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显庆  贾大钊 《公路》2022,(4):271-275
在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及雄安新区提出“构建总量控制、自由交易的碳积分(碳排放配额)管理机制”的政策背景下,通过总量控制、公平分配、设立雄安新区居民绿色出行碳排放交易市场等步骤,提出了消耗碳币与奖励碳币相结合的雄安新区居民绿色出行碳排放交易机制。其意义在于通过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设立,发挥市场经济手段,灵活制定政策,使碳排放的外部性成本内部化,鼓励雄安新区居民绿色出行,实现雄安新区“90/80”绿色交通出行目标,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慢行交通主要是满足居民短距离出行需求,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必经换乘方式,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问题成为影响居民绿色出行方式选择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慢行交通与常规公交、快速公交及轨道交通3种公共交通方式的换乘停车场规划设计,使得"慢行+公交"换乘停车设施在建设中有理可依,供设计者视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使用。  相似文献   

3.
公共交通是城市流动的血脉,是市民绿色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和展示城市形象的流动窗口。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宁公交集团坚持党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集团“34567”工作思路,主动融入城市发展新格局,紧扣交通强市战略部署、主城区疏堵保畅、“绿色出行”城市、“公交都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强化公交优先发展,推动绿色智慧出行变革,不断刷新出行“幸福指数”,串联起市民便捷出行的“生活圈”。  相似文献   

4.
耿彦斌  刘影  刘东  陈璟 《公路》2024,(3):251-259
新发展理念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发展的科学指引。雄安新区定位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交通运输是“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雄安新区交通运输应在全面准确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当好表率、走在前列。准确把握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交通运输先行全过程的深刻内涵,提出在新的起点上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5个方面推进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交通运输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的“开路先锋”、“主体骨架”和“疏解载体”的功能定位,提出交通运输当好先行承载着落实雄安新区千年大计的重要历史使命。聚焦雄安新区交通运输发展15个主攻方向的远景战略规划与生动实践,系统解构其间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经验、举措和方案,为加快推进雄安新区交通强国试点建设,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交通示范标杆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公交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繁荣发展的动脉。2023年以来,马鞍山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马鞍山公交”)围绕优化交通出行的“硬设施”和“软服务”,下好创新、实干“先手棋”,以优化线网、科技“铸安”、适老化服务为重点不断提升公交服务品质,拓展多元化的营运服务,“通游”“通学”“通勤”等个性化的“定制公交”服务,让市民享受到更精准、更高效、更便捷的公交出行服务的同时,折射出城市蓬勃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王海峰 《人民公交》2023,(11):68-69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的重要基础保障,也是一种最为节能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为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实施,营造浓厚绿色出行氛围,达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州公交”)立足实际,创新推出了“坐公交享碳积分得实惠”绿色出行活动(以下简称“碳积分”活动)。活动一经推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累计贡献碳减排量近5000吨.  相似文献   

7.
何成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91-92,99,381,382
该文以贵阳市金阳新区为例,从划分交通小区开始,论述与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预测方法,分别分析推导了各类小区出行发生、吸引量通用计算模型,各小区间的出行分布模型等,并将其应用于金阳新区的公交出行预测及规划之中。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示范区生态绿色发展,提升示范区规划建设质量,示范区研究制定统一的规划建设导则。研究以打造绿色高效多样的综合交通系统为目标,从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便捷有序的道路交通、友好易达的特色交通、灵活多样的智慧交通四个方面建构了示范区综合交通管控体系;针对三地标准不协调、不统一而造成的功能不匹配、空间不协调、管理不精细等问题,探索形成了跨省域交通一体化衔接技术;以特色交通、智慧交通引导出行理念和交通方式转变,对交通领域新理念、新技术进行了积极探索,可以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智慧交通框架下,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公共交通的规划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整合交通地理信息、公共交通出行信息,建设实现公交查询、评估、规划及客流预测为一体的管理与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为城市创建"公交都市"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7,(4)
总结传统的交通规划方法带来的问题,为契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从道路体系构建、慢行场所营造、公交系统规划和停车设施设置等4个方面提出基于人性化的交通规划策略,构建"慢行、公交"交通体系,引导居民出行回归绿色交通方式。应用该策略对平潭金井湾组团交通系统规划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构建高品质的城市交通环境,能够为其他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绿色出行成为主流,人民群众对“最后一公里”品质出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出门就是公交站点,公交与地铁无缝接驳,这样的出行方式已逐渐成为市民的日常。郑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公交”)将地铁、公交等多种绿色出行方式有机串联起来,从而实现两者间的无缝对接,让更多市民共享便捷、绿色、低碳交通,让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12.
《人民公交》2023,(12):2-2
《2023中国慢行交通》《人民公交》杂志增刊本次增刊案例来源于地方政府、地方城管部门、交管部门、科研院所、企业,涵盖了国内十余个城市、地区的21个优秀案例。按照案例类别,专刊设置“慢行友好理念”、“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工程”、“慢行交通治理与运营实践”、“行业应用案例”五类,覆盖从发展理念到规划设计、建设工程、运营治理、行业应用的城市交通体系全流程实践。  相似文献   

13.
传统交通规划理念更多地注重机动车的出行需求,对慢行系统考虑不足。为此,提出按照低碳、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构建"绿色、低碳、集约、智能"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并初步构建绿色交通指标体系。现以新航城榆垡安置房组团交通市政配套项目为例,研究道路网系统优化、交通组织设计、慢行系统、公交设施布局、停车系统布局等内容。这是对交通设施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在具体项目中实施的可行性的一次探索,并对交通设施设置的标准进行了规范,可为新航城其它开发区域的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新区作为城市空间的拓展,是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以城市新区慢行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重力模型、距离阻抗函数建立以区位势能为基础的城市新区的慢行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以道路共享理论为基础,建立"点-线-面"的新区慢行路网系统,结合襄阳市庞公新区为例,通过对庞公新区慢行交通需求预测,合理规划城市新区慢行系统,提高慢行出行者交通安全和出行效率,促进城市新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多式联运的公共交通网络中,换乘是不可避免的。与门到门服务相比,换乘的便捷程度会影响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因此,规划和管理有效的换乘衔接非常重要,这需要了解影响换乘的因素。以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以公交、地铁和自行车组成的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铁站周边的自行车和公交车换乘出行量。通过研究公交、地铁和自行车联合网络中出行量与地铁周边区域的公共交通网络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以泰森多边形的不同圈层来表征不同区域的交通生成的影响力,建立了基于泰森多边形的地铁换乘量生成模型,以此来解释由自行车和公交到达地铁站的换乘量及相关影响因素。首先,生成基于地铁站网络的泰森多边形。其次,通过计算泰森多边形不同圈层的POI数量及自行车出行量得到泰森多边形的影响系数。再次,得到了公交站点数、公交到地铁换乘时间、不同类别的POI数量等多个变量,并建立了换乘量生成模型。利用北京市的智能卡数据、公共交通网络数据和POI数据,模型表现良好。该模型可预测规划中的地铁站点的周边区域(泰森多边形中)的慢行交通出行量,为新建地铁站点的公共自行车投放量及最后一公里公共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绿色低碳在道路交通领域的落实覆盖了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和运维管理全过程。雄安新区建设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在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理念引领、设计创新驱动、建造技术提升及运维管理智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以雄安新区启动区的道路交通项目和雄安站、雄安城际站为例,阐述了绿色低碳理念在项目中的具体做法,提出了绿色低碳理念下的设计参数指标体系,可为其他城市及新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安立路是北京北部地区最主要的南北向通道,是回天地区主要对外通勤走廊。通过对走廊带现状、出行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总体交通设施供给特征,围绕绿色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全方位、系统性梳理存在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对策和实施方案,打造集公共交通、慢行系统、智慧交通为一体的综合示范走廊。  相似文献   

18.
张强 《公路》2023,(3):294-299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剧增,严重影响到城市交通质量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建立慢行交通系统改善交通环境,成为实现绿色出行的一种有效解决方式。现从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境内外建设、管理经验,从规划、设计、管理方面对城市交通慢行系统进行应用分析并进一步优化。在现有城市慢行系统网络规划基础上,提出慢行系统以短距离出行为宜,在保证交通安全,道路顺畅条件下,融合旅游观光、商业贸易、娱乐休闲,建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慢行系统。在慢行道路空间利用中,采取立体交通系统设计,根据地面、地下和架空立体空间进行人流车流分组方式,合理利用共用交通、助力车、步行来实现不同类型交通出行衔接。从保障性、舒适性、公平性、效率性4个角度建立了慢行交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慢行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崔树森 《人民公交》2015,(10):30-31
近年来,城市公交企业围绕“四个交通”(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行业管理和服务,加快推进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公交行业发展水平,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必须完善其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构建新区便捷的交通体系.在上位规划和城市设计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雄安城际站及小里站区域范围交通预测模型,采用人口高限进行测试.利用模型预测与交通流线布局的互馈结果,进一步应用预测模型对流线布局进行检验分析.研究结论:在规划年限内,路网的建设规模适宜,能够支撑雄安城际站、小里站枢纽区域周边的交通需求;将东西轴及雄安城际站周边部分支路设置为单向交通,具有可实施性;对研究范围内地下环路的设计进行了交通组织优化,可有效缓解两车站间的地面道路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