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双排护坡桩作为新型的支护结构,近年来在深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边坡治理中应用较少.针对这种状况,以沪蓉国道某典型滑坡路段为例,研究了其边坡稳定性,提出了双排桩优化设计的方法并进行了实例仿真.研究表明:将双排桩设计在边坡中部位移最大处时,能有效改变边坡的应力边界条件,提高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从而验证了双排桩优化设计理论的正确性.最后对该边坡进行了综合设计.  相似文献   

2.
隧道洞口需要采用不同于洞身的支护和开挖方式。在洞口施做预加固桩,能使其和管棚、套拱、仰拱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受力体系,有效减少岩(土)体的滑移和坍塌,保证洞口的稳定和施工安全。通过有限元计算,研究预加固桩的作用机理,结合实际施工中预加固桩施工过程,建立分析计算模型,对施工各阶段中预加固桩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完成对隧道洞口预加固理论的验证,进而完成预加固桩的定型设计,服务隧道建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双排桩支护结构计算模型和受力机理的深入研究,探寻双排桩悬臂结构安全稳定设计的关键控制点。以某临近地铁基坑支护项目为例,分别从高压旋喷加固桩间土提高桩间土体土弹簧水平刚度、桩顶盖梁两端设置水平受力构件增加盖梁整体侧向抗弯刚度、坑底加设配筋垫层增加整体抗倾覆安全系数、控制前排桩底持力层和沉渣厚度并辅以后压浆工艺缩小前后排桩间沉降差等四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取得良好应用效果,为双排桩的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基于p-y曲线法和比例系数,对双排桩侧向位移进行计算,考虑了桩土接触的非线性,并结合有限单元法进行验证.研究表明:采用p-y曲线法计算门式双排桩侧向位移,在位移曲线的形态及数值上十分接近真实情况,采用p-y曲线法的非线性分析对双排桩的水平位移计算是十分合理的,对实际工程中快速计算双排桩位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某项改建工程的要求,采用了双排砼灌注与既有基础加箍后有于工程支护的方法,从而来保证既有建筑物基础不发生变形和基坑开挖时边坡的稳定,桩和既有独立基础联合使用,在该贡工程中得到了安全实施,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钟恒  刘廷伟  熊桂开 《北方交通》2022,(4):48-51,56
结合工程实例,基于GIM与BIM技术整合的三峡库区师专群沱子滑坡地质及支护结构模型,提出采用改进的小排距双排桩加固措施,并通过Midas/GTS有限元分析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根据监测报告,支护结构变形与计算结果相符,边坡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7.
桩锚支护体系是采用锚索代替基坑支护内支撑,给支护排桩提供锚拉力,能减小支护排桩的位移和内力。以某隧道基坑为工程实例,采用桩锚结构对基坑进行支护,对桩锚支护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基坑开挖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卫强  张浩 《北方交通》2023,(11):31-36
结合南京某新通道穿湖段桥台偏移事故工程,对软土区桥台排桩的被动受荷效应进行了分析。基于塑性变形理论,综合考虑填土堆载影响和桥台双排桩受荷特点,构建了侧移软土与桥台双排桩相互作用的动态开展模型,给出了侧移土对桩身推挤作用的计算方法;并采用桩身离散和矩阵传递法给出了桥台双排桩受力响应的计算方法。工程实例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可为软土区桥台排桩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隧道施工期间洞口坡体开裂及支护变形的具体情况,对变形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两种处理方案进行了详细比选,同时充分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得出了当抗滑桩桩间距过大且桩间岩土体整体性不强时,抗滑桩作用效果有限及工程治理中应根据开裂情况、开裂原因、地质情况、施工周期等因素综合确定治方案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掌握偏压隧道洞口段复合式套拱的力学性能,通过对林屋隧道进口洞口段的复合套拱的桩底应力、桩身应力、钢架应力及拱顶下沉等进行了监控量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偏压地形情况下,复合套拱桩基底应力分布不均匀,极易造成基底不均匀沉降;偏压隧道洞口段复合套拱受力情况复杂,桩身底部易产生拉应力,拱肩、拱顶部位易产生较大压应力,不利于整体稳定性;复合套拱的两侧边桩对于提高隧道洞口整体稳定性有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长沙至玉屏段黄板桥1号隧道洞口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该洞口山体稳定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洞口削坡对山体稳定性的影响,并说明了此种情况下隧道洞门结构的设计原则、采取锚固桩及圬工防护的必要性、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和施工注意事项,并强调了洞口截排水的重要性等。  相似文献   

12.
隧道的洞口、明洞与浅埋段施工监理
  洞口施工监理
  隧道洞口各项工程应通盘考虑,妥善安排,尽快完成,为隧道洞身施工创造条件。隧道引道范围内的桥梁墩台、涵管、下挡墙等工程的施工应与弃渣需要相协调,尽早完成,洞口支挡工程应结合土石方开挖一并完成。当洞口可能出现地层滑坡、崩塌、偏压时,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开挖进洞时,宜用钢支撑紧贴洞口开挖面进行支护,围岩差时可用管棚支护,支撑作业应紧跟开挖作业,稳妥前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龙穴大型造船基地四二七厂船坞式试验场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围堰结构进行设计.本工程地质属典型的软土地基,结合工程基础资料,拟定双排钢板桩围堰作为本工程的围堰形式.对板桩围堰进行结构设计,并利用经验公式校核围堰结构的稳定性.为了使结构设计更加精准,应用有限元软件FLAC3D对双排钢板桩结构作数值模拟计算,并对设计的双排钢板桩结构的内力和强度进行分析,符合承载力设计要求.通过本文的研究,将对大跨度软土地基工程双排钢板桩围堰的设计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连云港盐灌船闸下游软土堤岸航道支护工程采用预应力桩锚支护+ 支护体后侧粉喷桩局部加固的支护体系。采用数值分析法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支护体后侧粉喷桩局部加固后堤岸预应力桩锚支护体系变形受力特性的影响。基于现场试验数据,对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进行验证,探讨桩径、锚固深度、锚固力及桩体抗弯刚度等因素对桩身变形和弯矩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桩体嵌固深度的增加有效地控制了桩锚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弯矩,随着锚索锚固力的增加,桩锚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减小,但弯矩增大;桩径和桩体抗弯刚度变化对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弯矩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工程概况某大桥主墩基坑原设计为双排钢板桩支护围堰,由于当地难采或出租到25m长钢板桩,且不便于运输,现改为混凝土沉井施工。混凝土沉井内径为17.5m,高为11.7m,壁厚为0.5m,混凝土标号为C30。  相似文献   

16.
隧道进洞一直是隧道施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隧道进洞时,一般都是采用超前大管棚注浆来控制隧道开挖后地表的沉降,但当隧道洞口处地质条件复杂,围岩风化严重,洞口受到浅埋偏压等不利因素作用时,只采用大管棚注浆支护很难在短时间内控制地表沉降,这时就需要一种补强支护来控制地表沉降。提出了"拱架—锚杆(管)—钢短横梁"联合一体支护形式,这种联合支护形式是把初支拱架用短槽钢连接起来,进而增强了初支拱架之间的整体性,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隧道进洞时地表的沉降,同时通过现场监测验证了该联合支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结合杨白线杨树庄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隧道浅埋洞口段采用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法,并对其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实践证明,该施工方案在隧道浅埋洞口段对围岩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保证隧道安全顺利的施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土钉支护工程实践中引入超前桩支护手段,使得在软土地基中采用土钉支护成为现实。但目前对引入超前桩的土钉支护作用受力机理和设计方法研究的不多,理论滞后于工程实践。现对超前桩复合土钉支护的受力机制、超前桩及土钉的抗滑移作用及结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了超前桩复合土钉支护适用的土层条件,确定复合土钉支护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9.
旋喷桩的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简述了旋喷桩的施工原理,并通过广东电信广场采用旋喷桩对化粪池基坑进行支护方法的介绍,为类似地质环境下需进行基坑支护的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探求承台厚度变化对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有无承台、及承台厚度在0.25~1.25倍桩径区间变化时,双排抗滑桩桩身变形、内力分布、荷载分担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桩顶承台的存在,起到了协调前后排桩的变形和分配内力的作用,使得双排桩结构受力更合理;而且随着承台尺寸和刚度的增大,桩身内力及变形均有所降低,但承台厚度与桩径之比超过0.5时,降低效应开始逐渐递减。综合研究结果及构造要求,建议承台厚度取为其桩身直径的1/2~3/4,且不小于500 mm,并最终按承台受力确定;桩与承台连接的内侧易出现应力集中造成结构破坏,此处应加强配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