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林  卓斌 《上海汽车》2000,(12):24-27
面对日益严格的车用柴油机排放限制和燃油经济性要求,本文概述了目前低油耗低排放技术,实验研究了极早喷射、多段喷射和MK燃烧方式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并针对涡轮增压四冲程柴油机提出了一种低温顶混合稀薄燃烧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玉 《重型汽车》2011,(5):17-19
柴油机在HC和CO排放上具有汽油机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由于柴油机NOx和碳烟排放存在"此消彼长"关系的缘故,同时降低这两种排放物非常困难。尽管柴油机后处理技术取得一些进展,但这种技术距实用化尚待时日。柴油机越来越向高强化、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和节能要求,柴油机需要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同时降低排放物和提高热效率。苏万华等人提出一种高密度-低温燃烧技术,可以通过降低充量初始温度,提高进气压力,提高充量密度和控制EGR的方法来实现降低排放和高热效率。然而,这些初始条件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过程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应用fire软件对不同进气温度对高密度-低温柴油机燃烧和排放以及对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增压中冷4100柴油机上进行了D40(含40%质量分数二甲醚的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M15(含15%体积分数甲醇的甲醇柴油混合燃料)和柴油3种燃料燃烧特性与污染物排放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D40发动机的最高燃烧压力和峰值放热率均低于柴油机,燃烧持续期与柴油机相当;M15发动机的最高燃烧压力和峰值放热率均高于柴油机,燃烧持续期较短;D40发动机的NOx排放和烟度均明显低于柴油机,可较好地解决NOx和碳烟排放之间此消彼长的问题;M15发动机可以降低碳烟排放,但NOx的排放明显上升。两种混合燃料发动机的HC排放在全转速范围均高于柴油机,而CO排放在低转速时低于柴油机,高转速时高于柴油机。  相似文献   

4.
通过柴油机工作过程测量分析系统对一台直喷式车用柴油机加速时的喷油和燃烧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计算,并计算了其加速过程中的总声压级;利用油滴蒸发准维燃烧模型对柴油机加速过程NOx 排放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喷油和燃烧特性参数的综合效果对NOx排放值产生影响;柴油机加速时的燃烧噪声大于标定工况,加速工况时的NOx 排放浓度值变化较大,有时大于标定工况。  相似文献   

5.
改善柴油机排放的核心是对燃烧过程进行优化,通过改善燃烧过程来降低柴油机排放是当前柴油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优化进气系统、优化喷油系统、优化燃烧室结构、燃料的改质及优化润滑系统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这些相互制约的优化措施优化柴油机的燃烧过程,降低颗粒物质PM和NOx的直接排放。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车用柴油机排放中的主要污染物。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欧Ⅲ标准,从燃烧、喷油、燃料和排气后处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控制柴油机排放的技术措施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7.
未来欧VI之后,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汽车业将不再提升有毒物质排放标准,但将加严CO2排放标准,亦即加严燃油消耗标准。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lgnition)燃烧技术——一种不用后处理就能完全解决汽车柴油机氮氧化物(NOx)和颗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提高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降低排放的中心任务是改善柴油机的燃烧过程。而只有通过灵活的燃油喷射控制才能实现最佳的缸内燃烧。电控高压共轨系统,是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飞跃,是迄今为止针对柴油机的最佳解决方案。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的机械式喷油系统  相似文献   

9.
《车用发动机》1992,(2):17-22,16
随着发动机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人们不断地研究降低排放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在进气中喷入甲醇以改善涡轮增压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直喷柴油机“双壁面射流”燃烧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喷束壁面引导、分层技术和空间分散的思想,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柴油机燃烧系统——"双壁面射流"燃烧系统,提出了"双壁面射流"燃烧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燃烧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采用新型燃烧系统后,气缸压力和NOx排放降低,扭矩点的缸压峰值由原机的13.0 MPa降低到10.7 MPa,标定点的缸压峰值由原机的12.5 MPa降低到10.1 MPa;扭矩点的NOx排放体积分数由原机的731×10-6降低到487×10-6,标定点的NOx排放体积分数由原机的516×10-6降低到369×10-6;在燃油消耗率与原机相当的情况下,烟度仅恶化0.2~0.3 BSU。  相似文献   

11.
重点研究冷却EGR对柴油机TR系统的燃烧和排放性能影响,并在一台4气门单缸135柴油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GR能有效降低NOx排放,但同时发动机的烟度排放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排放控制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柴油机排放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降低柴油机NOx和微粒(PM)排放的新技术,它们的特点、作用机理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起动过程初期燃烧不稳定性及排放的影响规律,在一台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利用缸压和单循环采样测试系统对柴油机起动初期单个工作循环的燃烧和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冷却液温度是影响柴油机起动过程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较低的冷却液温度导致柴油机起动初期燃烧不稳定性增加,失火和不完全燃烧循环较多,从而导致HC排放升高,而且冷却液温度低造成的滞后燃烧会产生较高的CO排放。冷却液温度升高后,失火循环消除,同时着火延迟期明显缩短,最高燃烧压力升高,HC和CO排放显著降低,NOx排放升高,表明燃烧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14.
高速柴油机燃用乳化重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缸135柴油机上进行了不同配比乳化重油燃烧与排放特性对比试验,并应用掺水10%的乳化重油在双缸135柴油机上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对高速柴油机作少许改动后,便可以直接燃用乳化重油;与燃用重油相比,燃用乳化重油时柴油机经济性与排放性均有所改善,燃油消耗率降低至少4%,NOx排放体积分数降低至少20%,烟度降低至少17%。  相似文献   

15.
《商用汽车》2013,(15):26-27
我国满足欧Ⅵ排放车用柴油机后处理技术取得突破据科技部网站消息,由"十二五"863计划支持的"满足欧Ⅵ排放标准的柴油机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成功实施,这是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的开创性成果,填补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满足欧Ⅵ排放标准的柴  相似文献   

16.
以某轻型车用高压共轨柴油机为样机,研究了在小负荷工况条件下,EGR率对柴油机排放、燃烧过程及燃油消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GR减小了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及压力峰值,使压力升高率略有增加,降低了瞬时放热率与峰值,延长了燃烧持续期,降低了缸内温度峰值及平均温度。在小负荷工况,EGR可以同时有效改善NOx,HC及CO排放,当EGR阀全开,EGR率为42%时,NOx排放降低了38.7%,HC降低了39.6%,CO排放降低了21.3%;PM排放先随着EGR率增加而减小,EGR率超过某一值后,PM排放增加,整个PM排放曲线呈现"鱼钩"状变化趋势。EGR对小负荷工况燃油耗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改善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改善柴油机燃烧、降低柴油机排放的几种机内控制及排气后处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燃料喷射率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料喷射率分布是降低直喷式柴油机有害物排放的重要因素。文中通过试验研究。阐述引燃喷射和喷射率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说明抑制初期燃油喷射率和提高后期燃油喷射率是降低NOx及烟尘排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4100柴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用fire软件模拟分析不同EGR对高密度一低温柴油机燃烧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EGR能有效降低NOx的排放,但同时发动机的烟度排放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EGR率的增加会给柴油机的动力性、燃油消耗率、烟度的排放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使柴油机的最大爆发压力及放热率峰值下降。  相似文献   

20.
引入初始燃空当量比的概念——柴油机进气系统引入废气前的燃空当量比,即生成废气再循环系统中的废气的燃空当量比。采用CFD技术建立了某柴油机发动机模型及其燃烧模型,通过该模型算得的压力曲线与实际压力曲线较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该模型的模拟,分析了EGR系统中EGR率和初始燃空当量比对柴油机燃烧性能和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