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小跨径桥梁在公路桥梁中占有多数.地震烈度在8度以上时.地震力往往会成为一般中小跨径桥梁下部结构设计的控制性因素.因此较精确的地震力计算对桥梁设计有着重要意义。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规定.对中小跨径连续梁桥.横桥向各墩分担的地震荷载均按单墩模型用反应谱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修建了大规模的高速公路.限于当时的技术背景条件,1989年颁布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对于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的处理原则规定的不够具体.近20年来修建高速公路的施工实践中.经常遇到砂土液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交通标准化》2008,(20):78-78
2008年8月29日,交通运输部公布7JTGF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及JTG/TJ23-2008《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隹,三项标;隹均于2008年10N1日起施行。原《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中相应部分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4.
在对现有相关规范抗震设防目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公路路基工程特点和地震带来损失分析,提出了公路路基结构抗震设防目标的建议.通过分析得出:《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44-89)确定的抗震设防目标在总体上是合理的,但二级以上公路可以适当提高设防标准,所提出的公路路基结构抗震设防目标涵盖了破坏等级、通行条件和修复状态.  相似文献   

5.
中小跨径桥梁在公路桥梁中占有多数,地震烈度在8度以上时,地震力往往会成为一般中小跨径桥梁下部结构设计的控制性因素,因此较精确的地震力计算对桥梁设计有着重要意义。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规定,对中小跨径连续梁桥,横桥向各墩分担的地震荷载均按单墩模型用反应谱方法计算,把一个墩相邻两跨质量的一半集中在墩顶,忽略各墩之间由于上部结构所产生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京沪高速铁路(北段)地震灾害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京沪高速铁路(北段)所经地区的地震构造、地震活动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该段铁路的地震区域划分、地震灾害损失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京沪高速铁路构筑物的抗震设计与设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遭到严重震害的汶川百花大桥为研究对象,从抗震设计的角度出发,用反应谱法和时程法进行了第一级设防水准(E1)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用非线性时程法进行了第二级设防水准(E2)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并综合分析了该桥的震害原因和抗震性能,为同类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分析结果表明:双柱式柔性墩的采用导致该桥整体刚度较小;桥墩纵筋和箍筋的配置不足导致了E1地震下的承载力不足,而E2地震下的塑性变形是满足要求的;固定墩处支座设置和系梁布置的不合理导致了固定墩左墩柱受到严重破坏;第五和第六联之间刚度差别较大而牛腿(悬臂支托)的支承长度过小,导致该牛腿处发生了落梁破坏.  相似文献   

8.
桥梁结构分灾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地震对桥梁结构安全的危害性,在分析基于投资-效益准则的结构抗震设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工程实践中一些成功经验而形成的设计方法,即桥梁结构分灾抗震设计法,是对分灾设计方法设计的一种创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按照《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的要求对地震灾区桥梁进行抗震设计,希望能给桥梁设计同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交通技术》2007,4(1):47-47
日前,由交通部组织有关单位制订完成的3部技术规范(规程)通过审查,已被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或推荐性行业标准.自2007—05—01起施行。这3部规范(规程)分别是:《港口水工建筑物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JTJ302—2006)、《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和《水运工程波浪观测和分析技术规程》(JTJ/T277—2006),  相似文献   

11.
根据《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以及《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桥梁抗震耗能体系总体上分为两种类型。类型一实质上是延性抗震设计即地震作用时,利用桥墩墩柱发生塑性变形耗能;类型二实际上是减隔震设计,地震作用下利用隔震设施耗散地震能量。通过分析不同高厚比的桥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确定合理经济的抗震耗能体系。  相似文献   

12.
引言 众所周知.《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简称新规范)是在2004年实施颁布的.原《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简称旧规范)同时废止。在过去20多年中一直是按照旧规范设计的现有桥梁,  相似文献   

13.
2014—05-01,《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正式实施,该规范是海港工程系列规范的纲领性规范,归并了《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开敞式码头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JTJ295—2000)和《海港集装箱码头设计规范》(JTS165—4—2011)等11本单行本规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匝道桥梁作为城市高架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设计与高架桥同等重要,一旦发生地震破坏,会带来很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以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金盛快速路提升改造工程中平行匝道桥梁抗震设计为例,通过建立空间线性和非线性动力计算模型,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对桥梁结构做出抗震性能安全评价,进一步指导桥梁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汶川地震的震源机理和桥梁震害的特点,在断裂带南段,桥梁结构以强度失效型破坏为主;而在北段以位移型破坏为主.对由汶川地震推动刊布实施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和中国前两代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回顾了中国三代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变迁.提出了新桥梁抗震细则在抗震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及抗震措施方面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交通标准化》2010,(2):53-53
近日,“抗震重大科技专项”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据了解,“抗震重大科技专项”已于日前全面展开。该项研究暂定名为“汶川地震灾后公路重建抗震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对交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桥梁抗震设计中,满足正常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利用隔震装置可延长结构周期.消耗大量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的响应。因此,对于桥梁的隔震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合理、可靠的隔震装置,并使其在结构抗震中充分发挥作用。在桥梁结构中使用隔震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18.
从日本地震看我国公路工程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地震中它不仅要承受地震的直接考验,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抗震救灾的使命。强调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的重要性,简单介绍了3月11日日本地震后公路的现状,并对我国公路工程抗震设计做了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多次地震中我国的公路桥梁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损失和经济财产损失,现代桥梁建设过程中,对桥梁抗震性能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进展情况,并且重点综述了基于性能的桥梁结构抗震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并提出了提高桥梁结构抗震能力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重点论述了桥梁抗震设计反应谱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在桥梁设计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位于营盘线道路扩建项目T梁桥抗震的设计计算为例,分析T型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抗震计算方法,为进行桥梁抗震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