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丙申 《交通与运输》2007,23(2):24-24
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规模是空前的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发展高速铁路的国家,也是拥有高速铁路最多的国家。1964年10月1日,日本开通了从东京到大阪长达515公里的东海道新干线,40多年来,日本先后建设了东海道、山阳、上越及东北4条高速铁路,通车总里程为2 000公里。我国正在开发的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总长却已高达1 318公里,达到日本高速铁路总长的66%。可以说,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规模是空前的;竣工后,它也将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高速铁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速铁路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历史观点(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和全球视野(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延续)两方面重点回顾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崛起和发展历程,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时间轴,阐述了4次世界工业革命不断催生交通运输技术的重大进步,指出了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都要经历4个阶段:酝酿、探索、成熟、发展。美国最早提出建设高速铁路,但至今还在酝酿期。日本、法国、德国等仍然处于探索期。只有中国高速铁路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围绕中国高速铁路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阐述了中国高速铁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过程,阐明了中国高速铁路之所以取得世界瞩目的重大成就,从政策层面看,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吸收各国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在政府统筹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整合和利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资源优势,创建了轨道交通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从技术层面看,主要原因是取得了技术突破、理论突破和试验突破三大重要突破。探讨了高速铁路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论述了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后高铁时代轮轨高铁和磁悬浮高铁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智能高铁、智慧高铁、数字高铁等未来发展思路,以期为中国高速铁路的未来走向和发展提供参考,助力中国交通强国伟大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道岔是高速铁路建设的重大基础装备,是限制列车速度的关键设备之一,是工电一体化的集成系统。我国目前在道岔研究、设计、制造、铺设等方面的技术与德国、法国等高速道岔原创国家尚有一、二十年的差距,为确保我国客运专线的建设成功,铁道部制订了引进技术及自主创新研究并重,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打造中国道岔品牌。 2005年6月17日铁道部何华武总工程师集中国内全部道岔研究力量,部署了我国客运专线道岔技术引进与国产化研究任务,明确了以下工作目标:时速250km客运专线道岔进行国产化研究、时速300km以上道岔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道岔技术的创新,通过自主研发打造中国品牌。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情况,同时也介绍了我国高速列车车辆的关键技术包括流线型,轻量化,制动系统,转向架系统,安全技术及车体材料等。  相似文献   

5.
郭凌志  王莹 《轨道交通》2008,(11):64-6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已成为世界交通发展的主题。高速铁路以其快速、大运量、舒适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而我国高速铁路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研究国外高速铁路在技术、运营和维护模式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并对今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2010,(11):24-25
高铁建设占据六项世界第一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运营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里程最长、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2010年2月6日,世界上首条修建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中国西部结束了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四、化巨资兴建高铁我国铁路发展既着眼于将现有铁路120公里以上时速提高到160公里以上,又侧重于建设客运专线,实行客货分离,扩大快速、高速铁路的覆盖面。其中,建设高速铁路是重要方向,也是国家大事,"民族百年新标"。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2008,(4):4-5
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催生了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北海道新干线,世界从此进入高速铁路时代。近半个世纪以来,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2008年北京奥运会,催生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宣告我国正式进入高速铁路时代,这必将为世界高速铁路新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2009,(2):82-83
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唐山机车车辆厂新造客车系统,在唐车128年的发展历程中,曾创造了无数辉煌业绩。唐车公司制造的350m/h“和谐号”动车组(CRH3项目)为国内首创,最高试验速度达到394.3m/h,代表了世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制造技术的先进水平,目前,已有十一列国产化350m/h动车组在京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投入商业运营。该动车组将成为我国高速铁路网的主力车型。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领域对比中日高速铁路的发展情况,得出我国高速铁路具有发展策略灵活、运行速度高、工程技术领先、动车组技术先进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教育培训、人性化服务以及正点率等不足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速铁路发展需合理规划路网,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努力提升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加强国际合作,提高高铁国际竞争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1研究意义 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我国制订了宏伟的高速铁路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高速铁路的里程数将超过目前全球高速铁路里程数的总和,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发展的方向。纵观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铁路的快速通道,高速铁路起讫点和经由点都位于既有大城市的铁路枢纽。因此,从枢纽车站、线路、疏解设备以及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等角度出发,有关高速铁路引入对既有铁路枢纽及枢纽城市的影响的系统分析,可为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发展的方向.纵观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铁路的快速通道,高速铁路起讫点和经由点都位于既有大城市的铁路枢纽.因此,从枢纽车站、线路、疏解设备以及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等角度出发,有关高速铁路引入对既有铁路枢纽及枢纽城市的影响的系统分析,可为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世界各国发展高速铁路所采用的牵引模式的分析和比较,结合我国国情,指出电力牵引是我国发展高速铁路的最佳选择,电动车组是高速列车最佳电力牵引方式,并对动力分散式电动车组和动力集中式电动车组进行技术和经济的比较,提出我国发展高速铁路应采用动力集中式电动车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由于城市群的城镇布局、发展阶段不同,建设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也各异,因此其带来的可达性变化以及对城市群空间格局的影响也可能存在差异。基于可达性模型和场强模型,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中国不同城市群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铁路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群可达性,但其技术标准和设站模式会影响可达性改善的效果;只有高辐射能级的城市才能依托高速铁路提升对外辐射作用,低辐射能级城市在高铁开通前后对外辐射强度的提升并不明显。根据上述结果,在高速铁路网络布局、设站间距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为城市群高速铁路网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正式开通运行,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开始真正走向人们的生活,在构建高速铁路桥梁混凝土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必须保证可靠的稳定性和保持桥上轨道的高平顺状态,使高速铁路的桥梁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动力作用,具备良好的动力特性。主要针对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阐述了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速铁路在世界范围迅猛发展和不断扩展,铁路车辆作为高速列车的主要核心组成部分也日新月异成为铁路运输业中最令人注目的装备之一,尤其是各式各样动车组是高速列车的主力军。高速列车从时速200km/h提高到350km/h,这不仅标志着高速铁路运行时间缩短、旅客运输能力提高以及客运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提升,而且也意味着高速列车运营风险增大、安全保障要求提高以及铁路装备可靠性面临更加严酷的实践和考验。我国铁路目前正值高速铁路起步和大规模建设发展初级阶段,更需要重视包括铁路车辆在内的各种涉及高速列车运行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在设计、制造、施工、运营和维护保养中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以便确保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顺利进行。本译文特别介绍了国外铁路发达国家通过对铁路车辆进行的气候试验来检验车辆及其零部件的先进经验和实践方法,以供国内相关企业、部门和有关人士参考和借鉴。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译文中小标题有关风洞试验的叙述系审校添加。  相似文献   

18.
2008年4月15日,从湖北省科技厅在武汉主持召开的成果鉴定会上获悉,由中铁第四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展的”高速铁路电力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鉴定。该成果在国内首次针对高速铁路电力供电方案,提出了以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为指标的综合定量评估方法,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高速铁路电力供电系统进行评价的综合体系,解决了当前我国高速铁路电力设计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同时,满足了高速铁路电力的生产急需。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综述了世界高速铁路的钢轨焊接技术及我国铁路钢轨焊接技术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钢轨焊接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20.
联调联试是我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一个全新课题,结合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的创新实践,对于我国高速铁路基于路局层面联调联试的组织机构、工作方法、工作制度、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