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路面裂缝识别经常面临训练数据集小,以及路面图片标注成本高等问题,基于小规模路面图片数据集,利用卷积自编码(CAE)方法进行数据增强,开展包括路面裂缝在内的路面目标智能化识别方法研究。在传统图像几何变换数据增强的基础上,采用CAE重构图片方法对原始数据集进行两步骤扩增;利用卷积神经网络DenseNet,设置了不同数据扩增方法的对比试验;针对沥青路面裂缝图片背景较黑,裂缝特征不清晰,无监督聚类学习难度大等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CAE预训练的深度聚类算法DCEC,对经数据增强的路面图片进行无标注的聚类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经过DenseNet网络100代的训练,在同一测试集的测试下,基于原始数据集训练的网络分类准确度为78.43%,利用传统图像处理方法进行扩增后准确度为83.44%,利用所提出的图片增强方法进行数据扩增后准确度达87.19%;在保持扩增后数据集样本量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与几何变换、像素颜色变换等经典数据增强手段相比,CAE重构图片的数据扩增方法有较高的路面图片识别精度;CAE数据扩增方法较受训练数据集样本量的影响,利用传统方法将数据集扩增后进行CAE特征学习,重构后的图片样本更易被机器识别;相较于传统机器学习聚类算法,所提出的的DCEC深度聚类方法将聚类准确率提升了约10%,初步实现了无需人工标注的路面目标的端到端智能识别。  相似文献   

2.
针对道路交通环境中路面标志识别涉及的数据集较少和识别准确率不足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的道路表面指示标志的识别方法.在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的结构基础上,根据具体应用修改生成网络和判别网络的损失函数,并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替代原始的优化器,对指示标志的原始样本集进行样本生成,以增加样本数据量.基于Faster R-CNN算法进行路面标志的特征提取,实现路面指示标志的识别,并基于迁移学习对识别模型进行微调,将目标识别效果应用于实际道路环境中.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生成的样本图像有效地扩增了路面标志的数据集,增广后的多类目标识别的mAP提高了17.1%,小样本情况下的识别准确率随着样本量的增加和样本质量的改善而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冯润泽  江昆  于伟光  杨殿阁 《汽车工程》2022,(3):434-441+448
自动驾驶技术对于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运输成本具有重要作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可以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交通标志牌中包含了丰富的语义信息,为自动驾驶汽车和ADAS的决策提供重要约束,因此交通标志牌的识别算法开发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交通场景特点以及自动驾驶、ADAS对于交通标志牌识别的高准确性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分类的交通标志牌识别算法框架。算法包含检测和分类两个阶段,检测阶段检测出图像中的交通标志牌,分类阶段对交通标志牌先后进行大类和子类划分。算法通过细化任务,独立提升各算法模块的性能,进而提高整体算法的识别精度。本文对单阶段识别算法进行改进作为算法的检测模块,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精度上优于基准单阶段识别算法,mAP平均提升8.52%,并且在检测速度优于传统两阶段识别算法Faster RCNN的情况下,mAP提升40%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前快递物流行业普遍存在分拣人员暴力分拣现象,为减少此类行为可采用基于图像的行为识别方法,但这种方法在实际场景中存在算法鲁棒性差、人体关节点数据难获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制作了1个物流暴力分拣行为视频数据集,研究了暴力分拣行为识别模型。通过树莓派采集室内外2种情景下的分拣视频数据,利用Python socket模块实现视频图像实时传输,采用切片筛选规则除去非标准数据,应用OpenPose模型获取关节点数据。针对一般人体行为识别网络模型无法较好反映暴力分拣关节点对动作重要影响程度的问题,研究了以ST-GCN为主干网络的优化图神经网络模型ST-AGCN。利用空间注意力机制学习不同关节点对于各种动作的影响,以更新各关节点的权重;通过增加自适应图结构层以端到端学习方式将人体骨骼图的拓扑结构与网络参数共同优化,突出关联度高的关节点对动作识别的影响。以室内外环境下暴力分拣视频为对象开展和多种深度学习模型的对比实验和消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ST-AGCN模型识别现实场景中暴力分拣行为的准确率相比ST-GCN、STA-LSTM、不含空间注意力机制的ST-AGCN和不含自适应图结构层的ST-AGCN模...  相似文献   

5.
秦宇健  折胜军  李曙光 《公路》2022,67(3):272-276
针对公路沿线交通标志牌和户外广告牌是否可以被驾驶员有效识别问题,给出一种公路沿线相关标志牌视觉有效性评估流程方法。模型可以根据相关标志牌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方法获取标志牌的文字信息,并根据文字信息特征以及户外标志牌的设置位置与大小,自动分析所设计的标志牌在相关位置是否可以被相关人员认读,通过相关公路标志牌的检测表明:本文设计的方法可以有效确定相关标志牌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BP神经网络等车型识别算法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车型复杂状况,分析了贝叶斯网络(IDS-BN)算法中完备数据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非完备数据集的贝叶斯网络车型识别方法和车型识别系统结构模块,基于该模块拟定了车型特征变量.构建了车型识别网络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学习、车型分类器等算法,包括MDL评分和贪婪搜索的结构学习、EM参数学习、随机模拟采样推理等。实验表明,该方法识别率较高,鲁棒性好,满足我国车型识别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研究驾驶员的交通标志视认性,本文从驾驶经验和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是否打电话2个因素进行研究,共招募20位驾驶员,其中10位新手驾驶员和10位有经验的驾驶员,所有驾驶员需要完成打电话和不打电话2种情况下的驾驶任务.利用眼动仪记录驾驶员的眼动数据,主要分析了交通标志牌平均注视持续时间、交通标志牌注视点百分比和平均停留次数3个眼动参数.研究表明:不同经验的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牌的视认性存在显著差异;在打电话和不打电话情况下的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牌的视认性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打电话行为,对新手驾驶员交通标志牌的视认性影响显著大于有经验的驾驶员.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悬索桥主缆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查,开展了基于无人机的主缆巡检路径规划和小样本数据下的主缆病害识别研究。首先,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快速建立悬索桥的三维模型,提出主缆无人机自动巡检路径的规划方法;然后,采用Faster RCNN网络模型识别主缆图像中的表观病害;最后,采用基于图像融合的数据增强方法,提高小样本数据集下目标检测的准确率。在Faster RCNN网络模型训练过程中,随着训练轮次的增加,测试集中裂纹、锈蚀和划痕3类病害的平均精确率得到提升,并在第15个训练轮次后逐渐稳定,在经过100个训练轮次后,测试集中所有类别的平均精确率为0.723。以小龙湾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主缆的现场检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悬索桥三维模型进行主缆无人机自动巡检路径规划具有实际可行性;基于Faster RCNN网络模型能较准确地识别主缆的裂纹、锈蚀和划痕病害;利用图像融合方法生成病害数据能有效克服数据样本少的问题,并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端到端数据系统的自动驾驶系统对驾驶图像存在巨大需求。为解决一般生成式对抗网络模型在扩充驾驶图像数据集时不稳定及生成图像特征缺乏多样性的问题,研究1种改进网络模型LS-InfoGAN。结合最小二乘对抗损失防止模型梯度消失,并缓解生成器优化矛盾,提升模型训练稳定性。通过最大化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间的互信息提升生成器特征学习能力,改善生成图像特征多样性。利用转置卷积层还原图像特征,提升生成图像特征清晰度。以自主构建的模拟驾驶场景中获取的带标签驾驶图像集对模型有效性及其数据集扩充应用效果进行验证。实验分析表明:相比改进前模型,LS-InfoGAN模型的图像生成过程稳定性平均提升35%;使用此模型扩充的数据集进行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中决策网络的训练能在不采集新图像的情况下将系统决策性能提升1%~2%;建议使用此模型扩充图像数据集时将生成图像数量设置为原始训练集图像数量的1~2倍。   相似文献   

10.
为对混凝土病害图像进行更精确的实例分割,提出改进掩码-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 Region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Mask-RCNN)。该网络采用轻量级的可移动网络(MobileNetV2)代替原始Mask-RCNN中卷积层过大的主干网络——残差网络(ResNet101),加入路径聚合网络(PANet),以提高Mask-RCNN提取浅层特征信息的能力。为验证改进Mask-RCNN的识别精度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首先构建多类混凝土病害图像数据集,利用K-means聚类算法确定最适合该数据集的先验边界框的长宽比,然后对比改进Mask-RCNN与原始Mask-RCNN、其它主流深度学习网络对混凝土五类病害(裂缝、露筋、剥落、白皙和空洞)的识别结果;最后利用无人机采集到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病害图像作为测试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Mask-RCNN在提高计算速度的同时能更准确地定位病害,减少了误检和漏检,识别精度高于原始Mask-RCNN及其它深度学习网络;改进Mask-RCNN可以识别无人机拍摄的未经训练的新的混凝土病害图像,识别精度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基于驾驶员脸部及周围信息的驾驶员状态检测方法。文章通过实车摄像头采集了驾驶员驾驶状态视频数据,利用Dlib和OpenCV库对采集的驾驶员图像进行脸部检测,基于驾驶员脸部数据建立了深度学习数据集,然后基于该数据集设计了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FaceNet,利用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在数据集上对模型进行训练,最终得到了有较高准确率的驾驶员状态检测模型,其可识别抽烟、睡觉、左手打电话和右手打电话四种驾驶员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人机共驾模式下智能系统对驾驶人换道决策的准确识别,将换道决策细分并提出了基于改进的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的换道决策识别模型。以实车试验采集的自然驾驶数据作为输入,并采用滑动时间窗法确定识别时刻,建立各识别时间窗口下基于XGBoost的换道决策识别模型,同时运用交叉检验和网格搜索(GS)算法进一步提升模型性能,最后利用验证集数据评估所构建GS-XGBoost模型的识别性能,并与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在具体换道决策辨识上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且在1.8 s和1.6 s时间窗下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86.2%。  相似文献   

13.
胡玉柳 《公路》2023,(3):278-281
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日益普遍,因为它们可以跟踪结构状况并在突发情况下提供数据支持。尽管在改进数据异常检测以确保结构安全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但能够在硬件上进行长期检测的算法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压缩技术来识别结构中的异常,避免将原始数据以连续流方式传输到服务器中,并以国内某桥梁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来测试所提出的异常检测算法。研究训练了3个压缩模型,即主成分分析(PCA)、全连接自动编码器和卷积自动编码器。结果表明,基于模型的方法,即PCA,可以达到更好的准确性;而数据驱动的模型,即自动编码器,其准确性与训练集大小有关,训练集越大,准确性越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乘用车车内异响识别研究过程中数据集少且人工诊断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高识别准确率的数据扩充方法,并采取卷积神经网络与Transformer编码器栈并行的工作机制获得分类模型。结果表明,当将提取的扩充数据的梅尔倒谱系数特征用作并行网络的输入时,所提出的数据扩充方法可有效提高分类性能,且拟议模型在测试集上可以实现高达98.31%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裂缝分割算法难以识别狭窄裂缝且分割边缘不精准,从而造成识别精度较低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改进U型神经网络(Unet)的路面裂缝检测方法。由于传统Unet特征提取网络是层次较浅的浅层神经网络,难以提取更复杂的裂缝特征信息,故本文以牛津大学视觉几何组网络(VGG16)作为传统Unet的特征提取网络,提高网络的裂缝特征提取能力;为抑制高低阶特征融合时产生的无用特征,本文在模型解码部分添加压缩与激励单元(SE block),构建裂缝注意力单元,使得网络可以关注不同通道下的裂缝特征,建立了基于SE block和VGG16的改进Unet网络(SE-VUnet)。研究采用迁移学习的方法,将在ImageNet上预训练好的VGG16网络权重迁移到裂缝检测中。通过挑选Crack500数据集,并使用摄像头采集图片构建1 600张路面裂缝数据集,再次训练SE-VUnet模型,获得裂缝区域分割结果。以查准率(precision)与查全率(recall)的加权调和平均值F1和雅卡尔(Jaccard)相似系数作为量化评价指标。将SE-VUnet分别与Unet、SOLO v2、Mask R-CNN以及Deeplabv3+进行分割效果和实时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E-VUnet模型的综合F1和雅卡尔系数分别为0.840 3和0.722 1,相比于Unet分别高出了1.04%和1.51%,且均高于其他3种对比模型;SE-VUnet的单帧图片预测时间为89 ms,在分割效果提升明显的情况下仅比Unet慢5 ms,优于其他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多目标路面裂缝检测模型,实现对路面裂缝的精确识别、分割与统计,采用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为主干框架,融入ResNet模型与特征金字塔网络(FPN)提高对病害特征提取的精度,建立了针对裂缝病害识别的基础网络体系;考虑裂缝病害图像特征,采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与冲量算法优化损失函数以提高对裂缝像素的分类性能,通过在主干网络设定目标区域检测范围并利用掩码实现了裂缝病害的像素级识别与分割;标记大量的路面裂缝图像形成训练数据库,分析了路面裂缝的多目标识别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损失函数中的权重参数取0.3时,识别模型具备较好的识别精度;通过数据增强可以将有限训练集进行有效扩充,极大提高识别模型的泛化能力与鲁棒性,经过训练后的模型能够正确识别98.9%的裂缝对象与93.6%的裂缝类像素;通过将模型对裂缝病害的识别、分类精度与传统深度学习模型、边缘检测算法相比较,在细微裂缝的识别与非裂缝构造的过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用Mask R-CNN的主干网络进行ResNet模型与FPN扩展能够有效保留裂缝病害的纹理与轮廓细节信息,实现复杂背景下裂缝病害的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隧道内交通监控视频的低分辨率以及光照不均匀导致的再识别准确率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车辆再识别方法,通过充分利用车辆的各种有效特征信息提升车辆再识别精确度。首先,将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 CBAM)嵌入到YOLOv5模型的骨干网络卷积层,同时采用CIoU损失和DIoU-NMS方案,提高车型检测准确率;其次,使用改进DeepSORT的表观特征提取网络和ResNet网络,分别获取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 DCNN)特征和车型ID特征;再次,将车型特征、DCNN特征及车辆ID特征使用加和表示层进行融合,形成可鉴别身份特征,以提高车辆再识别精度;最后,基于Softmax交叉熵损失和三元组损失设计指标函数并进行学习,对学习结果进行重排序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并将算法在公开数据集VeRi776、VehicleID和自建数据集Tunnel_Veh4C进行训练验证。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提出的Rank-1、Rank-5和Rank-10识别准确率以及...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道路抛洒物检测算法识别准确率低、识别种类有限、实时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探索了将深度学习目标检测和传统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抛洒物检测算法。提出在YOLOv5s目标检测算法基础上,对模型结构进行修改以满足实时性需求。具体地,使用卷积优化YOLO中的降采样模块,采用Ghost网络替代原始的特征提取网络以减少计算量,根据抛洒物检测对象的特点设计符合数据集的锚框以提高目标识别准确度。使用优化后的YOLO检测道路场景中车辆、行人作为交通参与者得到检测框,在检测框周围设定感兴趣区域,并在感兴趣区域内用背景差分算法实现前景目标识别。计算前景目标与YOLO检测结果的交并比,排除交通参与者目标后实现道路抛洒物的识别。针对交通参与者检测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检测算法在整体识别精度没有损失的情况下单帧检测速度为20.67 ms,比原始YOLO检测算法速度提升16.42%。真实道路抛洒物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抛洒物训练数据情况下,传统混合高斯模型算法平均精度值为0.51,采用融合改进YOLO和背景差分的抛洒物检测算法平均精度值为0.78,算法检测精度提高52.9%。改进后算法可适用于没有抛洒物数据或正样本数据稀少的情况。该算法在嵌入式设备Jetson Xavier NX上单帧检测速度达到24.4 ms,可实现抛洒物的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 (Attention Mechanism,AM) 的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的齿轮故障识别系统。使用基于 STM32 的嵌入式主控制器分别采集正常齿轮、断齿齿轮、轮齿剥落齿轮等 3 种故障齿轮工作时的振动传感器数据,使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模型进行齿轮故障识别。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模型添加了注意力机制,保留输入特征的重要信息,不随步长增加而消失。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集按7∶2∶1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测试集模型的齿轮故障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9.67%,与GRU和Bi-GRU等模型的结果对比证明该模型的正确率更高。本系统可用于汽车变速器的监测与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20.
高精度、快速的高速公路路段交通事件自动识别将为合理诱导交通流,提高事故救援反应速度提供基础技术支持。设计了一个基于粗模糊神经网络的事故识别算法,用于高速公路路段交通事件识别。首先,利用粗糙集的数据约简技术提取精简的规则,得到系统的原始输入输出数据集。然后,建立交通突发事件识别的模糊神经网络系统,以交通流特征数据及其识别结果作为训练数据集进行系统参数及模糊规则的训练与确定,直到误差在控制范围之内。最后,利用VISSIM软件进行系统仿真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