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桥梁恐怖袭击不同于一般自然灾害,为了将恐怖袭击对桥梁结构的破坏与对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对既有桥梁事故中涉及恐怖袭击的事件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桥梁恐怖袭击的特点;归纳了大跨径桥梁的潜在袭击方式,如爆炸、船撞和火灾等,介绍了桥梁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借鉴地铁、办公大楼和机场等研究相对成熟的场所在反恐设计与应对措施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桥梁反恐设计的目标以及具体应对措施。对重要桥梁进行反恐设计能有效减少恐怖袭击给桥梁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其遭受恐怖袭击后环境封闭、逃生难度大,危害后果很严重。轨道交通的恐怖袭击方式包括爆炸性袭击、纵火性袭击、辐射袭击和生化袭击等;受到袭击后有火灾危害大、伴随产生的烟雾量大、难以扩散导致升温迅速、容易形成连锁反应、救援工作难度大等特点。对每一种袭击方式对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破坏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防控措施。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安全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交通》2014,(6):73-73
针对近期社会上公共场所经常出现恐怖袭击等恶性事件问题,为保证生产安全,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的“反恐”意识,保证市民顺利出行,公交二公司5月8日在东赵场区会议室召开“反恐”工作动员会,公司班子成员及全体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地铁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可能面临各种形式恐怖威胁。本文分析了可能威胁到地铁运营安全的爆炸、纵火、生化及放射性袭击等主要恐怖活动,并从地铁设计、管理、设备运行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恐怖袭击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灾害呈现网络化传递特征,探明灾害间的传递模式和关键节点对地铁系统风险防控十分重要。利用归纳分析法和灾变链式传递理论,构建地铁恐怖袭击灾害的链式传递图和系统灾害链演化模型。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事件灾情链式传递规律,对网络节点重要度和边的脆弱性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地铁恐怖袭击灾害链风险值。定量分析地铁恐怖袭击灾害演变的风险,为地铁运营安全保障及灾害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中心城区交通改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升 《城市交通》2011,9(2):22-25,46
为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促进城市交通良性发展,厦门市于1994-2009年持续开展了交通改善工作.首先回顾了厦门市中心城区3次交通改善历程.针对不同时期交通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从优化交通结构、道路建设、交通组织等方面总结各个时期的主要交通改善对策,阐述交通改善的工作重点和主要内容,并分析采用的交通改善措施的作用及效果.最...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领域安全防范及反恐工作,提升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处置水平,强化平安巡防能力,维护公共交通行业正常营运秩序,集团公司与市公安局交通(水上)治安分局联合成立了公共交通治安工作站,并于8月8日在公交转塘停车场举行了启动仪式。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乐华,市公安局交通(水上)治安分局局长江南、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反恐和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治安卡口系统已成为各个城市大公安建设和智能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治安卡口系统事关城市建设的治安和交通这两个重要方面,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产品,就会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全局。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选择卡口系统呢?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环境下上海市综合交通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已经开始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开展交通数据采集工作.历经2010年世博会,上海市交通信息化快速发展,交通大数据的种类越来越多,为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综合交通调查与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基于2014年上海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结果,综述上海市交通大数据资源现状和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综合交通特征挖掘分析技术方法及主要成果.提出进一步拓展运用大数据分析城市综合交通特征的应用领域、优化大数据挖掘技术方法和完善大数据采集处理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月31日) 同志们: 在2002年刚刚到来之际,省政府就决定召开全省交通工作会,这充分显示了省委、省政府对交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云南省第七次党代会和全国交通厅局长会精神,认真总结2001年全省交通工作,安排部署2002年交通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1.
针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场透明化和打击精确化的特点,从建立和完善"综合集成" 的防护体系、完善伪装防护技术手段、适时做好交通保障器材的储备和更新等方面,提出了交通重点目标防护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应对精确打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航空军交运输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内涵、特征和构成,阐述了建立航空军交运输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开展军民融合航空军交运输保障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建立航空军交运输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主要措施,为我军军交运输保障机制建设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军事交通运输保障中交通目标防护面临严峻威胁的基础上,阐述了反空袭作战交通目标防护保障的思路,在统一的反空袭作战军事交通运输防空指挥体系下,采取层层抗击,综合运用伪装防护措施,干扰精确制导弹药的末端捕获,同时在关键部位设置遮弹层,增强交通目标的抗毁能力,进而提高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规模不断扩大,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给城市交通造成一定影响。西安市是我国西部最大的枢纽城市,也面临同样的交通问题。通过对西安市交通现状的认真研究,结合各种因素,分析造成西安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并结合西安市交通现状及国外成功经验,提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对策和措施,对解决西安市的交通拥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详细分析了江苏省交通事故数和伤亡人数的时间(月、周、24h)和空间(区域各等级公路)分布特性,提出加强事故高发时间段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改善事故高发区域的交通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试论武汉市绿色交通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交通就是发展一套多元化的都市交通工具,以建立减低交通拥挤、降低污染、节省费用的交通运输系统。绿色交通的主旨是减少个人交通工具的使用,提倡大众运输,改良与开发替代燃料与车辆系统,鼓励非机动车辆的出行方式。武汉要率先在中部崛起,实现绿色交通势在必然。其应对措施就是高度重视交通规划和建设,在推进道路交通向"通"与"畅"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以轨道交通为先导、以电车为基础及常规公交快线为主体的快速客运交通系统,加强交通管理,提升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7.
陈立  宫丽辉 《北方交通》2012,(5):170-172
阐述了信息化建设对促进交通运输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交通运输信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道路运输信息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交通信息服务的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交通信息化的发展,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在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交通信息服务成为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发挥基础设施绩效的主要措施,而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特征、交通信息服务的发布手段和服务模式等三个问题是实现交通信息服务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动态交通分配(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DTA)理论是智能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关键技 术基础之一,也是当前交通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离线的交通规 划及政策评估和在线的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本文首先回顾了DTA理论50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 了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其次介绍了DTA问题的两个基本构成:出行选择准则 和交通流传播模型,指出这两个基本组成部分通过走行时间函数(或阻抗函数)来关联,并总结了 DTA 问题中主要的出行选择准则、主要的交通流传播模型、重点关注的交通行为、走行时间函 数。依据出行者的出行选择内容、交通状况掌握、出行需求弹性、出行决策时间跨度以及用户类 型等对动态交通分配问题进行分类,并详细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动态交通分配问题之间的差异。 进一步,介绍了DTA问题主要的解析模型,依据时间是否连续和使用的决策变量分别对DTA模 型进行分类,并总结了不同类型DTA模型的主要优缺点。介绍了不同出行选择准则下DTA问题 的主要求解方法,并评述求解方法的收敛性、效率等。此外,还概述了DTA模型在交通规划、交通 政策评估、交通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DTA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指出DTA 理论和方法可以在5方面取得突破:动态网络加载模型的高效计算方法和性态良好的动态阻抗函 数,大规模交通网络上DTA问题的有效求解算法,超级网络上基于活动链的DTA模型,DTA模型 在交通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未来智能网联环境下DTA模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北京火车站是北京市的主要客站之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和运输化的需求客观上需要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以保证客流及时、高效的疏散。针对北京站乘客换乘不便的问题,论述北京站客流节点的交通特征,以及区域交通接驳条件、问题症结,尤其是铁路与轨道交通的接驳问题。交通节点的问题放大到区域交通背景的研究,突显了北京站外围道路通达性不高、交通供给能力有限且无增容空间等问题,但是轨道交通2号线线网的剩余能力相对充裕,且客流到发晚高峰与通勤晚高峰不重叠。通过客流节点特征分析、区域对外接驳条件量化分析,为北京站交通接驳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与对策,即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的运载能力,提高其接驳比例,释放区域更多的道路资源,避免对外交通与城市内各种交通方式无法实现有效的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