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对肺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碘[125I]放射免疫分析法对经病理诊断的331例肺癌和98例结核病患者血清CEA进行对照检测。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阳性率为29.61%,显著高于结核病患者(P<0.01);血清CEA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29.61%,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29.61%;其中肺腺癌血清CEA阳性率最高(54.55%),CEA浓度也最高,以上两参数与小细胞肺癌(SCLC)和鳞癌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CEA阳性率在早中期及晚期肺癌无显著性差异,但CEA浓度伴随肿瘤分期愈晚浓度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EA浓度特异度高,对肺癌的诊断、病情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97例为肝癌组,60例健康志愿者入选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肝组织取材标本的MMP-9及glypican-3表达,并分析表达变化与肝癌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的MMP-9阳性率和表达评分分别为47.42%、(1.95±1.61)分,远远大于对照组的0(P<0.05)。肝癌组的glypican-3阳性率和表达评分分别为59.79%、(2.21±1.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0.83±1.23)分(P<0.05)。肝癌组的MMP-9及glypican-3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肝癌分化情况、有无肝癌癌栓,不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 MMP-9可用做为肝癌患者早期检测指标,glypican-3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也有一定的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3.
SCC-Ag、CEA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 Ag)和癌胚抗原 (CE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全自动快速粒子酶免疫分析系统 (IMX) ,检测 134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C Ag和CEA的水平 ,分析SCC Ag和CEA检测值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 Ag、CEA升高与肿瘤病理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5 ) ,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结论 血清SCC Ag、CEA检测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以及对病期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乙醛脱氢酶1(ALDH1)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妇科经手术及病理切片证实为EMs的患者105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育龄期女性1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A125、ALDH1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前血清CA125、ALDH1均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期EMs患者血清ALDH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CA1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CA125≥35U/mL、ALDH1≥2.0pg/mL为阳性临界值,两者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91.6%、84.6%和89.3%。研究组随访发现术后1个月血清CA125、ALDH1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血清CA125、ALDH1下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1例复发,术后2年6例复发,复发患者血清ALDH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血清CA125水平仅2例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CA125、ALDH1联合检测较CA125单独检测能显著提高EMs诊断的敏感性,且血清ALDH1水平在轻度EMs及复发患者中均升高,有望成为早期诊断及监测复发更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实验分为NGU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免疫快速测定法(C-C快速法)检测沙眼衣原体(CT),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UU),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HSV2抗体,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尿道分泌物HSV2。结果NGU患者组的CT、UU感染率分别为23.27%和30.91%。NGU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HSV2IgGI、gM、HSV2DNA阳性率分别为38.18%/18.03%、10.91%/1.64%、19.63%/4.92%,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GU患者组无CT、UU、阴道毛滴虫、念珠菌感染的HSV2阳性率为33.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V2是NGU的重要病原体之一。FQ-PCR法作为HS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联合应用硫酸鱼精蛋白沉淀和蔗糖垫层超速离心,从感染鼠脑中纯化HFRSV抗原,纯化抗原用HRP标记,成功地建立了采用酶标记HFRSV抗原的IgM抗体捕捉ELISA法,即直接ELISA法,检测HFRS患者血清特异IgM抗体。与已报道的采用酶标记HFRSV IgG的IgM抗体捕捉ELISA法相比。二法敏感度相似,但直接ELISA法可减少一步免疫反应,并能完全避免类风湿因子的干扰。应用直接ELISA法检测临床诊断的HFRS患者血清87份,其中早期患者(1~5病日)血清37份,特异IgM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5%和91.8%。我们认为酶标记抗原直接ELISA法为HFRS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为特异、简便快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P53基因产物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肝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2%(16/50),癌旁组织均为阴性;有门静脉癌栓31例,P53蛋白阳性率为45%(14/31),而无门静脉癌栓19例仅2例为阳性(P<0..05);血清甲胎蛋白(AFP)≥400μg/L 36例,P53蛋白阳性率为41%(15/36),AFP<400μg/L 14例仅1例阳性(P<0..05)。结论 P53基因的突变发生在肝癌启动阶段之后;P53基因突变与AFP关系密切;P53蛋白对判断肝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寻找诊断肝癌和检测治疗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收集了50例肝癌患者血清,在去除血清中6种高丰度蛋白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及银染,将凝胶扫描图像与正常人血清比较分析,然后经质谱鉴定2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结果共鉴定了11种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7种蛋白质在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上调,其余4种蛋白质表达水平下调。有7个点被同时鉴定为α1-抗胰蛋白酶,均在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提示α1-抗胰蛋白酶在肝癌中降解加快。Western blotting检测进一步证实多数肝癌血清中的α1-抗胰蛋白酶小片段增多。结论血清是诊断肝癌和检测治疗非常重要的临床标本,本实验中鉴定的蛋白质虽不能作为临床诊断标志物,但对分析肝癌血清蛋白谱的改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肺癌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NSE、SCC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肺癌患者137例、肺良性疾病患者30例血清中CEA、CYFRA21-1、NSE、SCC的水平,计算阳性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EA在肺腺癌、SCC在肺鳞癌、NSE在小细胞肺癌中水平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YFRA21-1水平在小细胞肺癌组与非小细胞肺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提高.结论 4种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临床诊断均具有临床意义,且联合检测更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结节性痒疹(PN)患者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并进一步研究PN过敏原的分布特征。方法 PN患者262例分4组进行点刺试验(54例)、斑贴试验(50例)、血清IgE过敏原检测(56例)和血清IgG过敏原检测(102例),系统分析PN患者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和分布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4例PN患者点刺试验中法桐、艾蒿、杨树、粉尘螨、屋尘螨、鳕鱼、花生和番茄的阳性率增高(P<0.05);50例PN患者斑贴试验中硫酸镍、芳香混合物、黑橡胶混合物和卡巴混合物阳性率增高(P<0.05);56例PN患者血清IgE试验中屋尘、葎草、猫毛/狗毛、蟑螂、青霉/孢霉和羊肉阳性率增高(P<0.05);102例PN患者血清IgG试验中蟹、虾、牛肉、鳕鱼阳性率增高(P<0.05)。结论点刺试验、血清IgE检测在PN患者中的应用非常重要,血清IgG检测对PN患者饮食结构的调整也有一定意义,而斑贴试验在PN中的应用意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胃泌素释放前体肽(Pro-GRP)诊断小细胞肺癌(SCLC)的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ISI Web of Knowledg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0~2009年发表的文献,收集关于ELISA法检测血清Pro-GRP诊断SCLC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信息统计、科学性评估及质量分级;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汇总敏感度、特异度、汇总似然比及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等统计指标综合评价ELISA法检测血清Pro-GRP对SCLC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5篇,样本量为3554例,其中经病理学确诊的SCLC为1122例,NSCLC为2432 例.异质性检验显示纳入研究齐性好,通过确定模型的汇总计算得出汇总敏感度为0.75(0.73,0.78),汇总特异度为0.93(0.92,0.94),汇总阳性似然比11.44,汇总阴性似然比0.27,SROC曲线下面积为0.93.结论 Pro-GRP在早期诊断SCLC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较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大骨节病和腺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腺病毒感染与大骨节病(KBD)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PCR)检测KBD病区和非病区儿童全血及KBD患者血清接种软骨细胞的腺病毒DN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KBD病区和非病区儿童血清腺病毒IgG抗体。结果KBD病区KBD儿童、病区对照组儿童和非病区儿童全血腺病毒DNA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34.92%和28.57%,腺病毒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8.29%、65%和6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BD患者血清培养细胞腺病毒DNA的PCR结果均为阴性。结论KBD病区和非病区儿童腺病毒均有较高的检出率;KBD的发病和腺病毒感染可能无直接病因学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诱捕受体3(DcR3)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为宫颈癌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线索。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健康女性外周血清及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配对组外周血清中DcR3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癌(从上述血清宫颈癌组随机抽取组织)、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DcR3的表达。结果 ELISA检测显示,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对照组(P<0.05),其表达水平在健康女性组、CIN组、宫颈癌组间呈逐渐升高趋势;宫颈癌组术后1周血清DcR3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显示,宫颈癌组DcR3表达阳性率为72.5%,CIN、正常宫颈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6.7%(P<0.05);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及组织表达阳性率均随着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及组织表达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DcR3过度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学检测DcR3水平可以作为宫颈癌筛查、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对肝癌细胞MHCC97-H中癌基因C-myc和N-ras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肝癌细胞株MHCC97-H,用IGF-Ⅱ(50ng/mL)作用48h后,分别采用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C-myc和N-ras的表达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C-myc及N-ras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对照组、IGF-Ⅱ组MHCC97-H细胞中C-myc荧光表达量分别为(100.00±2.89)%、(254.00±35.57)%,N-ras荧光表达量分别为(100.00±14.43)%、(257.30±22.43)%。与对照组相比,IGF-Ⅱ组MHCC97-H细胞中C-myc及N-ras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IGF-Ⅱ组MHCC97-H细胞中C-myc和N-ras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Ⅱ可上调肝癌细胞MHCC97-H中癌基因C-myc和N-ras的蛋白及mRNA表达,这可能是IGF-Ⅱ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之一,这为临床上肝癌防治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固相致敏红细胞吸附技术 (SPASE) ,用于快速检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 , 2 (TIMP 1 ,TIMP 2 ) ,了解血清TIMP 1和TIMP 2在各种肝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用TIMP 1和TIMP 2单克隆抗体分别包被微量血凝板 ,加热冲洗后加入待检血清标本 ,最后加入单克隆抗体致敏红细胞。用致敏红细胞作为指示系统 ,观察红细胞吸附状况来判定结果。结果 SPASE法全过程仅需要 2 5~ 3h ,共检测 6 5 4例肝病患者血清标本 ,TIMP 1和TIMP 2阳性率分别为急性肝炎组 1 7 3 9%、1 4 1 3 % ;慢性肝炎组 3 3 1 9%、2 7 88% ;肝硬化组 82 84%、6 7 1 6 % (P <0 0 0 1 )。结论 TIMP 1和TIMP 2表达的变化可作为肝纤维化较为有用的诊断指标 ,TIMP 1的诊断意义更大。SPASE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快速性 ,不需复杂的仪器设备 ,操作简单 ,尤适于医院及基层医疗单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Graves病(GD)患者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GD患者280例,分为未治组(131例)和经治组(149例),检测肝功能指标、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自身抗体.对其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未治组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70.99%,经治组为61.07%;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最常见的异常指标是碱性磷酸酶(ALP)增高,未治组、经治组分别为57.3%、51.0%;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异常在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8.2%、21.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异常在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8.3%、15.4%;总胆红素异常在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1.4%、20.1%;谷酰胺转肽酶(GGT)异常的发生率未治组和经治组分别为10.7%、4.7%;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与病程、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性别、TGAb水平、TMAb水平无关,与年龄、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结论 GD患者甲亢性肝损害较常见,肝功能损害最常见的异常指标是ALP、ALT,甲亢性肝功能损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FAK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并探讨其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法检测了52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FAK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了FAK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FAK蛋白在3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了FAK表达与肝癌手术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FAK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0.48±0.12 vs.0.17±0.07;P<0.05)。FAK 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血管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FAK表达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生存率的因素。30例肝癌组织细胞质中广泛表达FAK蛋白,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质内,阳性率为60%(18/30),癌旁组织阳性率为26.3%(8/30),10例正常肝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0%(2/10)。结论 FAK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这与肝癌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也是判断肝细胞癌手术治疗预后的指标,提示FAK可能成为肝癌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以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甲状腺细针抽吸(FNAB)细胞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甲状腺细胞病理学诊断的82例AIT患者,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进行TSH、TPOAb、TGAb及T4等检测,分析血清学指标与细胞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①82例患者中TPOAb、TGAb的阳性率分别为91.4%和74.4%,约有半数(47.6%)TSH值位于正常值范围内(0.3~5 mu/L);②所有患者细胞病理学均存在淋巴细胞不同程度的浸润,49.3%可见生发中心,32.8%可见嗜酸性变细胞(Askanazy细胞),26.9%可见浆细胞,22.4%可见胶质,9%可见多核巨细胞;③将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分级,分别与TSH、TPOAb及TGAb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仅淋巴细胞极重度浸润者其血清TSH、TPOAb水平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其他细胞病理学改变与血清学指标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 TPOAb、TGAb是AIT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在不同小肠病变中的选择与诊断价值.方法 将51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按照临床表现分为A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B组(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分析其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的阳性率及与临床意义.结果 胶囊内镜的总阳性检出率为50.98%(26/51),A组和B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7.7%(21/31)和25.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优于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可作为前者的一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