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徐剑华 《集装箱化》1999,(6):4-5,35
要研究国际中转集装箱货流,首先要明确“国际中转”的概念。有不少论认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必要条件是位于三大国际主干贸易走廊的主要航线上,其国际中转集装箱的比重至少在50%以上。事实上,所有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吞吐量都有一定比重的国际中转吞吐量。但是,不能以国际中转箱比重的高低,作为评判一个港口城市是否已经是或是否能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各大枢纽港都把争取集装箱中转作为主要的战略目标之一。相关的城市也将其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纷纷采取行政措施力争将港口建成为中转集装箱的基地。各国政府为吸引中转集装箱采取了多项优惠措施。以韩国釜山港为例,对挂靠釜山港的集装箱船完全免除港口费,码头使用费,中转货物不收进港费。同时在港口周边建有自由贸易区,对进入自由贸易区的中转货物,申报手续完全取消。目前,主要的集装箱中转  相似文献   

3.
《水运文献信息》2004,(10):15-15,17
有不少国际集装箱运输专家预言,凡是缺少周边地区和内地集装箱货量的枢纽港,今后的日子可能会不好过,至少集装箱吞吐量不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童孟达 《集装箱化》2008,19(2):14-16
建设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实现由港口大国向港口强国的转变,是我国港口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集装箱吞吐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港口的国际中转业务已经起步,但是发展比较缓慢,个别港口还出现下滑态势,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吸引国际中转货物,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固然重要,然而政府的作用和政策同样也非常重要。在前者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后者是关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日益密切的今日,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对经济促进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关于提高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中转量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全球集装箱枢纽港,其中转量在总的集装箱吞吐量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1年新加坡港口在马士基海陆公司的航班搬迁至丹戎帕拉帕斯港后,吞吐量大幅下降了约9%,为1552万TEU,但中转量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01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1780万TEU,70%是中转箱;2001年釜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80万TEU,其中,中转吞吐量320.6万TEU,占41%。 上海港有着广阔的内陆腹地,吸引大陆腹地集装箱吞吐量是上海枢纽港和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但是近年来,与日益增长的集装箱吞吐总  相似文献   

7.
港口集装箱运输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综合了有关专家的意见,依据相关原则建立了基于各国际港口吸引腹地集装箱货源和中转集装箱货源,藉此形成了集装箱枢纽港的能力以及港口企业自身的微观财务收益能力的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潘建芳 《中国水运》2007,7(11):234-23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集装箱枢纽港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能在新一轮的枢纽港竞争中抢占先机,世界各国都把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作为其港口发展的重点。文章通过枢纽港发展背景及枢纽港所需条件的分析来讨论在当前航运业的发展中,应该如何定位枢纽港,要将国际枢纽港的发展趋势作为我国建设枢纽港的借鉴,来进一步认清我国枢纽港的发展方向,使我国的枢纽港能够带动整个港口群的发展,为我国经济作贡献。  相似文献   

9.
港口集装箱运输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综合了有关专家的意见,依据相关原则建立了基于各国际港口吸引腹地集装箱货源和中转集装箱货源,藉此形成了集装箱枢纽港的能力以及港口企业自身的微观财务收益能力的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赵新东 《中国港口》2010,(3):20-21,37
<正>目前我国已是世界集装箱运输第一大国,无论是航线密度还是硬件设施、管理水平,我国部分港口都已具备了开展集装箱国际中转的条件。但目前,中国港口尚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装箱国际中转枢纽港,大量的远洋货源仍选择釜山港境外中转。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随着社会对航运中心建设关注度的持续升温,国内外港口城市纷纷将集装箱货物的中转业务作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几乎中国的主要港口都毫无保留地表露出其想要提高国际中转箱量的想法,各大枢纽港都将争相以促进集装箱中转业务发展作为现阶段的主要战略。目前,全球转运量过百万TEU的港口约33个,其中新加坡和香港港中转量均过千万TEU,已成为世界级中转枢纽港。从布局看,转运  相似文献   

12.
钟秋 《海运情报》2006,(3):33-33
亚洲主要集装箱港的枢纽港竞争正在激化。在2005年的世界十大集装箱港中,欧美港口只有3个,并且处于第7位以下,而亚洲、中近东港口占了7成。世界工厂中国的主要港口继上年再次以两位数增长。然而,作为东亚枢纽港吞吐量增长的香港,其世界最大集装箱港的桂冠已经失去,高雄港则转为比上年减少。中国港口今后将继续建设大型集装箱码头。现有枢纽港是否坚持作为中转基地的立场,将被迫作出抉择。  相似文献   

13.
<正>香港港是以珠三角为腹地的集装箱枢纽港长期以来,香港港总是被认为是典型的国际中转港,其国际中转比重有的说是80%,有的说是60%。其实这是以讹传讹,从附表1可以看出,从1997年到2011年的14年间,载货集装箱海船之  相似文献   

14.
加快集装箱码头建设确立天津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肖青,高秀娜集装箱化是世界海运贸易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虽然我国集装箱运输的起步比西方国家晚,发展的历史较短,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和国外投资不断扩大,集装箱运输...  相似文献   

15.
加快青岛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岛港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面临战略环境的分析,提出了青岛港加快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战略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金志伟 《中国港口》2007,(11):25-27
<正>一、提高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能力的建议1.完善洋山保税港区政策,扩大洋山港水水中转比重衡量国际枢纽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集装箱的中转量。国际枢纽港新加坡港和香港的箱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上海港目前在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中的地位 上海港自从70年代参与国际集装箱运输以来,其集装箱吞吐量每年连续增长,尤其是近几年来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1993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5万TEU,比1992年增长了27.95%。1994年完成119.9万TEU,比上年增长28.3%,居全国之首。但在世界范围内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1994年居21位,在亚洲地区仅占第10位(详见表1)。在上海港1993年93.5万TEU中,国内运输量仅占8.4%,即中转箱在总吞吐量中还不到10%,说明上海港目前还未达到国内集装箱中转港的地位。而在上海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85.6万TEU中,很大部分(约占62.4%)须经海外(香港、日本、韩国)港口中转,每年造成的中转费和二程运费的收入损失数亿美元。而周围地区的高雄、釜山和神户港发展势头迅猛,1994年已分居世界第3、5、6位。高雄港1994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90万TEU,中转率40%以上,距国际性集装箱枢纽港标准仅一步之遥。上述事实说明,上海港目前充其量属于第二类港口,甚至处于第二类与第三类之间,离国际性集装箱枢纽港的标准还相差甚远。 上海港未能形成国际性枢纽港的原因除在软件方面有起步晚、管理不协调的因素以外,在硬件方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现代国际航运中心作为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中心,是与集装箱这种现代运输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集装箱吞吐量的多寡是检验航运中心所在城市及其腹地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建设深水集装箱枢纽港,提高港口货运集装箱率,已经成为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并把集装箱化水平、集装箱吞吐量和中转集装箱量作为衡量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重要尺度。 要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从集装箱吞吐量看,大连距目标还有相当距离。2003  相似文献   

19.
<正>开展国际中转箱运输是确立国际航运中心重要标志之一。 日前,就我国沿海大多数港口而言,仍然只是亚洲地区一些港口的喂给港。以上海港为例,1995年国际集装箱吞吐量153万标箱,但干线船舶运量仅17万TEU,只占11%。说明上海港仅仅是支线集散型港口。事实上,我国沿海港口也都是这种支线集散型港口。抓紧建设确立地区性的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海上转运型港口),已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1996年初,中集总部已率先在上海港、青岛港开展了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 一、“国际中转箱”的概念问题 所谓“国际中转箱”,上海海关的定义是:由境外启运需经上海港换装国际航线船舶后继续运往第三国或地区指运口岸的集装箱。青岛海关的定义是:由境外以海运方式指运境内一个设立海关的口岸,换装运输工具后,不通过中国陆地再运往国外的集装箱。  相似文献   

20.
<正>香港、新加坡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集装箱大港,上海在2003年和2004年相继成为世界第三集装箱大港。目前,香港正致力于"推广香港作为区域枢纽港和全球首屈一指的集装箱港",新加坡也在努力巩固和提高世界最大的中转枢纽港地位,上海于2002年启动洋山深水枢纽港建设,正式拉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