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目的:对于半幅铺盖法地铁车站基坑,中立柱作为其特有的支护结构,直接影响着施工安全,但中立柱变形规律复杂,在黄土地区对其还缺乏系统认识。本文以西安黄土地区首个半幅铺盖法地铁车站基坑为工程背景,对中立柱的变形机理及变形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施工工法条件下黄土地区车站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中立柱的变形主要受基坑降水、车辆荷载、盖板及支撑自重、结构自重和坑底土体隆起影响,其中坑底土体隆起影响最为显著;(2)中立柱累计变形可以分为微小下沉阶段、连续上升阶段、下沉阶段和稳定阶段四个阶段,其中最大值发生在第二阶段;(3)中立柱隆起值随着土方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设计时必须考虑中立柱隆起问题,确保中立柱具有足够长度;(4)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加路面板组成的临时路面系统和分八步实施的施工工序,可使中立柱沉降值在安全范围内;(5)该车站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的各种设计参数可为以后黄土地区类似地铁车站基坑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期间温度变化对支撑轴力的影响,根据多层深基坑中各道支撑与对应土体间力的平衡与位移协调条件,提出了计算地铁车站深基坑中多层水平支撑温度应力的实用计算方法。相应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一致,支撑轴力和位移增量随温度近似呈线性变化,环境温度对支撑轴力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所产生的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尤其是开挖引起的基坑变形和周边沉降问题,根据现场实际监测数据,并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建立三维基坑应力-渗流耦合模型,就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内立柱桩沉降、地连墙墙体深层水平位移和周边地表沉降等进行重点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坑第四道支撑完成前,立柱桩隆起速率较大,之后减缓;墙体深层水平位移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弓"型曲线,最大值出现在开挖面附近;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表现为"凹"槽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托宁波地铁3号线仇毕车站高灵敏性软土地铁深基坑施工成功案例,对车站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数据进行探讨分析,从围护结构墙体变形、基底土体隆起、基坑周围地表沉降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并详细阐述宁波地铁3号线在地基加固、内支撑竖向间距、钢支撑预加轴力、基坑开挖空间效应、基坑降水等方面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昆明地铁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系统研究分析昆明地区软土及砂层地质条件下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的方法思路及工程处理措施,以期为今后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杭州地铁1号线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分析原型,分别采用日本规范、我国设计规范、模型试验法等5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基坑基底隆起的计算,并将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和现场的实际值进行了对比研究。对软土地基深基坑基底隆起的位置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类似工程施工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基坑开挖时邻近地铁车站的保护问题,结合毗邻在建的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外滩大桥站绿地中心深基坑工程项目,通过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4种措施下邻近地铁车站位移控制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增加围护墙刚度和采取坑内土体加固措施能有效减小基坑开挖导致的车站位移,增加支撑道数对车站位移控制同样有利,而增加围护墙嵌入深度的位移控制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8.
紧邻地铁车站的深基坑开挖容易导致地铁车站的倾斜和混凝土开裂,以长沙地铁某车站为工程背景,运用MIDAS/GT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地铁车站柱、结构板和地下连续墙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地铁车站柱、结构板和地下连续墙的内力和变形,总结内力和位移的一般变化规律,通过与现场实测对比,验证了深基坑开挖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以黄土地区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软件建立模型,模拟分析深基坑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特性、地表沉降规律和钢支撑轴力变化规律.实际监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车站深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内支撑联合围护形式有效限制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钢支撑的及时架设能够明显限制深基坑变形,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监测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目的:在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地铁车站作为重要的地下建筑公共设施,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对土体和支护的变形与稳定性展开研究,为今后的地铁车站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论:通过综合分析评价,我们得出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及支护的变化规律:入土较深的围护墙体水平位移自下而上程递...  相似文献   

11.
以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青阳路站—西园路站盾构区间下穿五里墩立交桥为工程背景,通过盾构施工时的地层-桩基变形分析和全桥上部结构受力及变形分析,提出了适合本工程盾构施工时的地层损失率控制指标、桥梁基础差异沉降控制指标,以及穿越施工时的针对性保护措施,保证了该工程的顺利实施,也为合肥轨道交通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2.
合肥至安庆城际铁路引入合肥枢纽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合肥枢纽车流特点,以合肥至安庆城际铁路的引入为主线,重点研究合肥枢纽总图规划的客运系统格局,结合近期实施工程并充分考虑远期货车外绕线、合宁三四线引入枢纽的条件,客货运分离,普高速分开,补充本线引入合肥枢纽的总图规划格局。  相似文献   

13.
合宁高铁作为沿江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入合肥铁路枢纽方案将直接影响合肥铁路枢纽的运输组织、经济效益以及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了研究合宁高铁引入合肥铁路枢纽的最优方案,在充分研究已批复的合肥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合肥市城市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运用对比法、指标分析法等方法对引入肥东站并还建普速场方案、经肥东引入合肥南站以及经合新高铁新站区引入新合肥西站方案3种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推荐采用走行径路顺畅,运输组织便捷,旅客出行方便,与城市发展方向相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引入肥东站并还建普速场方案。最后对该方案的客运站分工、枢纽内主要客站和区间能力适应性以及合宁高铁向西延伸至武汉的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分析合肥弱膨胀土地层的特点,其中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有82%处于膨胀土地层。以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葛大店站为设计实例,对合肥弱膨胀土地层明挖车站结构设计方法进行阐述,可为相关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建构徽州文化元素的基础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和现状分析,对徽州文化元素在合肥地铁车站空间的表达与应用进行了解析,提炼出了徽州文化中容易表述和识别的元素符号。归纳了合肥地铁车站空间的基本功能信息和艺术设计信息,总结出了徽州文化元素在合肥地铁车站出入口和内部空间的表达和应用方式,展望了徽州文化元素在未来合肥地铁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轨道交通自身的特点,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3个层面,分析了轨道交通建设对于合肥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意义。合肥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推动了合肥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促进了合肥交通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合肥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此外,合肥的轨道交通建设还可促进人才流动,推动旅游业发展,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3月4日.合肥市发改委向外界透露,到2012年,随着一批重大铁路建设项目的相继建成运营,合肥将连接起全国7条重要干线,真正成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中国重要铁路交通枢纽之一。根据国家发改委新一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和安徽省工作部署,合肥地区铁路枢纽建设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未来几年,合肥地区铁路建设将以改善路网结构,扩大路网规模、提高路网质量为重点.逐渐形成“连多线,衔多城”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18.
合肥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城市东西向骨架线,贯穿整个城区。文章着重研究合肥市轨道交通重点车站及重点换乘枢纽方案,研究2号线与全网络的关系,探讨2号线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合肥市轨道交通1、2、3号线已经投运,4、5号线及1号线三期正在建设,合肥市轨道交通必将实现网络化运营,因而其线网主变电所设置及资源共享方案优化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合肥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结合既有及在建轨道线路,对主变电所设置及共享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主变电所资源共享优化方案。轨道交通主变电所分期实施的规划方案,可达到资源共享、节约投资、减少浪费和合理分配资源的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枢纽地区调度指挥辅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TMIS车站系统为基础,介绍枢纽地区调度指挥辅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已在合肥枢纽地区投产使用,拟在分局车务段、调度所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