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弗逊悬架减振器侧向力对减振器寿命和悬架性能影响很大,系统分析减振器侧向力对麦弗逊悬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减振器的侧向力取决于车辆运动时受到的地面的作用力和悬架的几何结构,本文综述了车辆行驶时车轮上下运动的侧向力、加速、减速、转弯时侧向力的分析,确定了麦弗逊悬架的几何结构对减振器侧向力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国内外最新产品的实例说明通过改变悬架的几何结构来减小减振器侧向力的具体方法和产生的效果。最后对减振器侧向力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麦弗逊悬架的研发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麦弗逊悬架减振器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侧向力一直是麦弗逊悬架减振器自身存在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于麦弗逊悬架减振器侧向力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文章主要针对前人关于麦弗逊悬架减振器侧向力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为以后麦弗逊悬架减振器侧向力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彭超  贾楠  李红勋 《专用汽车》2017,(11):102-106
针对某型伤员运输车设计一种新型悬架——硅油悬架,研究了悬架减振器的结构及原理,通过建立悬架力学模型,反映了硅油悬架的力学特性,提出并验证了通过改变悬架减振器外部阻尼孔节流面积控制油液流动能起到变阻尼,通过悬架减振器与副油缸联通控制减振器储油容积来实现变刚度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悬架对减振器的需求向着高效能、高稳定性与安全性方向发展,液压限位减振器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讨论了普通减振器和液压限位减振器在示功图上的不同之处,并对比其优缺点;接着结合国内外对用于汽车悬架的液压限位各种结构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其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最后对比此类液压限位结构哪些更适用于减振器内部进行了深刻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三连杆整体桥悬架的基本结构及其在短轴距轮距新能源车中的优势,对比传动油车和新能源车三连杆整体桥悬架减振器布置形式的差异,分析某新能源车减振器在满载侧倾和单侧深坑工况时衬套偏摆角过大的原因。通过Isight软件集成Adams/Car对减振器衬套偏摆角进行灵敏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找出对减振器衬套偏摆角最敏感的悬架硬点,结合整车性能、空间布置和结构设计等找出衬套偏摆角的优化方法,消除减振器漏油风险,为新能源车三连杆整体桥后悬架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后减振器总成作为连接车身及多连杆后独立悬架的载体,能够可靠传递车轮至车身的载荷对车辆行驶稳定性、乘客安全非常重要。针对某乘用车多连杆后独立悬架后减振器路试过程出现弯曲失效问题,文章从结构优化、结构材料提升、优化力传递通道的角度,结合CAE有限元分析、台架试验验证、路试试验验证,为后减振器总成设计开发及可靠性提升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Passat B5轿车前悬架,开发了双筒滑阀式磁流变液减振器,提出了簧载质量的绝对速度及其与非簧载质量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估计算法,利用实测悬架参数和磁流变液减振器的非线性阻尼力特性,建立了带磁流变液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模型。沥青路面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被动悬架,采用磁流变液半主动悬架后车辆平顺性改善大于10%。  相似文献   

8.
有来有往     
《汽车与运动》2008,(12):14-15
Q最近发现别克新凯越的后悬架有三种叫法:1.单纵臂扭杆独立悬架;2.拖曳臂半独立悬架;3.双连杆独立悬架。我在教科书上查到三连杆以上的悬架才能称作多连杆悬架,可经销商非常自信地说是多连杆后悬架。请编辑们给看看到底应该叫什么? A:新凯越的后悬架是双连杆独立悬架,属于麦弗逊独立悬架用于后悬架的一种变种。它与麦弗逊独立悬架结构非常相似,同样以减振器作为支柱,不过麦弗逊悬架中的具备左右转向运动功能的A型下摆臂被两根螺栓铰接固定的横拉杆所替代。这种双连杆悬架部件简单,结构重量轻,悬架运动行程也较大,可以实现不错的舒适性。正如你所说,三连杆以上的悬架才能称作多连杆悬架,而经销商所谓的"多连杆后悬架",实属专业知识欠缺或是在忽悠消费者。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某型汽车减振器支架在道路试验中发生开裂的问题,通过整车多体动力学分析进行悬架多工况载荷提取,并结合焊缝S/N疲劳曲线进行减振器支架寿命分析。在对优化前后的减振器支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焊缝疲劳和强度对其进行结构改进设计和实车路试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减振器支架在后续路试中未发生失效开裂,说明基于悬架多工况下的结构焊缝疲劳和强度分析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减振器作为悬架系统的主要部件,在悬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减振器在设计匹配后需完成调校,以使汽车达到最优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文章首先介绍了前人关于减振器调校方面的研究,然后从台架调校和实车调校两个方面研究了减振器的调校方法,通过改变减振器阻尼力的角度分析了减振器调校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建立减振器调校系统的建议,为以后减振器调校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沈伟 《上海汽车》1997,(1):35-39
为改善SH6600轻型客车的平顺性,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本文介绍SH6600轻型客车悬架参数的计算和悬架振动的分析过程,给出了在各种不同道路上SH6600轻型客车1/3信频程试验分析曲线,并提出了改善SH6600轻型客车平顺性的三个方面,即重新设计后悬架钢板弹簧,提高前悬架减振器阻尼以及设计与后悬架钢板弹簧相匹配的后悬架减振器阻尼。  相似文献   

12.
豆力  雍文亮  居刚  李海波 《北京汽车》2013,(2):29-32,40
车辆悬架系统的阻尼决定车辆悬架的特性,对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设计车辆的最佳减振器,利用悬架系统的最佳阻尼比,分析前后悬架系统减振器最佳阻尼系数,建立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数学模型。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模块建立了重型牵引车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整车平顺性仿真分析和悬架系统动力学仿真。匹配结果表明,对该悬架系统,减振器所做的匹配设计是正确有效的,改善了悬架系统的运动特性和整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国产电动车在实车路试过程中出现的麦弗逊悬架减振器下部出现弯曲的现象,我们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模拟汽车在冲击石路面上的行驶过程,分析麦弗逊悬架的受力情况,找到悬架各关键点的受力,对以后优化改善悬架减振器的结构以及尺寸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响应面法和ADAMS/Car虚拟样机模型,在不改变悬架刚度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行驶条件对前、后悬架阻尼参数进行了优化匹配.设计了前、后悬架可调阻尼减振器并进行台架性能测试.将可调阻尼减振器装车进行随机路面平顺性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悬架阻尼参数的整车行驶平顺性得到改善,验证了响应面法和阻尼优化匹配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夏利轿车(TJ100型)前悬架采用带横向稳定杆的滑柱摆臂式独立悬架。横向稳定杆兼起纵推力杆的作用;减振器同时又作为悬架杆件之一。前悬架支座橡胶套具有足够大的体积且结构简单,能有效地缓和冲击、提高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后悬架采用带纵拉力杆的滑柱摆臂式独立悬架,由两条横向、平行布置的拉力杆、减振器和螺旋弹簧组成。来自路面各方向的负荷分别由不同悬架杆件承受。但其缺点是:由于与车身接合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某A级车前悬架为例,建立了麦弗逊悬架多体动力学模型。在分析由于结构特点引起的减振器侧向力基础上,结合Adams宏命令建立了离散梁的C型螺旋弹簧模型。讨论了C型弹簧在不同曲率的中心线下的侧向力效果,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对麦弗逊悬架减振器侧向力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了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模式,通过试验获得了其速度特性和力学特性,建立了磁流变减振器的数学模型;其次,建立了带磁流变减振器的二自由度车辆简化模型及其参数表;最后,基于双环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控制系统,其外环产生理想的结构阻尼力,内环调节电流驱动器的电流,以使磁流变减振器实时地产生控制阻尼力。仿真结果表明:以磁流变减振器为基础,通过半主动控制技术,悬架系统的振动动态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轻型车在环路道路试验过程中后悬架减振器支架发生开裂的问题,对失效的后悬架减振器支架进行了宏观观察、断口形貌观察和零件材料理化检验,推断出零件失效原因。运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零件的受载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后悬架减振器支架受到沿减振器轴上下和弯扭的交变载荷作用而产生疲劳,疲劳源主要位于焊接缺陷处;零件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另外,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和基体上的等效应力最大值已经接近或超过了相应材料的屈服强度,不能满足零件安全使用的条件,建议提高零件设计时材料的强度级别,同时必须控制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19.
给出悬架检振器性能检测试验台的结构、检测标准和工作原理、建立减振器检测时的模拟计算分析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从而为减振器性能就车检测标准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麦弗逊悬架侧载螺旋弹簧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江  喻凡  楼乐明 《汽车工程》2006,28(8):743-746
以某轿车为例,建立了麦弗逊悬架多体动力学模型,将减振器侧向力仿真结果作为侧载弹簧设计目标,应用有限元方法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设计的侧载螺旋弹簧后可显著降低悬架侧载,为悬架系统及其元件的优化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