):1113-1122
阐述长大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体系,其由土建结构设施、机电设备设施、监控系统、管理系统及疏散模式组成。根据一般地区和高海拔地区防灾疏散救援工程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火灾燃烧特性与致灾机制、土建结构设计与优化、机电设备设施优化、监控系统的开发以及应急疏散救援5个方面关键问题或技术的研究、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高海拔隧道火灾蔓延与热释放速率、土建参数优化、设备设施适用性检验与耐久性保持、监控系统应用于智能疏散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同时着眼于隧道发展,提出针对特长城市地下区间隧道、深埋地下车站与水下(海底)铁路隧道在上述5个方面亟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根据乌鞘岭隧道特点,介绍了建设单位重视隧道救援防灾和施工安全工作,充分利用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单位及专家咨询活动,策划隧道施工和运营期间的救援防灾预案,不断优化隧道防塌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做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小净距重叠盾构近距离侧穿运营隧道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要确保运营隧道、成型隧道、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能有效减小施工沉降,降低施工风险。针对昆明地铁首期工程市政通道配套施工项目,在施工中,采用同步注双液浆、渣土改良、成型隧道临时支撑、洞内管片注浆及试掘进段施工参数研究,在昆明火车站站—环城南路站区间实施小净距重叠盾构近距离侧穿运营隧道施工技术方案,顺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6.
基于2021年8月份云南某地隧道关门坍塌事故救援,介绍小导坑救援、大口径水平钻机救援和旋挖钻机竖井救援3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最终使用旋挖钻机开挖竖井,人工破除隧道拱顶初支钢筋混凝土后,将被困隧道77小时的5人全部救出;分析救援工作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这是首次使用旋挖钻机开挖竖井形成通道成功救援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大坪里隧道全长2×12.3-km,作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特长公路隧道,其路线平、纵方案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到本路段的工程投资、运营成本及行车安全,也控制着隧道通风与防灾及救援方案、照明与交通监控等机电设施的设置规模.  相似文献   

8.
公路隧道在施工阶段一般利用斜井作为辅助通道增加施工工作面,运营阶段继续采用此斜井作为运营通风通道,这种通风系统能耗巨大,年运营维护费逾越百万元。竖井送排式通风系统相对斜井通风系统沿程损失更小,通风效率更高。因此提出新建竖井作为运营通风道,原施工斜井作为逃生救援通道的新型通风节能优化方案。本文基于山西云山隧道实际工程,分别计算斜井与竖井的土建造价及能耗,利用FLUENT软件对斜井与竖井通风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两者土建费用、运营能耗以及通风效率,对此优化通风系统的经济性进行评价,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坪里隧道全长2×12.3 km,作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特长公路隧道,其路线平、纵方案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到本路段的工程投资、运营成本及行车安全,也控制着隧道通风与防灾及救援方案、照明与交通监控等机电设施的设置规模。  相似文献   

10.
邓小华  宋神友  曹正卯  张琦 《隧道建设》2020,40(8):1176-1184
为解决超大断面海底沉管隧道火灾排烟及防灾救援难题,依托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在传统全侧壁排烟方式不能满足火灾排烟的情况下,提出利用顶部横向排烟联络道结合侧壁排烟孔的新型排烟体系,解决超长、超宽沉管隧道火灾排烟难题。与传统全侧壁排烟方式相比较,新型排烟系统可充分利用烟气流动特点,排烟效率明显升高,可用疏散时间得到较大幅度增加,进一步提升了超大断面海底沉管隧道防火安全性。针对水下枢纽互通结构形式及通风流场特点,提出水下枢纽互通区的排烟和疏散方案。入口合流匝道段采用纵向通风+吊顶排烟道方案,并在分岔及合流位置重点排烟或设置竖井排烟,可有效控制火灾烟气。在设置防灾设施的条件下,结合周边路网交通特点、救援力量分布情况等,建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防灾救援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赵月 《隧道建设》2015,35(6):547-553
依托厦门市轨道交通3号线跨海隧道工程,分析了超长跨海隧道的工程特点、功能需求,针对特点和需求,从地质选线、工法选择和结构设计等方面,阐述了超长跨海隧道的土建方案设计理念,重点对施工采用"盾构+矿山+盾构"的组合工法、海域区间通风排烟道方案、风井位置选择和隧道结构断面形式选择进行了介绍。并对大小洞组合方案、三洞组合方案和单大洞方案进行了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大小洞方案。最后,对海底盾构与矿山对接、海底超长地铁隧道防灾救援、高水压跨海隧道结构防排水措施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探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胡发宗 《隧道建设》2020,40(Z1):254-257
为解决铁路隧道在施工期污水排放对环境敏感区环境的影响,必须设置隧道污水处理站。通过现场调研多个项目实际发生的隧道污水处理站建设情况,分析研究后提出如下结论: 1)铁路隧道在施工期可实现清水、污水分流以达到减少污水排放量、控制隧道污水处理站建设规模的目的。2)在考虑隧道施工期生产污水、清水分流的工程措施和隧道衬砌、注浆堵水等工程措施对涌水的削减作用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地质情况分段确定洞身单位长度正常涌水量乘以施工未衬砌段长度及涌水变化系数的积来确定隧道污水处理站的污水处理规模。3)与隧道污水处理站设计思路配套,建议在现行概(预)算编制办法规定计费范围的基础上,将清水、污水分流的工程措施费用,污水处理站设备的安拆及摊销费用,污水处理站的运营及维护费用纳入概算。  相似文献   

13.
赣州市蓉江四路越江隧道总体方案设计过程中,对隧道、桥梁方案,从工程层面对工程地质风险、方案可靠性、可实施性和工程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按综合效益最优的原则,确定采用暗挖隧道方案,并对越江隧道土建、防水排水、防灾疏散等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在地质条件适宜的条件下,蓉江四路越江隧道工程实践证明,采用水下隧道越江是较优及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杨柏洪  赵东平  王卢伟 《隧道建设》2018,38(Z2):247-252
为了合理布置铁路隧道口紧急救援站风道,以某铁路隧道口紧急救援站为工程依托,对直接将风机布置于正洞、在正洞内增设中部通风巷道和在救援平导外增设分离式通风巷道3种方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在射流风机安装牢固的前提下,直接在正洞内布置射流风机为最优方案; 若考虑高速行驶列车气动荷载对射流风机的安全性影响,可考虑在救援平导外增设分离式通风巷道; 在正洞内增设中部通风巷道相比于在救援平导外增设分离式通风巷道,若增设的风道较短,则造价更低,施工更方便,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采用。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推进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从隧道工程信息模型标准、建模技术、全寿命周期的应用等方面,对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我国隧道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标准较为领先,隧道结构BIM建模技术已基本成熟,BIM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阶段均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2)下一步应完善与隧道工程密切相关的地质信息模型标准,并向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信息模型技术标准延伸; 3)要重点解决设计变更时模型自动更新的问题,深化BIM技术在隧道动态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加强全寿命周期集成平台的研发,推进BIM技术从设计到施工和运营维护的全寿命周期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浅埋超大断面隧道的开挖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红旗河沟车站位于繁华城区中心,周边环境复杂,隧道最大断面达730m2,覆盖岩层仅8.6m厚,覆跨比约为0.4,为典型的超浅埋超大断面隧道。根据工程类比,施工前对几种开挖方法进行了多次的对比分析与探讨,认为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每种方法都得采取有效施工措施才能实现,几种开挖方法的探讨为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的龙潭隧道系沪蓉国道主干线宜昌至恩施公路上的特长隧道,长约2×8.7km,其营运通风系统值得认真研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通风、防灾救援和施工组织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了技术相对可靠、经济较省的营运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