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汽车设计中的家族化符号与社会通识符号间的应用关系问题进行分析。方法以市场较成熟的汽车品牌家族化设计特点和消费者实际购买情况为参考,比较符号在信息传达过程中的解码效果和市场反馈。结果得出家族化符号与社会通识符号间互为影响,家族化符号会因社会思潮的变化而衍变,同时也通过消费反馈形式引领社会通识符号的发展。结论在未来的车辆设计过程中,结合运用家族化符号和社会通识符号或能达到最佳信息传递效果,满足市场需要,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采用数学归纳法和数理统计,分别分析了沥青路面下层平整度对上层平整度的显著影响。根据实际状况,不同的施工单位可以建立相应的路面结构平整度层间传递模型,用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集装箱运输是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进程中运输集装箱化和信息化是同步的,EDI是实现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各信息和电子单证传递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文章在充分探讨EDI在集装箱运输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大连口岸集装箱运输EDI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大连口岸集装箱运输EDI系统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Revit是应用最多的BIM(建筑信息模型)建模软件,SAP2000是广泛应用的结构分析软件,由于不同建模软件与分析软件间信息传递存在障碍,BIM正向设计中出现重复建模的现象。文中研究SAP2000与Revit之间的模型信息传递技术,实现BIM建模与分析软件间的模型互传,提高BIM正向设计工作效率,为实现BIM建模软件与分析软件间模型高效交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战争的高技术性。要求交通动员手段更趋智能化 信息资源的争夺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竞争领域,网络化、卫星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等,是进行信息资源争夺的“硬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硬件”也必将进入交通动员领域,它不仅会大大提高动员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容量。进而提高交通动员的效率,也会改变原有的动员信息传递方式,极大地改善信息传递系统的整体功能,推进交通动员手段的智能化。智能化的运输装备是实施交通动员的基础,交通动员部门通过对运输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  相似文献   

6.
主要推导三向移动荷载作用下考虑复杂层间接触状态的横观各向同性黏弹性沥青路面动力响应解析解。首先,从直角坐标系下横观各向同性黏弹性多层体系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程出发,借助相对坐标变换和Fourier变换,推导单层沿深度方向的波数域状态向量传递矩阵;其次,基于波传递方法,构造层顶下行波和层底上行波向量,以消除传递矩阵中的正指数项,保证数值计算的稳定性;而后,基于Goodman模型表征的层间接触条件,建立相邻层上、下行波向量的递归关系,并结合荷载和边界条件,对多层体系各层上、下行波向量进行求解;最后,通过Fourier逆变换和相对坐标逆变换,得到沥青路面任意坐标和时刻下的动力响应解析解,并编制数值计算程序。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验证了解析解的准确性,且证明了解析解的计算效率远优于有限元模拟;综合分析荷载、材料、层间接触对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可以发现:水平向荷载与路表剪应力关联性强,是导致路面Top-down开裂的重要因素;层间接触条件和横观各向同性均对面层底部水平向应变影响显著,且这2个因素之间存在耦合效应,建议在路面疲劳寿命分析中予以充分考虑。研究得到的解析解可为真实沥青路面力学行为研究提供高效准确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7.
基于弹性动力学平衡方程,进行Laplace、Hankel联合积分变换,利用传递矩阵的方法,可得任一深度处应力位移与表面应力位移关系。讨论了FWD动荷载形式下下卧刚性层埋深及层间接触状态对表面弯沉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下卧刚性层的埋深变化对动弯沉盆的形状影响不大,但对数值大小影响明显,下卧刚性层埋深较浅时,面层与土基模量反算结果明显偏大,基层反算结果却显著偏小。层间接触较差时,路面各结构层的反算模量都显著偏小。因此建议模量反算之前,首先对刚性层深度及层间接触状态进行分析,避免对反算模量结果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FWD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层状粘弹体路表弯沉的求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传递矩阵方法,推导出了多层粘弹性半空间轴对称问题在FWD动荷载作用下,层间完全接触情况的解析解;该方法概念清晰,公式简洁,易于应用。应用DURBINF的拉普拉斯逆变换的数值方法,求解出了多层粘弹体的时域解。通过路表弯沉的计算实例分析,表明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9.
应急处置中密集的信息传递和交换对应急处理的最终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现有对水上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置机制中缺乏对救援时效与决策指令流的量化建模与性能提升策略的研究。为此,引入工作流模型以优化水上应急处置指令传递与信息流动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通过分析水上应急处置流程,设置典型的水上交通事故场景,在组织部门-执行时间-应急资源-消息传递网(OTRM-NET)工作流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指令存储库所。在传统的 Petri 网建模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包含了信息反馈的水上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的建模方法。之后,利用模型的时间性能获得应急处置的预估时间,通过仿真实验对比 OTRM-NET 与传统应急救援方法在水上应急处置的用时,并采用错误传递率定量表示信息传递效能,提出了评价指令传递性能的算法,并应用该算法对应急处置预案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其信息传递效能。对一种典型的水上交通事故案例,对比 OTRM-NET 与传统应急救援方法的结果显示,OTRM-NET 在已设置案例中用时平均降低了2721 s,减少了应急流程所消耗的时间。以事故船舶信息传递库所为例,通过设计工作流的优化方案,其中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发现事故出错的全局传递率从15%降低到9.52%,局部传递率从37.5%降低到22.22%。这表示,相比 VTS 确认船舶信息添加前,VTS 发现事故出错对于整个工作流的影响降低了36.53%,对于事故船舶信息传递路径上的影响降低了40.75%。同时可以提前2个任务周期发现并纠正错误,从而有效降低指令执行偏差。该模型和效能评价方法可以对预案编制、应急工作流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仪表是骑乘者与摩托车信息交流(信息输出和输入)的重要平台。要实现骑乘者与摩托车之间信息传递高效、准确,确保骑乘的安全性,科学、合理设计的摩托车仪表至关重要。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摩托车仪表,首先需要了解摩托车仪表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1.
液压传动柔性特征适用于起步工况,机液传动高效无级调速特征适用于作业工况,机械传动高效变速特征适用于转场工况。分析集液压传动、机液传动和机械传动为一体的多模式机液复合传动装置的设计思路在汽车工程上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研究了机液复合传动的功率流传递机理,分析了换挡机构处于功率分流机构、复合传动机构、功率汇流机构和后置换挡机构一处或多处时,分段式机液传动装置各自的性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功率分流传动方式多适用于中小功率车辆,且马达转矩与传动装置输出转矩比值保持不变;功率汇流传动方式多适用于大功率车辆,使小功率液压件传递大功率成为可能,并能够在输出端起到减速增矩的效果;功率分流和功率汇流互换的传动方式可通过控制行星齿轮双接口及后置换挡机构,保证机液复合传动在不同速度分段中的高效运行;当换挡机构在行星齿轮之间时,可在2个不同区段改变行星齿轮机构的特性参数,使得在整个工作区范围内保持合理的功率配额;当采用多段式行星齿轮功率汇流传动方式时,后置换挡机构扩大了传动装置转速和转矩的覆盖范围。根据上述5类机液传动设计思路,提出对应的多模式机液复合传动装置设计方案。以一款用于扫地车的机液复合传动装置为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确定相关参数,绘制调速曲线和效率特性曲线,并对其挡位切换优化问题做了简要介绍。该方案充分利用液压传动的无级调速性能和机械传动的高效变速性能,较好地满足了车辆起步、作业和转场工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基本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黄浦江上游堤防管辖范围内不断有各类市政公用管线排入,由于管线信息滞后,造成上游堤防在养护、加固、大修等施工过程中因管线造成设计变更、工期延长、隐患风险加大,项目成本难以控制等现象.基于上海市黄浦江上游堤防管辖区域内的管线普查资料,设计和开发了黄浦江上游堤防管辖区域综合管线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堤防管线信息的动态综合管理,为堤防设施及附近市政工程、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快速、准确、完整的管线信息,为提高堤防的管理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诱导信息系统背后的作用机制,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策略对于系统的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设计诱导系统时应选择合适的信息发布策略作为设计基础。使用解析方法评价了瞬时信息、预测型信息和无信息3种信息发布策略,比较了瞬时信息和预测型信息的有效性和最优性,以及不同流入水平、干扰流水平和预测精度下各种信息发布策略得到的总出行时间和各路径出行时间的情况,为诱导系统的设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交通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时,为全面提升交通工程安全管理水平与效能,应当合理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建构现代化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与模式,不断推动我国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就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综合交通信息平台 建设运营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国内外已建交通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建设、运营和服务情况的基础上,研究了信息的平台性质与功能定位、建设运营模式和保障机制。提出了3种适合我国现状的信息平台建设运营模式:政府行为型;政府建设、企业运营型;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型。研究了各类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3G移动通信技术在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利强  张宁  陶志祥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2):132-135,139
在探讨了出行者对交通信息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对交通信息分为动态、静态和关联三类。为了充分掌握动态交通信息,设计了基于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城市交通信息系统3层平台方案,并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研究,重点阐述了由服务器、数据库以及办公管理设备和网络设备组成的交通信息中心及其工作原理,最后以车载设备结合实时交通信息查找最短时间路线为例说明了基于3G技术的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优势。该系统使出行者能够通过手持移动终端(手机、PDA等)或者车载设备实时地查询交通信息,因此更加适应交通信息的动态、时变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储伟伟  储雪松  高立强  吴锋 《隧道建设》2018,38(10):1643-1652
为解决紫之隧道由于养护工程规模庞大、运维对象数量众多所带来的管理决策困难等问题,引入BIM技术,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实际,通过对BIM软件的二次开发,创建涵盖结构、通风、给排水和供配电等多个专业的紫之隧道工程运维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网页端三维展示技术,开发B/S架构的紫之隧道运维管理系统,相对于传统的隧道管理方式,该系统具有可视化程度高、空间定位容易、使用方便等特点。系统提供三维展示、定期检查、机电设备管理、监控和监测数据展示等模块,使管理者能在三维场景下,对隧道的病害数据、监控数据以及监测数据有清晰直观的了解。该系统在紫之隧道上的应用,能为保证隧道运维工作质量、提升运营维护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Conventional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assessment has evolved from road segments to the route level. However, a connection between origin and destination usually consists of multiple routes, thereby providing the option to choose. Having alternatives can compensate for the deterioration of a single route; therefore,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reliability and quality of the aggregate of the route set of an origin-destination (OD) pair. This paper proposes two aggregation methods for analyzing the reliability of travel times on the OD level: 1) an adapted Logsum method and 2) a route choice model. The first method analyzes reliability from a network perspective and the second method is based on the reliability as perceived by a traveler choosing his route from the available alternatives. A case study using detailed data on actual travel times illustrates both methods and shows the impact of having variable departure times and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strategies on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平原区高速公路事故特征的分析,发现其主要事故形态是追尾事故,该事故形态的主要发生位置在互通立交的出入口,并在二次事故中所占比例高。文章针对这一特点综合分析现代信息发布方式和适用性,提出了针对互通立交出入口和事故发生后预防二次事故的追尾信息发布方式。该方法同样可为山区高速公路追尾事故预警信息发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深入解析公交信息对居民公交出行意愿的影响机理,是合理规划城市公交出行信息环境的理论基础,对于城市交通管理以及交通拥堵的缓解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3个基本变量的基础上加入公交信息、出行经验、个人属性等变量,对计划行为理论加以改进,利用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建立公交信息条件下的公交出行意愿模型。以南京市居民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确定了各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它们对公交出行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公交信息对公交出行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变量有直接显著影响,且为正向关系,影响系数分别为0.533、0.451和0.576;公交信息会对公交出行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影响总效应为0.92,说明高质量的公交信息可以提升公交吸引力,增强居民的公交出行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