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分析A柱各细分区域视野的重要程度,设计A柱动态视野客观眼点采集和主观评价试验方法,组织9款实车进行主客观试验,确定了A柱的重点关注区域,分别采用基于主观评价数据的线性回归方法和基于专家评价的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了A柱各重点区域视野的权重,并对两种方法得出的权重进行优化组合,结果显示,优化后A柱各区域权重结果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能够通过各区域视野对A柱整体视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郑巍 《城市车辆》2008,(9):43-44
A柱视野障碍是驾驶员前方视野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也是汽车主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基于驾驶员眼点和头部转动点,利用投影原理,引入了一种新形式的A柱视野障碍评价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A柱以及外后视镜、车门密封条等多种因素对视野的影响,不仅可以对车辆A柱视野障碍进行定性的分析,同时也能定量地对不同车辆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直观易懂,可以作为对法规A柱视野障碍评价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3.
前方视野是影响驾驶员驾驶的重要因素,前方视野可分为正前方视野,左前方视野和右前方视野。外后视镜和A柱在一起形成的遮挡区域,对车辆的左右前方视野影响非常大。为了分析评价侧向视野遮挡区域的影响水平,文章提出了一种量化的评价方法:结合点云扫描,使用imageware处理提取要素,使用CATIA进行处理,最终通过数据化的计算进行评价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直观的评价各个车型前方视野以及各个区域的评分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驾驶员视觉特性和道路平纵线形对高速公路安全性的影响,根据动视觉原理,提出驾驶员的空间有效视野是由视野平角、视野仰角和视距范围所确定的不规则棱台。采用分割积分法计算棱台体积,建立了空间有效视野模型。通过高速公路事故率与空间有效视野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以空间有效视野体积变化率作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考虑运行车速修正系数,构建基于空间有效视野的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标准。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评价方法合理实用,且所得到的评价结果与相关规范的评价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5.
吴天昊  谭琪  程汉收 《汽车科技》2022,(1):92-96,65
本文对根据GB11562-201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制定的两种试验方案得出不同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原因在于测量A柱双目障碍角时选取的边界点不同,同时结合现实存在的风窗玻璃黑边情况,分析将黑边考虑在测量范围内的理由,并给出了边界点的定义.最后通过试验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边界点带来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6.
在驾驶员视野优化设计中,A柱盲区是影响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对A柱盲区的校核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用SAE眼椭圆、GB11562-94和RAMSIS眼点3种方法在同一个状态的驾驶姿势下对A柱盲区进行了校核.并对得到的3种不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测得的双目障碍角中,RAMSIS眼点的结果〉SAE眼椭圆的结果〉GB11562-94的结果;在校核过程中,RAMSIS眼点比其他2种方法操作过程简单,在校核时间上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某重卡中体驾驶室车身总布置设计,首先对驾驶员A柱双目障碍角及左右后视镜视野进行校核,然后设计相应的雨刮器,并对所设计的雨刮进行运动分析、刮刷面积进行校核,校核结果均满足标准要求;最后以车身总布置图的形式将车身总布置设计及校核的其他关键参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由于驾驶员视野存在盲区而导致的侧面碰撞问题,本文提出了驾驶员盲区车辆的识别方法.在分析盲区车辆识别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多梯形区域,使用三阶累积量对该区域进行统计,并与单矩形区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适应多种典型工况,正确和稳定地定位并跟踪盲区车辆,从而为驾驶员盲区预警提供实时准确的车辆位置信息.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某新能源车上实现"隐藏"A柱的悬浮车顶造型,文章采用A柱钣金卡接黑色塑料饰板的初始方案。针对初始布置方案视野、安全以及造型美观不可兼得的问题,尝试多种措施优化A柱视野,最终采取调整A柱腔体,并在A柱内加焊一层加强板的方案。经过虚拟验证:该方案是兼顾造型,并满足视野和安全目标的总布置方案,为今后更高标准的新能源车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驾驶员的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而视野与车身设计结构密切相关。对汽车进行车身设计及总布置时,不仅要考虑造型美观,而且还应保证驾驶员的视野符合法规要求。文章以一新型汽车的驾驶员视野为校核对象,结合车身设计与布置情况,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介绍了汽车驾驶员前、后方视野的校核方法,从理论上验证了新设计车身与布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汽车虚拟视野体验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汽车造型设计阶段,介绍了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汽车视野评价和主观体验系统.分析了虚拟视野系统软硬件组成和关键算法,通过虚拟视野与实车视野体验结果的分析与对比,对使用位置跟踪器和视线跟踪器模拟真实感驾驶员视野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汽车视野进行主观体验是可行的,使用该系统可以大大节省样车阶段的实车试验时间和资金投入,同时提高了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2.
首先根据设计人机硬点,应用Ramsis软件建立驾驶员坐姿。然后通过搭建整车验证模型,采集实际主观评价人员的H点Z向坐标并与设计人机硬点进行对比分析。在保证设计人机硬点不变的前提下,调整驾驶员前方下视野,多次进行实际主观评价和对比分析。证实了驾驶员前方下视野对H30数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驾驶员前方视野阻碍区之一,A柱障碍角大小直接关系到人机工程的优劣,但A柱本身对车身整体刚度有显著的影响,承担着整车正碰近1/5的能量传递;因此,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尽量优化A柱障碍角尤为必要。从人机布置角度对A柱障碍角的组成进行讨论,并以实例分析A柱障碍角优化的效果,对影响A柱障碍角的因素进行重要度分类。  相似文献   

14.
《摩托车》2017,(5)
正本期的视线实操篇,我们给您带来的是摩托车驾驶中视线实际应用的第二部分。摩托车驾驶员的视线盲区在视线基础篇中我们曾经提及,摩托车驾驶员水平方向总视角接近200°~220°,摩托车反光镜则为驾驶员提供部分后方视野。如图所示,摩托车左右反光镜提供的视野区域和驾驶员视角覆盖区域之间将存在驾驶视野的盲区,以及摩托车正后方反光镜交叠的视野盲区。摩托车驾驶过程中,只要进行并线、转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易引发交通事故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嗅觉和听觉刺激的驾驶员疲劳唤醒方法,研究 以薄荷气体和阿尔法脑波音乐作为刺激源的唤醒效果,采用主观疲劳问卷和心电 (ECG)、脉搏 (PPG) 以及呼吸 (RESP) 生理信号作为疲劳唤醒有效性判断指标。结果表明,两种方案的心电、脉搏以及呼吸生理数据均显示能有效干 预驾驶疲劳,与主观疲劳问卷调查结果相一致,验证了基于嗅觉和听觉刺激的驾驶员疲劳唤醒方法的有效性,且基于听 觉刺激的唤醒方案唤醒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赵德虎  张珍  祁斌  方波 《北京汽车》2018,(3):4-6,17
驾驶员视野是汽车研发人机工程中视野布置设计的核心,组合仪表的视野布置校核又是驾驶员视野布置设计的重点。组合仪表是人与车信息交流的中心,关系到人、车的安全,影响车辆的使用,是驾驶员掌握信息,并采取下一步动作的基础;因此组合仪表视野在人机工程布置设计时必须重点关注和校核。通过对某越野车仪表台组合仪表的视野进行校核分析,对组合仪表炮筒的设计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正,满足驾驶员的使用要求。在理论数据校核过程中,需要多轮反复修改才能达到最终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雨天行车时,雨水会在车窗上形成水渍影响驾驶员视线,从而给安全行车带来重大隐患,其中对视线的影响最主要是来自于雨刷运动激励下的A柱溢流。提供了一种雨水管理性能仿真解决方案,通过结合Film模型与VOF模型,可以得到与试验结果接近的溢流过程,修正了Film模型自身的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在车速为80 km/h时,雨水在A柱中上部发生溢流,雨水越过A柱后在侧窗导水槽积累,并有部分雨水从导水槽溢出,水流呈条状分布,集中在侧窗上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真实道路环境下眼动试验数据处理得到不同的视觉特性参数,运用灰关联熵分析法遴选出与交通流水平关联度较大的3个视觉特性参数,即注视点分布、视角区域分布及平均注视时间,建立路段交通量与驾驶员视觉特性参数的变化关系,并根据驾驶员视觉特性参数变化规律,提出了考虑驾驶员视觉特性参数的路段通行能力修正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交通量未饱和时,驾驶员视觉特性参数变化比较平稳,而当交通量趋于饱和时,视觉特性参数变化剧烈;修正后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ISO2631、GB4970等振动舒适性评价标准的研究,建立手动变速器出租汽车驾驶员振动舒适性评价方法。通过实车振动监测和测量驾驶员生理指标,找到了重庆市出租汽车驾驶员在实际行驶工况下达到疲劳的时间;并对他们进行有关疲劳的主观问卷调查,调查统计与试验的结果相吻合,由此得到出租汽车驾驶员达到疲劳时的“振动剂量极限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交通事故整体数量逐年上升,A柱盲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A柱盲区测量系统存在造价高、对车体结构影响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新型车载智能A柱盲区显示系统。该系统通过视觉传感器和视线追踪设备等一系列检测装置获取驾驶员头部位置和注视点等信息,结合A柱位置和结构,智能地调整覆盖在A柱上显示屏的显示画面,近似地达到使A柱相对于驾驶员透明化的效果,从而有效地减少A柱盲区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