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舟山连岛工程响礁门大桥10一12号墩为φ1.60,1.80m变径钻孔桩,桩长62—66m,嵌岩厚度12—24m,施工区域水深流急。介绍该钻孔桩施工方法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其处理办法,供同类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将拟建的7座海底隧道,其长度和最大水深如下:1.跨越加拿大诺森伯兰海峡的海底隧道,长13km,最大水深约30m;2.跨越丹麦至德国之间的费马恩海峡的海底隧道,长19km,最大水深约50m;3.跨越意大利墨西拿海峡的海底隧道,长23km,最大水深约150m;4.连接印尼爪哇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巽他海峡的海底隧道,长39km,最大水深约200m;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确定跨海桥梁非通航孔桥的跨径及其结构形式,以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工程岑港至双合段的跨海桥梁为背景,从工程建设条件、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技术经济性等因素对60 m,70 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85 m组合梁和110 m钢箱梁方案的上下部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认为在水深满足起重船吊装的条件下,上部结构采用分幅整孔预制、整孔吊装的70 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基础采用钢管桩、现浇混凝土整体承台、预制墩身比较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同时也是最经济的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4.
秀山跨海大桥主桥为(264+926+357) m双塔三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副通航孔桥为(81+4×153+81) m六跨连续-刚构变截面箱梁,引桥为17×40 m连续箱梁。该项目地处浙江舟山东海区域,海床倾斜角度大,基础多位于无(浅)覆盖层裸露基岩上,桩位处海水流速接近4 m/s,浪高可达3 m,设计基准风速44.5 m/s。根据现场水文地质条件,官山侧主塔基础设计为扩大基础,秀山侧主塔、副通航孔桥及引桥基础采用桩基础,最大水深约38 m,施工区域风-浪-流联合作用且位于倾斜裸岩处,极大增加了桩基施工难度,经方案比选,对位于无(浅)覆盖层处的秀山塔桩基础、副通航孔桥及部分引桥桩基础采用搭设钻孔平台"先桩后围堰"施工方案,其他采用插打钢板桩围堰施工。该文重点介绍秀山塔及副通航孔桥无(浅)覆盖层桩基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5.
金塘大桥Ⅱ标无覆盖层基础采用整体导管架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塘大桥Ⅱ标非通航孔桥C 26、C 27墩位处水深流急,海床面床基岩裸露,基岩倾斜、起伏变化较大,无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钻孔平台施工。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的整体导管架施工平台方案,为深水、无覆盖层条件下平台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为金塘大桥施工的顺利展开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台湾海峡海底铁路隧道建设方案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王梦恕 《隧道建设》2008,28(5):517-526
从国内外江、河、海底隧道的建设经验出发,根据长隧道及高速铁路隧道的设计、施工经验,论述了台湾海峡海底隧道采用铁路隧道方案的合理性;给出了台湾海峡海底隧道的断面形式、断面面积及洞门形式建议方案;提出了台湾海峡海底隧道选择施工方案要点;介绍了国内江河海底隧道的建设情况;重申审核工程修建好坏的理念,及修建过江、过海隧道比桥梁的优点;最后给出了修建海底水下隧道急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连湾海底隧道是大连市城市快速路网中的3条跨海通道之一,是实施大连"西拓北进"城市发展战略的市政建设重点工程,工程地域环境复杂、技术难度大.在项目前期方案研究阶段,结合海底隧道施工工法,研究了10多种路线方案,经过反复比选优化,最后提出采用钻爆隧道方案,设置地下互通解决两岸交通集散.该文结合大连市海底隧道轴线位置的选择及工程方案比选,介绍了笔者多年来在我国海底隧道方案设计中的经验和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祖根 《隧道建设》2009,(Z2):97-98
海底隧道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工程领域,对应的施工技术比较缺乏,特别是海域段安全快速通过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技术基本为空白,可借鉴的施工经验比较少。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建设者在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依靠自主力量,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特别是在海域段过断层破碎带的施工难题上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已取得成功,积累了较为实用的综合施工经验,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避免胶州湾隧道在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施工时,发生坍塌、冒顶、突水、突泥等事故,结合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通过采用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对过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的应对措施,风险评估结果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Z03号墩导管架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鼓屿门水道桥为(128+154+364+154+128)m的钢桁混合梁斜拉桥,该桥Z03号墩基础采用18根φ4.5m超大直径钻孔桩,墩位处水深45m,海床为裸露强风化花岗岩。针对墩位处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恶劣的海洋施工环境,Z03号墩采用导管架钻孔平台方案施工。导管架总平面尺寸为114m×70m,采用52根φ1 700mm×12mm套管,套管间设4层φ600mm×8mm钢管联结系。导管架套管顶高程为+2.96m,底口高程根据海床扫测结果设置;套管平面上分3组制造;采用浮吊将导管架整体吊装运输至墩位,初步定位后下放着床,利用角桩调平系统精确调平定位;导管架调平后在套管内插打直径1.5m的支承桩,并采用级配碎石填充导管架套管与支承桩间的缝隙,快速形成钻孔平台下部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由于竖井施工进度滞后,为解决盾构提前到达并保证顺利出洞这一技术难题,以台山核电站1#取水隧洞盾构提前到达施工为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盾构到达前的掘进控制措施进行分析,阐述了预留段隧洞爆破参数设计,并对提前到达的关键技术及控制要点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盾构提前到达盾构井预留5 m的安全距离,并将刀盘后退掌子面0.7 m的方案是可行的,既能加快施工进度,又能有效地保护盾构设备;2)盾构到达预留段前采用"小推力、低转速"的掘进原则,预留5 m段采用"爆破开挖+锚喷支护+管片二次衬砌"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保证了盾构安全顺利出洞,有效地控制了管片上浮、错台和接缝处漏水等现象。  相似文献   

12.
基于苏埃通道工程盾构施工过程中下沉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盾构开挖隧道主要分为隧道掘进和管片拼装2大工序。在管片拼装过程中盾构主机处于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将会产生主机整体下沉和栽头的现象。为了尽量避免下沉和栽头现象的出现,需要对主机的下沉量和栽头量的范围进行预测,在盾构隧道掘进工序末事先调整好姿态,使盾构在静止过程中的下沉量和栽头量正好与姿态调整量相抵消,从而保证隧道轴线与设计轴线一致。通过对盾体周围受到水土压力以及地基对盾构的反力进行分析计算,并利用Matlab软件对4种不同地层进行建模分析,求得盾构主机在各地层的下沉量和栽头量的范围。通过计算,在苏埃跨海通道工程盾构掘进段项目中,主机在淤泥质土等松软地层中姿态变化最大,最大栽头量约为0.38 m,整体下沉约0.12 m;在密实中粗砂地层中姿态变化最小,最大栽头量约0.13 m,整体下沉约0.04 m。通过得出的栽头量和下沉量的范围,进而实现对盾构姿态的提前调整。  相似文献   

13.
矿山法海底隧道废水排水系统设计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为依托,对废水系统排水能力的确定、废水提升方案的选择及废水泵房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矿山法海底隧道废水排水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主要结论如下: 1)废水排水能力确定的关键在于隧道的结构渗漏水的定量,常规的水下隧道的结构渗漏水量数据不一定适用于海底隧道,必须实际测量后确定; 2)废水提升方案关系到排水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心在于选取安全可靠的水泵类型; 3)废水泵房优化主要从废水池有效容积、结构设计及设备检修等方面进行展开分析; 4)矿山法海底隧道废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必须从隧道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以达到安全、经济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4.
肖时辉 《隧道建设》2018,38(6):907-914
为填补海底超大直径盾构隧道造价研究的空白,为相关企业的造价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对珠海横琴马骝洲隧道的盾构造价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现场盾构工艺的实际工、料、机消耗量的测定,研究海域条件如基岩凸起、海水腐蚀、复杂地层、潮汐影响和大风环境等因素对盾构隧道造价的影响,分析盾构安拆、盾构掘进、同步注浆和管片拼装等工艺的工、料、机消耗量,形成海底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成套企业定额,可为企业的概算、结算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支撑,为国家出台相关盾构隧道施工定额、提高生产效益提供依据,填补国内海底超大直径盾构企业定额的空白,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深基坑与地铁车站共用地下连续墙影响下车站和隧道连接节点的变形特性,保护地铁线路运营的整体安全,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展开研究。根据上海地区深基坑与地铁车站共用地下连续墙工程实例的现场测试数据,分析了开挖施工过程中车站与地铁盾构隧道的竖向位移分布特征,并采用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共用地下连续墙深基坑开挖深度、相对位置对车站与隧道节点变形的影响,探讨了车站与隧道节点的曲率半径、相对弯曲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判断其安全状态。测试结果与数值分析均表明,车站与隧道节点变形比隧道最大沉降处更加不利;节点的曲率半径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对弯曲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基坑与车站完全共用地下连续墙或远离隧道时,节点处的曲率半径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6.
周兆勇  龚学栋 《隧道建设》2013,33(11):960-963
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秋水广场站-中山西路站区间隧道为首条穿越赣江的隧道,其始发与接收段均处于富水砂质地层中。在盾构始发过程中,出现盾尾漏浆。为解决盾构推出洞门端头加固体后盾尾漏浆问题,采取泥水舱及盾壳上注入优质膨润土泥浆封闭、盾尾注入水泥砂浆封堵周边水系等措施,根据管片长度与盾尾密封的位置,选择合理的推进长度进行管片拆除,用塞焊的方法对3道盾尾刷处的注浆管、注脂管与盾尾之间的间隙进行焊接封堵,顺利解决了盾尾漏浆问题,完成了盾尾密封的修复工作,可为类似工程的盾尾密封修复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盾构隧道穿越液化地基上浮振动台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地铁线路不断增加,可能出现盾构隧道穿越液化地层的现象。一旦发生地震,盾构隧道存在上浮破坏的潜在风险。为深入研究盾构隧道周边液化地层的动力响应,针对相同密实度砂土在3种不同峰值加速度作用下开展室内振动台试验,分析土体中超静孔压的发展特性和隧道上浮规律。结果表明: 1)砂土液化最先发生在地表及浅层土体处,随着深度增加砂土液化程度逐渐降低,即增加隧道埋深有利于降低隧道液化程度。2)模型试验揭示盾构隧道的上浮机制,即使液化地基未完全液化,当超静孔隙水压力引起的上浮力大于隧道残余上覆有效土压力与隧道重力之和时,隧道将出现上浮。设计时可从消除液化地基和增加隧道重力2个方面入手,提高盾构隧道的抗上浮能力,确保隧道结构在地震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总体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书明 《隧道建设》2013,33(1):38-44
海底隧道修建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规范和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为了科学、安全、经济地建设青岛胶州湾隧道,为我国海底隧道建设积累经验和规范的编制奠定基础,从工程调研类比分析、理论计算分析、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工程实践等方面对胶州湾海底隧道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对跨海通道的型式(轮渡、环湾高速公路、大桥、隧道)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总结出海底隧道全〖HJ2.5mm〗天候、经济运行的优点; 2)得出三车道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25 m、线净间距一倍洞径和最大纵坡4%等总体设计关键参数; 3)得出采用复合式衬砌、多心圆椭圆型的合理断面和支护参数; 4)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防排水方案,限排标准为04 m3/(d•m),保证了结构安全和最小排水量; 5)采用控制爆破保护围岩、多重防腐锚杆、C35湿喷高性能混凝土、C50耐久性混凝土等系统耐久性设计,预测使用寿命超过120年; 6)采用超前钻3~5个钻孔进行超前探水结合地质素描、物探等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查明了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情况; 7)采用凿岩台车、湿喷混凝土机械手等大型机械全断面或台阶法的快速安全施工方法以及综合的防塌方涌水技术措施等,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采用传统矿山法修建废水泵房存在工期长、风险大等问题以及在机械法联络通道内修建废水泵房作业空间狭小、二次拆除管片风险大等问题,提出采用机械法在盾构隧道内修建废水泵房,明确上部接口和下部封底2项关键技术,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地层水压力对封底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将该修建技术应用到北京地铁17号线望—勇区间隧道中。研究结果表明: 1)考虑安全系数不小于1.4的情况下,1.0 m厚C30混凝土封底水压可用于不超过0.3 MPa水压的地层条件; 2)封底混凝土与外盾相连接的角部为薄弱部位,其破坏模式呈异形“八”字分布; 3)盾构隧道内采用机械法修建废水泵房能有效保障施工质量,泵房容积大,可有效减少潜水泵的启停次数,降低维修时间和成本,减少对线路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铁三号线大明路站-明发广场站盾构区间穿越软流塑地层中的箱涵及其群桩基础,为确保盾构顺利穿越,文章介绍了4种群桩处理技术方案: 方案1(拔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箱涵恢复、盾构正常掘进方案)、方案2(拔桩、桩基托换、恢复盖梁箱涵、盾构正常掘进方案)、方案3(矿山法隧道托换、盾构过站方案)和方案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箱涵托换、矿山法隧道内截除桩基、隧道回填后盾构掘进方案),通过对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择了方案4。然后介绍了软流塑地层矿山法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和盾构过矿山法隧道关键技术。通过对施工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通过采取基底加固后箱涵托换、劈裂注浆加固地层后CRD工法施工矿山法隧道、矿山法隧道内桩基截除、盾构通过回填后的矿山法隧道等关键技术措施,确保了盾构顺利穿越过街涵群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