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厂大修的南充机辆段DF4DF-4058机车回段运用中,多次出现DLC装置底板和控制板CPU烧损的现象。根据处理该故障的经验和事后对该车电路图的分析,笔者认为该车的电子控制装置电磁兼容设计存在值得商讨的地方:接地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内燃机车电磁兼容的现状做了分析,提出了内燃机车电气设计中的电磁兼容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电磁兼容基本原理及电力机车设计中电磁兼容的设计原则,针对电磁兼容在神华八轴电力机车低压电器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低压电器柜中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案功能分隔清晰,布局合理,电磁兼容设计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电磁兼容设计理论,从结构设计、线缆设计、装配设计、接地设计4个方面探讨铁路信号设备电磁兼容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测试案例提出设计改进方法,从而提高铁路信号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  相似文献   

5.
铁路信号系统电磁兼容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信号系统处于一个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要想保证信号系统能正常安全地工作,需要在电磁兼容方面做充分考虑,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从电磁兼容标准、电磁干扰源、避免电磁干扰有效措施、设备电磁兼容测试及电磁兼容控制文件5个方面,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应达到的有关要求,为同类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应用于北京地铁8号线2期信号过渡系统工程的FZL.Z20型车载ATC系统,通过控制系统电磁干扰的耦合路径,采取合适的接地、屏蔽设计,有效解决了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最终通过电磁兼容检测机构的检测并满足现场复杂电磁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子设备的数量及种类不断增加,使电磁环境(EME)日趋复杂,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的现状,对新研制的电子设备,应该从设计开始阶段就考虑电磁兼容问题,进行电磁兼容设计。常用的有效方法有接地技术、屏蔽技术、滤波技术。本文主要深入详尽的探讨在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中屏蔽技术在电磁兼容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结构设计是构成设备整体的一个复杂过程,在考虑到机械设计、造型设计、安全防护设计、人机关系设计、接口设计、系统设计和经济性设计的同时,应根据设备电磁兼容的要求进行电磁屏蔽设计,提高设备整体质量和可靠性。作者总结了在进行铁路通信信号室内箱、架、柜外形结构统一标准的研制中机柜结构电磁兼容设计思路和经验,对于箱、架、柜外形结构电磁兼容设计具有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磁兼容在电力机车布线中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磁兼容性对于整个机车布线的设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简单介绍了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并就电力机车布线中的电磁兼容性原则进行了探讨和阐述。对国内外现有机车电磁兼容的设计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如何在机车布线中消除电磁干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各个领域的电磁干扰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并由此说明开展系统性电磁兼容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1.
可靠性技术在电力机车电系统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在电力机车电系统设计中常用的几种可靠性设计技术:降额设计、冗余设计、电磁兼容设计和热设计,提出在电力机车电系统设计中合理运用常用可靠性设计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内燃机车电磁兼容的现状做了分析,提出了内燃机车电气设计中的电磁兼容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高速电路板的电磁兼容(EMC)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了高速电路板设计中遇到的电磁兼容问题,从电系统、信号线的传输线效应、电路间的串扰效应、电路间的串扰和电磁辐射干扰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其原理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TB/T3073--2003《铁道信号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制》、TB/T3034--2002《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规定了铁路信号控制系统中信号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试验项目。在检验中,设备制造商与检验部门对电子设备通信端口是否进行抗扰度试验有不同理解,设备制造商在是否选择电磁兼容试验项目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明确试验项目、严酷等级、判据级别测试的信号电子设备产品在使用后出现抗干扰性能下降、辐射量超标等问题,导致电子设备工作不稳定,甚至危及行车安全。在铁路信号电子设备实际使川的基础上,分析了信号电子产品电磁兼容试验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吕飒 《铁道通信信号》2005,41(C00):30-30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简要叙述电磁兼容的基本理论、概念和电磁兼容的关键技术即屏蔽技术、滤波技术、接地技术和浪涌抑制技术等,结合电磁兼容理论提出电磁兼容机柜的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生产的地铁能量吸收装置所采取的电磁兼容设计措施,并通过试验检验了其电磁兼容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地铁能量吸收装置完全达到GB/T 24338.6-2009等标准的电磁兼容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车用压力传感器的主要干扰源与耦合途径,提出电磁兼容设计改进措施,不仅改善了传感器电磁兼容性能,而且提升了传感器的耐压等级。按照TB/T 3221进行电磁兼容测试,测试结果符合传感器整体误差要求,说明所提出的电磁兼容设计正确、有效。该电磁兼容设计对机车上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2KC型车载ATP/ATO机柜的电磁兼容设计展开讨论,分别阐述了模块、电缆布线和机柜柜体的电磁兼容设计,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扰进行了抑制和屏蔽处理,从多个角度完善了机柜整体的电磁兼容设计.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铁路的迅速发展,电磁兼容环境对铁路技术装备运行安全性要求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应用先进合理的电磁兼容标准以及据其进行测量和评估,成为铁路部门确保正常可靠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叙述与铁路技术装备运行相关的电磁兼容特性及其概念,介绍国外电磁兼容技术及其相关标准应用的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