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泥稳定风化岩干缩与温缩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泥稳定风化岩填料的干缩、温缩试验分析,得出水泥掺量以4%~5%为佳、以5%为优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水泥稳定类花岗岩风化料的路用性能提供了基础试验资料。  相似文献   

2.
从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抗冻性能、抗冲刷性能及收缩特性6个方面,对3种不同碎石掺量的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材料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碎石掺量可以改善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的抗压强度、刚度、抗冻性能、抗冲刷性能及收缩特性;随碎石掺量的增加,材料的抗弯拉性能略有下降,但降幅很小,对材料整体性能的影响不明显;与碎石掺量由30%增加到40%相比,碎石掺量由20%增加到30%时材料性能的改善更为明显。从材料性能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建议一般情况下水泥稳定花岗岩风化料底基层材料采用30%的碎石掺量,重载交通条件下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底基层采用40%的碎石掺量。  相似文献   

3.
花岗岩的风化砂砾土路用性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粤东地区花岗岩风化砂砾土的路用性能,提出用二灰稳定作基层,并在施工工艺上强调先拌灰再掺水泥。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表明,水泥石灰稳定风化砂砾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良好的水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符合高等级道路路面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低液限粉性土的路用性能,对石灰和水泥稳定粉性土的混合料配比进行了设计,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8%的石灰稳定粉性土和5%水泥稳定土满足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要求,8%的石灰稳定粉性土水稳定较差,不适合用于水文地质条件较差路段。  相似文献   

5.
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对水泥稳定建筑垃圾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抗冻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水泥稳定建筑垃圾的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间的关系,以及水泥含量对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各项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稳定建筑垃圾的强度和刚度较高、抗冻性与水稳定性较好,各项路用指标均满足规范对轻交通二级以下公路基层及底基层的材料要求。  相似文献   

6.
建筑垃圾主要分为砖混类、水泥混凝土类,循环利用可减少道路建设过程中新集料开采。该文以2017年北京市某大修工程为背景,对水泥稳定砖混类再生材料、水泥稳定水泥混凝土类再生材料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建筑垃圾再生基层路面结构,进行力学分析,认为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压碎值等关键性指标较弱,可用于二级以下公路底基层;水泥混凝土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各项指标基本满足规范对于高等级公路基层指标要求,可替代普通粗、细集料,但由于破碎、除杂等技术问题,材料性能可控性较差,大规模应用存在一定难度;水泥稳定砖混类再生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规范二级及以下公路底基层抗压强度指标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水泥稳定水泥混凝土类再生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规范高等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基层抗压强度指标要求,抗压强度稳步增长,抗冻性能、抗弯拉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全风化花岗岩用作新建郑石高速公路路基填料的适宜性,基于全风化花岗岩风化料的矿物成分、颗粒分析等工程性质的分析结果确定其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填料。选用水泥材料进行改良,对不同掺量的混合料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压实试验及疲劳试验,确定对全风化花岗岩风化料进行改良所需最佳水泥掺量为5%,并得到相应的疲劳周期;现场试验路段沉降变形的检测结果表明,沉降符合高速公路路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试验以及现场测试,结合SEM、XRD、XRF微观分析,研究了石棉尾矿作为高速公路(底)基层材料的路用特性.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石棉尾矿碎石混合料强度满足规范要求,用于高速公路(底)基层是可行的.由于石棉尾矿含有少量碎石棉纤维,吸水率与一般的碎石相比偏高,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含水量,并注意施工防护和环境保护.在缺乏筑路材料的山区,合理利用当地的废矿料,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用于市政道路基层应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耐久性及较高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其中由混合料干缩性能反映出的抗裂性对基层的路用性能有很大影响。本文采用对比试验研究方法,对不同成分比例、不同细料替换方案、不同水泥掺量、不同龄期的水泥稳定建筑再生材料进行干缩性能试验,并与普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对比,分析干缩产生和抑制机理、研究干缩发展规律、探讨干缩影响因素,提出满足强度和抗裂性要求的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包括液塑限试验、击实试验、强度试验、收缩试验以及稳定性试验研究了水泥再生灰土材料石灰稳定细粒土的材料组成设计及其路用性能,研究了旧路面底基层材料石灰、水泥或二灰稳定细粒土能否通过再生技术进行冷再生.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旧路面灰土材料与典型半刚性材料相比具有类似的物理特性,同时也发现冷再生材料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适宜作为道路底基层材料.这对于旧路面材料的综合利用,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设计水泥稳定废砖再生集料(CSDB),并测试击实特性、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和收缩性能,以研究CSDB的路用性能变化规律及其在路面基层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随着废弃砖再生集料(DBA)掺量的增加,CSDB的最佳含水量增加、最大干密度下降;当水泥剂量相同时,各龄期CSDB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回弹模量均随着DBA含量的增加而降低;DBA的掺入使得CSDB的干缩性能提高、温缩性能降低;在水泥剂量为5%的条件下,为满足沥青路面基层和底基层的使用要求,建议DBA掺量分别不超过50.7%和63.0%。  相似文献   

12.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改造,可通过对旧板块轧制加工获取再生集料用于水稳基层。从水稳基层的性能要求出发,对相同试验条件下全天然集料、全再生集料及再生料(0.6 mm以下天然料替代)3种方案的混合料性能进行试验比较,分析其力学特性及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集料能够符合基层施工的质量要求,稳定混合料性能满足工程路用要求,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水泥稳定碎石铣刨料用于道路底基层的可行性,进行了吸水率、表观密度、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等试验,评价了再生集料的物理及力学指标;进行了SEM微观图像和EDS成分检测,分析了微观形态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铣刨粗集料吸水率为3.2%,表观密度为2.673 g/cm~3,压碎值为32.9%,针片状含量为7%,满足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水泥稳定碎石的底基层粗集料主要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往往存在抗裂性差以及施工和易性不好等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引入水泥粉煤灰稳定粒料这种新型半刚性基层材料。研究了掺不同剂量粉煤灰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粒料基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回弹模量等路用性能,并同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10%粉煤灰等量替代碎石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易发生破损等出现一系列问题,选用水泥、碎石、早强-减水剂、UEA膨胀剂等为原料,运用均匀优化设计方法,配制自密实型基层快速修补材料。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各种添加剂(包括早强剂、膨胀剂、水泥及填料等)对抗压、抗折、粘结强度等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在几种配合比中,水泥乳化沥青修补料采用沸石粉8%、早强-减水剂1.8%、8%硫铝酸盐系UEA膨胀剂时其强度最佳,16 h的抗压强度达3.5 MPa以上。修补材料16 h的界面粘结强度达到0.38 MPa,满足基层对粘结强度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所配制修补材料具有粘结强度高、稳定性好、固化时间短等特点,能满足沥青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的技术要求,而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可以供沥青路面养护部门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用水泥、沙子、碎石、早强剂、减水剂、沸石粉、乳化沥青等为原材料,通过室内对比试验,研究了外加剂对抗压、抗折、劈裂、干缩等路用性能的影响,并得到水泥乳化沥青修补料的最佳配合比。结果表明,采用6%沸石粉、2%早强减水剂、6%膨胀剂时其强度最佳,1d的抗压强度就达到4.99MPa,修补材料1d劈裂强度达到0.5MPa以上,满足基层对粘结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二灰冷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包括强度、收缩特性、水稳定性与抗冻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以确定二灰冷再生混合料作为公路基层或底基层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二灰稳定冷再生混合料强度可满足各级公路二灰混合料底基层强度的规范要求;其收缩性能比二灰土和石灰土好;同时具有良好的水稳性和抗冻性能。因此适合作为路面基层或底基层。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钢渣稳定土的强度增长机理,应用扫描电镜分析不同龄期钢渣稳定土结构的变化过程;设计10%溶积料钢渣稳定土与常规使用的5%水泥稳定土和8%石灰稳定土进行试验,分析钢渣稳定土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10%钢渣稳定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满足路基路床填料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测定,研究了钢渣粉固化泥岩碎石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底基层材料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泥岩碎石无法达到高等级公路路面底基层强度的规范要求,而采用一定配比水泥-钢渣粉(二组分胶凝材料体系)或水泥-粉煤灰-钢渣粉(三组分胶凝材料体系)固化泥岩碎石,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到2 MPa以上,使得钢渣粉固化泥岩碎石可用作高等级公路路面底基层材料.其增强机理主要在于钢渣粉中的游离氧化钙和游离氧化镁能加快和泥岩中SiO_2和Al_2O_3发生火山灰反应的速度,改变泥岩组分的特性,从而提高固化泥岩碎石的强度.  相似文献   

20.
结合最大密度曲线理论和粒子干涉理论,提出一种全新的半刚性基层矿料级配组成计算理论。并以水泥稳定碎石为代表材料,通过室内强度、干缩及温缩试验,对此全新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