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射流通风是公路隧道通风的主要方式,对于铁路隧道来说,射流通风技术是一项较新的通风技术。自1988年焦柳线牙己隧道(2528m)首次成功采用射流通风技术以来,该项技术也逐渐在铁路隧道中采用,并有了较快的发展。通过对巷道式通风和射流通风优劣的比较,确定大瑶山一号隧道进口段采用射流通风技术的巷道式通风方式,并给出了详细的通风方案,以及保证通风质量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矩形大断面水下隧道具有"超宽扁平"化的特点,其结构区别于一般公路隧道,因此纵向通风中射流风机布设方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为了获取矩形大断面隧道射流风机最佳的布设位置参数,以获取最佳风机升压效果,保障射流风机高效运行,以太湖水下特长公路隧道工程为矩形大断面隧道模型蓝本,利用CFD软件Fluent建立隧道射流纵向通风方式的三维模型。通过仿真模拟计算得出升压影响系数判断射流通风质量,研究射流风机安装高度、横向净间距和纵向间距对纵向通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风机升压系数与风机距顶壁距离成正比;当风机距隧道顶壁距离为1.2D~1.4D(D为风机直径)时,升压系数为0.897~0.931;射流风机横向间距不断增加时,升压系数先增加再减小,当风机横向间距为2D~2.4D时,升压系数可超过0.9;随着射流风机纵向间距的增加,其升压系数先增加再减小,当风机纵向间距在140~170 m时,升压系数为0.887~0.936。综上,考虑到建筑限界等条件,射流风机的最佳布设位置应为:距隧道顶壁1.2D~1.4D处,风机横向间距2D~2.4D;风机纵向间距140~170 m,最优间距为150 m。  相似文献   

3.
中梁山隧道通风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孟理 《公路》1994,(10):17-23
对射流通风技术在公路隧道中的应用,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分析,应用流体运动的相似理论,探讨了射流通风系统模型度试验的相似律。通过模型试验,在动力射流的基本特性、阻力流的压降以及在分段吸出式通风系统中的射流调压等方面获得了一些基础数据,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计算方法,通过试验还对基本流动的速度分布和静压分布进行了测试,为流场分析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肖元平  杨立新 《隧道建设》2012,32(3):296-301
为解决斜井进入正洞以后通风难度大,通风效果较差的难题,引入了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重点介绍此新型技术的原理,斜井压入式通风模式和斜井抽出式通风模式,并对2种模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风机选型及风机和风管的配套选型进行理论计算,说明了这种新型通风模式的科学性,通过在包家山隧道3#斜井的应用,进一步验证了这种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的可行性,爆破15 min后CO和NO2的浓度都在国家标准控制之内。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这项新型射流通风技术,摒弃了过去一直将射流通风技术仅仅应用于平行双洞的惯例,成功解决了由斜井进入正洞多工作面同时施工的通风难题。  相似文献   

5.
翟志恒 《隧道建设》2015,35(Z2):127-130
为了解决特长隧道施工通风难题,以安琶特长隧道施工通风为实例,对不同阶段的施工通风方式,隧道施工通风需风量计算和自然风压计算; 对有利自然风压条件下射流增压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对射流巷道式通风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采用射流巷道式通风,能满足特长隧道不同阶段的施工通风需求; 充分利用有利自然通风条件,能减少射流风机配置,节约成本,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6.
巷道式通风在摩天岭隧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进强 《隧道建设》2007,27(3):101-104
通过对摩天岭隧道施工通风方案的规划和实践,利用射流风机和轴流风机有效组合,优化巷道式通风方式,并对长大隧道通风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地下空间车行系统射流式纵向通风方式进行了阐述.着重讲述了按照安全、卫生、舒适,同时兼顾防火、换气等因素综合确定需风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压力平衡方程并结合射流通风单元流动模型,得出了射流风机的组合设计;最后通过车行系统通风实例计算,来选定风机型号及数量.其成果可为同类型工程通风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公路隧道射流风机设计和选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银 《公路》2004,(3):141-144
系统叙述了射流风机推力计算的公式及其工作点与普通轴流风机的主要区别,讨论了射流风机设计参数确定方法和设计要点,推导了射流风机的相似设计公式,介绍了可逆式双向风机在隧道通风中的优点以及在高海拔地区射流风机的使用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检测需求,通过对比分析时域雷达和步进频率式雷达的优劣,开发了步进频率式天线及雷达系统。通过开展天线设计及测试,并结合现场试验对天线的检测频带和后处理方式进行了探索。认为天线检测频带在300~900MHz有利于壁后注浆的检测,同时后期处理采用去除背景及直达波消除有助于提升壁后注浆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速摄影研究二甲基醚的喷雾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君  佐藤由雄  野田明 《汽车工程》2002,24(2):112-114,156
本文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在定容压力室中,通过6孔电磁喷射器,研究了二甲基醚(DME)的喷雾特性。结果表明,二甲基醚的喷雾射程随着定容压力室内气体压力的增加而减少;喷雾锥角则随和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的条件下,二甲基 喷射锥角大于 喷射锥角;喷雾射程则低于柴油的喷雾射程。Hiroyasu喷雾射程的计算模型,通过适当的系数修正可以用于DME喷雾射程预测,由于DME喷雾射程和着火延迟期都比柴油短,在屐机缸内着火时刻,柴油的喷雾射程约为DME的2倍,从高速摄影的喷雾影像中可以清楚的看到,DME的蒸发速度明显比柴油快。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全射流风机纵向式通风在公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中的优点 ,从方案选择、计算方法、设计注意事项等方面分析全射流风机纵向式通风的设计要点 ,并提出建议 ,为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方案选择和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进气道喷射式发动机性能,采用台架试验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喷油时刻与进气道喷射式汽油机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气门关闭状态下进行燃油喷射,发动机运行工况不同,喷油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不同,小节气门开度时推迟喷油时刻会导致 HC 排放升高和发动机动力性下降,大节气门开度时喷油时刻的改变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发现该变化规律与附壁油膜挥发速率有直接关系,在小节气门开度条件下,附壁油膜无法完全挥发,会增加燃油以液态形式进入气缸的量,从而使发动机性能下降,而处于大节气门条件下,较高的机体温度使得附壁油膜挥发速率加快,降低液态燃油的量,从而改善发动机性能。因此,进气道喷射发动机可以在小节气门开度时采用两次燃油喷射方式提升发动机性能,而在大节气门开度下则无需考虑喷油时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找到一种更加适合单洞双向行车特长公路隧道的通风方案,解决此类隧道排烟困难、人员疏散逃生困难的问题,结合具体工程,针对扎尕梁特长公路隧道的特点,提出合流型通风井排出式+射流风机纵向通风、平导压入式网络通风以及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斜井分段排烟3种通风方案,从土建费用、机电设备初期投资、运营电费、通风控制、通风网络稳定性、通风方案的适用性以及管理维护几个方面对各个通风方案进行比选,通过比较各个方案的优点和缺点,最终给出推荐方案: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斜井分段排烟方案。隧道正常运营工况下,主洞采用全射流纵向通风,实现按需通风;火灾工况下利用排烟斜井进行排烟,解决平导排烟只能分2段排烟的问题;利用平行导洞进行人员的疏散逃生和救援,解决人员疏散逃生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根据七道梁隧道所拟定的纵向全射流通风、纵向射流与横洞调风结合式、纵向射流与竖井结合式三种通风方案,从通风量计算、通风方式选择、通风设备数量、通风土建工程量及防火、救灾、运营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论证,为通风方案的选择提供了较充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特长隧道采用巷道式射流施工通风技术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家松 《隧道建设》2008,28(4):456-459
通过锦屏水电工程辅助洞西端工程的施工实例,从理论研究结合现场通风测试验证,成功地解决了巷道式射流风机选型、布置及通风管理等关键技术问题。归纳出射流通风的需风量、风机台数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的取值原则。通过双孔独头掘进9300m的施工通风效果检测,表明洞内空气质量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卫标准,实现内燃作业、无轨运输,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根据某特长公路隧道不同行车速度下的风量计算,运用通风网络理论,进行了送排式通风射流风机和轴流风机的优化配置研究.研究表明:竖井(斜井)分段送排通风设计时,应通过各行车速度及风量计算射流风机台数,合理配置射流风机;如按最大行车速度设计可能会导致某一速度情况下风量不足,最小行车速度设计又将导致隧道通风能力严重过剩.主风机的选型应结合射流风机设置的控制风量进行.按最大设计风量计算,将导致主风机的选型偏大;按最小设计风量计算,将导致主风机的选型偏小,而射流风机的能耗会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7.
黄磊  范建国  唐协  方勇 《隧道建设》2018,38(Z1):97-103
在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以及从隧道围岩渗漏出来的有毒有害气体会对施工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米仓山公路隧道巷道式通风系统横通道附近瓦斯不能及时排出的问题,通过CFD数值模拟对横通道附近空气流动和危险气体的扩散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沿横通道向掌子面方向的部分区域存在风速小于0.5 m/s的危险区域。为达到消除危险区域的目的,提出增大隧道进口风速、增大风管出口风速和增设射流风机3种方法对横通道附近流场进行优化。通过对比分析发现: 增设射流风机是消除危险区域最有效的措施,并且当在进风隧道横通道前方50 m处设置射流风机时,可使得整个隧道中不存在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8.
关喜彬 《隧道建设》2022,42(10):1720-1728
冻害问题引起寒区隧道结构出现病害,不利于隧道的通行安全。为预防和控制关山隧道冻害的发生,提出一种新型的寒区隧道侧吹式空气幕保温系统。首先,构建空气幕阻隔效率的控制方程,并优化该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 然后,设计并研制空气幕作用下保温装置内空气流场和温度场的试验系统,探究射流角度、射流风速、外界风速与阻隔效率之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发现: 1)空气幕射流角度最优值为55°~75°; 2)阻隔效率与外界风速呈反比,与射流风速呈正比; 3)侧吹式射流保温系统保温效果良好,可有效预防隧道冻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公路隧道纵向通风系统局部影响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CFDesing软件,对公路隧道纵向通风系统中的沿程损失、汇流损失和风机射流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了C.FColebrook公式的适用性和汇流损失、射流风机的影响因素,得出了一些可供设计应用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20.
喷雾雾化是液体通过喷嘴进入到气体环境中,经过气体与液体的互相作用使之碎裂成液滴的过程,其中包含着复杂的能量交换、动量交换以及传热过程。燃油雾化是内燃机燃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雾化效果可以促进燃油粒子与空气进行充分混合,从而使燃烧热效率得到提高,进而使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性皆有所改善。由于喷雾液体通过喷嘴的物理结构不同,故所形成的射流形状也不同。主要的射流形式有平面射流、圆柱射流以及环状射流等。文章将对这三种射流形式进行展开研究,从射流的碎裂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引入物理方程以及射流表面波理论,将液体射流现象转变为数学模型,从而探究出影响射流雾化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而促进喷雾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