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坳隧道坍方的处理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特殊地质容易产生坍方,往往给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和经济损失。以南风坳隧道为例,分析其坍方的原因,探讨如何避免类似的坍方发生。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隧道施工坍方的处理为实例,介绍了管棚法和坍腔注浆综合处理隧道坍方的技术和工艺。文中首先介绍了新建隧道的工程概况,并分析了坍方的原因,然后就坍方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那马隧道坍方处理施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隧道建设》2008,28(1):89-92
详细介绍了黔桂铁路扩能改建工程中那马隧道由于地质突变导致隧道出口坍方的基本情况、坍方原因和坍方处理施工方案。施工实践表明,该坍方处理方案安全、合理、可行,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琦 《公路》1999,(1):47-50
王家冲隧道和烂泥冲隧道由于地质条件差,围岩复杂破碎,节理裂缝发育,风化强烈,坍方规模大,数量多,给隧道的开挖和衬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施工中采取了多种处治措施,总结了经验,对以后的隧道施工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明显 《公路》1994,(9):32-36
缙云山隧道部分地段由于所处地层地质情况差以及二次衬砌滞后等原因,在施工程中发生了五次较大的坍方。承建单位按坍方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了YLF方法,YF方法和K方法进行处理,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曹桢楹 《隧道建设》2004,24(3):62-65
介绍在温州红岩隧道松散坍方地段,应用管棚、注浆加固方式,结合强力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法,顺利通过了长达23m的松散坍方体。  相似文献   

7.
软弱围岩大跨隧道施工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勇 《隧道建设》2004,24(3):47-50
在软弱围岩中修建大跨隧道,选择一套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正确的施工方法十分重要。本文以宝兰铁路增建二线新王家滩双线隧道的施工为例,介绍了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初期支护变形和几次坍方的处理,分析了变形和坍方的原因。并对今后类似条件下隧道的施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鞍子河电站引水洞坍方段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复杂地质条件中的山岭隧道,如果地下水也非常丰富,则在开挖中很容易出现较大面积坍方,危害极大。治理工作需要分期进行。着重阐述了引水洞坍方段处理技术和基本施工步骤。  相似文献   

9.
根据隧道地质的实际情况,对某隧道坍方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该特殊地质地段隧道坍方的发生、发展及破坏过程,探讨了隧道坍方的内在原因,说明了倒V形泥质夹层是隧道坍方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瓦斯隧道发生坍方是诱发瓦斯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对紫坪铺隧道的地质背景分析,对其发生坍方的原因进行探讨,采用综合探测方案查明坍方区内的地质和瓦斯积聚情况,并从瓦斯处理、结构支护和瓦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坍方段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介绍白炭坞隧道(右线)断层带坍方处理施工方法及实施效果。其主要处理措施为:退后进行坍体钢格栅加强支护,逐段清理坍体,坍方空间采用钢架支护及喷射混凝土,并施作护拱混凝土。  相似文献   

12.
管棚及注浆加固在隧道坍方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桢楹 《公路》2004,(6):173-176
在温州红岩隧道松散坍方地段,应用管棚、注浆加固方式,结合强力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法,顺利通过了长达23m的松散坍方体。  相似文献   

13.
本以小甸中隧道坍方的实例,论述隧道坍方的处理过程,重点介绍利用小导坑处理坍方和加固掌子面未坍地段。  相似文献   

14.
白石岭隧道坍方冒顶的处理与经验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重点介绍深圳市白石岭大断面公路隧道,在全-强风化的花岗岩及第四系坡、残积土施工中遇到花岗岩微风化球体的不良地质条件。由于大气降水、围岩渗水致使围岩缺乏自稳性,造成隧道连续大规模坍方冒顶,并列举典型事例,介绍事故处理措施、过程和效果,对施工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余善荣 《公路》2003,(11):120-122
针对红岩隧道23m长的坍方面,介绍了处理隧道大坍方的设计思路和依据。根据坍方段的特点与技术难点给出了大管棚结合超前预注浆法处理坍方的设计方案。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方案设计是成功的,并进一步说明了注浆在管棚法处理坍方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汉舟 《公路》2004,(7):42-46
在分析土家湾隧道软黄土介质坍方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该隧道软黄土介质坍方综合处治技术和相关的防排水措施、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加固、围岩支护的技术参数取值及其施工工艺。监控结果表明:处治后塌方段周边相对位移小于0.2%,整体已处于稳定状态,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说明所采取的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铁路隧道坍方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通过分析其发生,发展的成因,以及国内处理坍方的成功经验,总结出几种坍方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特别是软弱围岩施工一直是困扰隧道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问题,洞口段浅埋软弱围岩极易发生变形破坏甚至导致隧道上方地表塌坍陷灾害。龙洛隧道北洞口浅埋段即因洞内坍塌导致隧道上方地表塌坍灾害。为控制坍方和地表塌的发展,提高隧道周边围岩的自承载力,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施工采用地表锚管注浆加固方法进行洞内坍方位置上方土体围岩加固处理,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周小波  龙绪健 《中外公路》2011,31(5):197-200
利用强度折减技术再现隧道坍方的发生、发展及破坏过程,分析围岩的应力、应变及位移变化规律,探讨软弱围岩隧道坍方的发生机理,并得到了隧道稳定安全系数,对隧道坍方加固和预防有一定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通过对云南元磨高速公路老苍坡1号隧道上行线K289+615-+625段施工中出现坍方的原因分析及处治方案介绍,指出“新奥法”施工中必须坚持地质展示描述与监控量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