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波 《交通科技》2013,(4):50-53
互通式立交是高等级道路解决交叉口拥挤、减少交通事故、控制车辆出入的重要措施。文中从平、纵面线形设计、匝道超高及端部设计等几个方面对互通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湖北207国道荆门西互通立交工程实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互通立交匝道纵面设计的总体原则,针对互通立交匝道设计综合性高、平面与纵面间相互影响、匝道与匝道间相互制约等特点,对匝道纵断面设计、纵断面拉坡顺序、超高设计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栗志海 《公路》1995,(2):41-42
互通立交平面线形是互通立交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互通立交平面线形常用的有:单圆曲线、对称型曲线、非对称型曲线、卵型线、复曲线等等。所有这些线形在数学上均是由直线、缓和曲线(即回旋线)和圆曲线等三种线元组成。因此,将互通立交平面线形解释为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及其组和。三种线元分别由下列元素确定。门)直线:①FF线型代码(直线FF一见);②直线长度。门)缓和曲线:①FF线型代码(缓和曲线FF一2);②F偏转系数,左偏为。一厂;右偏为“十户;③A缓和曲线参数;④RO缓和曲线起点半径;⑤RI缓和曲线终点半径。(3…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匝道范围车辆加速运行、减速运行的运行速度计算方法,以及各匝道平面线形理论设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协调性分析,判断互通立交匝道线形设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互通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对主线线形指标设计具有控制作用。在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因互通立交范围内主线纵断面线形指标不满足出口识别视距要求而调整主线纵断面线形的现象时有发生。文中针对互通立交出口位于凸形竖曲线衔接直坡段的特殊情况,提出满足互通立交出口识别视距要求的凸形竖曲线半径控制值,为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设计中调整主线纵断面线形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互通式立体交叉在道路中起着转换交通流量、控制车流的作用,该文结合港区道路交通特性,首先介绍了港区互通式立交的作用与设计依据,然后从互通立交的主线、匝道、减速车道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出发,探讨港区互通立交的几何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计工作的实践,探讨互通立交平面线形设计的具体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匝道线元参数的取值、线元参数与运行速度的关系、线形设计的连续性与协调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互通式立交优化设计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立交平面形设计中的两种基本线形-圆曲线,缓和曲线作为构成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的线形元,并且考虑了行车条件,线形几何约束,超高要求等约束条件,建立了平面线形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以缓圆缓匝道设计为例,采用网络算法对非线民生规划问题进行了求解,避免了用牛顿法计算极值问题时要求隐函数的导数等困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元—巴中高速公路巴中东互通立交的设置条件、设计思路和具体设计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山区收费互通立交的一些设计思路。在互通立交的设计中应根据场地条件和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灵活选择和改变常规互通立交形式,对匝道线形进行综合布设,最终实现整个互通立交设置和场地条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互通立交方案除考虑交通流量,线形指标等,往往受道路交叉区域的用地条件、相关规划、建筑物拆迁,以及地下工程等条件的限制,故其设计较公路互通立交相对复杂.该文以郎溪路互通立交设计为例,分析影响城市互通立交方案布设的各种因素,从中总结出城市互通立交设计特点和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互通式立交CAD系统对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提出基本元素的概念,将匝道平面线形分解为直线和圆白线两种基本元素,并提出定义基本元素的新方式:固定方式、浮动方式、自由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车辆在减速过程中的行驶特征,分析了国内互通立交减速车道平面线形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主线减速段和匝道减速段的概念,明确了减速车道的界定,给出了减速车道长度的计算方法和取值表,并阐明了减速车道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互通立交的平面线形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种基本线形单元,利用设计文件提供的各线形单元起终点桩号、坐标及偏转方向,反推出线形单元要素,然后利用弦切角计算出单元起点-终点、起点-P点的坐标方位角和P点切线方位角,计算出起点-P点的距离,进而推导计算出P、任意角度横向点H的坐标,为边桩和桥梁桩位的放样计算提供了依据。根据这一原理编制了程序计算框图,为互通立交放样程序编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互通立交的选型和设计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特别是针对既有平面交叉口随着交通量的增加须改造为互通立交的情况,涉及因素较多,设计难度较大。通过具体工程,对在既有平面交叉口改造互通立交型式的设计思路、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除了需要新建一些高等级公路以提高公路网等级外,开始转向改建原有道路升级为高等级公路。在改扩建设计及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及难点,如路基路面搭接处沉降差异、桥梁拼接设计、互通式立交改扩建设计,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保通等问题。本文以广西地区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冲仑互通立交改扩建设计为实例,从互通立交改扩建的设计原则及工程特点出发,分析在诸多复杂的限制因素条件下,如何确定互通立交合理的平面、纵断面线形技术指标,并尽可能少增加新征用地面积,如何解决保障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保通工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结合某高速公路枢纽式互通立交的桥型方案设计,阐明了桥梁设计原则,提出了先按平、立、纵面的顺序进行单座桥的桥型设计布置,再对多座桥梁共同组成的整体进行系统设计和功能美学设计的设计方法;针对互通立交桥在使用中出现的常见病害,提出了构造上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吴国荣 《公路》1997,(12):11-14
本文以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为基本线形元自由组合,构成适用于任何复杂的立交匝道平面线形布线基本图形。通过对整条匝道及两端控制线形元,进行设计参数自由度综合机动分析,建立了边界几何约束条件数学模型,提出了机动灵活的线形调整及边界几何闭合方法,扩大了设计适用范围,有利物线形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枢纽互通立交是进行高速公路之间交通转换的重要节点,对于车道数不同、交通量相差较大的两条高速公路之间的互通立交,其匝道形式、线形布局和交通组织也较为复杂。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非对称型枢纽立交变速车道的设计要点,尤其是当匝道交通量较大且主线发生车道数变化时,基于车道数平衡的原则,如何进行立交加减速车道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9.
互通设计关键在于对连接部位的处理,本文以互通平面线位已确定为前提,连接部纵,横向线形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在确定匝道纵坡,计算路面标高数据等时几种连接部位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泸州市城市快速路二环线机场路南全互通立交作为分析对象,首先,对其进行了交通量预测分析;其次,介绍了立交方案,并进行了方案比较;再次,介绍了立交设计,对其匝道设计、匝道与主线的连接方式及匝道线形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