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现实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K-Means聚类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公路隧道建设全周期动态风险评估。采用WBS-RBS风险分析法进行隧道施工工序风险识别,用耦合作业分解树与风险分解树求取基本风险事件,作为K-Means聚类风险评估模型的样本对象。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作为评估指标,构建三维K-Means聚类模型。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指定5组样本作为初始聚类中心,不仅能够保证多次运行结果的一致性,同时确保评价样本集能够自然落入不同风险等级区间。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风险耦合矩阵进行独立性检验,从相关度和可接受度两个角度分析指标因素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提高WBS-RBS耦合系统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进行风险评估与对策制定时考虑风险事件之间的横向联系。将上述模型应用于某工程实例,通过计算得到20项基本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其中装药爆破的水文地质条件风险等级为Ⅳ级(较大风险)、钻射炮孔工人违章作业风险等级为Ⅲ级(一般风险)。针对各施工环节的风险描述和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制订了行之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现有研究,提出一种两阶段法道路工程前期社会稳定风险预评估方法。阶段一为风险因素初筛,通过资料收集、问卷调研、实证调查进行风险因素初筛,获得风险因素初始库。阶段二为风险因素精细化分析,梳理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可研、规划、设计、实施、运营、后评估全周期流程的风险因素;融入层次分析法分层量化识别道路工程建设全周期的风险要素,根据风险矩阵判定风险等级水平;排序风险水平以给出风险防控的措施建议。最后选取北京市某道路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案例分析,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平纵曲线组合路段常出现单一平曲线和竖曲线要素满足规范,但二者相结合后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为评估这类组合路段的交通风险、提升组合路段安全性,综合运用可拓云理论与理想点法,提出了基于可拓云模型的交通风险评估方法。基于已有事故数据和文献,从驾驶员、道路、交通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包含15个指标的交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将每个指标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各评估指标主、客观权重后,再通过理想点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组合权重;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相关文献,考虑定性指标的边界模糊性划分各评估指标的风险等级,并按照等比原则实现定性指标的定量化描述;构造可拓云模型云隶属度矩阵,计算综合评判向量,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路段风险等级。以云南省3段高速公路路段作为分析案例,利用基于可拓云模型的交通风险评估方法计算了各路段风险等级,并识别了各路段的危险性指标。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评估结果相同,但信息更丰富,其综合评判模糊等级特征值的期望Exr反映了路段的安全程度;Y路段的Exr高于C路段,表明Y路段比C路段更安全;3段路段的评估结果的置信度因子θ均小于0.05,表明结果可信度较高,验证了该方法在交通风险评估过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合理评估山区干线公路交通安全状态,有效辨别安全风险源,并制定山区道路安全发展对策以降低交通事故风险,采用权重计算的CRITIC (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法与秩和比(Rank Sum Ration,RSR)法的组合方法,建立了输入、输出双维度的山区交通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及风险隔离模型,对道路风险程度进行划分与评估。基于差距分析(Gap Analysis,GA)与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SA)组合法,提出了山区公路风险评估结果的分析方法。结合陕西省安康市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从交通运行状态、人员设施管理、道路环境特征、事故发生形态等方面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各条干线公路的风险等级可以较为明显地划分为警告区、控制区、提示区;穿村道路所占比例、减速设施设置数量属于安全风险评价中高差距、高敏感的双高指标,需要重点进行排查,特殊天气与地质条件对于山区交通安全的影响也需引起重视;基于CRSG(CRITIC-RSR-SA-GA)风险隔离模型的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和适应性,可根据风险等级的区分要求进行适应性划分,更加直观地显示道路风险分级,有利于制定针对性强的山区道路安全提升改善措施,保证山区道路交通运行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5.
基于风险矩阵的高速公路业主建设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专家经验,对风险因素进行了鉴别和分类,确定了高速公路业主建设期风险;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相关风险的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程度;建立了综合风险矩阵,将项目风险等级量化,并与风险等级对照表比较,确定风险等级,为高速公路业主提供一种基于风险矩阵的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中国公路风险评估与管理水平,以国家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要求为基础,提出科学、合理并具有适应性的公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首先,根据公路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特点,从公路项目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两方面分析了其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的类型与内涵,建立了以公路项目风险内因指标与外因指标为主体的公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提出了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的公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经典域的划分和关联度函数构建,以熵作为客观评价项目风险评估指标的权重,计算综合关联度值,进而给出评判公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等级。实证分析以青兰线东阿界至聊城(鲁冀界)段项目为例,基于所提方法,识别了项目全过程的18个内因与外因风险指标,计算得出其社会稳定风险综合等级为"风险中等";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偏高指标设计并采用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经过再次评估得出该项目风险等级为"风险低"。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公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是切实可行的;所提出的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公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能够实现客观有效地评估公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同时还有助于加强项目风险防范措施的针对性。研究成果对公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项目各阶段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某二级公路事故多发路段为研究对象,应用道路风险评估技术评估路段现状的风险分布,研究和判别高风险因素,综合考虑公路功能和安全需求,以提升交通服务水平,提高行车安全性为目标,对高风险路段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再次应用风险评估技术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发现应用风险评估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公路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张磊 《路基工程》2013,(3):142-147
中国公路隧道建设已进入高数量、高技术、高难度、高风险的四高建设期,开展隧道工程建设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也日益重要。根据《公路桥隧建设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和《公路隧道建设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指南》,对成安渝高速公路龙泉山二号隧道工程,运用工程类比法进行重大安全风险事故的分段评估,给出隧道各区段风险事故的概率、损失等级,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减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以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动型方法的公路安全风险排查可以在缺少事故数据的情形下,凭借排查人员的经验对现有公路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为了使一线警队在公路安全风险排查过程中正确认识和运用主动型方法,作者首先描述了公路安全风险排查的概念,且将主动型方法与反应型方法进行了比较。然后,介绍了排查工作的思路与排查方法。再有,详尽阐述排查前准备工作、排查过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最后,扼要阐明了排查的频次与人员资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湘中地区岩溶与采空区十分普遍,修建隧道发生涌水突泥事故会造成较大损失,需在施工前进行专项风险评估。文中根据岩溶与采空区隧道涌水突泥事故特点,耦合概率风险评价与区间数学理论进行风险响应研究;以湘中地区安平隧道为例,采用风险区间概率法得出施工中发生涌水突泥的风险为Ⅳ级,通过超前帷幕注浆等技术措施将其风险等级降至Ⅱ级,从而符合公路隧道安全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改扩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礼球 《隧道建设》2018,38(Z2):25-30
为预防改扩建隧道施工发生安全事故,提高改扩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能力,以新建后祠隧道坍塌风险事件为例,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工程实际情况,建立改扩建隧道施工安全指标体系,利用物元可拓模型确定各指标关联度、利用熵权法计算指标的权重,分别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利用风险矩阵法判别风险等级。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新建后祠隧道施工风险评估中,结果表明: 基于可拓理论和风险矩阵的评估方法对改扩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塌方是隧道施工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风险事故。采用的模糊层次评估模型对青山岗隧道出口浅埋偏压段进行塌方风险评估,得出了此段的塌方风险等级,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陈韶光 《公路工程》2008,33(5):91-95
塌方是隧道施工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风险事故。采用的模糊层次评估模型对青山岗隧道出口浅埋偏压段进行塌方风险评估,得出了此段的塌方风险等级,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道路广泛面临着道路空洞的风险,近年来空洞所致道路塌陷的事故率增长很快,建立一套城市道路空洞的风险评估方法尤为必要。由于空洞的形成及风险是多因素影响的复杂事件,目前国内并未形成针对性的评估方法。以北京市大量事故调查为基础,运用风险控制理论,综合运用德尔菲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等,阐述了一套城市道路空洞安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含风险识别、风险可能性评估、风险后果评估、风险分级、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等。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高铁桥梁施工风险评估模型存在的主观性强、环节繁琐及需要大量样本等不足,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法)+BP神经网络的高铁桥梁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首先对高铁桥梁施工安全进行风险因素的识别,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然后采用AHP法对专家经验评估法获取的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BP神经网络对处理后的样本进行训练,构建评估模型;最后将该评估模型应用于某高铁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全面地评估主要风险因素对高铁桥梁施工的影响,预测得到的风险等级与专家评审结果一致,且该方法更加简洁实用,便于编制标准化的算法程序,可为高铁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排查表是公路安全风险排查工作的必备工具。排查表不仅可以用来系统地记录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缺陷和问题,同时还可以提示排查人员应当排查的项目。在编制排查表的排查项目时,首先,要从公路安全角度出发,对与公路安全相关的道路特征、环境特征和交通行为特征全面系统地列举出来;其次,要依据排查策略,设计排查项目详略得当的排查表。排查表的记录方式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现场记录的特点,尽可能以勾选选项的方式进行记录,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编制排查表时,要根据缺陷或问题的轻重缓急程度,对排查项目进行风险等级的判定,便于有条不紊地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受地铁工程影响的周边建(构)筑物,其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多,使得定量分析安全风险分析十分困难。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结合多年风险评估经验,提出一种较合理的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方法。该方法对建筑物的安全风险等级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制定了相应的评判准则,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受影响建筑物安全风险等级进行半定量分析。工程实例验证结果,可确定基坑/隧道工程本体的风险等级及建筑物自身的风险等级大小,确保了受地铁工程影响的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更有针对性的评估缆索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应用事故树法对缆索吊装施工典型风险事件进行事故致因分析,考虑从索塔、缆索吊装系统、环境特点、施工工艺特点,构建缆索吊装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计算缆索吊装施工事故可能性,综合考虑事故后果,确定总体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够给具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和一定施工风险的山岭铁路隧道施工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减少隧道开挖过程中塌方等事故的发生,根据山岭铁路隧道施工塌方特点,依托成昆铁路邓家湾隧道,采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确定塌方风险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权重及隶属度,引用风险后果当量估计法建立风险事故后果评估模型,2种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出一种可以用于评估事故发生概率的模型。[JP+2]根据铁路相关管理规定和风险评估相关规定,对其危险等级进行具体划分,得出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和后果当量估计法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与隧道实际开挖情况吻合程度较高,可以作为塌方风险的有效评估模型应用于山岭铁路隧道施工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道路车辆功能安全场景元素的创建思路和风险等级的评估方法,并从严重度、暴露率、可控度风险评估几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案例,进一步说明功能安全风险评估的风险等级。希望能挖掘出某个功能在失效时所处的驾驶环境是否会造成人员的严重伤害,进而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