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吉舒线忙牛河大桥混凝土桥梁的实测并用Miner线性损伤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了混凝土桥梁在正常运营条件下疲劳寿命一般不受控制,但应当注意钢筋蚀产生疲劳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疲劳试验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铁路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疲劳验算中混凝土相关疲劳可靠性设计参数取值。编制程序计算多种跨度简支梁在客运专线疲劳列车作用下标准荷载效应比频谱,给出不同跨度简支梁中活性粉末混凝土等效重复应力换算系数。对32m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指标进行分析,给出建议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疲劳设计目标可靠指标和设计验算表达式。  相似文献   

3.
并列混凝土桥梁的疲劳加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雨松  陈志芳 《铁道学报》1999,21(6):105-107
针对运营繁忙的双线并列混凝土桥梁的使用寿命受疲劳控制的情况,提出了对这类桥梁的一种加固措施,经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表明,其方法简单简单可靠,可以有效地提高桥梁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桥上CRTS Ⅱ型底座板在列车荷载、温度荷载、桥梁变形共同作用下的疲劳时变可靠性。为探讨列车荷载、温度梯度、桥梁变形的作用效应,依据CRTS Ⅱ型底座板混凝土、钢筋的疲劳性能,建立列车荷载、温度荷载、桥梁变形共同作用下的CRTS Ⅱ型底座板混凝土弯压和钢筋弯拉时的疲劳时变极限状态函数,分析混凝土疲劳强度、温度梯度、混凝土疲劳弹性模量、桥梁变形曲率、模型不确定系数、列车荷载产生弯矩的统计特征,采用PHI2方法开展底座板疲劳时变可靠性分析,并与传统时点可靠度方法的分析结果做对比,探讨底座板疲劳时变可靠指标对列车荷载、温度梯度、桥梁变形曲率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底座板服役期内,底座板轨下截面处的混凝土弯压和钢筋弯拉的疲劳时变可靠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传统时点可靠度方法求得的可靠指标偏大,给CRTS Ⅱ型轨道结构营运带来安全隐患;桥梁变形曲率的变化对疲劳可靠指标的影响最大,列车荷载的影响相对较小,温度梯度对可靠指标几乎无影响;荷载参数的均值大于变异系数对可靠指标的影响。研究成果可辅助确定CRTS Ⅱ型底座板养护维修的时间和方式,为高速铁路结构的运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环境因素对铁路桩基础的影响。运用分段(△t=365d)线性解的方法计算得出铁路桥梁桩基础在锈蚀疲劳不同阶段的疲劳损伤及疲劳寿命,与用Miner理论计算得出的桥梁桩基础疲劳寿命进行比较,发现环境劣化造成的损伤对桥梁桩基础疲劳寿命影响非常大。指出可通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采用合适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表面做防腐处理等措施,提高桥桩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25t轴重作用下混凝土梁锈蚀疲劳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进  文雨松 《铁道学报》1999,21(2):80-83
研究了25t轴重作用下混凝土桥梁的锈蚀疲劳评估方法。对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电化学过程从理论上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描述,从钢筋的面积损失出发,利用分段线性的方法得到25t轴重作用下按中一活载设计的混凝土梁锈蚀疲劳的累积损伤度和剩余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7.
从混凝土桥梁的锈蚀,碳化,疲劳出发,找出这类梁疲劳特性的相似原理,根据资料齐全梁和资料不明梁的变化相似曲线,求解了不明梁疲劳寿命评估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8.
从Miner线性损伤理论出发,论述了钢筋点焊接将会缩短混凝土桥梁疲劳寿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实施25t轴重运输的前提下,提出根据实测运营荷载谱推算重载荷载谱的方法,并对4座既有混凝土桥梁进行了疲劳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限元法的货物转向架疲劳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货物转向架的静强度与疲劳寿命,以混凝土桥梁转向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典型工况下的静力学,将现场试验测得结果与有限元法仿真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准确性。仿真计算应力分布结果表明,混凝土桥梁转向架的应力集中在下架体腹板和销轴孔处,最大应力为264 MPa。在静力学分析结果基础上,对混凝土桥梁转向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应力集中部位的寿命也相对较短,其中下架体寿命最短,寿命为6.1×105次。研究结果可为混凝土桥梁转向架的实际生产、检测和运用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1.
锈蚀钢筋的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钢筋混凝土梁内锈蚀钢筋的试验结果,提出了锈蚀钢筋的疲劳曲线,为合理确定服役老化的混凝土桥梁的疲劳寿命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刚 《科技交流》2008,(1):58-61
在桥梁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致桥梁垮塌的报道屡见不鲜.混凝土开裂可以说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经常困扰着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其实,如果采取有效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很多裂缝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混凝土桥梁裂缝的认识,尽量避免工程中出现危害较大的裂缝,本文对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作出了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以方便设计、施工人员找出控制裂缝的可行办法,达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桥梁疲劳设计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桥梁结构的疲劳问题在其结构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针对混凝土桥梁的疲劳设计验算方法,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的桥梁设计规范及研究成果,对于今后进行疲劳设计的改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混凝土桥梁的疲劳设计方法有:容许应力设计法、极限状态设计法、断裂力学评定法、通过试验设计和概念设计等.上世纪加年代到70年代初,疲劳设计基本上采用的是容许应力设计法.随后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标准采用极限状态法,等效重复应力法,可靠指标评估法和极限损伤度法等随之采用.断裂力学评定法、通过试验设计和概念设计法近年来才开始尝试,在许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采用简化计算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出了25t轴重敞车占全部敞车数量的比例不同时,小跨度混凝土桥梁疲劳寿命减少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及其引起钢筋锈蚀的机理,提出了钢筋面积随时间变化的公式.根据锈蚀钢筋疲劳试验,提出了反映钢筋疲劳性能的疲劳强度时变模型.基于上述模型,运用线性累积损伤法则和蒙特卡罗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桥梁进行疲劳可靠性分析,计算其时变疲劳可靠度.结果表明:氯离子侵蚀作用下,钢筋有效截面减小和疲劳性能衰减显著降低桥梁结构的疲劳可靠指标.本文建立的计算模型能够为结构疲劳可靠性的鉴定以及结构构件的维修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Miner线性损伤理论出发,论述了钢筋点焊联结将会缩短混凝土桥梁疲劳寿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桥梁疲劳时变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钢筋疲劳强度随时间变化,提出疲劳强度时变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钢筋混凝土桥梁进行疲劳可靠度分析.基于混凝土碳化模型和钢筋锈蚀深度公式推导钢筋截面面积随时间变化公式.根据试验数据,提出S-N曲线中疲劳强度系数下降的疲劳强度时变模型.基于钢筋截面面积和疲劳强度时变,运用极限损伤度法和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求解失效概率与疲劳可靠指标,然后根据选定的目标可靠指标获得桥梁的剩余寿命.算例表明:考虑和不考虑钢筋截面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对钢筋混凝土桥梁疲劳时变可靠度计算的影响较大;在桥梁的钢筋锈蚀到一定程度后,考虑和不考虑钢筋疲劳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对钢筋混凝土桥梁疲劳时变可靠度计算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弯曲疲劳累积损伤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室内混凝土试件弯曲疲劳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素混凝土受弯试件在变幅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弯曲疲劳累积损伤性能,在对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证明了变幅疲劳荷载的大小和加载顺序对混凝土弯曲疲劳破坏有较大的影响,当疲劳荷载由小变大时,累积损伤量大于1,当疲劳荷载由大变小时,累积损伤量小于1,P-M线性累积损伤准则不适于混凝土弯曲疲劳破坏,同时验证了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列车—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理论、无砟轨道与桥梁间纵向相互作用理论及无砟轨道温度场和温度效应理论,建立考虑服役期间无砟轨道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无砟轨道混凝土的开裂与闭合效应、无砟轨道荷载时变特性共同作用的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以高速铁路32m多跨简支箱梁桥上无砟轨道为例,运用该方法研究组合荷载下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的疲劳特性。结果表明:为了较准确地预测服役期间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的疲劳特性,必须同时考虑列车荷载、温度荷载及温度梯度荷载的共同作用;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的疲劳寿命由梁端处的轨道控制,梁端处轨道板底面混凝土和底座板顶面混凝土更易发生疲劳破坏;气候环境和无砟轨道裂缝间距对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各部件的疲劳特性有很大影响,武汉地区无砟轨道的轨道板混凝土、底座板钢筋、底座板混凝土的疲劳寿命分别是哈尔滨地区的2.5,3.9和222.6倍,当裂缝间距由2倍扣件间距变为1倍时,无砟轨道钢筋的疲劳寿命增加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钢管混凝土管节点疲劳的研究情况,对管节点疲劳试验的开展情况做了较为详细介绍,分析了管接头几何形状、焊后热处理等因素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并阐明了管节点疲劳研究的重点和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今后开展管节点疲劳研究和促进我国桥梁设计规范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