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面而准确地描述信息系统的本质需要从多个角度建立其需求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Zachm an框架的信息系统需求工程建模方法,从多个不同的方面构建了描述需求的模型,形成了分析信息系统需求的建模框架.这种框架具有多视角、灵活应对变化、与技术无关以及与现有建模方法有效集成4大优点.  相似文献   

2.
传统企业信息系统存在结构灵活性差、复用率低、开发周期长等缺点,为此在引入模型驱动架构和企业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型驱动架构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框架,在这种框架下,首先建立企业的业务需求模型,经过模型诊断、优化,建立起设计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逐步建立起面向过程的计算无关模型、面向对象的平台无关模型和面向模式的平台相关模型,最终转化为软件代码.  相似文献   

3.
传统企业信息系统存在结构灵活性差、复用率低、开发周期长等缺点,为此在引入模型驱动架构和企业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型驱动架构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框架,在这种框架下,首先建立企业的业务需求模型,经过模型诊断、优化,建立起设计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逐步建立起面向过程的计算无关模型、面向对象的平台无关模型和面向模式的平台相关模型,最终转化为软件代码.  相似文献   

4.
应用 MDD方法,提出了住宅报警系统开发的模型分析方法,涉及开发过程中需求与分析2个阶段。功能性需求通过用例建模搭建。非功能性需求用自然语言文本表述。系统结构用 UML类图建模,系统行为通过状态图描述。建模实践说明,MDD方法是实时和并行控制系统模型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铁路信号系统软件测试模型不能系统地描述测试需求的问题,提出风险时间状态机建模方法. 首先,分析铁路信号系统软件测试建模的特点,并提出建模需求;然后,以有限状态机理论为研究基础,在有限状态机的变迁和状态中分别扩展出时钟和风险等级元素,提出风险时间状态机建模方法,满足功能逻辑、时间约束和风险等级3个方面的建模需求,采用Z规格说明语言给出风险时间状态机的形式化定义和格局转移机制;最后,以计算机联锁系统中的道岔转换功能为例,建立风险时间状态机测试模型,并与时间自动机建模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建模方法上,所建立风险时间状态机比时间自动机节省62%的变迁数,描述能力更强,能够满足铁路信号系统软件测试的建模需求.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RBMAC模型,将BLP、BIBA和RBAC融合.RBMAC模型以组织机构的层次化结构描述信息类别和用户角色,以文件处理过程的关键节点描述完整性级别,引入可信主体、任务、角色扮演者和角色聘请的概念,满足重要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需求.文中给出了RBMAC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和安全性定理,提出了模型预定义、任务分配、角色聘请和安全级别匹配4个阶段的操作模式.模型以可信主体调整文件保密级别、完整性级别和信息类别,与重要信息系统的管理运行模式一致,经实际系统试验证明,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系统结构框架出发,分析了基于城市公共交通建立交通信息系统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公交的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系统结构框图,指出公交信息智能采集、道路交通信息智能处理与评价、发布与应用的方法、模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交通一体化迫切需要开展区域交通模型研究,而传统交通模型建模方法在数据基础、调查方法上的不适用性造成区域交通模型的研究多停留于理论层面.打破传统的交通建模基础数据需求,明确多层次空间模型体系,依托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铁路、水运、航空等监测数据构建广东省综合交通模型.阐述在有限基础数据的背景下广东省综合交通模型框架、路网设置特点、交通分区方法、出行频次模型、目的地选择模型、区域货运模型等建模的关键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现有的通用商业多体动力学与有限元软件能满足高速列车子系统仿真建模的需求,利用开源组件和动态封装技术实现了可扩展弹性仿真平台架构框架,并基于该框架以高速列车弓网系统为例开发了高速列车子系统仿真平台(TPL. PC). 该仿真平台的构建表明,所提出的框架能够提供几何建模、网格生成与编辑、数值代码求解和三维实时可视化高速列车仿真平台所需的常用功能,解决了子系统几何模型和仿真模型在这些环节中的互用性问题,使得各异构子系统之间在仿真计算迭代步的中间结果数据和最终仿真结果文件交换通畅.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复杂实时大系统分布式交互性特点,通过综合对比UML与HLA的特点,提出了基于UML-HLA的列控系统建模仿真方法.在传统建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提出的UML-HLA建模方法,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建立多车仿真系统的分析模型,包括用例建模、活动建模、结构建模、交互建模和状态建模等,构建起高层体系架构资源库.在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多车仿真系统体系结构,得到多车仿真系统的设计模型.从性能和功能上对多车仿真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UML-HLA的建模方法具有较强的可交互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原有线程机制与定时器控制机制进行优化,采用线程管理机制将原有系统的CPU占有率由50%降低至15%以下,定时器误差控制在0.02 ms范围内,满足了列控系统的仿真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发展先进的货物运输服务系统的迫切要求,在运用传统的面向过程的体系构架开发方法的基础上,借鉴了企业架构规划思想,提出了基于模糊聚类的RITS逻辑框架设计模型。从系统科学的思维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货物运输整套流程,提出了基于 RITS 面向货主的货运服务系统需求分析表,并定义了货运服务系统逻辑框架系统要素。运用模糊数学相关概念,定义了过程和数据的模糊关联矩阵,运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数学方法,实现了RITS货运服务系统的逻辑框架功能模块软化分,并完成货运服务系统顶层逻辑框架DFD图。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交通领域不断涌现新的数据来源。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有助于深刻理解城市功能和交通特征与规律。回顾城市交通分析与建模中常用的多源数据,并着重介绍信息化数据的典型应用,包括手机信令数据、公共汽车信息系统数据、车辆GPS数据、交通检测数据和售票系统数据。基于传统城市交通分析框架下的数据需求,探讨多源数据间的关系与联合应用。提出信息化数据完全取代传统数据既不现实,也不必要;信息化数据的价值发挥在于未来交通分析与建模技术的创新。最后对多源数据的发展与应用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车辆定位性能满足特定交通应用需求,本文针对导航卫星观 测量权重分配对复杂动态运行环境的跟踪适配问题,建立基于车路信息交互的车辆卫星定位协 同定位增强总体框架;基于加权最小二乘定位解算模式,设计基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建模与多车 信息综合决策的协同定权方法,提出面向学习建模通道的导航卫星伪距残差轻量级梯度提升机 建模方案,面向定权计算通道设计了基于多车信息综合决策的导航卫星观测量权重决策策略。 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轻量级梯度提升机构建伪距残差模型,相较于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以及仅 基于基础卫星观测特征的轻量级梯度提升机,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62.1%,29.9%,60.4%;运用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协同定权所得水平误差标准差,相对于等权和卫星仰角/信噪比组合定权策略分别降低了48.5%和47.6%。研究结果对于充分发挥车路协同系统模式下,信息交互机制的核心优势和优化车辆卫星定位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动车组高级修的安全、有序、高效、优质,结合未来高速铁路检修业务的客观发展需要,提出了面向动车高级修的RFID应用技术方案和智能信息系统框架.首先,提出动车基地在配件物流、人员作业流、动车组车流、检修设备设施中的RFID应用技术方案,以及应用难点的解决对策;四种应用是有机整体,以配件应用为核心.然后,指出了将RFID全面应用于动车检修生产各环节,结合数据集成与语义融合,可以极大强化既有应用系统的性能与功能;并且重点对运用RFID为检修产能的提升进行了量化评估.文中涉及的几类RFID应用已在动车基地投入使用,或者经过试点、试验.  相似文献   

16.
研究有时间、资源等约束的开放MAS环境下的Agent模型,提出了混合型Agent的一般性分层框架.该框架包括特性说明层、心智状态层、计算处理层和信息交互层.分析了Agent的体系结构、其在组织中承担的角色和部件组成等.采用UML技术设计Agent的概念类图,给出了Agent的形式化表达和通用程序的设计方法,并阐述了综合调度引擎、并发性消息处理的实现机制.将该框架应用于青藏铁路贯通线广域线路Agent保护研究。设计了多个Agent实现协同保护功能,解决了传统保护的误动问题,表明采用该Agent框架的设计对解决这一复杂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发展先进货运服务系统的迫切要求,从系统科学的思维角度出发,采用面向过程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整套货物运输作业流程,提出了基于铁路运输系统面向货主的货运服务系统需求分析表。在充分考虑货运服务需求和系统智能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借鉴企业架构规划思想,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货运服务系统的综合服务框架,并完成了货运服务系统顶层逻辑框架DFD图,实现了RITS货运服务系统的逻辑框架功能模块的划分。  相似文献   

18.
张天萌 《交通标准化》2013,(15):128-129
目前办公自动化系统日趋成熟,并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介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优点,并结合公路养护部门的业务需求,阐述公路养护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机械CAD/CAE系统设计开发的可重用性出发,分析了系统的基本逻辑功能,给出了CAD/CAE系统设计框架和零件模型的构建模式.以冲模CAD系统为例,针对全局唯一产品对象模型的实例化、子系统体系结构建立等问题,探讨了面向设计模式重用的CAD系统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