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城市隧道辅助坑道斜井受限于周边环境,有时设计以小角度的斜交方式进入正洞.对于埋深浅的软弱地段,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因其受力复杂,常规的矿山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工法难以确保施工安全.本文介绍了晋祠隧道在软弱、浅埋、周边环境复杂条件下,小角度斜交斜井采取棚架套拱挑顶法进正洞施工技术,对目前大规模的城市地铁建设有关斜井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黎冬来 《铁道建筑技术》2011,(Z1):140-142,162
结合大理至丽江铁路仁和至丽江段新关坡隧道工程实例,对隧道横洞进正洞挑顶技术进行总结,重点阐述了膨胀土隧道横洞进正洞挑顶技术的坑道检算、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3.
客运专线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广客运专线金沙州隧道开挖断面大、工期紧,地质条件复杂,选择合理的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法对于保证隧道安全快速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金沙州隧道工程实际条件,对隧道斜井转正洞大包法施工技术、初期支护参数确定以及施工效果评价进行详细介绍。隧道斜井转正洞采用大包法施工,辅助坑道向正洞的断面转换一次成功,工序简单、施工难度降低,施工安全度大大提高,有效缩短转换工期,同时减少小导洞支护施作和拆除,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4.
兰渝铁路新城子隧道受高地应力软岩影响,为典型的挤压性大变形隧道。本文以新城子隧道为工程背景,为确保安全快速的贯通大跨段,展开了对挤压性围岩大跨隧道的挑顶技术研究。通过对新城子隧道工程特点、地质特点和变形特点的综合分析,研究确定了双支洞挑顶技术,即:上支洞爬坡挑顶进入正洞上台阶,下支洞平坡进入正洞下台阶。最后从监测数据分析和经济分析上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确保了新城子隧道的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5.
昆玉铁路宝峰隧道全长7377m,是昆明至河口铁路昆阳至玉溪段重点控制工程,为双线隧道,全隧共设4个斜井,斜井进正洞挑顶段地质均为富水V级围岩。结合在双车道3号斜井挑顶过程中斜交角度的调整与挑顶方案的改进,对挑顶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对同类工程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昆玉铁路宝峰隧道全长7 377 m,是昆明至河口铁路昆阳至玉溪段重点控制工程,为双线隧道,全隧共设4个斜井,斜井进正洞挑顶段地质均为富水Ⅴ级围岩。结合在双车道3号斜井挑顶过程中斜交角度的调整与挑顶方案的改进,对挑顶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对同类工程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隧道为高铁大断面长隧道,地处高原,围岩富水软弱破碎,地质条件多变,施工采用"正洞+2座斜井+局部贯通平导"方案,进出口及平导辅助正洞多个作业面平行作业,施工组织管理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施工过程中综合应用了超前地质预报、软弱围岩变形量测及施工安全预警、碎屑流地层注浆加固开挖、反坡施工排水等技术,安全、保质地实现了工期目标,为同类型隧道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沙强国 《铁道勘察》2011,37(3):86-88
新黄土隧道横洞进入正洞挑顶施工采用与线路中线正交的位置进入正洞拱顶,通过挑顶导洞将正洞拱顶轮廓开挖出来,并及时施做导洞临时初期支护,导洞成型后及时施做拱部初期支护,然后再按照三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正洞。施工过程中需拆除的临时支护工程量很小,避免了对围岩造成较大的扰动。工程实践证明,这种挑顶施工方法安全系数高,并能有效地缩短挑顶时间和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9.
我国长大隧道施工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长大隧道(洞)的数量越来越多。对长大隧道施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需从八个方面予以重视和研究,包括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辅助坑道改变长隧短打、推广TBM法、二次衬砌跟进及TBM掘进与二衬同步施工技术研究、恶劣地质条件下安全快速施工技术、超前地质预报及围岩监测、重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以此来推动我国长大隧道施工技术的更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成兰铁路榴桐寨隧道一号横洞挑顶工程实例,介绍一种隧道挑顶新技术——无门架导洞挑顶法。通过优化挑顶交叉段拱架连接,巧妙地解决了挑顶过程中交叉段正洞拱架拱脚落点支撑问题,既保留了门架导洞挑顶法安全、快速的特点,又避免了门架导洞挑顶法的一些缺陷。该技术明显优于隧道挑顶普遍采用的门架导洞法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软弱围岩地质区段多的特点,对软弱围岩的工程地质特征、软弱围岩隧道变形特征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从超前地质预报与预加固、施工方法选择、初期支护施工以及围岩监控量测等方面提出了软弱围岩隧道的安全施工方法和应对措施,对于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陵矶穿越长江水下软硬不均地层隧道修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陵矶穿越长江隧道全长2 756.379 m,根据地层不均匀的地质条件,为节省投资并确保水下施工的安全,在长江南岸以及长江主河道以下地质条件复杂、断层破碎带密集的地段采用盾构法施工,施工长度2 011.379 m;在长江北岸隧道穿越地质条件较好、埋深较大的河床段采用矿山法施工,施工长度745 m;竖井上部软弱地层采用沉井法施工、下部硬岩采用钻爆法施工。盾构法施工中,选择泥水加压复合式盾构机,并选择复合式刀盘。在低水压地段采用泥水平衡模式,在高水压地段采用加气模式掘进,并根据地质条件变化及时调整掘进参数。施工中通过同步注浆、二次注浆及堵水注浆等不同注浆方法充填衬砌背后空隙保证防水效果。矿山法施工中,采用红外探水和超前钻探等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全断面帷幕注浆及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微震动爆破开挖减小对围岩的扰动等防突涌水施工技术。在施工全过程中,运用监测与信息反馈技术进行信息化施工,确保了优质、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3.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大变形的产生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软弱围岩受地质构造作用,在隧道施工中产生大变形的机理和特点。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总结运用常规施工手段控制变形的施工措施,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控制大变形的出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武广客运专线金沙州隧道是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控制工程之一。由于金沙洲隧道开挖断面大,工期紧,地质条件复杂,迫切需要选择合理的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法这对于保证隧道安全快速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现场监测表明,采用大包法进行斜井转正洞施工,围岩与支护结构安全可靠,保证了工期,施工质量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隧道施工软岩地段的斜井挑顶是一项关键技术。针对贵广铁路天平山隧道炭质页岩地段双车道斜井挑顶施工,从施工方案、技术要点、施工组织、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就软岩变形、喇叭口结构复杂,提出了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曲登殿 《铁道建筑技术》2021,(2):124-126,17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西南地区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建设密度越来越高。西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隧道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长。为了提高隧道施工进度及安全性,施工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围岩的自稳能力决定了施工方法的选择,无论何种施工方法,均应在围岩自稳时间内完成初期支护,确保围岩稳定,防止隧道塌方、变形。基于围岩自稳时间的三台阶施工方法,在各个工序中加入时间要素,改变了开挖工法频繁转换的现状,做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快挖、快支、快成环,提高了隧道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三连拱隧道衬砌荷载尚无成熟的计算方法且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相对较少,以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为例,研究在V级围岩地质条件下,大跨度深埋三连拱隧道设计计算方法及合理的施工工序。依据普氏平衡拱理论并借鉴双连拱隧道围岩荷载计算方法,提出深埋三连拱隧道围岩荷载模型,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三连拱隧道的合理施工工序。研究表明:三连拱隧道围岩压力可以看作拱部松散土压力及中隔墙所承受的压力之和;三连拱施工工序推荐采用先侧洞后中洞的工序,对于施工过程中保持围岩及支护结构体系的稳定较为有利;通过右洞围岩压力计算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围岩压力最大相对误差在10%以内,全施工阶段监测情况一切正常,验证了解析法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及施工工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贵瓮高速公路建中隧道施工难点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溶腔、洞室和软弱破碎带是岩溶地区隧道施工的难点和重点。贵瓮高速建中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围岩与设计情况不符以及溶洞塌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为此,通过对国内典型岩溶隧道设计施工案例进行分析借鉴,结合建中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围岩与设计情况不符段进行方案修改,加强支护;在溶洞塌方段进行掌子面封闭、深孔注浆、回填混凝土等治理措施。经采取上述措施后,拱顶沉降和隧道周边位移均小于控制标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关角特长隧道施工地质问题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角隧道是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最长铁路隧道,施工中遇到了岭脊灰岩突涌水、软弱破碎围岩变形等地质问题。通过对主要地质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归纳总结特长隧道施工地质问题的类型和特点,寻找各类问题的内在本质与机理,提高处理隧道施工地质问题的能力,推广处理复杂施工地质问题的经验,提高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施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房家湾隧道砂质白云岩节理裂隙发育,沿节理裂隙岩溶发育且情况复杂、隐蔽,围岩稳定性差,隧道结构安全及运营安全风险较大。针对存在的较大安全风险隐患,为保证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通过超前地质预报、综合补充勘察技术探查岩溶发育情况。采用综合预加固措施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在地表沟谷铺砌封堵地表水下渗,动态优化隧道衬砌结构、防排水系统和基底处理方案设计,增设泄水洞确保隧道施工及长期运营安全,为类似工况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