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推动绿色公路建设,识别绿色低碳材料、工艺与技术,本文采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方法,对延黄高速公路使用的绿色建造技术进行碳排放测算,采用帕累托法则分析各绿色建造技术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的碳排放数据,结果表明:桥梁上部结构由钢桥变为混凝土预制的减碳率达到55.78%,隧道工程优化为路堑工程的减碳率达44.66%,拱形骨架护坡优化为CBS边坡防护的减碳率达21.36%;钢材和混凝土是公路建设材料的主要碳排放来源,是碳减排重点控制材料,应该通过优化设计、改进施工工艺或使用低碳排放的同类替换材料等方法降低原材料碳排放;小型装载机、凿毛机是混凝土预制桥梁机械设备的主要碳排放来源,30装载机是CBS边坡防护建设中的主要碳排放来源。  相似文献   

2.
<正>刚刚过去的2014年里,国内所有的客车生产企业都经历了一场寒风暴雨的洗礼。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蔓延到各行各业,公路客运在铁路、航空挤压下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海外政局动荡、全球经济形势瞬息多变导致出口风险增加等等"内忧外困"式的打击之下,普遍在步履艰难地蹒跚前行的客车企业之中,苏州金龙却逆势增长,实现了销售额破百亿、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输》2012,(6):97
<正>航空为数十亿人的生活提供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这个数字必须改变。为了有效降低因航空造成的碳排放.我们——设计更加清洁、更加安静和燃油效率更高的飞机——推出全球首款在出厂时已获生物燃料驱动认证的飞机.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输》2013,(1):2
<正>航空为数十亿人的生活提供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这个数字必须改变。为了有效降低因航空造成的碳排放,我们一一设计更加清洁、更加安静和燃油效率更高的飞机一一推出全球首款在出厂时已获生物燃料驱动认证的飞机,并致力将该技术应用于喷气式飞机一一率先在全球飞机制造企业中通过IS01 4001环境标准认证一一实现工厂运营中100%的有害物质回收一一在公司拥有的土地上种植超过60万棵树木  相似文献   

5.
<正>火热六月,全球都在为第二十届世界杯足球赛疯狂,然而,巴西这个"桑巴王国"或许正在进行史上碳排放最高的一届世界杯。根据国际足联发布的《2014世界杯碳足迹预测报告》,仅国际交通一项,本届巴西世界杯就将留下将近138万吨"碳足迹"。而巴西国内交通也是"排放大户",占到总排放的三分之一。事实上,中国的减排压力同样巨大。目前,中国GDP在全世界占10%,但是能耗占20%,碳排放则占到了25%。"中国的碳排放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问题,实际上也是在为世界的稳定和发展提供‘红利'。"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相似文献   

6.
张菁 《综合运输》2010,(2):81-84
<正>当前,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刚刚闭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中国作为经济总量大国和碳排放大国吸引了全球关注。面对未来十年单位GDP减排40%~45%的目标,中国将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交通之路?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先生。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7月4日午后,人类第一次用人造飞行器撞击彗星取得成功。“深度撞击”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时在太空中所绽放出的灿烂“焰火”,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也照亮了人类科技探索的发展道路。记得童年时曾看过一本书名叫《科学家谈21世纪》,书中描写了科学家们设想的21世纪的种种美妙前景,这本书曾经激励了许多人的童年幻想。今天,这些美好的设想有些已经提前实现了,如人类登月、全球移动通讯等。但在交通运输领域却不太乐观,人类进入21世纪已经五年了,但是我们使用的交通工具,从火车、汽车到飞机、轮船基本上还是上个世纪技术的产物,过去20年来…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日趋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双碳”目标。交通隧道生产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土木工程领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成效是按时按质完成“双碳”目标的关键。通过统计调研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总结目前交通隧道碳排放计算分析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外常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开展隧道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研究,同时选用排放系数法进行计算;多数文献主要围绕公路隧道、盾构隧道施工期的碳排放开展计算和减排分析,并且一般将隧道施工期碳排放划分为材料生产、材料运输和现场施工3个阶段。对隧道施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预测公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性叙述,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月11日,2021第三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在南京举行.论坛现场,新能源车政策提速成为重要话题.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我国2030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任务艰巨、形势严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道路交通领域是我国第三大碳排放源,占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2008年至2018年,我国乘用车保有量增长557%,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只有新增部分都是零排放或超低排放的汽车,再加上存量汽车更新的时候陆续转向电动化,道路交通排放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正>推出业界较全面的多式联运解决方案节约至少20%运输成本,降低碳排放高达89%有助缓解中国空运、海运出口运力短缺应对季节性运力短缺DHL全球货运物流预计,从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出发的货运量正在引领全球空运和海运回暖,季节性的运力短缺问题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出现。贺宇德认为,他们在这个时机推出多式联运可谓恰逢其时。  相似文献   

11.
<正>你知道吗?2013年,我国GDP占全球总量的12.3%,却消耗了全球21.5%的能源。你认为用电很普通,然而直到2014年初,我国仍有104万无电人口,无可靠电力。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5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50%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污染指标至少超过健康标准2.5倍的区域,而机动交通、燃煤等是室外空气污染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了包括美国、英国、中国和印度等22个主要国家,对其至2040年各年的航空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根据ICAO提出的2020年碳中性增长的目标分析了全球碳排放抵消机制下22个国家所要付出的减排成本差异。通过对比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发展中资大型油轮船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海上石油贸易和油轮运输业的市场规模世界油轮运输业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从根本上而言,油轮运输的需求乃是由于世界石油储存、开采和消费在地理上的不平衡所导致的。石油的消费大国都是一些经济强国,如北美、欧洲地区的国家和日本等,而石油的主要产区则为中东、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西非和南美。石油,作为一种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制约和影响了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格局。石与石油消费关系的消长。在过去10年,中国石油产量上升了18.94%,而同期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石油消费增加了90.47%(见图2),其差额必须由…  相似文献   

14.
越江隧道是城市网络中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城市交通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对越江隧道的碳排放计量、评估与减排机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首先确定越江隧道全寿命期碳排放计量边界和清单,分为物化阶段和运维阶段两部分。基于清单分析,建立以碳排放因子法为基础的越江盾构隧道全寿命期碳排放计量模型,并系统分析越江隧道全寿命期与工程活动的对应关系,提出绿色技术驱动的越江隧道碳减排效应估算流程,以碳减排效应系数表征绿色技术的碳排放效果。研究表明:国内外对各类绿色技术的碳减排效应量化研究严重不足;在物化阶段,盾构隧道单位碳排放量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在材料和结构设计不发生变革的情况下,物化阶段碳减排潜力有限;在运维阶段,机电设施的碳排放量与物化阶段碳排放量基本相当,从全寿命期考虑,运维阶段碳减排潜力及可控性更大。  相似文献   

15.
碳中和是人类应对环境挑战的重要举措。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源,交通运输行业是各国碳中和行动的焦点,也对我国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实现有重要影响。根据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模型2020,交通部门的碳排放需要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最迟不能超过2030年,才能将全球温度升高控制在《巴黎协定》的目标范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我国碳中和整体规划时间较晚,时间短、减排任务重,亟需制定长期的指导政策,采取高效措施。本文旨在分析各交通方式能耗和碳排放基本情况,总结全球范围内交通运输行业碳中和政策措施,通过对比总结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中和政策和行动的优势和欠缺之处,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未来碳中和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德国,你要是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就有一种危机感,别说出门不方便,别人也会瞧不起你,说你太跟不上形势,甚至说你"抠门"、"小气鬼"。交通工具发展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汽车在德国饱和后,自行车又重返交通线,交通返古理由之一就是利健康、利环保。人手一辆自行车德国过去无疑是一个车轮子上的国家,可现在却成了自行车大国。德国有8200万人口,目前拥有7000多万辆自行车,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丁金学 《综合运输》2012,(12):20-26
本文基于交通运输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1~2010年间交通能源效率、交通运输结构和交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变化对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识别各种减排途径,并设定不同的减排情景,分析了未来10年我国交通运输部门的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8.
7月1日,DHL旗下的DHL全球货运物流将整合空运、海运、公路以及铁路运输在内的多种运输模式,将货物从中国运往世界各地.据称,这种多式联运解决方案将有助于缓解中国空运、海运出口运力短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客户将运输成本显著降低20%到50%,以及降低高达89%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9.
无人的力量     
<正>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催生全球交通运输格局的巨变,也正在描绘"无人驾驶"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的轨迹。作为未来交通的一项重要前沿话题,"无人驾驶"技术何时成熟?"罪与罚"怎样通过法律法规来界定?未来产业发展路向何方?研发、生产企业又该如何抢占蓝海?……"无人驾驶"不需要人类参与操作的特征,将颠覆汽车、列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自发明若干年的惯性。而本刊专题要探讨的是,这种惯性彻底颠覆以前,我们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和将来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超长隧道建设过程中污水处理全过程碳排放特征,以乌鲁木齐至尉犁段天山胜利隧道隧址区污水处理为例,采用全生命周期法、过程分析法、污染物参数归一化方法,建立污水处理全过程新型混合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根据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碳排放足迹,将污水处理全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21—2022年天山胜利隧道隧址区污水处理全过程总碳排放量为4 242.43 tCO2eq,排放量强度约为1.17 kgCO2eq/t;其中,电耗、去除BOD5、物耗、去除TN、污泥外运处置等过程碳排放量占比分别为85.3%、11%、2.1%、1%、0.6%;通过提升出水水质标准、污泥再利用为土壤肥料开展节能减排,年均碳排放量下降约15.6%,碳减排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