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汽车“以市场换技术”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中国汽车要不要发展自主品牌?中国汽车如何发展自主品牌?这些问题在业内近几年可以说争论不休。从理论层面上,这些问题的多角度认识无论怎么看都自有道理,但作为企业来说,如何在认识的矛盾漩涡中把握好前进方向,却是“性命攸关”的。上汽作为国内合资企业最多的汽车大集团,如何处理合资与自主发展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对于现在的众多消费者而言,涡轮增压显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涡轮增压技术几乎已经被各大汽车生产商所采用。这项技术之所以能够被消费者接受,被生产厂家所认可,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能够对汽车发动机动力能够做出直接而有效的提升。然而,在我们体会涡轮增压带来的实效性时,我们不能够忘记一家来自瑞典的汽车生产商—萨博。  相似文献   

3.
2007年,自主品牌汽车无论是新产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一个较大的飞跃,自主品牌企业基本达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产品精彩纷呈。如一汽集团,进行了18项技术改进的2008款奔腾轿车和采用6档变速器的奔腾6MT轿车相继面世,为用户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也为奔腾品牌积累了更多的品牌资本。其它自主品牌生产企业,如奇瑞、吉利、华晨等,也是成绩骄人。  相似文献   

4.
最近看到一个数据:在中国生产的自动挡车型中,有80%左右采用的是进口自动变速器,另20%左右也主要来自外资独资企业的产品。就是说,自主品牌的自动变速器生产仍处于空白阶段,我们的汽车变速器技术仍停留在"手动"时代。虽然我们已成为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但在自动变速器方面,仍然要完全依靠他人的技术。这种完全依赖外人技术制造自动挡车的难堪局面,也是汽车巨头对中国企业搞技术封锁的结果。跨  相似文献   

5.
正无论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体验,亦或是整车厂商为通过技术升级保持市场竞争力,汽车行业中无线连接技术的应用在不断增加。汽车工业将越来越重视无线连接技术,以充分实现这一技术所带来的潜在优势。近年被积极讨论和发展的无人驾驶,就离不开无线连接技术。在中国,汽车无人驾驶领域无论是技术还是相关政策法规都  相似文献   

6.
对于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关注的是它们所使用的创新能源以及先进的动力系统。其实在车辆之外,我们可以更多关注一下车辆背后所使用能源的来源。比如同样是使用电能驱动的电动车,根据其所使用的能源来自于火力发电还是风能、水能或是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它的环保意义就有所不同。说到这里有人肯定会觉得,能源问题已非汽车厂商或者汽车使用者所需要关心的问题,而是国家能源部门的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7.
凌然 《汽车情报》2007,(16):9-10
在国外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甚至难以想象的事。其中在工业制造圈子里,人们提起中国的安徽,可能没有几个人知晓,而一提起中国的黄山、提起中国的奇瑞,却是大名鼎鼎。这一静一动两大特产,俨然成了现在安徽的两大名片!前者自不必多说,那是罕见的自然遗产;而后者却是汽车人实实在在打造的一个品牌。虽然这一现象发生在不大的范围内,但却是体现了奇瑞汽车的影响力在与日俱增!这不仅仅是奇瑞车越造越好、更由于它的出现使中国汽车有了跨越式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艰难出台,还是“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应声落地;无论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施行和七部委联合治理公路运输超限超载,还是《遘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机动车安垒运行技术条件》等标准的发布实施;无论是“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推出,还是第一个汽车节能强制性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都说明了政策法规和标准在引导汽车产业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2004年,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的浓墨重彩为这一年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大鹏 《汽车与配件》2012,(23):16-18
两年一度的北京车展,如同汽车盛宴,将全球各汽车企业的产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让我们不禁眼花缭乱。在众多的美女模特面前,消费者也不禁迷失了自己,到底是看模特还是看汽车产品。汽车企业也深谙其中的道理,无论何种手段,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媒体关注,消费者的就近观摩。进口汽车、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借了这个舞台,展现给消费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岂不知,在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却是激烈的竞争,和备受全球经济萧条压力的挣扎。  相似文献   

10.
葛钧  刘杰 《轿车情报》2004,(10):60-66
九月的车市依然维持它的“不温不火”,在奥运慢慢从人们的主话题淡出后,汽车又占据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塞车、油费、牌照、通行费…对于汽车总有说不完的新闻,虽然有那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日子一样要过,汽车该买还是要买。纵观现在国产车市场.奥迪、帕萨特、君威…这些车型消费者更多的是考虑面子的问题。而在受众面更广的1.6L车型里面,竞争的激烈性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1.
自2004年两会上国家将自主创新作为重大国策加以提倡,汽车创自主品牌问题就成为年年两会上热议的话题之一。要不要创自主品牌,2004年在中国汽车界还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一些身居重要岗位的人把汽车  相似文献   

12.
2011年3月25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召开。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协会会长徐秉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汽车观察杂志社副社长李上雄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在成功举办首届自主车展后,为进一步扩大自主汽车产业的影响力,让更多的消费者关注自主汽车,经商务部批准,第二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博览会将于2011年7月8-1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而倾听企业的心声,了解企业的诉求,将成为本次博览会的重中之重。为使更多的消费者关注本次展会,展会主题确定为“中国人、中国车”,将向学生及教师免费开放,力求将本次展会举办成一次全民关注的盛会。  相似文献   

13.
王欣 《汽车与配件》2005,(11):34-36
目前国内的汽车传感器产品,由于整个行业起步较晚,所能生产的只是一些为化油器配套的零散产品,还有就是一些汽车里程表传感器、水温传感器.至于那些曲轴位置传感器、车速传感器之类的产品所采用的都是电磁式或者霍尔式。不管从产品分解能力、产品的抗干扰性、产品信号的精确度、产品的匹配性、抗恶劣环境的性能来讲,还是从产品技术指标、性能参数、接口标准等方面来说.  相似文献   

14.
国内日益恶化的能源环境和新能源动力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在此领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如同中国的电信行业在世界范围内领航3G通讯标准那样,中国的汽车企业也完全有机会、有能力主导"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从而摆脱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跟随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汽车在前一世纪末诞生迄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汽车的车身外形、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特别是最引人瞩目的车身外形,从马车式到厢形结构,又大致发展到流线形。其间,根据车型功能不同又夹杂着非常多的变化。但有一点是基本的,车身造型除了要满足人机工程、总体布置、安全碰撞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元素,就是要在满足空气动力学要求、降低风阻系数的基础上,有最漂亮的外形曲面和高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汽车工业存在的差距,联合,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出路所在,中国汽车工业内联合的目的在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先进技术共享及对有效市场空间的合理分配,国际联合的目的是使汽车工业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国内联合可以采取收购,资产置换,控股和技术共享等多种方式,国际联合要注意全方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联合过程中要注意行政支持,国有资产盘活和处理好引进与自主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国外汽车巨头的打压之上,今年带给了我们很多惊喜。集体造跑车便是其中之一。虽然这中间不乏有点做秀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为了提升品牌形象,也是中国汽车市场逐步接轨国际、市场细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汽车安全性能是个综合性指标,而且驾驶安全性能高的汽车,并不代表你在车祸中就一定比他人受到较小的伤害,还是自身的安全意识最可靠。不管是轿车、SUV,还是MPV,消费者最关注的是汽车的性能,它包括了动力性、操控性、舒适性、安全性、通过性、可靠性等。  相似文献   

19.
尽管继9月回暖后,10月份销量增长再次快于市场水平,年内市场份额实现第二次同比回升,但"十二连降"的2014年还是令自主品牌真切体会到了"寒冷"。在严酷的市场面前,所谓的"突围"、"弯道超车"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强盛必须是倚靠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的振兴,而自主品牌汽车要实现振兴,必须要打一场持久战。  相似文献   

20.
汽车维护与修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还常常牵涉到若干法律问题,为了使修车不再有不快,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玩论是插修方还是承修方,都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保证汽车维修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要减少汽车维修的质量纠纷,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