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降低纯电动汽车专属平台底盘零件的装配复杂程度与装配层级,减少生产主线工位和设备工装成本。通过标准底盘模块工艺约束来规范纯电动车型平台底盘模块架构,采用整体式底盘合装工艺方案,使用标准化托盘规格,从而实现将前/后悬总成、电池总成集成化进行整体合装,可以有效减少底盘装配工位,降低制造成本,实现自动化合车及拧紧,打造专属的简洁新能源标准工厂。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际项目经验和实施案例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定位系统对整体式自动合装系统的要求,梳理车身地板RPS定位系统、车身&吊具定位系统、吊具&合装站定位系统、托盘&车身定位系统四大定位系统之间的配合关系及结构特点,同时介绍了合装规划的主要过程及实物要素,包含但不限于平面布局、输送系统、合装系统及拧紧系统等关键规划要素,为合装工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主要针对不同工厂选用的不同底盘合装系统进行介绍和对比分析,得出各自的优缺点,为工厂后续底盘合装系统的选型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此装配线是根据某车型的后桥总成结构(后扭力梁结构形式)设计而成,是一条满足乘用车工厂总装车间33V/H生产能力的后桥装配线。此后桥装配线采用了高效率的非同步柔性双层辊道输送线,便于协调各工位间装配工作的节拍差异;对于关键重要力矩采用了电动伺服拧紧设备拧紧,而且根据后桥总成的结构设计出了不同结构的反力机构,重要力矩可以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被MES系统读取,保证了后桥装配质量的可追溯性。此后桥装配线通过一种新型的托盘旋转装置及后桥过渡转载装置将后桥总成直接输送到底盘线后桥合装台车上,极大的降低了操作工劳动强度,提高了总装车间自动化率。该装配线满足该车型后桥能够以33V/H的能力进行生产,保证了该车型后桥装配的工业化。而且可以通过简单改造来适用于各种扭力梁式的后桥总成的装配,后续多种车型的线体共用将极大地降低设备的投资。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美国INGERSOLL—RAND公司70年代的自动拧紧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论述了对其改造的必要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造方案,给出了改造后的拧紧机的结构原理框图,并对框图中各个环节的功能做了简要介绍。最后给出了自动拧紧机主控单元控制系统的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6.
螺栓的拧紧工艺在机械制造业中非常常见,其应用极其广泛,操作规范性和使用可靠性是其最大的优势。在制造业中,各种零部件的连接组装,都离不开螺栓拧紧。先进的制造工艺需要自动的拧紧工具,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拧紧技术不断向标准化,智能化,互联化方面发展,利用控制技术对工业装配过程进行管理和指导。文章以整车装配过程中关键拧紧工位拧紧作业的操作流程及工艺水平为业务支撑,分析拧紧过程工件受力情况,根据拧紧工艺要求,介绍一种自动拧紧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视觉检测、自动导引运输车(AGV)传输、工业机器人智能抓取、自动拧紧技术,使焊装调整线门盖自动装配效率、装配质量、线体柔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抓具上集成多路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对门盖及白车身进行拍照,对关键特征点进行识别和提取,计算出门盖与白车身各个位置的间隙及面差,再采取间隙面差匹配算法,从而计算出门盖相对白车身最佳位置,进一步引导搬运机器人抓取门盖到达最佳装配位置。通过拧紧机器人携带拧紧轴对门盖进行自动拧紧,实现门盖自动装配功能。门盖自动装配技术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及质量,同时降低人工劳动负荷和成本,保证了白车身整体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柔性化线体底盘举升合装精定位,主要对造成柔性化线体底盘合装定位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控制方法。柔性化线体底盘合装定位差直接影响装配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通过实例解析对合装精定位影响因素(车身精度、吊具精度、地面平整度、托盘精度、悬置压缩量)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基于分析数据探讨提升举升合装精定位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罗锦耀  梁武生 《时代汽车》2023,(19):142-144
文章以总装车间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合装的尺寸控制为研究对象,对白车身、合装托盘、车体吊具以及底盘相关零件(前副车架、动力电池、后桥)的装配基准和装配公差进行分析,结合三维偏差分析软件3DCS,探索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合装的尺寸控制策略,提高底盘一体化合装的装配精度及一致性,从而提升车辆整车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介绍了自动拧紧装配线的技术组成及制造目标,简述了实现自动拧紧装配线制造目标的关键技术。最后,说明了自动拧紧装配线在发动机装配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该技术的发展对国内装配制造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缸盖凸轮轴瓦盖拧紧机拧紧扳手自动变位装置的工作原理,针对发动机缸盖凸轮轴瓦盖装配过程中,对多品种和单一品种的多种不同间距的螺栓拧紧的问题,分析了拧紧扳手自动变位装置的设计要点及关键技术,并对缸盖凸轮轴瓦盖装配机拧紧扳手自动变位装置主要机构做了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轮胎螺母拧紧机在应用中出现的无法柔性化对轮胎五个螺母在分度圆不同的情况下同线拧紧问题,在对现场工况和要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后,对轮胎螺母拧紧机的各个组成部分重新进行设计,提出了通过气缸与直线滑轨结合的方式驱动拧紧轴进行五轴自动变径的设计方案,并且分析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经现场使用表明,该设计方案切实可行,设备运行稳定,可以满足轮胎五个螺母在分度圆不同的情况下同线拧紧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传统汽车底盘定点合装方式所带来的工艺局限,立足于老旧车间的改造,导入随行合装设备提高产线作业柔性,提升人员效率。项目组基于“0-FIS”理念,在产量0损失的前提下对总装的底盘合装工艺进行改造规划与工艺革新,以单套随行合装设备替代工序内运输、升降、移载等设备的功能,实现简化生产设备,削减作业人员的效果,为行业的自动化改造提供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断开式平衡轴端盖螺栓的连接结构出发,分析了该结构的拧紧特点,设计了螺栓拧紧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5.
汽车悬架系统中常见的焊接类传力支架连接处,易于发生力矩松动异响故障,造成底盘松垮感严重、底盘异响,影响驾驶信心,影响此类结构连接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是螺栓的拧紧参数设置是否合理。结合某车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副车架与控制臂前铰接点的力矩优化工作,对该类结构的拧紧参数设计方法进行说明,并形成通用化的设计流程图,可用于类似结构的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6.
漓沙 《汽车与配件》2012,(32):48-49
专业化解决方案 工业拧紧装配工艺中的安全性是装配工业最重要的品质,装配生产工艺上的缺陷可能会造成部件失效等不安全因素.德派在对技术产品进行量产的同时,兼顾了安全性的需求,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和装配自助化.以中国汽车业为例,在各类连接件装配工艺中使用拧紧装配技术的零部件超过60%以上,整车拼装生产中80%的工业拧紧装配工艺是在前端的各大汽车零部件工厂先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在发动机缸盖加工过程中,需要通过丝堵对缸盖水道进行密封装配,以保证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丝堵的装配工艺中,行业内多采用人工预装或通过排序机排序后再自动装配的方式,人工预装存在自动化率低的问题,而通过排序机排序则有导致丝堵碰伤、附着的螺纹胶损伤等质量风险。本文介绍的缸盖丝堵自动拧紧设备通过视觉系统定位,配合真空吸附柔性抓取机构,再通过中转装置进行丝堵方向转化,最终使用薄壁弹性夹爪夹紧丝堵拧紧的方案,从根本上提升丝堵装配工艺的自动化率并降低质量风险。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在线悬挂式紧固件自动拧紧系统,其特征为实现分体式结构差速器分总成、主减速器总成产品共线组装,快捷调整紧固件安装间距、平衡反力矩,有效控制紧固件拧紧力矩值使其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国产某主机厂高节拍(60 JPH)、四车型共线生产的先进白车身柔性主焊线工艺布局。该条主焊线为焊点自动焊接,采用自动预装、OPEN-GATE式主拼框架、顶盖激光钎焊、顶盖激光焊自动轻擦焊、自动打磨、机器人视觉应用、AGV自动输送和在线测量先进工艺,满足从轿车到MPV不同白车身混线生产,在高节拍生产过程中可以满足四车型内切换无节拍损失。首先阐述主焊线中不同工位柔性方案,然后以此生产线作为案例,对一些主焊线共用典型工艺进行多车型混线的方案与设计进行解读,最后对线体设计和规划要点进行阐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计合理的螺栓拧紧连接方案、正确采用螺栓拧紧工具、有效的螺栓拧紧检验方法是确保线束中每一个螺栓正确拧紧的重要因素。重点对汽车线束中熔断丝盒、中央电器盒中熔断丝、电源线端子的螺栓连接,以及螺栓连接中动态扭矩、静态扭矩以及扭矩的衰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