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千呼万唤千方百计发展内河航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河航运是既古老而又生机无限的运输方式.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曾为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传播发挥过巨大作用.现在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发展"的重大决策,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内河航运实现新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抓住机遇,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内河航运发展战略,事不宜迟.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我国船舶工业新时期发展的指南。我国船舶工业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承担了重大的历史任务。采取正确的方略保证其实现,是我国船舶工业面临的新的历史使命。本文从深化认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对迎接这一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对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提出的新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进枣庄水运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进枣庄水运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枣庄水运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  相似文献   

5.
<正>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纲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发展才有新思路,改革才有新局面,港口才能大发展。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时,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形势,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拥有数千年历史的黑龙江一直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河流。在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中,黑龙江的水运都发挥过重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时间的隧道,记载着龙江水运辉煌的历史和沧桑的巨变。如今,在借势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黑龙江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下,龙江航运持续辉煌。随着"浮箱固冰通道"和"气垫船"的开通,龙江航运实现了全方面实现了多点开花、四季通关的新局面,再度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驶上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作出重要论述,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牢牢抓住黄金时期,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综合交通运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的基本前提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实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实现了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8.
广西背靠西南中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粤港澳,拥有我国西部地区唯一出海口,是东盟国际大通道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重要枢纽,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政策的相继出台,广西水运的战略地位空前提升,水运发展迎来重要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全面系统地对海运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标志着海运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推进我国海运业的健康发展,加快我国海洋强国与海运强国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若干意见》作为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国家战略,具有许多政策亮点,就我们初步体悟,主要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新发展阶段的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的主题.同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绿色发展目标,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进入新发展阶段,严控煤炭消费成...  相似文献   

11.
在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中,航海保障发挥着重要支持保障作用。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当前部分传统航保技术及管理在导助航和安全服务方面与新时代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航海保障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持保障力量,必须牢牢把握交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新定位,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机遇,落实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着力突破航海保障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瓶颈,找准新业态、新需求,努力推动航海保障实现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新时代航海保障服务新发展格局。通过分析我国航海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及瓶颈,对今后航海保障工作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工作举措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十九大开启的新征程,贯穿于新时代,凝聚着新思想,展现着新使命,发出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动员令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新的奋斗里书写。2017年10月2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党的十九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一个重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意味着我们将在新时代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是党和人民赋予交通运输行业的新使命。中国交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取得  相似文献   

13.
船舶建造工艺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船舶建造新需求的出现,以及造船管理理念的更新,船舶工业生产方式面临重大变革。研究和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实施绿色造船,不断提高造船质量,降低造船成本,缩短造船周期,是我国实现从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际造船模式、造船方法以及各项建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对我国船舶建造工艺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西部大开发,交通要先行。因此,发展内河航运潜力巨大。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促进沿江、沿河经济带的建设,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1 2020年航运市场发展回顾 1.1 国内航运市场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我国采取积极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并稳健前行.在此背景下,我国水路货运市场复苏并向好发展,水路客运市场则受疫情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我国船舶工业生产快速增长,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再创历史新高,船舶出口增势强劲,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实现了年初制订的行业发展目标。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造船三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全国  相似文献   

17.
黄平 《船舶工程》2005,27(Z1):69-72
百年"江南"将实施历史性的大搬迁,面对这样一个极具历史挑战的发展契机,文章提出,要抓住新机遇,实现历史性的跨跃;筹划新思路,把握"江南"大搬迁、大发展的总方针;勾划新举措,狠抓谋求新发展的各项措施.当代"江南"人要完成好打造"世纪精品",再铸"江南长兴"新辉煌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一、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总结发展经验,准确研判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展示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高度自信的决策定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作用的客观体现,意味着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  相似文献   

19.
北极航道通航的重要意义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极气候逐渐变暖,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航道全面通航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北极航道将成为中欧、中美货物运输新通道,挑战传统远洋运输航线,改变国际航运格局,对我国未来航运事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北极航道通航带来的全球性影响以及对我国经济、航运格局、能源格局以及地缘环境影响等角度,通过分析北极航道的历史与现状、全面通航所带来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我国应对北极航道通航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船检》2004,(3):57-58
2003年.我国船舶工业生产快速增长.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再创历史新高.船舶出口增势强劲.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实现了年初制订的行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