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原位肝移植对胃黏膜p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对胃黏膜pH(gastricintraumucosalpH ,pHi)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 0例行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 ,采用胃管法 ,分别于入室、无肝期前 2 0min、无肝期 30min、新肝期 30min、术后 2、2 4h抽取胃液 3~ 5mL ,分析胃液的PCO2 ,同时在以上各时点监测动脉血PaCO2 、PaO2 、pH、HCO3 -和BE ,并代入Henderson Hasselbach公式计算pHi。结果 pHi在无肝期 30min、新肝期 30min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 (P <0 .0 1) ,且新肝期 30minpHi为最低点。术后 2h虽较术前有所回升 ,但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移植阻断下腔静脉后胃黏膜有明显的缺血低灌注现象。随着阻断时间延长 ,胃黏膜低灌注、酸中毒的症状加重。提示术前选用抗酸药物治疗 ,术中减少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尽量缩短无肝期的时间对提高pHi、保护胃黏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解决原位肝移植中肝动脉缺血(hepatic arterial ischemia,HAI)的方法:应用肝动脉桥式转流(hepatic arterial bridge bypass,HABB)维持动脉吻合时供肝肝动脉血流,并对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进行初步观察。方法选择健康雄性西安地区杂交犬20只,制作犬简易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通过腹主动脉建立肝动脉桥式转流,测量转流前、转流15 min和转流结束1h肝动脉峰值流速(peak velocity,PV)和血流量(blood flow,BF),并统计腹主动脉插管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转流情况下肝动脉内血流峰值流速和血流量低于转流前(P<0.05),分别为转流前的83%和80%;在转流结束,开放肝动脉1h后,其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转流前没有显著性差异。平均腹主动脉插管时间3 min,2例出现腹主动脉插管后荷包缝合处出血。结论肝动脉桥式转流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解决原位肝移植中肝动脉缺血的方法,但是这一方法仍然需要继续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介入诊断治疗Budd Chiari综合征 (BCS)的价值。方法 介入方法有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 ,及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并血管内支架放置术 ;外科为右心房 下腔静脉转流术。结果 介入治疗BCS成功率 1 0 0 % ,较外科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 介入诊断治疗BCS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有望成为BCS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这一方法是否能够减轻肝动脉缺血(hepatic artery ischemia,HAI)引起的肝胆细胞凋亡。方法应用简易犬肝自体原位移植模型,将24只杂交犬随机分为肝动脉缺血组(HAI组,8只)、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TBB组,8只)及对照组(8只)。在制模后,3组动物均于冷灌注后不同时点切取肝脏、胆道组织,分别用戊二醛及40 g/L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进行电镜观察和TUNEL染色,观察肝胆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两组的凋亡指数。结果在冷灌注后2 h,HAI组电镜下出现较明显的肝胆细胞凋亡现象;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肝胆细胞凋亡现象少见;对照组难以找到凋亡肝胆细胞。TUNEL法染色切片显示,冷灌注后3组肝胆组织内均有少量凋亡细胞,其凋亡指数相差不大(P>0.05);随冷灌注后时间的延长,3组凋亡细胞的数量均有所增加,但HAI组凋亡指数的升高更为显著,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组次之,对照组变化不大,3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动脉桥式置管转流对肝移植时肝动脉缺血所导致的肝胆细胞凋亡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应在继续完善改进的基础上实施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30例,ASA分级Ⅲ-Ⅳ,随机分为山莨菪碱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山莨菪碱组术中使用1 g/L山莨菪碱10 mg/h,对照组使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无肝期前、无肝期30 min、新肝期60 min和术毕测定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和肾功能指标。结果与无肝期前相比,两组无肝期30 min中心静脉压(CVP)明显降低,新肝期60 min CVP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CV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出血量、总入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山莨菪碱组尿量显著增多(P<0.05),而速尿的用量显著减少(P<0.05);两组肌酐(Cr)和β2-微球蛋白(β2-MG)术中各时点与术前相比及两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无肝期30 min乳酸盐(LAC)水平明显增高,持续至术毕(P<0.01);与对照组相比,山莨菪碱组在无肝期30 min后各时点LAC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使用山莨菪碱能改善组织微循环,增加术中尿量,对改善肾功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段下腔静脉梗阻 (budd chiariSyndrome ,BCS)是由于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梗阻导致肝静脉流出道受阻而引起的综合征。先天性梗阻常为隔膜型 ,或由栓塞而致下腔静脉闭塞。确诊主要依靠血管造影。随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olourDopplerflowimaging ,CDFI)的广泛应用 ,极大丰富了对本病的检查手段。本文旨在探讨CDFI检查对BCS的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3年 9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收治的BCS患者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12~ 6 7岁 ,平均35 .8岁。其…  相似文献   

7.
作者总结了102例空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转流的体会。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应加强以下几点:转流平稳:灌流量2.4L/m~2,灌注压在5.3~10.6kPa。加强围术期全方位心肌保护。中度血液稀释HCT20%~30%,减少血液破坏,应用微栓过滤器,常规使用扩血管及正性肌力药物,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有效收缩,增加心排出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预处理对大鼠70%肝切除术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再生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单纯肝切除组(PH)、肝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组(PHIR)和乌司他丁组(UTI),每组40只。将各组大鼠肝左、中叶切除,残肝(右、尾叶)作不同处理:PH组不阻断保留肝血流;PHIR组阻断保留肝血流30min后恢复灌注;UTI组与PHIR组肝脏切除及保留肝断流处理相同,但于缺血前5min经尾静脉给予UTI 50 000U/kg。再灌注后1、6、12、24、48h分别取各组大鼠下腔静脉血、肝组织,测定血清ALT和AST,肝细胞凋亡指数(AI);24、48h残肝再生度、PCNA阳性率和ATP、ADP和AMP含量。结果 UTI组的血清ALT和AST活性、AI均低于PHIR组(P<0.05),肝再生度和PCNA阳性率均高于PHIR组(P<0.05),ATP含量和能量负荷较PHIR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能促进对大鼠70%肝切除术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肝再生,其机制与维持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α_(1A)-肾上腺素受体(α_(1A)-AR)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Tamsulosin)对肝性功能性肾衰竭(HRS)大鼠肾淤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D-(+)-Galactosamine hydrochloride(GalN)]复制肝性功能性肾衰竭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组,行下腔静脉阻断(OIVC)实验,并给予高选择性α_(1A)-AR阻滞剂坦索罗辛术前干预.各组动物分别于下腔静脉阻断前和复流后24 h取血测定血清肝肾功生化指标,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记录肾皮质和髓质的血流量变化;同时切取肝、肾组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扫描电镜观察肾脏的超微结构.结果 HRS大鼠在经历下腔静脉阻断术后,肾皮质、髓质血流明显下降,且较正常大鼠不易恢复,术后肾功明显损伤.坦索罗辛干预大鼠下腔静脉阻断后肾脏淤血改善较明显,肾脏及肾动脉组织α_1-AR表达均明显降低,病理改变程度较轻.结论 经历缺血应激损伤后,HRS大鼠可能由于α_1-AR高表达所导致的血管收缩反应性增强而容易发生急性肾衰竭.高选择性α_(1A)-AR阻滞剂坦索罗辛可显著下调肾动脉及肾小管α_(1A)-AR过表达,对HRS大鼠肾脏淤血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脏手术在国内已逐渐开展,切除的部份也日趋广泛细致,可能牵涉到肝脏的任何一部分,因此对肝内血管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我们在原来研究肝内血管分支及体表投影的基础上,又对肝内主要血管的口径作了测量,此外对下腔静脉肝后段的长度、宽度以及小属支的数量、分布和口径的大小也作了观查和分析。希望能对外科工作提供一些解部资料,作为进行肝脏手术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BUILDINGOFASIMPLE MODELOFAUTO-OLTINDOGS ANDITSSIGNIFICANCEKangYa'an;,LiYiming,JiZongzheng;,QinZhaoyin;(DepartmentofGeneralSur?..  相似文献   

12.
<正> Budd-Chiari综合征(B-CS)比较少见,但近年有增多趋势,常误诊为肝硬化等其他疾病,现结合我们所见9例报告、讨论如下: 资料来源为我院1962—1982年所见病例。9例中7例经下腔静脉导管和/或造影确诊;2例系临床诊断,其诊断根据是:有确切的门脉高压证据,同时又有明显的下腔静脉阻塞征象。  相似文献   

13.
胎儿肝脏的整修是辅助性胎肝移植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植入肝脏的质量和移植效果。为取得临床前的胎肝整修经验,对20例脑死亡胎儿的肝脏采用原位灌注,腹腔多器官联合切取后在冰水盆内整修。结果表明肝动脉解剖游离复杂费时,应注意有无肝动脉解剖变异存在。胎肝门静脉血供的建立,选择脐静脉为宜,但应结扎脐静脉导管。肝静脉流出道可选择肝上或肝下下腔静脉。胆道重建用胎儿胆囊作吻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下腔静脉声象图及M型显示,正常下腔静脉M型显示与颈静脉搏动图类似,有“a”波与“v”波,显示显著的周期性呼吸性变化。右心衰竭、三尖瓣返流和缩窄性心包炎时下腔静脉常扩张,呼吸性凹陷变浅或消失。各类心律失常时下腔静脉各有特征性改变;例如,房颤、房扑时,“a”波消失,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a”波呈“大炮波”,慢性肺心病患者,“a”波加深但时限短促。我们在右室容量负荷过重和各种渗出性心包炎患者中未发现该声象图有何异常。上述结果表明“a”波反映了右心房的收缩。腹部和腹膜后疾病常涉及下腔静脉。根据下腔静脉的行径,对推断邻近包块的起源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CompletehepaticvascularexclusionforextensivehepatectomywasfirstdescribedbyHeaneyandassociationsin1966ti)anddidnotreceiveextensiveclincialapplicationuntilthe1970's[2.3i.In1980's,theclinicalreportsaboutthistechnicalapplicationappearedandincreasedinourcountry"'.Onthebasisofanimalexperience.weusedthistechniquetoperformmajorhepatectomyfor4patientswhowereillwithprimarylivercancer.Thefollowingisourreport.CLINICALDATA1Therewere4casesinthisseries.onemaleandtheotherthreefemale.Pathologicalclassif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在胸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志愿者 10例 ,其中男5例、女 5例 ,应用PhilipsGyroscanNT 1.5T磁共振成像仪 ,采用 2D QF序列在垂直于降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和右肺上叶动脉长轴走行的方向上进行单层扫描。结果 通过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扫描 ,分别获得各血管的模数图和相位图。模数图中 ,各血管断面为圆形 ,呈现为高信号影 ;相位图中 ,血管内实际血流速度与流速编码方向一致时 ,呈现为亮信号影 ,与流速编码方向相反时 ,呈现为暗信号影。结论 采用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扫描 ,不仅可以对较大动脉进行成像 ,而且对于静脉和较细小的动脉亦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运用流动分析软件即可进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测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评估门静脉脾动脉化对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对丝线栓塞性门脉高压模型犬进行脾动脉门静脉吻合联合完全门体分流(PACS术),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门脉高压犬采用脾切除、门静脉(入肝段)-脾动脉吻合、门静脉(远肝段)-腔静脉吻合。测定入肝门脉、入下腔门脉血流、压力;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观察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肝脏蛋白质合成变化。结果术后向肝门脉流量(PVF)上升至原来的180%,向肝门静脉压(PVP)上升至原来的196%,门静脉入下腔门脉血流量增至原先的130%,而压力降至原来的45.5%,均具有极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周末肝功能指标和蛋白合成与术前比较,改变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ACS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死亡率低,可同时提高入肝血流和降低侧支压力,是一种值得尝试和进一步研究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B型超声在临床已广泛应用,搞清肝脏B型超声常用声束方向的各种方位断面解剖,对肝病超声诊断颇有参考价值。肝脏B型超声断面解剖国内已有报导,但例数均较少,而且肝脏大小、形态以及内部管道系统个体差异较大,尚需积累大量资料,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得出一个较有普遍性规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这就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胎儿下腔静脉直径和血流频谱的超声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  75例孕妇 (孕周 2 2~ 4 1周 )行常规超声检查 ,对胎儿下腔静脉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正常胎儿下腔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图为三相型 :大“v”、小“e”波和反向“a”波 ;不同孕周胎儿下腔静脉的血流参数中 ,RI、PI、A/S、S/D无统计学差异 ,而TAM、Tmax、Tmin在妊娠早期 (<2 8周 )显著低于妊娠中晚期 (P <0 .0 5 ) ;下腔静脉直径随孕周增长而增大 (P <0 .0 1)。结论 多普勒超声探测胎儿下腔静脉血流频谱是完全可行的 ;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时要考虑孕周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