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在许多路段进行试验,文章对国道106线衡水北段纤维沥青混凝土试验中所采用不同类型纤维及纤维用量的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了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的影响及原因,从中得出纤维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指标的变化规律,为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为推广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做出了尝试。  相似文献   

2.
纤维沥青混凝土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国道106线衡水北段纤维沥青混凝土试验中所采用不同类型纤维及纤维用量的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的影响及原因,从中得出纤维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指标的变化规律,为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推广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做出尝试。  相似文献   

3.
为了便于纤维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控制,文中通过对102国道玉田县城改线段纤维沥青混凝土试验中不同纤维类型及纤维用量的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研究,分析了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的影响及原因,从而得到了纤维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指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基于马歇尔室内试验方法,分析影响聚酯纤维加强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的因素,对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马歇尔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采用SHRP方法进行优化,从而确定聚酯纤维加强沥青混凝土不同纤维掺加量下相应的最佳沥青用量。同时对比研究聚酯纤维加强普通沥青混凝土和聚酯纤维加强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旨在为聚酯纤维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和指导试验路段的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锡武 《公路》2007,(9):188-194
研究了钢纤维、德兰尼特纤维和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指标性能、抗拉强度、动稳定度、抗剪强度和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纤维可以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而使其刚度降低,从而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钢纤维和德兰尼特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及抗剪强度,钢纤维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疲劳寿命。因此,可以通过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纤维来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性能和使用寿命,避免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重载交通作用下的提前破坏和低温条件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收缩开裂,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凝土路面推移病害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榆林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推移病害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路面推移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采用了纤维沥青混凝土罩面和钢丝网加筋沥青混凝土技术铺筑试验路,通过经济技术分析,表明采用纤维沥青混凝土罩面与钢丝网加筋沥青混凝土技术均可以有效解决沥青混凝土路面推移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5,(9)
为解决沥青混凝土路面低温季节施工难题,适应节能、环保的要求,分析乳化型中温沥青的作用机理,确定中温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形成机理,提出高固含量乳化型中温沥青技术要求,设计出中温沥青混合料的合成级配。通过制备不同温度、不同击实工艺的马歇尔试件,确定最佳击实温度和室内击实工艺;采用中温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计算公式,得到中温沥青混合料初试油石比,运用马歇尔试验方法最终确定最佳油石比。针对中温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渗水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达到了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SMA大多加入纤维稳定剂,其对混合料具有特殊的意义。为了掌握纤维用量对SMA马歇尔技术指标的影响情况,确定SMA合理的材料比例,并更好地指导施工,该文分析总结了纤维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作用机理,并着力研究纤维用量对SMA马歇尔技术指标的影响规律。在不同纤维用量下,采用马歇尔试验成型试件,测定其技术指标。研究表明:加入纤维后,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粗集料间隙率、流值有增大趋势,毛体积密度有降低趋势,沥青饱和度、稳定度先增大后减小;析漏率随着纤维用量的增加而减小,且越来越明显。因此,纤维用量存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并不是越大越好。  相似文献   

9.
重载沥青混凝土路面高级摊铺系统配合比设计方法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佩璋 《公路》2004,(9):162-164
从实际施工角度介绍了从集料级配上考虑重载重复作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高级摊铺系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阐述了它的要点。通过比较常规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找出了它与常规马歇尔试验方法的不同点和共同点,并以实例加以分析论证,以期在我国早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5,(11)
为解决沥青混凝土路面低温季节施工难题,适应节能、环保的要求,高性能中温沥青混合料研究成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发展的趋势。文中结合工程应用,提出乳化型中温沥青技术要求,进行中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出沥青混合料拌和楼改造方案。结合中温沥青黏温曲线,拌和成型不同出料温度的马歇尔试件,确定改性中温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制定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室内成型方法,确定室内最佳成型方法。通过施工质量检测,验证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控制要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分别对细、中、粗3种不同的SMA级配,采用SGC设计方法与马歇尔设计方法,设计出SMA最佳沥青用量,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SGC设计方法确定的SMA最佳沥青用量比马歇尔设计方法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有大幅度减少,其原因在于当采用SGC旋转100次成型混合料试件时,其压实功显著大于马歇尔双面击实50次成型的混合料试件,而我国目前的施工条件在路面难以达到相应的压实条件,易出现空隙率偏大的问题,因此建议在我国采用SGC进行SMA混合料设计时,对美国的规范进行修改,降低旋转压实的次数以适应我国的施工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外公路》2021,41(2):331-337
为了保证SMA13沥青混凝土路面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域交通情况和自然环境,减少原材料变异性导致的路用性能变化,依托桂柳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提出了一种改进型SMA13沥青混凝土,利用提高马歇尔击实功的方法模拟车辆荷载对压实混合料的实际作用,通过在目标配合比设计中考虑原材料级配波动的影响保证沥青混合料处于较低的变异水平。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改进型SMA13沥青混凝土具有十分优异的路用性能,抽检得到的油石比、矿料级配、压实度和路用性能等均处于较低的变异水平,施工质量控制和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着重介绍了2种应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软纤维加强筋.通过对不同类型软纤维的比较,以及纤维混凝土和纤维沥青混凝土在实践中的应用阐述了软纤维加强筋作为新型路面添加材料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及其在日本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迅速排水、抗滑,降低雨天水雾、水漂,提高行车视距,减少雨后反光,降低噪声等优良的路用性能,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道路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借助于日本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发展经验,较全面地介绍了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混合料设计、材料品质要求、材料品质与路用性能的关系、路面施工和使用养护维修等方面的信息,旨在为我国公路工作者研究、设计和推广应用该路面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凝土路面中掺入纤维可以减缓车辙病害的产生,预防低温开裂裂缝的形成,降低水损害的发生,对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路用性能和增加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原材料性能试验、沥青胶浆网篮析出试验、沥青胶浆抗剪、抗裂试验来评价玄武岩纤维胶浆的胶浆特性和力学性能;通过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等试验评价AC-13C和SMA-13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增强了沥青胶浆的吸附性,改善了沥青胶浆抗剪强度;AC-13C和SMA-13沥青混合料在纤维掺量分别为0.3%、0.4%时动稳定度达到峰值;在纤维掺量分别为0.4%、0.3%时,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通过对京承高速公路路面维修中玄武岩纤维应用的总结,结合依托工程的具体实施,研究在SMA-13沥青混合料中掺玄武岩矿物纤维的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提出适宜的设计配合比和施工方法,为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的推广应用提供经验数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用性能,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一定量的纤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本研究选取了玄武岩纤维(BF)和聚丙烯腈纤维(PF),以不同比例掺加到沥青混合料中,通过高温车辙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来考察混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通过功效系数法来分析不同纤维掺量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性价比。试验和计算分析表明,混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明显提升,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按纤维沥青混合料总重的0.3%加入,掺量体积比为2∶3时性价比最高。本研究为混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17,(12)
对聚酯纤维和水镁石纤维在不同掺量时纤维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FRCEAM)的马歇尔稳定度、间接拉伸强度和抗压强度等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并对纤维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特征以及纤维-水泥-乳化沥青三相相互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纤维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马歇尔稳定度增幅明显;在聚酯纤维掺量为0.3%、水镁石纤维掺量为0.2%时FRCEAM的间接拉伸强度分别取得最大值,抗压强度虽最小但对应的峰值应变最大;且此时纤维间的相互搭接现象增多,两端插入水泥水化产物及沥青中的纤维发生了缠绕,体现了纤维的搭接成网作用;按时间发展规律分析了纤维-水泥-乳化沥青三相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良好的性能以及施工的便易性得到了广泛推广,从纤维浸润剂角度评价混合料性能的方法较少,本文在不同浸润剂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对A型、B型、C型3种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展开研究。选取AC-20C级配对3种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以及未掺纤维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4种混合料最佳油石比,并对马歇尔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的掺入,增加了沥青用量,同时混合料稳定度得到提高;无论是A型、B型还是C型,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开裂性均有所改善,其中,A型玄武岩纤维改善效果最优; C型玄武岩纤维对水稳定性改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0.
沥青混合料燃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晓莉  姜汶泉  黄志义  吴珂 《公路》2007,(10):195-198
通过马歇尔试件燃烧试验和模型隧道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燃烧试验,分别对沥青混合料受火源直接影响以及高温环境中的炙烤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隧道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面层防火最小设计厚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