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丹麦海事集团由35家丹麦先进的船舶设备供应商组成,是一个为中国造船业提供技术、设备和服务的网络平台,与丹麦海事业联系密切。 二十多年来,丹麦海事业为中国造船业所做的贡献已获得国内客户称赞,通过与丹麦海事集团和丹麦出口协会的合作,知名度影响力与日俱增。新成立的丹麦出口协会上海代表处为中国丹麦海事集团的秘书处,也将为中国造船业提供国际化技术、设备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记者:请给中国的读者介绍一下丹麦海事集团的及其组成单位?江乐士:中国丹麦海事集团成立于2006年5月18日,旨在成为丹麦公司与中国造船市场间的纽带。丹麦海事集团是丹麦船舶海事设备公司在中国的网络论坛。集团会员中的多数公司早已在中国建立业务,有一些刚刚进入  相似文献   

3.
丹麦海事集团旗下汇集丹麦166家世界顶级海事行业供应商。在2013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丹麦海事集团旗下的40家公司将在N1展厅的丹麦国家展馆展示最新的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海事业已进入快速转变期,碳排放规则不断推陈出新,新能源动力、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持续深化。在此背景下,以“构建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在上海举办,展示了全球海事业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运、港口和海事服务等领域的最新成果。通过概述展品中的亮点之作,尤其是聚焦一批绿色低碳新船型及新技术、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各领域的革新性产品,剖析其体现的绿色低碳、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等。可以预见,随着全球海事业脱碳步伐加快,各船海业者必将深度聚焦“低碳”“智能”,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创新、深化合作,将企业发展融入航运业和造船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5.
INFORMATION     
首届中国国际航运技术与设备博览会在津开幕 中国国际航运技术与设备博览会近日在津开幕。博览会由中国船级社、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共同主办。 这次为期4天的博览会集中展示了海事业务、航运管理、港口与航道设备、船舶工程与制造、水运技术、海上石油设备、运输设备、多式联运系统、海事新闻媒体及其它有关设备和服务。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海运集团、江南造  相似文献   

6.
胥苗苗 《中国船检》2012,(7):I0005-I0005
日前,IMO同意国际标准组织(ISO)为私人海上保安公司制定标准。海事保安协会(SAMI)支持其成员通过ISO的体系认证。海事保安协会会长PeterCook表示:“我们相信ISO能为私人海上保安公司制定正确的标准.为海事业提供专业支持。海事保安协会也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与国际标准组织通力合作。同时,根据ISO个别规则.船级社可以为非洲东岸新成立的150-200家私人海上保安公司提供认证服务。  相似文献   

7.
《船艇》1998,(12)
16日、18日,由丹麦出口集团发起,委托大连船舶工业公司(集团)和上海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承办的“丹麦船舶设备研讨及洽谈会”分别在大连和上海举行。  相似文献   

8.
《珠江水运》2011,(22):4-4
展示内容:1.造船业;2.船用发电机、船用机械、渔业捕捞、甲板设备、船用电气和电子设备、船舶涂料、船用设备、船舶冷却设备;3.工程服务、咨询服务、专业技术服务;4.船东;5.金融服务;6.海事服务;7.燃油和润滑油、保险、拖船服务、船运代理及货物装卸、渔具;8.港务及海上安全;9.相关协会。  相似文献   

9.
《广东造船》2007,(2):6-6
我会受丹麦王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委托,于2007年4月20日上午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会议中心协办2007年中国丹麦海事研讨会。在听取中国丹麦海事集团11个公司的新产品介绍后,我会24个单位会员的59名专业人士与由中国丹麦海事集团协会主席带领的由11个公司组成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正全球领先的船级社DNV GL集团任命施泰睿(Torgeir Sterri)先生为DNV GL集团海事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施泰睿先生在海事业拥有20年的从业经验,在DNV担任过多个管理职位。此次任命表明新成立的DNV GL集团将凭借其在所有船舶类型、海事咨询以及深水海工领域的技术专长,继续支持中国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欧洲海事展     
《船舶工程》2006,28(6):I0013-I0014
2005年欧洲港口海事展与鹿特丹海事展合并为欧洲海事展(EuroportMaritime)。本届2007欧洲海事展将于11月6日-9日在荷兰鹿特丹的AhoyRotterdam举行,为您带来海事业量新的视野和技术,预计将有30000名观众参加这次盛会,包括海事界企业领导、经理、主管、船东、销售、营销、采购、咨询等专业人士。参展商来自世界各地,活跃于各大海事领域,他们将在展会上展示最新的产品、领先的技术、进行采购、寻找合作及市场机遇,涉及的主要产品领域有海上及港口建筑、维护与维修、疏浚装置、推进装置、通信和导航、电子技术、船级社服务、渔业设备、其他海…  相似文献   

12.
《船舶工程》2007,29(2):I0007-I0008
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广州市贸促会主办,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欧洲海事设备委员会(EMBC)、荷兰海事协会(HME)等多家单位和机构支持,广州市奥驰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新加坡环球联系展览集团承办的"2007年第二届中国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暨论坛(英文简称:INMEX China 2007)"于2007年3月7日~9日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举办,展览会集中展示国内外造修船、航运、海洋工程等领域的最新产品和技术.  相似文献   

13.
会议活动     
《机电设备》2006,23(4):I0032-I0032
上海举办“上海海事研讨会-LNG专场”;荷兰海事协会再次举办“聚焦中国”商贸活动;威海在韩召开“威海市-京畿道经济人座谈会”;中国-丹麦海事技术商务洽谈会在南京召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港口安全     
<正> 交通部通信中心订购海事卫星新设备今年4月4日,交通部通信中心与丹麦Thrane&Thrane公司正式签订购进C标准岸站接入控制和信令设备的合同,通信中心将更新原有的老设备,为航行船舶提供更准确、及时、高效的通讯服务。国际海事卫星C系统由于其设备小巧价廉、信费用低、数字化程度高、满足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等特点,一直作为国际海事卫星系统遇险和安全通信的主导系统。  相似文献   

15.
<正>12月3日—6日,第20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是国际海事界寻求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是全球造船业最新产品、技术和概念等成果展示的最佳途径,也是业内专业人士面对面交流和开展业务的理想平台。此次展会,电子航道图研发团队带着最新的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进  相似文献   

16.
《船艇》1990,(6)
前不久,西德造船及海事技术协会(VSM)会长宣布,包括造船厂,船用设备厂及其它相关工业的东德造船业已正式被接纳为该协会会员,这标志着东、西德造船业的正式合并。这是两个德国在统一双方工业的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至此,在经过45年之后,德国造船业作为一个整体再度出现。在此之前,东、西德造船协会曾于今年  相似文献   

17.
《船艇》1994,(10)
今年与4月18日晚,在英国伦敦由国际海贸组织举行的“海贸奖”颁奖大会上,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总经理王荣生荣获1994年最高奖—造船杰出贡献人士奖,以表彰他对中国造船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世界各国航运界、造船界知名人士450多人出席了会议。 海贸集团是一家专门为国际海运工业出版高层次刊物、举办会议、展览及筹办特别活动的国际著名海事机构,他们创办的《海贸评论》、《海贸周刊》在海事界享有盛誉,所举办的各种海事会议和展览很有影响。他们与中国方面多次联合组织上海国际海事会议,为中国海事业走向世界起到了桥梁作用。 “海贸奖”由海贸集团于 1985年设立并首次颁发,海贸个人年奖是颁给一位对海贸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18.
《船舶工程》2007,29(1):I0004-I0005
荷兰船用设备商协会(HME)成立初期就将中国作为出口战略的基础。2003年随着“中国年”的兴起,海事活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04年在上海成立了常驻代表处;荷兰驻中国海事事务所(HMHC)。从那时起。HME组织了贸易代表团、展览会、公司访问、研讨会和市场调查等各种活动,协会的宗旨是:成为荷兰和中国海事业决策者的沟通桥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中国造船和航运业发展状况,指出在金融危机下,挑战与机遇并存。并提出健康发展五大措施——产业升级、安全监管、海事服务、造船业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孟方 《中国船检》2007,(8):72-74
在欧盟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中,海上运输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欧洲的经济、技术、环境以及社会挑战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此背景下,由造船业、航运业、海洋工程等代表欧盟各成员国、欧盟机构相关利益方及议员组成的海事工业论坛发起成立了欧洲水上运输研究顾问委员会(WATERBORNE),研究制定一系列保持欧洲技术领先并确保欧洲海事工业持续具有竞争力的规划。WATERBORNE制定的欧洲海事行业中长期愿景2020及战略研究议程,明确了海事业到2020年时的发展状态、要达到的宏伟目标及相关的创新挑战以及为达到目标而开展的研发工作。值得我国有关部门研究和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