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随着“站城融合”理念的提出,高铁枢纽建设逐步形成铁路建设带动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反哺铁路建设的双赢局面。在枢纽智慧化建设的推动下,本文以南京北站为例,分析了站城融合背景下南京北站综合客运枢纽经济区各空间圈层的智慧交通系统建设需求,从进行高效智慧交通引导的角度出发,对其经济区内的智慧交通系统进行了框架和功能设计,构建了包含基础设施层、数据处理层、模型解析层和功能应用层的智慧交通系统框架,并详细介绍了六大功能子系统的亮点,以提升南京北站综合客运枢纽经济区的智能化、信息化、多样化、个性化、协同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杜恒 《综合运输》2010,(10):18-22
空港和高铁枢纽作为城市重要的高速对外交通设施,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逐渐形成了以交通节点为核心的枢纽地区。空港和高铁枢纽地区拥有共同的价值特征和相似的影响范围,吸引的产业也十分类似。参考国外的案例,两者联合发展有着显著而重大的意义。通过加强市内交通系统的衔接和将空港-高铁枢纽地区整体规划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空港和高铁的节点交通价值和城市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3.
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新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正在快速发展建设,站城融合综合开发模式下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是未来综合交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其功能布局具有交通隐形化、空间一体化、衔接无缝化、管理集中化、服务智能化等新特点。近年来,虽然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建成,但整体效率不高,各种交通方式由于条块分割等衔接不畅,枢纽功能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较为缺乏,不成系统。本文以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为例,结合项目特征分析其布局模式的选取,以交通需求预测为依据进行各功能模块的规模测算,考虑枢纽的复杂度、关联度并构建布局优化模型设计其布局方案,探讨站城融合新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功能布局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高铁客运枢纽周边快速集散系统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首先提出应当遵循有效分离各种交通、与城市的高等级道路形成全互通的整体、确保枢纽在服务范围内的高可达性、级配合理、因地制宜和适度超前的规划组织原则,其次梳理了高铁客运枢纽外围快速集散系统和内部快速集散系统的规划组织模式,最后对高架进站路和站区内部地面循环路的组织、内外集散系统接口组织与接口形式等要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铁站区是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具有经济开发潜力的城市节点,是客流、物流和信息流高度集中区域,站区开发对站区本身及周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高铁站区功能开发的宏观因素及基于步行的影响范围、基于乘客步行距离的高铁站区开发空间、高铁站区功能开发需求及功能区开发模式,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精明增长及精明增长交通系统的理念,提出精明增长交通5个要素,对精明增长交通系统下我国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北京城市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客运枢纽,也面临着站城融合趋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落实减量发展要求等新形势。在此背景下,本文系统梳理北京市枢纽发展历程,总结枢纽发展的现状,结合枢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从一体化开发理念应用和区域特征两个维度提出差异化发展思路建议,为促进北京市综合客运枢纽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铁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运输格局的平衡,高铁对沿线公路客运的影响程度因地区、城市差异,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本文从经济要素、时间要素、品质属性、运输效率等影响居民出行决策关键因素分析着手,构建了公铁竞争的Logit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铁对公路客运的影响评价方法,该方法从高铁客流构成和出行距离分布特性分析入手,紧密结合公铁竞争曲线特性,判定高铁对公路客运的影响系数与影响等级,最后分析了武广高铁对广东省境内城市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刘文彬 《综合运输》2022,(5):149-154
合武高铁和合宁高铁作为沪汉蓉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入合肥铁路枢纽方案对沪汉蓉高铁整体线位走向及合肥枢纽客运车站分工有较大影响。在分析合肥铁路枢纽概况、枢纽客运量预测及车流特点的基础上,从工程技术条件、运输组织、线位走向、工程投资等方面确定沪汉蓉高铁应引入合肥南站,结合客运系统布局,重点研究了近期实施合武合宁直通线方案与近期沪汉蓉铁路城际通过车流绕行合肥站方案,并最终推荐近期实施合武合宁直通线方案。  相似文献   

10.
广东:高铁发展背景下道路客运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分析已开通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对道路客运的影响,提出了道路客运应对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铁迅速发展,高铁建设如何与城市功能空间协同发展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为了评价高铁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效率,本文从城市协同性、高铁枢纽建设、站城距离等角度,构建高铁枢纽建设与城市功能空间协同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DEA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其效率匹配度,为城市既有高铁站与城市协同发展程度提供依据。最后以京沪高铁为案例分析了24个车站与所在城市的协同关系效率值,结果表明,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等高铁枢纽发展较好,常州北站、苏州北站、天津南站等较差,尤其是天津南站的通过能力、客流量等产出指标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人民广场站是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大型换乘枢纽之一,具有出入口数量多,出入口功能差异性大等特点。详细介绍了车站各出入口的设置情况,以及与周边道路、客流等关系,分析研究了各出入口的客流特征,可为今后类似换乘枢纽出入口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a hub-and-spoke airline and a high-speed rail (HSR) operator when the hub airport may be capacity-constrained. We find that such cooperation reduces traffic in markets where prior modal competition occurs, but may increase traffic in other markets of the network. The cooperation improves welfare, independent of whether or not the hub capacity is constrained, as long as the modal substitutability in the overlapping markets is low. However, if the modal substitutability is high, then hub capac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ssessing the welfare impact: If the hub airports are significantly capacity-constrained, the cooperation improves welfare; otherwise, it is likely welfare reducing. Through simulations we further study the welfare effects of modal asymmetries in the demands and costs, heterogeneous passenger types, and economies of traffic density.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conomies of traffic density alone cannot justify airline–HSR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14.
济阳路站是上海轨道交通6、8、11号线的换乘枢纽站。它由三线车站、联络线及围合区等多部分组成,结构复杂,工程量大。介绍了车站结构设计的特点,并对下沉式广场与车站的结合、完全敞开式出入口、盾构远期穿越已建结构等关键节点做了概述,以期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自动驾驶列车是京张高铁智能化的一个重要体现,该项智能技术设备的运用对既有行车组织、设备维修、旅客服务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充分发挥智能设备的先进功能,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技术规章体系。本文研究智能驾驶技术对行车组织、设备维修、旅客服务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既有相关技术规章的适应性,并从自动驾驶技术设备运用、管理、维修的角度出发,提出技术规章制修订的建议。论文的研究为京张高铁自动驾驶智能设备的运用提供保障,也为智能京张的技术规章体系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轨道交通车站内客流快速疏散,避免因乘客滞留造成站内乘客出行效率低以及大客流压力导致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本文对目前国内导向标识的设置原则及功能进行描述,依托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分析行人寻路行为机理及出行特征与导向标识序化设置间的关系,研究导向标识的序化设置,依据行人在不同交通设施的步行速度及信息处理时间,并提出在站内停顿点数量较多的通道、楼梯口及闸机处设置导向标识的位置,进而对导向标识的设置进行人性化和合理化的优化设置,对轨道车站内停顿点位置进行导向标识的合理布设,以快速引导行人进行出行决策,减少停顿点数量。  相似文献   

17.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urban rapid transit networks, disruptive incidents—such as station closures, train delays, and mechanical problems—have become more common, causing such problems as threats to passenger safety, delays in service, and so on. More importantly, these disruptions often have ripple effects that spread to other stations and lines. 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management and plan for emergencies, it has become important to identify such disruptions and evaluate their influence on travel times and delay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approach to achieve these goals. It employs the tap-in and tap-out data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assengers from smart cards collected by automated fare collection (AFC) facilities as well as past disruptions within networks. Three characteristic types of abnormal passenger flow are divided and analyzed, comprising (1) “missed” passengers who have left the system, (2) passengers who took detours, and (3) passengers who were delayed but continued their journeys. In addition, the suggested computing method, serving to estimate total delay times, was used to manage these disruptions. Finally, a real-world case study based on the Beijing metro network with the real tap-in and tap-out passenger data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售票能力冗余导致城市电力资源及地铁公司运营成本闲置的问题,分析普通车站日常客流分布,综合考虑地铁车站售票设备成本和乘客的时间成本因素,建立地铁车站售票设备开启数量优化模型,同时通过排队论和Lingo软件进行计算,获得最优化的地铁车站售票设备开启数量。以郑州地铁农业南路站的日常客流为例,应用地铁车站售票设备开启数量优化模型,计算得到农业南路站售票设备优化方案,通过优化方案进行节能成果分析证明,该方案可有效节约城市电力资源及地铁公司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上海老城厢豫园的发展受到了现有交通环境的制约。依托轨道交通10号线豫园站的建设,实施和整合地下空间的开发,可直接解决该地区交通客流和商业客流拥挤的矛盾。介绍了豫园地区地下空间总体设计思路,对总体布置、夹层布置及预留大通道设计等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