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关中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及城际铁路规划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的必要性,认为关中城市群已经具备建设城际铁路的能力且时机已经成熟。该城际铁路的建成对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空铁联运是一个集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城市道路为一体的综合运输系统。空铁联运是机场实现航空客流快速增长的重要保障,能提升乌鲁木齐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空铁联运应成为机场集疏运系统主要方式。一、城际铁路进机场必要性分析铁路是否直接进入机场,关系到未来城际铁路线路规划、场站设置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乌克城际、乌将铁路为乌鲁木齐高铁站的北延线,是否经过机场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需从空铁联运的人口、客流保障等方面,深入分析铁路进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国内瞭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2020年前,实施北京—霸州铁路、北京—唐山铁路、北京—天津滨海新区铁路、崇礼铁路、廊坊—涿州城际铁路、首都机场—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环北京城际铁路廊坊—平谷段、固安—保定城际铁路、北京—石家庄城际铁路等9个项目,总里程约1100 km,初步估算投资约2470亿元。规划方案提出发展目标,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到2020年,与既有路网共同连接区域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京津石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 h通勤圈,京津保0.5~1 h交通圈,有效支撑和引导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泛珠三角区域铁路网规划,通过快速客运网和珠三角城际客运网建设,加强“9 2”省际间铁路网络的联系,到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2.9万公里。  相似文献   

5.
要闻书车     
《轨道交通》2008,(6):16-18
北京地铁全面启用自动售检票系统;世界首条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示范线将落户随州;福州具备建设城市快速轨道条件;合肥建设有轨电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未来十年福建海西将形成5000公里现代化铁路网;辽宁将建设3条城际铁路;京九铁路电气化工程即将开工;  相似文献   

6.
城际铁路(标准称谓是城际轨道交通)是个热门话题,除了国家规划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三个域际铁路网之外,还有许多城市提出了修建城际铁路的设想。但是,城际铁路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是枢纽机场地面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机场地面交通系统建设存在道路交通服务水平不高、轨道交通客流效益不理想、盲目引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问题。通过分析机场功能定位、客流分布,研究机场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方式的匹配性与适应性,以及机场轨道交通线路与客流腹地的连接布局和运营组织模式。研究认为,枢纽机场应当建设功能匹配适用、布局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集疏运体系,优先考虑引入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审慎决策引入高速铁路及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线路应连接覆盖机场主要客源地,并与整个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形成便利的衔接换乘关系,通过干支结合、快慢组合的运输组织方式,适应航空旅客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2009,(12):19-19
12月29日上午9时,郑州至焦作、郑州至开封、郑州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建设动员大会在河南省省郑州市举行。郑州至焦作城际铁路主要承担郑州、焦作两市及沿线地区间客流,并吸引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地区客流。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我国城际铁路建设条件指标体系,在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及城市群形成背 景、对珠三角等区域城际铁路规划建设运营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将涉及到 资金与客流保障的关键性指标,如地方财政收入、客流需求(近远期)、人口密度、人均GDP归 为基本指标;土建工程长期贷款率、城际铁路融资成本、票价率、单位里程10 年累积补贴额、单 位工程投资归为辅助性指标.在对某条待建城际铁路进行可行性评估时,只有当满足全部基本 指标、部分或全部满足辅助性指标时,该条城际铁路才能被纳入可以建设范畴.采用收入支出 平衡模型、统计分析和财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城际铁路建设条件 的具体取值.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2008,(9):16-16
近日,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复“同意建设绵阳至成都至乐山铁路客运专线”,经过5年筹备的中西部第一条城际铁路——成绵乐城际铁路年内即将开工建设,2012年建成。届时,最南边的乐山市民到成都只需54分钟,最北边的江油市民到成都只需51分钟,两小时内可穿越10个城市。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2009,(1):22-22
2008年12月,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开工动员大会在安徽省铜陵市举行。宁安城际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点项目,作为长江三角洲城际客运网的延伸,起自南京,经安徽省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跨长江后进入安庆。线路为新建客运专线,全长258公里,其中江苏省境内33公里,安徽省境内225公里。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2009,(1):50-51
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上海地铁建设进入施工高潮世博会前8条线建成试运营;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机场线三线同时开通试运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我国自主研制国产化A型地铁客车下线……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最新批复规划,潮汕地区未来要通9条城轨,还有一大波高铁在规划建设!除了粤东地区外,粤西、粤北、珠三角还要规划建设N条高铁线路,未来广东要新建的高铁不止一点点,还很多联通外省。11日汕头发改局官网显示,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广东省上报的《海峡西岸城市群粤东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明确潮汕地区未来要通9条城轨。粤东城际铁路网规划目标:形成以汕头、汕尾、潮州、揭阳为主要节点、覆盖粤东地区主要城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出适应江苏省铁路现状的运营管理新模式,本文在分析我国城际铁路交通运输相关理论及运营模式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铁路网现状,阐述了城际铁路运营管理模式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江苏省铁路运营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得出,自主运营模式更能适应江苏省城际铁路的规划及需求,并利用SWOT分析方法,从宏观层面对自主经营模式与江苏省铁路之间的适应性进行评估,认为自主经营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城际铁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2013,(5):38-39
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按目前的中长期铁路规划,中国大陆的高速铁路网至少包括5种类型的线路:“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城际客运系统、经提速改造后的既有线、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以及海峡西岸铁路。“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全长达到12000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到2015年规划投资近五万亿。  相似文献   

16.
《广东交通》2007,(6):56
12月16日,我国首条时速300公里城际铁路——京津快速城际铁路全线贯通。这条铁路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正式运营。届时,从北京到天津仅需30分钟。  相似文献   

17.
城际轨道交通的旅客存在差异性,当票价价格调整会导致不同类别的旅客需求程度变化,进而影响到运营管理部门的收益.为明确不同层级城际旅客对于票价的弹性需求,设计了基于旅客差异性的价格需求弹性模型,通过广义费用划分不同旅客属性,在通道平衡配流的前提下,建立价格与客运量及弹性需求系数的函数关系,将模型应用于西安北客站至机场快速轨道交通,结合城际旅客出行调查数据及通道内综合交通现状数据,将城际轨道交通票价设为变量,运算得到价格调整下不同旅客的价格弹性需求系数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能够为运营管理企业的价格决策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苏嘉甬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市群城际交流的重要城际骨干线路,也是一条路网客流和城际客流并重的高速铁路.通过对回迁小区的走访调查、振动敏感企业的专题评估以及与沿线既有铁路、城市道路、河道的交叉布置形式优化调整等综合性勘察设计手段,结合苏州地区引入方案,对沿风里街、唯胜路2个通道的高架、地下敷设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动车组不分闸过电分相动态过程及馈线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的意义 如果把铁路比作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则客运专线等高速干线铁路则是其中的主动脉,并构成了我国铁路网的基础骨架。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时速300公里的京津城际高速客运专线正式投人运行,开辟了我国高速铁路的新纪元。2008年4月18日,温家宝总理正式宣布历经十几年讨论、总投资2200亿元的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当前不同地区城际铁路建设条件混乱、建设条件与功能定位不匹配、新建城际铁路项目审批管理困难等问题,促进城际铁路建设条件有序、标准化地发展进行本研究.首先,对城际铁路建设条件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确定影响城际铁路建设的基础性指标,再基于收支平衡建立一套较为客观的城际铁路建设条件指标体系,对其中的城际铁路客流需求临界条件进行建模求解,最后,结合几大经济区域实例,研究在建或拟建城际铁路的客流需求状况.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和临界参考值既能为某些地区是否修建城际铁路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我国城际铁路建设条件的标准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