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交通高教研究》2012,(1):116-116
第一届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学术论坛为了配合我国第一轮大学本科院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开展,探讨国内外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2007年5月由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的《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策划倡议发起,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和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社主办了第一届学术论坛。会议主题:高等教育发展与高等教育评估。来自全国70多所高校和教育评估机构以及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130多人出席本届学术论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教授莅临学术论坛作专题学术演讲。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领导以及高等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李志宏教授、杨德广教授、李进才教授、刘献君教授和陈学飞教授等作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研究分会、台湾通识教育学会、武汉理工大学、南通大学主办,武汉理工大学和南通大学承办,《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社和台湾《通识在线》杂志社协办的第二届中国交通教育发展论坛、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研究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3.
《交通高教研究》2012,(4):119-120
各高等学校、教育研究机构及相关单位: 继2007年在武汉和2009年在南通成功举办全国性两届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学术论坛(海峡两岸)之后,“第三届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学术论坛”将于2012年9月21日-23日在美丽的长江之滨——武汉市举行。本届学术论坛由武汉理工大学、中国高教学会交通高教分会和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共同主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交通高教研究》2009,(3):106-108
各有关高校、高职院校、教育研究机构:“第二届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学术论坛”、“第九届海峡两岸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5月29日至31日在美丽的苏中名城——江苏省南通市举行。为了促进海峡两岸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繁荣高等教育事业,本次会议旨在邀请海峡两岸高校领导、高等教育研究学者多方位、多视角探讨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热忱欢迎各高校、高职院校、教育研究机构领导和学者积极参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孝文  苗建  金诚 《交通高教研究》2009,(5):F0002-F0002
2009年5月29日-31日,第二届中国交通教育发展论坛、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学术论坛、第九届海峡两岸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南通大学举行。6月2日-6月4日,第九届海峡两岸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第二阶段交流在湖北省武汉理工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6.
2004年伊始,中文核心刊物《学术月刊》与《文汇读书周报》宣布其联袂发起的“200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结果,其中,“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问题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①去年11月中旬,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第三次教育评估机构协作会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10—11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主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及西南财经大学承办、大学杂志社协办的教育评估分会2011学术年会于四川成都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相关领导、国内教育评估领域的知名专家以及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0余位与会代表围绕着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会议开幕式由教育评估分会秘书长周作宇教授主持,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朱洪涛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丁任重教授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高等教育经费的大幅增加和高校人才培养功能中心地位的回归,学习结果评价成为世界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热点之一。目前,经合组织已经建立了高等教育学习结果评价体系,在评价的理念、目的、主体、技术和工具等方面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瑞典的高等教育发展得比较好,高等教育评估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根据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不同期待,政府为了控制或者激励发展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以不同的重心呈现。瑞典高等教育经历了从质量审计到学科专业评估为不同重心的评估阶段。  相似文献   

10.
英国高等学校科研评估(RAE)与中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CDR)同为评估项目,均以学科为评估对象,针对高校的科研质量进行评估。但这两种评估活动在实施主体、指标体系、运行程序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工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将其与我国的学科评估进行对比,探寻差异,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评估工作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董云川,云南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现任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云南省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常务副主任,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论坛嘉宾:罗志敏,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刘六生,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方泽强,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王飞,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发展研究中一b讲师,教育学博士段从宇,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讲师,教育学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评估作为实践和活动的评估有着发现价值的功能,它通过对教育教学现实的综合分析、对主体潜在的教育需求的分析以及对主体教育需求与客体现状的动态关系的分析来加以体现。高等教育评估要建立价值发现的实践机制,以利于大学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交通高教研究》2011,(6):105-10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定于12月9日至11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主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西南财经大学承办。会议主题: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要对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专题研讨:(1)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特征。(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之间的关系。(3)国外大学制度建设与质量保障举措的理论与实践探索。(4)国内大学制度建设与质量保障案例介绍。会议拟邀请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教育评估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评估是用来衡量高等院校绩效表现或协助质量改善最普遍的手段。中国台湾地区在2005年正式成立“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开展以系所评鉴为主的高等教育评估工作。通过参与台湾地区第二期系所评鉴实地访评,结合实践经历综述台湾地区系所评鉴开展情况,归纳台湾评鉴工作的主要特点,为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期,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由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四个主体:政府、顾客、中介组织和高等院校出发,分析各评估主体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存在的特点,认为应当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等院校自身为主体,中介组织和顾客共同参与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主体系统,实现对高等教育质量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持续的改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既继承了古代科举制度的基因,又在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吸收现代西方高等教育评估的精髓中全面进步。在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既不应该是西方的机械翻版.也不应该是中国独有的评估现象。未来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改革走向,主要集中在理论、制度、主体、对象、内容、方法、类型、状态、功用与目标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从评估机构、评估标准、评估对象、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五个方面,对美英两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特点、共性与不同点,从中可得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致力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研究。在不同类型的高校异口同声“争创一流”的潮流中,董云川教授带领高等教育学科的一批师生开始了聚焦于高等教育非强势群体的系列研究,其中包括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生存发展专题、高等教育情景中的民族专题、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专题以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专题等,相关成果不断涌现。最近,董云川所撰写《非主流高校的生存策略:一个亟待关注的高教研究视界》于2007年10月《中国高等教育》发表后,很快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国青年报》引用该文观点并综合了课题组实证调研内容在2007年11月28日以较大篇幅刊发了《贫困地区高校发展面临边缘化困境》一文,观点迅速被多家网站转栽。该文提出的“非主流高校”概念由此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 为了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关注这些高校的生存问题,进一步明晰深化“非主流高校”在一个国家和谐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董云川教授邀请了其研究团队中具有不同代表性和研究特长的成员做客本刊“教育学家茶座”,就此问题从教育人类学、教育生态学、教育法、教师发展、后现代等视角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质量现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要确立发展的质量观、多样化的质量观、整体性的质量观.同时要真正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保障体系,只有建立教育质量体系,才能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议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走向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趋向融合与稳定,在外控与自律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状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纳入法制轨道,组织机构健全规范,运转协调;在注重高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更强调质量标准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国际合作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