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铁路站车垃圾采用的人工小车清运的传统方式,存在不能满足现代客站对环境及卫生的要求,增加站内交通压力等众多问题.繁忙的站台交通需要卫生、快捷的垃圾收集输送方式.本文针对铁路站车垃圾特性、输送特点及要求,分析垃圾气力输送技术及设备在铁路站车垃圾收运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铁路站车垃圾管道气力输送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火车编组站货票气力输送系统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支撑,本文提出一种适合货票输送的鼓风机选型的设计方法,即针对货票系统的实际工况,进行了流体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从而推导出货票管路所需的压力差和气体流量,进一步对鼓风机进行选型。该方法已应用于平湖南编组站工程实例中,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结合地铁运营的特点,对地铁地下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和区间隧道通风系统风机并联布置的优点和合理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并联风机的选型配置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广州地铁4号线的隧道通风系统方案——采用隧道风机变频兼作车站隧道排风机,只在出站端设置活塞风道。与传统的系统方案相比,该系统方案可以大量节省初投资,并可以避免因风机全压选择偏大所带来的运行费用的增加。分析该系统方案的设计原则、设备选型原则等,可供方案推广应用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铁蒲黄榆车站超前长管棚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北京地铁五号线2合同段蒲黄榆车站超前长管棚试验过程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试验分3阶段进行,模拟蒲黄榆车站管棚最不利布置工况,在钻机选型、导向系统、泥浆配制及长管棚注浆等方面取得了适用于车站黏土层及粉细砂层的管棚施工工艺参数及形成管棚要素的相关配置.  相似文献   

6.
新型铣磨车磨粉收集装置可及时、高效地输送磨盘打磨钢轨产生的磨粉,有效防止磨粉在管道中堆积。磨粉收集装置的核心是风机和风管。本文具体阐述了风机和风管的参数设计过程,并分析了各参数的相互影响,提出了收集装置设计中三个难点的解决方法:①整个装置中磨粉的高压输送,通过合理的风机和风管参数解决;②在管道中,高温磨粉通过高速空气输送被风冷;③黏着主要由潮湿和静电所致,磨加工产生的高温使潮湿的磨粉干燥,静电则通过加装除静电的导线解决。  相似文献   

7.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节能的角度出发,提出优化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控制性能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组成、原理、特征等,指出了常规的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控制方案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更为优化的变风量变流量控制模型。给出了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节能优化控制思路,并提出了一种优化控制方案。简述了车站排热风机的节能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解决方案:在综合监控的平台上,将车站的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和信号系统进行联动,控制排热风机变频器的转速,从而实现排热风机的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8.
以夏热冬冷地区某地铁车站为例,通过对空调系统中风机和水泵运行能耗的分析,并结合风管、水管等管道传热特征,研究空调输配系统的附加冷负荷。最后得出,地铁车站空调输配系统中风机运行引起的附加冷负荷约占空调总冷负荷的10%,水泵运行引起的附加冷负荷约占 2%,风管及水管因管道传热引起的附加冷负荷约占 1%。此外,基于单位风量耗功率的要求提出空调系统风机运行温升的限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铁地下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区域设置的消防专用通道是否需要加压送风的问题,从相关规范条文出发,结合某城市地铁车站设计,给出相关分析和建议:对地下车站主要设备管理用房区域内连接站厅站台的内部楼梯,采用加压送风的防烟形式;针对直出地面楼梯,根据其提升高度灵活选择相应的防烟形式。对设备与管理用房防烟分区的选取、排烟风机的选型以及补风形式的选择,从实际设计中给出相关的分析和建议:对具体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区域,先统计区域面积,再进行两种算法的比较后确定排烟风机的选型。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地铁给排水系统作为重要的机电系统之一,其安全性关乎地铁的正常运营,关乎乘客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在北方严寒地区,冬季地铁车站内给排水管道容易遭受冻害,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地铁1号线车站给排水管道冻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车站给排水管道电保温设计方案,供同行在以后的设计中参考。研究结论:(1)严寒地区地铁车站的洞口部位采用恒功率电伴热保温技术是可行的;(2)严寒地区地铁设计需做到建筑、环控系统的协调配合,适当加大车站的覆土埋设深度,增设热风幕等措施可提高地铁内管道的防冻保温安全性;(3)地铁中使用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选用A级不燃材料,采用双导线发热电缆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4)本研究成果对地铁内电保温系统的控制方式和选型具有借鉴意义,对地铁运营能耗分析和成本控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日喀则至亚东铁路需穿越喜马拉雅山脉,需克服南北麓的巨大高差,其中最困难段帕里至亚东段航空距离37 km,高差1 300 m。考虑本线研究年度内客货运量相对较小,本段应采用较大的线路坡度,选择合理的机车类型,对缩短线路长度,降低工程投资有重要意义。通过从地形地貌、机车性能、工程设置、运营安全及投资等方面对不同坡度方案进行分析比选,推荐日喀则至亚东铁路帕里至亚东段采用30‰限制坡度方案及HXD2双机牵引,研究成果对高差大的地形条件下限制坡度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滩垃圾填埋场主要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组成,地质复杂、地下水位高,地基承载力极低。本文结合铁路青岛北站枢纽工程在海滩垃圾填埋场地基处理的应用,介绍了不同类型地基处理方案,以经济、安全为原则,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方式相结合进行地基加固,解决了大型铁路站场软弱地基处理难题,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轻和预防铁路隧道火灾事故,方便火灾消防及救援,通过分析现行铁路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对山区铁路隧道及紧急救援站点设置水消防系统进行探讨,并以高压细水雾消防系统为重点,从设计参数、消防水源选取、工艺流程、消防泵房布置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推荐的设计参数与系统标准,以期为铁路隧道消防高压细水雾设计标准的完善与今后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近来常常应用在无线网络的规划和设计中,管理并处理有关的地理信息数据。从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网络的站址选择,传播模型选择及实施,场强测试分析,模型校正4个方面,研究了GIS在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网络设计中的应用。并针对铁路环境的特殊性,引入了一些新的方法,即根据传播环境特征选择对应的传播模型,基于传播环境分类校正传播模型,利用GIS发现无线覆盖盲区。结果表明,GIS几乎可以应用于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的整个过程中。通过GIS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网络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提出格库铁路南山口站至格尔木站间ITCS系统和CTCS-0系统覆盖范围不同的3种方案,并从ITCS系统和CTCS-0系统工程实施内容、车载系统配置、行车列控模式切换、司乘人员操作控制、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适合格库铁路南山口至格尔木间的列控系统方案,从而解决格库铁路引入格尔木枢纽,与既有青藏铁路格拉段南山口站至格尔木站间的格尔木河线路所交汇,引起上述两种列控系统在格尔木枢纽地区交叉重叠引起的列控系统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高海拔特长隧道定点防灾救援设计中不同火灾场景下救援横通道数量对人员疏散的影响,依托关角隧道对高海拔条件下火灾发展及人员疏散过程进行研究。利用FDS火灾模拟软件对关角隧道救援站进行高海拔条件下的火灾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改变火源热释放速率以及救援横通道数量,得到不同火灾场景下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利用人员疏散软件EXODUS对不同场景下高海拔地区人员疏散过程进行模拟,得到必需的人员疏散时间,通过与可用疏散时间的比较,最终确定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定点救援站合理的救援横通道数量为8~9座。  相似文献   

17.
郑凯  汝宜红  黄波 《铁道学报》2004,26(1):120-123
现阶段铁路路网干线上的旅客列车垃圾投放站基本是根据客运站的等级确定的。主管部门一直寻求旅客列车垃圾投放站布局的优化方案 ,以便重点建设永久型、现代化的处理设施 ,提高垃圾治理效果。文章运用遗传算法 ,建立路网干线旅客列车垃圾投放站布局模型 ,提出旅客列车垃圾投放站布局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8.
陈利民 《铁道建筑》2020,(1):62-65,88
上海地铁15号线盾构隧道下穿上海南站咽喉区。通过方案比选、下穿工程影响数值模拟,形成了综合考虑施工条件和对车站咽喉区影响的线路方案。根据咽喉区列车通过能力,制定了列车限速和运营调整方案。制定地层斜向注浆加固方案,采用高性能全新土压平衡盾构机和新型相对质量密度大的单液浆减少车站咽喉区地表变形,并采用自动化连续监测和实时反馈的信息化施工方法。该技术措施将下穿咽喉区盾构施工中地表沉降控制在4.5 mm以下,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绿色通道的设计与主体工程的设计同样重要,对平原河网地区普速铁路绿色通道的设计,从总体设计原则,绿化植物的选择,路基边坡的合理防护与绿化,路基坡脚至防护栅栏间的绿化,站区绿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对铁路绿色通道的设计能起到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铁路中间站平面辅助设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铁路中间站平面设计中地形复杂、约束条件丰富,计算统计多而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占用了设计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ARX的AutoCAD二次开发,采用MS Access 2003数据库系统,用VS.Net 2005、Object ARX 2007作为开发平台的铁路中间站辅助设计系统,用于铁路中间站的初步设计。系统地减少了站场平面设计的工作量,为人工细化设计奠定了基础,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