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公路》2017,(1)
在港珠澳大桥推行"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的建设理念下,浅水区非通航孔桥上部结构采用"组合梁"结构型式。为了确保组合梁运输与架设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监理通过在施工方案的审批、首件工程的总结、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实施全过程、全要素的监理工作,最终确保了组合梁运输与架设的安全和质量,各项控制指标均符合设计和监控的要求。因此,该项目组合梁运输与架设的施工工艺及安全、质量控制要点,可以为今后大型构件的运输与架设控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8年2月19日上午11时,中国目前体积最大的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成功架设在在建的上海长江大桥上。这块钢筋混凝土组合梁长105m,宽16.95m,重2300t。它的成功架设标志着上海长江大桥工程上部结构的最大难关已被顺利攻克,为2008年6月底实现大桥的全线贯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上海崇明越江通道长江大桥工程B4标段105 m钢-混凝土组合梁吊装、运输和架设施工由3 000 t"天一"号海上运架梁专用起重船承担,介绍起重船码头取梁、组合梁与船体临时加固、运输途中加强安全监控和桥区抛锚定位架设等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4.
黄河区80m钢箱梁整孔吊装架设并对钢混组合梁进行多点施加提升力以改善钢梁与混凝土面板内力分布的技术国内无类似案例,结合孟州黄河特大桥主桥80m跨钢混组合梁设计图纸及现场施工条件,通过对工况、地质、工期、经济效益、安全性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80米跨钢箱梁提升力施加的上部反提式与下部支顶式两种架设方案可行性,以指导后续施工。  相似文献   

5.
105m钢-混凝土组合箱梁长距离运输架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长江隧桥105 m钢-混凝土组合箱梁重2 300 t,采用 "天一号"吊船海上长距离运输85海里到桥位架设,运输风险大,架设精度要求高、难度大,介绍大跨度组合梁的运输、架设技术.  相似文献   

6.
港珠澳大桥浅水区非通航孔桥上部结构采用钢-混组合连续梁。文中主要从桥面板预制、钢主梁整孔制造、钢主梁桥面板组合、组合梁整孔运架,以及组合梁体系转换技术方面阐述了组合梁整孔制造整孔架设技术,体现了大型构件海上施工的"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理念。  相似文献   

7.
望东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638m的双塔双索面组合梁斜拉桥,其上部结构采用工厂化、装配化的方案架设。为解决组合梁整体吊装施工时存在的桥面板开裂及梁段不匹配的问题,采用RM2006和ANSYS软件分别建立全桥及梁段局部有限元模型,对斜拉索分次超张退张法和防错台架设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节段全过程状态(内力状态、几何状态)优化的上部结构装配化架设方法。结果表明:斜拉索分次超张退张法可优化节段施工全过程内力,解决了新梁段起吊对前序梁段引起的较大桥面板拉应力问题;通过斜拉索张拉与钢主梁工地连接工序的优化调整,改善了已架设梁段与待架设梁段匹配时的几何状态,保证了梁段匹配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桥为双塔分幅式组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70+130+400+130+70)m=800m。单幅主梁为PK式流线形扁平组合梁。该桥主梁采用组合梁段悬臂拼装施工,梁段间采取"干拼法"连接,钢箱梁采用全焊接连接,在混凝土顶板之间涂抹环氧胶并施加预应力连接。该桥主梁施工主要包括预制拼装和架设两个阶段,在预制拼装阶段,采用钢桁架方案实现了主梁梁段反拱;在架设阶段,采用大型起重船和桥面吊机吊装。因此对主梁施工期间施工安全风险事态进行识别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两侧边孔设计成32m简支钢-混组合梁,模拟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抢修梁设计。该结合梁与高速铁路常用跨度32m双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截面高度、宽度相同,设计为双箱单室截面。钢结构部分采用工厂分块加工,运至现场后采用履带吊机原位支架拼装。分块连接采用栓焊结合的方式,顶面板采用焊接连接,其余部分连接采用栓接。钢筋混凝土桥面板采用现场浇注法施工。2孔32m钢-混组合梁用时1个月架设完成。  相似文献   

10.
港珠澳大桥浅水区非通航孔桥组合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组合方案,其中浅水区非通航孔桥采用85 m连续组合梁桥形式,全长5 440m,共64孔,跨径布置主要采用6×85 m和5×85m2种形式.组合梁采用单箱单室分幅等高连续梁,由开口钢箱梁和混凝土桥面板通过剪力钉联结而成.钢箱梁为倒梯形结构;混凝土桥面板为横向整块预制,在剪力钉处设置预留槽.为改善混凝土桥面板的横向受力性能,该桥组合梁截面设置小纵梁;为保持桥面板的整体性,剪力钉采用集束式布置方式.组合梁采用大型运架一体浮吊整孔安装架设,逐孔合龙.  相似文献   

11.
预制一组预应力构件,并排架设在两个相邻墩中间,以它为模板再现浇一层顶板混凝土形成组合梁桥。这种形式用于12m以下的跨径非常经济。各跨的现浇顶反如果连续浇注便形成连续梁。提出了连续梁支点负弯矩的计算方法以及它对跨中正弯矩的减载作用。文末附有设计实例,要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钢-混凝土组合梁便于实现预制装配化,是一种与工业化建造要求相适应的桥型.基于工业化建造思路,采用最大高度1.1 m左右的重型H 型钢,提出了一种整体预制、连续架设的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以5×30m 连续梁为例,介绍了设计构思、结构构造和施工步骤,通过计算分析研究了结构受力性能,包括结构承载力、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刚度、桥面板横向受力以及负弯矩区裂缝宽度.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工厂制造效率高,现场施工速度快,受力性能良好,具有很强的经济性和竞争力.通过采取适当的结构措施,其跨径可在30 m 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孟州黄河特大桥采用架桥机架设的装配式钢混组合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采用翼缘板后装施工工艺时,架桥机反提力的确定;研究确定了湿接缝的宽度;研究了后装翼缘板与先装翼缘板时桥面板的收缩徐变协同效应;研究明确了采用后装翼缘板时,翼缘板可能大范围出现裂缝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兰州中川机场互通立交改造工程波形钢腹钢箱-混凝土组合箱梁是交通运输部首批钢结构桥梁示范工程和甘肃省公路建设“钢结构桥梁推广使用”的示范工程。为克服传统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箱梁在使用过程存在的各类问题,合理利用现有桥梁架设装备,现依托该工程提出一种崭新的结构-钢底板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并对结构的设计、施工开展研究。其成果可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孟州黄河公路大桥主桥为19孔80 m钢-混组合梁桥,组合梁由单箱单室槽形钢梁与预制桥面板通过焊钉结合而成,针对该桥特点,提出采用架桥机安装整孔钢梁,并在桥面板与钢梁结合前采用架桥机对钢梁施加吊拉力的方法施工。为验证该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开展了施工阶段的受力分析和实桥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架桥机在桥面板与钢梁结合前施加吊拉力,能大幅降低钢梁应力,同时增加跨中区域桥面板的压应力储备;考虑架桥机和钢-混组合梁一体化设计时,架桥机对该桥施加的吊拉力最优值取1300 kN;除个别测点误差较大外,各施工阶段应力和挠度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趋势一致,且整孔架设钢梁具有预制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结合城市桥梁工程实际,进行了3根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探讨了在对称和偏心荷载作用下,施加体外预应力对钢箱-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对称荷载作用下,由于体外预应力的作用,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的弹性极限提高了29.17%,极限强度提高了27.72%,刚度提高了54.15%,位移延性提高了18.00%;在偏心荷载作用下,体外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组合梁也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强度与刚度均高于普通钢箱-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证实,体外预应力技术对提高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的结构性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588m的双塔双索面高低塔箱桁组合梁斜拉桥,该桥钢主梁采用箱桁组合结构。主桥钢梁节段船运至桥位,在主墩墩旁搭设简易钢支架,采用1 000t浮吊吊装、拖拉滑移法架设主墩墩顶节段钢梁;拼装800t变幅式桅杆起重机后双悬臂架设钢梁至辅助墩;辅助墩墩顶钢梁采用800t浮吊吊装架设,桥面架梁吊机再悬臂架设钢梁至边墩,将边墩墩顶钢梁分层叠放后再依次用架梁吊机吊装就位;中跨合龙段利用无为侧架梁吊机提升,采取部分斜拉索索力调整、桥塔墩墩顶顶推纵移、温差调整等措施,实现了高精度、快速顺利合龙。  相似文献   

18.
几种有特色的组合梁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内外几种有特色的组合梁桥:双钢管梁组合梁桥,U形梁组合梁桥,钢腹板组合梁桥,以及钢管混凝土桁架组合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和施工,并分析和展望其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给钢-混凝土组合梁中支点负弯矩段混凝土施加预应力,以上海崇明越江通道长江大桥工程B4标段(85十5×105+90)m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连续箱梁为例,采用先简支后连续配合中支点桥面板滞后结合和支点升降法等措施进行施工.组合梁整孔预制(中支点两侧各约7.5m的混凝土顶板先不结合),运抵现场整孔架设后浇注底板双结合段混凝土,待底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起顶组合梁,浇注顶板湿接缝混凝土,然后落梁进行后续施工.监测结果表明,体系转换完成后、二期恒载铺设前各墩墩顶混凝土顶板压应力储备为3.01~4.70 MPa,在二期恒载铺装前桥面线形的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普遍在3 cm以内,墩顶体系转换时应力和线形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20.
徐欣  刘琪  彭元诚 《中外公路》2020,(1):152-154
白洋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1 000 m双塔钢桁加劲梁悬索桥,组合梁桥面系,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速度100 km/h,整体式路基宽33.5 m。结合该桥钢桁加劲梁的设计工作,重点介绍了结构体系、主桁、横向桁架、平联、塔连杆、桥面系的设计要点和制造、架设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