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牵引式滑坡渐进失稳机理,研发了能够模拟滑坡体分段失稳滑动的试验装置.装置主体由若干渗透盒组成,能够构成各种几何形状的分段式滑面;通过向不同分段组合的渗透盒注水,可使滑带分阶段饱水软化,滑带土抗剪强度降低,引发滑体分级失稳滑动,从而实现牵引式滑坡渐进破坏过程的模拟.共设计12种试验方案,模拟了不同几何特性的滑面和坡面线以及多种坡体材料;从前至后分段软化滑带,形成分级失稳滑块,观测滑坡体变形特征及后缘破裂面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各级失稳滑带分别对应1条主裂缝,滑体性质和坡面形态对滑坡体破坏趋势影响较大,两段线坡面形态的坡体变形最为显著;后缘面破裂倾角一般为陡倾角,其中77.42%的倾角值集中在58°~88°范围内,失稳的第1级滑带越短或坡面形态和滑面形态越陡,后缘面破裂倾角越大.   相似文献   

2.
抗滑桩因其良好的抗滑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滑坡治理中。针对宝成铁路109隧道改线段高家坪滑坡设置了两排抗滑桩,滑坡体前缘支挡防护措施,做好坡面排水和防水;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和传递系数法对滑坡体稳定性、滑坡推力和抗滑桩内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说明双排抗滑桩设计合理。实践证明抗滑桩方案整治效果良好,确保了改线段铁路工程的稳定,该滑坡整治经验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某高速公路路线沿河一侧布线通过,其间自一滑坡体左侧及前缘设置一座大桥,勘察发现该滑坡处于蠕滑阶段,严重影响到路段内路基及桥墩的安全。针对该滑坡的特征及稳定性,设计出相应的治理方案,处治后经几个月的观察检测,滑坡状态基本趋于稳定,达到了预期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4.
采用数值方法对不同叶顶间隙下某型号船用轴流式涡轮机的气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叶顶间隙对喷嘴环前缘的压力分布和涡轮内的温度分布影响明显,过小和过大的叶顶间隙都会导致喷嘴环前缘高压力区的产生,并导致涡轮内局部高温度区域扩大;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喷嘴环后缘底部、吸力面及叶顶间隙内局部高熵区随之增大,燃气能量损失增大.  相似文献   

5.
斜坡发生牵引式滑动破坏,形成后缘拉裂面,后缘面形态对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具有重要影响,但其在滑坡体内部的空间特征难以确定. 为探索后缘破裂面的形成机理和计算理论,建立合理的数学力学模型,提出后缘破裂面倾角的计算方法,确定各级滑块的最危险破裂倾角,并将其所在破裂面作为条分型式,计算各级滑块的稳定系数,实现滑坡渐进破坏过程的稳定性分析;同时,开展室内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研发了新的模型试验装置,其主体由若干渗透盒组成,能够构成各种几何形状的分段式滑面;通过向不同分段的渗透盒注水,实现牵引式滑坡的逐级失稳过程,并测试各级滑块最终形态的后缘破裂面倾角. 结果表明:后缘破裂面倾角计算值与试验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主要集中在70° 左右,相对误差介于2%~4%之间;滑坡体失稳形成的各级滑块稳定性不同,第一级滑块的稳定程度最差,越向坡体后侧稳定性越好. 可为牵引式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土体吸水蠕变强度衰减是散体滑坡演绎启动的根本原因,以巫山冯家坝滑坡为例,由室内试验得到不同饱和度下松散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应用大型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ANSYS,研究了降雨条件下散体滑坡的演变趋势。分析表明,滑坡的最大位移发生在滑坡体后缘,且随松散土体饱和度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大;塑性区主要分布在滑坡体后缘,随饱和度的增大,塑性区不断扩大,滑坡的稳定系数降低,达到饱和时,稳定状态接近极限平衡。冯家坝斜坡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在长期暴雨和三峡Ⅲ期坝前水位浸泡共同作用下,很可能诱发滑坡形成灾害。  相似文献   

7.
山区公路边坡滑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区公路滑坡体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等条件,考虑滑坡岩体在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2种情况下,运用极限平衡法和F lac法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提出以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和压力灌浆为主、结合岸坡防护等辅助措施的治理方案,并用F lac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与分析,验证工程治理措施的加固效果,保证滑坡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根据山区公路滑坡体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等条件,考虑滑坡岩体在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2种情况下,运用极限平衡法和Flac法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提出以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和压力灌浆为主、结合岸坡防护等辅助措施的治理方案,并用Flac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与分析,验证工程治理措施的加固效果,保证滑坡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实际的滑坡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滑坡体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基于Sarma法的滑坡体稳定分析分别对滑坡体进行无水和有水影响时的水平加速度计算,通过稳定系数和滑坡剩余下滑力的计算,利用剩余下滑力作为采用抗滑桩使滑坡体达到安全的稳定系数的计算前提,从而达到所要求的安全状况,为滑坡的治理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高速滑坡岩体碰撞破碎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文中对高速运动的滑坡岩体与途中山体发生碰撞时能量的传递及转化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滑坡岩体解体破碎时可分配能量的表达式及碰撞后滑坡体的平均速度和运动方向,为进一步研究远程活动阶段碎屑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文中对高速运动的滑坡岩体与途中山体发生碰撞时能量的传递及转化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滑坡岩体解体破碎时可分配能量的表达式及碰撞后滑坡体的平均速度和运动方向,为进一步研究远程活动阶段碎屑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从S113线黄金朗滑坡路段的工程环境实际出发,在综合分析了可能诱导老滑坡“复活”的因素后,设计方案采用了分离路基方式,使路线的平纵横设计得到巧妙合理布置,以减少对滑坡体的干扰;同时通过设置抗滑桩、挡土墙等工程防护措施对滑坡体进行了加固,从而达到了对滑坡路段进行综合处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512汶川地震中几乎所有大型古滑坡堆积体均保持整体稳定,只在局部坡度较陡及陡缓交界处发生滑塌的变形机制,以紫坪铺水利枢纽坝前左岸灯盏坪大型古滑坡堆积体为例,通过现场深孔监测资料及室内数值模拟分析了堆积体地震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分布情况.研究表明,灯盏坪古滑坡堆积体位移最大值出现于地表坡缘处,达150 mm;地震主要影响堆积体剪应力分布,造成灯盏坪前缘下部软化带内剪应力集中;基覆界面及微地貌是控制古滑坡体地震变形破坏模式的主导因素,并非所有古滑坡体均会被地震诱发整体复活,灯盏坪堆积体总体地形坡度为20左右,基覆界面倾角为13左右,地震不会触发其整体失稳,只在局部地形陡缓交界处及转折端发生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大位移变形块体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水位骤降条件下重庆市涪陵地区某大型土质滑坡的稳定性.模拟结果表明,当水位骤降最大变形都集中在斜坡坡面较中后缘高陡坎处,坡体前缘变形较小,极大地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分析了滑带土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大位移变形块体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水位骤降条件下重庆市涪陵地区某大型土质滑坡的稳定性.模拟结果表明,当水位骤降最大变形都集中在斜坡坡面较中后缘高陡坎处,坡体前缘变形较小,极大地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分析了滑带土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NACA0012为研究对象,采用2种湍流模型对翼型绕流进行模拟,通过与实验值对比,确定了合理的湍流模型.分别计算分析了船用水翼添加前缘抽吸作用、后缘喷水作用、吸喷结合作用后,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升阻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船用水翼在微吸水、喷水或吸喷结合作用下均提升了翼型的升阻比,起到了增效的作用.开展了翼型在无吸喷、单吸口、单喷口及吸喷结合形式下的定常与非定常空泡流动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前缘吸水可以抑制空泡的发展,尾部喷水却会使翼型空泡分布扩大化,吸喷结合形式较为适中;针对翼型的3种改进均使空泡周期增长,可抑制单位时间内空泡云的脱落,减少对水翼表面的剥蚀.  相似文献   

17.
以鹰厦铁路K290滑坡为原型,基于降雨入渗情况下滑坡体呈饱和-非饱和渗流状态下,通过计算得到坡体孔隙水压力和体积含水量随降雨及地下水位变化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导入SIGMA/W程序并依据坡体孔隙水压力和体积含水量及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分析了滑坡应力场,探讨了降雨强度、降雨持时和水位变化对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数字谷值电流控制开关DC-DC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开关DC-DC变换器的最优数字谷值电流(DVC)控制技术,研究了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下DVC控制开关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对比分析了采用前缘、后缘、三角前缘和三角后缘4种涮制方式的DVC的占空比算法,并分析了各种算法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对DVC控制开关DC-DC变换器的时域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后缘调制的DVC控制开关DC-DC变换器具有最优的负载瞬态特性,超调电压为62 mV,响应时间为1.118 ms.  相似文献   

19.
搞要:古滑坡体上的挖填方边坡工程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作者结合一个工程实例,对古滑坡体的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作了一些探讨。贵阳市水东路乌当区段K8+200~+540古滑坡挖填方边坡的治理就是这样一个工程。在该工程中,根据工程地质的实际情况,采用了桩基托梁路肩挡土墙与锚索桩板墙相结合的方法,在施工中采用了美观大方的结构形式、对桩身截面尺寸与长度控制、桩顶位移监测等措施,完成了这一古滑坡体上的路基工程。工程已经历四年雨季和使用考验,结果表明该设计与施工方法安全可靠,结构与环境和谐、新颖自然、美观大方;工程造价低廉,施工简便,工期较短,通车后运行状况良好,经济效益显著。关健词:古滑坡体;路基边坡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法中图分类号:u4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747(2013)02—0031—07  相似文献   

20.
阳平关至安康铁路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新分水岭隧道洞口位于滑坡体坡脚,隧道进洞开挖施工会改变滑坡体应力变化,极易诱发滑坡体裂缝发展,导致洞口位置滑坡。介绍了进口滑坡段的施工情况,包括进洞施工方法、支护体系、地基加固以及滑坡治理中的排水体系设置、反压平台和抗滑桩的修建等技术问题。目前新分水岭隧道进口段已经安全的通过了滑坡段,滑坡体也处于比较稳定可控制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