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董云川:“非介入”,也能研究吗? “评估后”研究有我们较为熟悉的“元评估”,也有“评估发展”研究,重心都是指向评估结果这一环节。结果分析不仅是满足于评估实施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从评估学理的角度去分析评估实施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也通过自始至终信息分类、编码、采集等手段,以各学校的评估信息单元为基础,最终对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状态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正朝着大众化阶段推进。高等教育能否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已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地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与政策的思考。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融资、教育重心、教育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作出初步思考,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交通高教研究》2012,(1):116-116
第一届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学术论坛为了配合我国第一轮大学本科院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开展,探讨国内外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2007年5月由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的《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策划倡议发起,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和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社主办了第一届学术论坛。会议主题:高等教育发展与高等教育评估。来自全国70多所高校和教育评估机构以及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130多人出席本届学术论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教授莅临学术论坛作专题学术演讲。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领导以及高等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李志宏教授、杨德广教授、李进才教授、刘献君教授和陈学飞教授等作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高等教育经费的大幅增加和高校人才培养功能中心地位的回归,学习结果评价成为世界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热点之一。目前,经合组织已经建立了高等教育学习结果评价体系,在评价的理念、目的、主体、技术和工具等方面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于11月17日-19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和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共同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承办。会议主题是“以人为本:通过学生评教推动高等院校和谐发展”,其宗旨是促进不同类型院校学生评教的实践经验交流,分析高等院校在学生评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学生评教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社等全国各高等院校教务系统及教育评估一线的专家、学者13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原解放军军械学院院长张卓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致开幕词,并对大会做了总结发言。会上,评估分会名誉理事王冀生教授就“科学发展与评估创新”、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战军教授就“中国研究型大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评估分会副理事长张卓教授就“学会创造”、北京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孙崇正教授就“北京工业大学学生评教的实践探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就“构建以学生评教为基础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史秋衡教授就“本科生学习过程特点与中学教育的关系”、评估分会秘书长周作宇教授就“高等教育评估中的伦理问题”等作了大会专题报告。与会学者还围绕学生评教的不同专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并就讨论结果进行了大会交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当前东中西三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利用Matlab软件、基尼系数的理论,对区域高等教育多因素非均衡性进行量化评估,分析和讨论了缩小区域高等教育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西兰是亚太地区高等教育评估的成功实践者,已具备四轮的经验积累,具有代表性.其广泛的社会参与有效保证了评估的客观公正,密切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本文从三个角度对新西兰审核评估的社会参与进行分析,包括专家组构成的多元化,信息渠道的广泛性和舆论监督的全面性.鉴此,对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提出重视专家组构成,拓展信息渠道和强化信息公开等相关建议.希望通过提高社会参与,深化公众对高等教育评估的认识,起到监督与推动教育发展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既继承了古代科举制度的基因,又在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吸收现代西方高等教育评估的精髓中全面进步。在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既不应该是西方的机械翻版.也不应该是中国独有的评估现象。未来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改革走向,主要集中在理论、制度、主体、对象、内容、方法、类型、状态、功用与目标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期,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由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四个主体:政府、顾客、中介组织和高等院校出发,分析各评估主体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存在的特点,认为应当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等院校自身为主体,中介组织和顾客共同参与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主体系统,实现对高等教育质量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持续的改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评估是现代教育科学的三大研究领域之一,世界发达国家都把教育评估特别是高等教育评估,作为实现教育目标、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杠杆。在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也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课题,经过10年来的探索,已逐步迈上了全面、深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后,急需评估政策对质量加以拷问。但评估政策作用的发挥受到诸如文本限度、价值限度、权力限度以及执行限度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客观因素成为评估政策运行的阻碍。在评估实践中,我们应正视这种能力限度,自觉采取相应的对策,使评估实效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交通高教研究》2012,(1):115-115
各高等学校(高职院校)、教育研究机构及相关单位: 继2007年和2009年成功举办全国性的两届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学术论坛之后,"第三届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学术论坛"将于2012年5月下旬在美丽的长江之滨——武汉市举行。本届学术论坛由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社和台湾《通识在线》杂志社主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质量现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要确立发展的质量观、多样化的质量观、整体性的质量观.同时要真正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保障体系,只有建立教育质量体系,才能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评估作为实践和活动的评估有着发现价值的功能,它通过对教育教学现实的综合分析、对主体潜在的教育需求的分析以及对主体教育需求与客体现状的动态关系的分析来加以体现。高等教育评估要建立价值发现的实践机制,以利于大学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澳门成人高等教育具有小而精、精而善、善而活的典型特色,但在短期内的急速发展中尚未建立起系统而完善的质量评估制度,引发了监督保障不力等问题。因此,从成人高等教育的定位、法律法规的保障、监督与评估机构或组织的设立等方面构建质量评估体系对提升澳门成人高教的质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评估机构、评估标准、评估对象、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五个方面,对美英两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特点、共性与不同点,从中可得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英国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前沿阵地,以关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为重心,其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总是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已实施近两轮的英国院校审计正是在长期实践中各方利益主体力量权衡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模式,也是迄今为止相对成功的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模式创新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高等教育政策的公平与效率时,不能忽视对接受高等教育弱者的考察。从这一部分人的角度来看,首先,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水平,因为通常的平均发展指标掩盖了个人之间所存在的接受教育水平和条件上的边际差异,也不能精确反映不同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上的边际差异。其次,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高等教育效率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因为不仅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同个人具有不同的社会边际效率,而且高等教育对于不同的个人也具有不同的个人边际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欧洲,至少20%的道路死亡事故与饮酒有关。在过去的10年里,瑞典一直是打击酒后驾驶的先驱。这源于其国家文化和历史背景,为了使其居民保持清醒健康的生活方式,瑞典采用了不同方法和限制手段。1999年瑞典是第一批将酒精锁纳入酒驾司机康复计划的欧盟成员国之一。2013年,瑞典在此方面又迈进一步,在哥德堡港开展了一个试点项目,引入了快速自动化的"酒精检测口"。本文论述了该项目的背景及成果,希望可对瑞典和欧洲未来酒后驾车政策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两部门C—D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估算1996-2007年间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同一区域不同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因素的深入分析表明,区域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层次、投入水平是影响我国现阶段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的核心性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