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上海市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继红  真虹  宗蓓华 《水运管理》2008,30(12):26-27
为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通过对现代航运服务业基本内涵与构成论述.结合当前上海市现代航运业发展现状及其与伦敦、香港等世界著名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业比较分析,指出当前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发展对策:(1)加快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2)政府积极实行产业倾斜政策及配套实施;(3)完善航运服务产业链,重点发展高附加值海事服务产业;(4)加强海事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形态和制度建设;(5)构筑专业人才高地,培养与实践结合的高层次航运人才:  相似文献   

2.
周翔 《世界海运》2010,33(3):26-29
发展航运服务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就要打造健全完善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在形成航运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发展融合衍生的新型、高端航运服务业。  相似文献   

3.
上海航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炳良 《水运管理》2007,29(5):5-7,13
分析上海航运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由于世界制造业和航运业重心的继续东移,我国金融、司法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滞后,上海航运产业集群新时期的发展模式应该是继续积极发挥港口服务产业优势,努力创造条件培育和壮大相关航运产业、尤其是高端航运服务业,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现状为出发点,从经济贸易、全球生产网络、集聚集群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等方面分析了英国航运业与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的相互关系和经济贡献,进而提出了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各自的形成机制、演变规律以及发展方向.尤其指出,作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全球性产业,若无强有力的国内航运业直接支持,不仅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将会转移消失,而且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的主导地位也会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发展建设长江航运,同时满足"十三五"规划期对上海国际航运的建设要求,分析长江航运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情况,探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长江航运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从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角度寻求联动的观点,建议以上海为中心建立紧密协调的联动发展机制,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长江航运业的共建、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6.
欧洲港口海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有着众多的港口海运业集群,典型的有以伦敦为核心的英国海运服务业集群、以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港口与港口服务业集群和以奥斯陆为中心的挪威航运与航运技术集群.梳理发现,港口海运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模式为:航运和港口资源的历史累积体现了路径依赖,国家政策革新和企业创新是外部动力,解除路径锁定及生产服务于全球航运市场的垄断性产品或规则是核心动力.港航企业集群发展的关键路径是营造发展环境和蓄积专业性知识,完善专项资源配置能力和功能,通过企业成群、产业成链、市场创新,形成多部门、多层次、协调合作、共同提升的国际港口和航运服务体系,提供迅捷而专业的解决方案,引领国际港航服务发展.中国沿海港口产业和港口城市迅猛发展,应科学认识港航集群,多方联动研发创新,促进中国港口海运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7.
邱龚丽 《世界海运》2023,(6):4-8+39
2022年,国际航运市场剧烈波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依托良好的港航基础条件和产业聚集优势,继续缩小与新加坡、伦敦的能级差距。在航运服务能级提升的推动下,现代航运服务企业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集装箱、能源运输市场不确定性风险逐步累积,邮轮母港先发优势不断被蚕食,优化上海航运业运输结构、聚焦航运人才吸引力提升、重铸上海邮轮港优势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正未来30年的发展模式是:长三角港口发展一体化和质的全面提高+国际航运+国内航运+国际跨境海铁联运+国内多式联运+国际航运服务+国内航运服务+长三角游轮(游船)产业集群+自由贸易试验区体制机制实施、完善、再创新,区域重点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全面建设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9.
王婕丽 《水运管理》2010,32(2):27-28,34
为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从分析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社会条件和政策基础入手,结合现状分析香港航运业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而提出将上海建设成为集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于一体的新一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议:发展核心竞争力;政府与航运企业紧密合作;提升船舶注册和航运安全管理水平;重点发展航运高端产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0.
王彦斌 《世界海运》2014,37(10):19-24
香港航运业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香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也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香港航运业的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而发挥其与内地紧密联系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着力发展航运专业服务是香港发展航运业的重点,与内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互惠合作是香港航运业继续发展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1.
上海航运金融发展:体系建设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明君 《世界海运》2010,33(3):20-25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航运金融的发展顺应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转型的战略方向,也是巩固上海航运枢纽地位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的航运金融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缺乏先发优势,因此在集聚航运金融资源和提升航运金融服务层级时,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体系的不健全和制度安排与国际通行标准的脱节。思考和研究具有长远战略性的上海航运金融体系建设和制度创新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周跃 《中国水运》2007,5(6):6-7
随着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大部分的石油都是通过海上运输的,因此,国际油运市场备受关注。介绍了国际油运市场的现状,提出了影响国际油运市场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国际石油消费需求和运力,并阐述了三者与国际油运市场走势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展望了未来的国际油运市场发展趋势,并着重对未来市场的运力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顾文军  曹非 《世界海运》2006,29(1):8-10
随着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大部分的石油都是通过海上运输的,因此,国际油运市场备受关注。介绍了国际油运市场的现状,提出了影响国际油运市场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国际石油消费需求和运力,并阐述了三者与国际油运市场走势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展望了未来的国际油运市场发展趋势,并着重对未来市场的运力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Many studies on national shipping attribute the declines in national fleets of developed economies to the lack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but little has been done so far to identif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countries’ shipp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us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 Although shipping markets are highly international and competitive,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onnage owned by countries is governed by country-specific factors. This paper seeks to explain variations in nationally owned fleet across shipping nations. The main variable of interest is national fleet tonnage owned by country of domicile as opposed to registered tonnage. The results of econometric analysis using data from 84 shipping nations indicate that various country-specific factors do indeed contribute to variations in fleet tonnage across shipping nations, albeit at different levels of significance.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external trade, ship registration, shipbuilding and shipping history appear to have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followed by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and maritime polic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国造船和航运业发展状况,指出在金融危机下,挑战与机遇并存。并提出健康发展五大措施——产业升级、安全监管、海事服务、造船业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Following a period of about 120 years, when external political pressures prevented Poland from engaging in maritime commercial activities, the end of World War I marked an important epoch in Poland's maritime history. Although the Peace Treaties gave Poland access to the sea and the right to use Gdansk, it was not until 1926, when Poland's first shipping company was established and Poland's new port of Gdynia opened, that her new status as a maritime country was fashioned. This paper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Polish shipping from 1918 to the present time; discusses the factors related to Poland's problems in the sphere of international maritime transport; and outlines Poland's present shipping policy.  相似文献   

17.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past and current trends in liner shipping and stresses that in a near future, the market will benefit from five main factors: the robust shipping surrounding from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structural change in industrial relocation; the China factor; the increase in ship-owners’ profitability and lastly the liberalisation of markets and of the shipping industry that will generate new opportun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also sheds light on factors that could put limits to the growth in the short run: the expected decrease in freight rate, the increase in bunker costs and in port dues combined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imbalance in trades ar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elements that could put limits on the vitality of liner shipping business.  相似文献   

18.
江巍  江学淮 《船舶》2014,(5):107-113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选取3项投入指标(从业人员的平均数、船舶工业企业的个数、造修船的基础设施)和2项产出指标(船舶工业的总产值、造船完工量占全国的份额),对2010年至2011年我国主要造船地区船舶工业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的结果表明:相比于2010年,2011年我国14个地区船舶工业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平均值都有所提高,船舶行业的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其次上海的船舶工业的超效率值远高于其他省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运电子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航运业的运量、竞争环境、服务质量、物流和商业运作模式5个方面分析了航运电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通过中国几个航运电子市场的服务定位与功能介绍,阐述了中国航运电子市场的利弊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