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通过对比5083和5059合金剥落腐蚀和晶间腐蚀试验结果,并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合金显微组织在厚度方向上的不同,分析组织与耐腐蚀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059合金的耐蚀性能优于5083合金。5083合金表面组织为部分再结晶组织和变形的纤维状组织,且析出相在晶界连续分布,不利于合金的耐腐蚀性能。5059合金Zn含量较高,表面组织为完全再结晶组织,且析出相均匀弥散断续分布,有利于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蒙特卡洛方法,结合Tight-binding和Lennard-Jones作用势,对Ar原子氛围中初始随机分布的40个Au原子和20个Pd原子体系的凝聚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Ar原子氛围对合金团簇的形成过程及其形貌尺寸有重要影响,计算表明:不同的Ar原子氛围得到的Au40 Pd20合金原子团簇凝聚结构形貌不同;在降温退火过程中, Ar原子密度大时,得到的Au40 Pd20合金原子团簇结构更加紧凑,且Au40 Pd20合金团簇凝聚相变温度更高;而恒温退火过程中,则发现较高温度时能得到较为紧凑的合金团簇结构,Ar原子密度越大,系统到达平衡的动力学时间更短.模拟结果能为惰性气体冷凝方法中实现合金团簇结构与形貌可控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Gleeble 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Q235钢、45钢完全退火铁素体加珠光体组织和T8、T12钢球化退火铁素体加粒状渗碳体组织进行单道次温压缩试验,变形温度为600℃~700℃、应变速率为0.001 s-1~1.0 s-1时,测定4种钢材退火组织的应力-应变曲线,对比研究碳含量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下,Q235、45钢完全退火组织和T8、T12钢球化退火组织温变形的流变应力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中45钢流变应力最高,T8钢次之,Q235钢最低,T12钢介于T8钢和Q235钢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预应变量、回复退火温度、热-机械训练工艺对Fe-30Mn-5Si、Fe-20Mn-5Si-5Cr-3Ni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合金在HCl、NaOH和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结果表明,合金的形状回复率随预变形量的增加而减小;形状回复率随回复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400℃~500℃之间达到较高值;热-机械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在Fe-Mn-Si基合金中加入适量的Cr、Ni元素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对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TP2紫铜管在进行弯制时开裂,为找到原因,用退火试验模拟生产中的退火工艺。试验数据表明,铜管经多道次拉拔产生加工硬化,其外表面金相组织和内部金相组织不均匀,导致在进行弯制时铜管产生开裂。通过对比试验,找到铜管弯制的最佳退火温度区间为550~580℃,为铜管弯制退火工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陈建军 《船舶》2016,27(2):88-92
介绍一种挖泥船双金属复合材料输泥管离心铸造新工艺,研究高铬合金铸铁内层与ZG35外层复合管的组织构造、硬度特性。通过对复合管内层高铬合金铸铁材料进行多种冲蚀角度的泥沙磨损实验,分析探讨高铬合金铸铁材料的磨损机理。  相似文献   

7.
铜镍铍合金性能及断裂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固溶时效后不同冷却方法对铜镍铍合金的硬度、电导率和冲击韧性的影响。在透射电镜和后描电镜上观察分析了合金析出的物的特征和冲击试样的断口形貌及断裂机制。讨论了析出物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以及为断裂机制、冲击韧性与合金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的Mg含量对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观察了过共晶铝硅合金在Mg含量不同时和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变化,利用XRD和EDS分析了合金中不同金相组织的相,利用硬度计测试了合金的布氏硬度和不同相的维度硬度.实验结果表明:在过共晶铝硅合金中,不同的Mg含量在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生成不同形态的Mg:Si;热处理使板条状的共晶硅细化成点状,汉字状的Mg2Si细化变为球状;Mg含量在1%-5%的范围内,过共晶铝硅合金的硬度随Mg的含量增加而增加,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的布氏硬度.  相似文献   

9.
A32钢焊接接头广泛应用于船舶工业,其耐蚀性能的优劣对于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采用扫描电镜,超景深数码显微镜和电化学分析仪等表征手段,研究了船用A32钢焊接接头在进行去应力退火前后各部位在模拟海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800℃去应力退火后,A32钢焊接接头部位耐蚀性能显著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在焊缝区和熔合区形成了趋向一致的树枝晶,母材组织铁素体增多,珠光体减少;另外,退火后的锈层成分为Fe_2O_3和α-FeOOH,较退火前的焊接接头锈层致密、覆盖完整,防腐蚀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0.
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的FeSiAl合金薄膜。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了薄膜的磁性能。主要研究了热处理对薄膜的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膜的X衍射峰(220)逐步尖锐化,矫顽力不断减小,磁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200℃保温条件下进行铜/铝层状复合板的高温拉伸试验,采用SEM、TEM、EDS表征分析了复合板的组织演变与断裂行为,研究了界面组织对复合板高温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复合板的基体层之间紧密结合,经过退火处理后,铜/铝界面发生显著的元素互扩散,在350℃时生成以金属间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界面层;高温拉伸过程复合板的断裂源位于铜/铝界面层,当界面结合强度较低时,裂纹沿铜/铝层间快速扩展,基体层间的力学性能差异使界面承受附加拉应力加剧了界面断裂失效;300℃退火处理的铜/铝复合板在高温拉伸过程具有较好的界面稳定性,界面强化效应明显,复合板的屈服强度为106.6 MPa,而且拉伸断口各基体层保持良好结合状态.  相似文献   

12.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H13钢表面制备Fe Co Cr Cu Ni Mo VSi B高熵合金涂层.借助SEM和XRD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微观组织形貌、相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研究表明:制备的Fe Co Cr Cu Ni Mo VSi B高熵合金涂层显微硬度最高可达740HV;其微观组织主要由树枝晶组成,相结构为FCC+BCC+简单立方结构;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主要的磨损机理为剥层磨损.  相似文献   

13.
2205-Q345R爆炸复合板因结合了基复层的优良性能而被广泛应用,爆炸复合后的去应力退火温度对复层2205的性能影响很大。通过对2205-Q345R爆炸复合板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进行退火处理,结合晶间腐蚀、金相、拉伸、弯曲等检测方法,对其耐蚀性、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480~600℃之间对2205-Q345R爆炸复合板进行去应力退火,复合板的耐蚀性、强度及弯曲性能均满足标准及用户后续的使用要求。综合考虑热处理制度对复层2205析出相的影响及复合板残余应力的消除情况,建议最佳的热处理工艺选择540~560℃,1~4 h炉冷,300℃以下出炉空冷。  相似文献   

14.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添加不同Cr含量的Ni_3Al (Cr)合金,观察其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以Si_3N_4为对磨副,探究不同载荷下Ni_3Al (Cr)合金的摩擦磨损机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材料的组织以及磨痕、磨痕截面形貌,测量磨痕截面显微硬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r含量的增加,Ni_3Al (Cr)材料的硬度,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不断增加,Ni_3Al-12Cr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较好.随着载荷的增加,Ni_3Al (Cr)合金的摩擦系数略有减小,磨损率不断升高;Ni_3Al合金随载荷的增加磨损机制由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转变为疲劳磨损,剧烈的剥层磨损为主,并伴有氧化磨损,而Ni_3Al-12Cr合金在不同载荷下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15.
在电沉积法制备Ni-S合金电极的基础上,向镀液中添加钨酸钠制备了Ni-W-S合金电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Ni-W-S合金电极和Ni-S合金电极的催化性能都要好于其他电极,Ni-W-S合金电极的性能随着钨酸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计算了电极的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包括Tafel斜率b、交换电流密度i0 和过电位),解释了Ni-W-S合金电极和Ni-S合金电极在不同电流密度区活性不同的原因.恒电流电解表明,Ni-W-S合金电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电极的微观形貌用SEM进行表征,成份用能谱进行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电极的晶型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TiFe合金抗毒化能力差的缺点进行试验研究,使用不同纯度的氢气对合金做分析比对试验,详细给出了在更换氢气后合金的具体衰退数据以及材料的PCT曲线,发现纯度不同的氢气对合金衰减率有重大影响,且会影响TiFe合金的储氢能力与储氢量.分析了可能造成TiFe储氢合金寿命衰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频感应炉对Al-Mn-Ti合金进行制备和研究,探究Ti含量及冷却速度对Al-Mn-Ti合金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加Ti时,Al-Mn-Ti的合金组织由Al基体和T相准晶组成;加入Ti元素后,合金组织中出现花瓣状准晶Al_(72)Mn_(10)Ti_(18),随Ti含量的增加,花瓣状准晶增多,形状无明显变化;当Ti含量增加到7%时,组织中的Al基体消失,由T相准晶和花瓣状准晶Al_(72)Mn_(10)Ti_(18)组成.随冷却速度增加,过冷度增大,花瓣状准晶Al_(72)Mn_(10)Ti_(18)进一步生长形成树枝状的二次枝晶.  相似文献   

18.
在电沉积法制备Ni-S合金电极的基础上,向镀液中添加硫酸钴制备了Ni-Co-S合金电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Ni-Co-S合金电极和Ni-S合金电极的催化性能都要好于其它电极,Ni-Co-S合金电极的性能随着硫酸钴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计算了电极的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包括Tafel斜率b、交换电流密度i0和过电位),解释了Ni-Co-S合金电极和Ni-S合金电极在不同电流密度区活性不同的原因。恒电流电解表明,Ni-Co-S合金电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电极的微观形貌用SEM进行表征,成份用能谱进行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电极的晶型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Al-8Zn-2Mg-2Cu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采用硬度测试、电导率测试、室温拉伸实验、剥落腐蚀实验及透射电镜(TEM)观察,研究了双级时效对Al-8Zn-2Mg-2Cu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级时效参数决定了合金的综合性能;第二级时效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合金的硬度和强度越低,但是电导率和抗剥落腐蚀性能越好;经过120℃×6 h+160℃×16 h的双级时效处理,Al-8Zn-2Mg-2Cu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断裂韧性及剥落腐蚀等级分别为:580 MPa,549 MPa,12%,KIC=24. 7 MPa·m1/2和EB.  相似文献   

20.
TIG堆焊铝青铜接头组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IG焊在低碳钢和不锈钢表面进行QA19-4铝青铜合金堆焊,对堆焊接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组织分析,并探讨了铜钢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溶合区的形成及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