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久性验潮站通常与码头或防波堤同时规划和设计,达到布局合理,便于施工的目的。但滨州港验潮站在码头建成后立项,作为单体建设工程量大,造价高,本文特从满足永久性验潮站使用要求和降低施工费用方面进行研究,最终选择在码头护岸胸墙面层和岸壁进行植筋,锚固H型钢支架,由支架悬挑验潮井的方案。该方案既保证了验潮站的稳固性,又避免了海上桩基施工,降低了施工费用,建成后完全达到使用要求。该方案不仅对后增验潮站有借鉴意义,对码头类似新增设施或构筑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最新潮汐模型FES2014提取广西沿海K_1、O_1、M_2和S_2等4个主要分潮调和常数,计算潮汐类型,并绘制广西沿海潮波图及潮汐类型分布图。结果表明:广西沿海潮波传播方向为西南向东北方向;潮汐类型以正规日潮为主;北部湾东北部为不正规日潮混合潮。根据北海、防城港、龙门港及钦州航道等4个重要验潮站的实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原理的调和分析方法得到4个验潮站的调和常数。根据调和常数计算潮汐特征值,结果表明4个验潮站潮汐类型均为正规日潮,这与模型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利用北海长期验潮站分析得到北海站设计高水位约为470 cm,设计低水位约为110 cm。通过潮波图与水下地形分布图的比较,表明广西沿海潮汐的形成与水下地形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日照石臼港区规划锚地扫海测量项目中的海上临时验潮站1#规划锚地站为例,介绍海上临时验潮站实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可供测量期间使用,也可作为水文潮位数据库数据积累基础。  相似文献   

4.
于红 《港工技术》2005,(2):9-10
对秦皇岛港10万t级航道处的潮汐变化与秦港3号码头验潮站潮汐变化进行了同步观测,并对所获得的2组观测数据进行了整点潮高及高、低潮潮时潮高对比,计算了相关系数,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证明两处的潮汐变化基本相同。在10万t级航道水深测量中,可用验潮站的潮位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5.
针对阳江港丰头作业区拟建多用途码头附近水域潮位控制的问题,论证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验潮站布设方案,对以后的水深测量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文中实验结果验证此区域范围内潮汐性质一致,潮位基本相同,后续测量只需布设一个临时验潮站即可满足此区域内水深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辽宁省某沿岸观测点水利工程设计所建三处验潮井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整理,进行探讨验潮井进水孔尺寸对其性能的影响,主要通过多个建设场所、多个验潮井进水孔尺寸的构建,以期找到适合环渤海地区海洋环境的进水孔设计方案,提高验潮井的随潮性、滤波性性能,保证其测量精准度。  相似文献   

7.
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项目处于非洲西部沿海,南面大西洋,施工区海域具有涌浪高度大,周期长的特点。本项目的多波束测量是通过自动验潮站获取潮位,虽然自动验潮站位于防波堤掩护内,但是仍然会受到风浪等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一定的测量误差。本文主要介绍傅里叶法潮位优化在本项目中的应用及分析。  相似文献   

8.
缪锦根  刘雷  董玉磊 《水道港口》2010,31(3):195-198
基于潮波数值模拟技术的潮位推算算法可以推算测区内任一区域的潮位,减少临时验潮站,尤其是海上定点验潮站的布设,避免潮位改正模型的误差。文章利用实测潮位资料对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推算潮位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航海》1987,(5)
用于准确掌握潮汐涨退情况的我国第一个验潮站,新近在长江尽头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从此,我国测海系统开始步入电子时代。建国以来,我国测定潮汐和水位变化仪器设备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解放后,上海黄浦江建立的验潮设备,不适应3米以上的高低潮汐测定和水位变化,而  相似文献   

10.
潮汐调和分析的一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一种潮汐调和分析的新方法.其基本想法就是从理论上已知的天文分潮中,优选出40~60个分潮,作为进一步分析和预报的基础.试算证明这种方法稳定可靠.简便实用.特别适合于新设立的验潮站的分析和推算.  相似文献   

11.
张彦昌 《水道港口》2014,(4):459-462
长期水位站进行系列水位观测时一般采用每整小时的观测一次的方法,获得整点的系列水位观测数据。在水深测量中,尤其重点水域的水深测量中,一般要求每10分钟观测一次水位。能否利用整点系列水位通过内插的方法获得每10分钟的水位数据,满足水深测量的精度要求,数学插值法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文章研究了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及牛顿多项式插值方法的应用,通过大量的实际观测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其结果完全可以满足水深测量的精度要求。另外在水位观测中,由于设备等原因,造成一段时间内水位数据缺失,插值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闫新兴  刘国亭 《水道港口》2012,33(6):469-474
在现场地貌调查及沉积物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对兴化湾的自然条件、沉积特征、泥沙来源及运移趋势进行了分析。判明石城岛以西水下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分布为主,泥沙粒径在0.01 mm左右,为河流下泄泥沙沉积为主。石城岛以东局部区域沉积物质为极粗砂,为近岸山体及浅滩冲蚀物质沉积为主。兴化湾的泥沙主要为河流输沙,其次是周边沿岸冲蚀入海物质及岬角岛礁受风浪侵蚀泥沙。由于湾外涨、落潮流路的稳定和潮流动力的强劲,湾内水深地形与潮流动力有很好的对应性和稳定性,泥沙运动仅限于湾内泥沙的再搬运。  相似文献   

13.
温州石化基地围垦工程潮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河床演变分析与定床水流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小门岛石化基地围垦工程对瓯江防洪和排涝的影响及周边各港口、水道涨落潮流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小门岛石化基地围垦工程对瓯江口内的防洪、排涝基本无影响,对工程周边附近的航道、港区、水道影响幅度小,影响范围有限。研究认为大、小门岛围垦方案实施对周边工程水环境影响是有限的和局部的,大、小门岛石化基地围垦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通常利用Foreman的高低潮潮汐预报模型,对只有高低潮实测数据的海洋水文站位进行潮汐预报,但在某些组合分潮情况下,在高低潮间会产生抖动现象,这种现象增加了不应有的虚假高低潮,给高低潮时和潮位的预报以及天文潮的整体预报精度造成很大影响。基于定点天文潮曲线变化具有的特性(高、低潮位处一阶导数为零且具有凸、凹性),在只有高低潮数据情况下,给出了建立分段四次多项式插值的优化保形潮汐调和分析模型(OCTHM)的一般方法。利用此模型思想方法,根据江苏省连云港站、上海高桥站的实测高低潮数据,建立了相应站位的优化保形潮汐调和分析预报模型。对有关预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表明OCTHM模型克服了Foreman预报模型的抖动现象,具有其所不具有的保形性,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报出高低潮时和潮位。  相似文献   

15.
赵贤  肖东 《水运工程》2019,(11):114-117
针对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航道疏浚施工项目LYG-302-H1. 2标段航道里程长、离岸距离远、单一潮位站难以控制所有施工区段实时潮位的问题,进行系统开发研究,利用原有3个潮位站进行潮位改正,同时采用北斗信息传输系统,研究相关软件得出一套适合该工程的远距离潮位实时播报系统。现场实测数据与相应基站推算出的数据比对表明本系统适用于该工程。此系统接入船舶疏浚系统为施工船舶提供实时潮位数据,施工船舶以此为依据完成船舶定深,在工程质量控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肖政  蒋昌波  夏波 《水道港口》2007,28(1):16-19
罗斗沙岛位于琼州海峡东侧,近年由于风暴潮、波浪水流的作用,岛屿西北侧发生严重侵蚀,通过分析罗斗沙岛屿附近的水文、地质和泥沙运动特性,对罗斗沙岛屿附近岸滩演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外海人工岛工程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洋口港海上人工岛的施工技术,重点介绍了远离陆域、无遮掩、大潮差,受风、浪、潮影响的区域,打桩、铺排、抛石、倒滤层、吹填和防护等各种工艺,论述了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成功解决外海大型围堤工程遇到的各种难题。为今后类似外海围堤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夏军  施友仁 《水运工程》2019,(5):109-113
黄浦江为感潮河段长航道,与其他类似航道相比,黄浦江还存在港区集中、船舶进口时间不一且并非在最优乘潮时间之后即靠泊码头的特点。针对上述问题,对进港时间与乘潮历时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采用多站水位联合计算的方式,提出以进口时间作为限制条件,根据具体进口时间(潮时)推算航行到各航段所对应时间(潮时),并结合单站涨落潮时间与船舶过站时间的数学关系,进而计算需乘潮历时和可能乘到的潮位的方法。通过该方法的计算,在进口时间受限的情况下,可得到船舶靠泊各个港区所需的最佳乘潮时间和对应的乘潮水位,并以此分别确定航道各段的维护高程,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减少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9.
滨海新区风暴潮灾害日益频繁,在统计历史风暴潮及强增水个例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规律。主要结论:两次过程在发生风暴潮最高潮位之前的一个天文低潮位时增水出现激增的现象。两次过程高空形势都是一槽两脊。地面形势为江淮地区锋生形成闭合气旋。两次过程气旋移动路径非常相似,均由江苏境内北上,沿山东沿海向东北登陆朝鲜半岛。两次过程增水的激增也都与气旋北移有密切关系。塘沽站与成山头站海平面气压差与增水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