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双向土工格栅处理桥头跳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桥头跳车问题,对采用双向土工格栅加筋与短搭板相结合的方法在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接线上进行了实体工程试验研究,对桥头加筋和没有加筋路堤的分层沉降和地基沉降,以及路堤中的土压力进行了对比观测。建立了考虑土工格栅-土界面接触特性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双向土工格栅加筋层数、层间距、格栅的抗拉模量,桥头路堤填土的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和地基土的力学性质时桥头路堤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双向土工格栅加筋和短搭板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达到消除桥头跳车的目的;从桥头路堤表面向下以一定层间距布设加筋层,随加筋层数的增多(加筋深度随之增大),外荷引起的附加剪应力能向更深处传递,是加筋效果提高以致桥头差异沉降减小的重要原因,但最大有效加筋深度约为2.5~3.6m;当格栅层数一定时,如果采取等间距布置,适中的层间距时桥头路堤沉降最小;增加填土的弹性模量和内摩擦角或土工格栅的刚度,可以有效降低双向土工格栅加筋的桥头路堤沉降。  相似文献   

2.
结合土工格栅在抚顺市乙烯大桥处理桥头跳车中的应用,将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后发现两者相差很小,说明所采用的本构关系、计算方法和模型是合理可行的。通过对有无加筋条件下桥头路堤沉降及受力特性的比较,探讨土工格栅处理桥头跳车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工格栅的抗拉模量、路堤填土的弹性模量和容重等对桥头路堤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桥头跳车是高速公路的常见病害,而桥头台背不均匀沉降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为减缓或消除桥头跳车现象,提高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工程实例中,采用土工格栅与短搭板组合处理方案:即土工格栅以锚固和反包的方式进行铺设,并与短搭板(3 m)相结合,对桥头台背填土进行加筋处理。实践证明,该工艺能有效消除桥头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减缓或消除桥头跳车现象。  相似文献   

4.
针对路桥过渡段因路基与桥台沉降差较大而产生的桥头跳车现象,文中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桥头结构与搭板加筋路基的分析模型,对比分析搭板长度与土工格栅层数、模量对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搭板可以有效避免路桥连接处的错台现象,但易引起二次跳车现象的发生;搭板加筋路基可以有效减小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避免二次跳车现象的发生,提高行车舒适度;布置土工格栅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路基与地基交界处;格栅模量的增加可以减小道路沉降。  相似文献   

5.
土工格栅加筋柔性桥台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在试验基础上,分析了土工格栅与填土相互作用机理及土工格栅加筋柔性桥台的机理,并与现场检测的柔性桥台台背沉降和土压力等进行对比,论证了土工格网加筋柔性桥台解决桥头跳车问题的合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台背路堤和桥台两者形成差异沉降,桥头跳车成为普遍且复杂的问题,对这一特殊路堤病害的成功处治尚不多见。近年来,加筋土结构的柔性桥台开始应用于工程实践,这种结构有可能在根本上防止桥头跳车的产生,但其加筋间距的确定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本文对土工织物加筋柔性桥台进行了4组室内大模型试验,对不同加筋间距下柔性桥台的工程特性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土工织物加筋柔性桥台的合理间距为30~50cm。  相似文献   

7.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修筑了4段连为一体的试验路堤.其中3段含土工格栅加筋层,格栅层间距各不相同,另1段没有加筋.用土压力盒测量了每段路堤底部的竖向土压力.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有限元模型,模型得到了试验数据的验证.用该有限元模型对土工格栅加筋路堤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加筋层间距以及路堤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和弹性模量等因素对加筋路堤沉降和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处理黄土地区桥头跳车问题,文中提出采用土工格栅加筋石灰黄土填筑桥头路堤的方案,首先对石灰黄土完成三轴试验,确定了合适的石灰掺量;然后采用无侧限抗压试验和回弹模量试验分别对土工格栅加筋石灰黄土的强度和刚度特性进行研究,着重研究强度和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通过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对于文中采用的黄土,当采用石灰进行稳定时,经济合理的石灰掺量为5%~7%。②采用土工格栅加筋的石灰黄土与纯黄土相比,其抗压强度与回弹模量均有显著提高。③试件中的加筋层数越多(即加筋层间距越小)时,土工格栅加筋石灰黄土的抗压强度与回弹模量越大。当加筋层数达到一个较高值后,再增加格栅层数对抗压强度的提升较小。  相似文献   

9.
土工格栅在道路建设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土工格栅在路堤中的受力情况和效用发挥仍不清晰。结合广三高速公路直接拼接拓宽路堤工程,采用在土工格栅安装柔性位移计观测土工格栅应变的方法,测试分析和研究土工格栅在桩承式加筋路堤填土期间的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对于桩承式加筋土路堤,土工格栅拉应变随填土高度增长,能有效地将荷载分散到桩体,路堤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横向应力分布呈现中央小、两侧大的特征,但是发生的应力和应变远小于设计值,道路扩建工程中土工格栅的材料设计具有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土工格栅加筋陡边坡路堤位移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为了解土工格栅加筋陡边坡路堤的位移特性,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和土工格栅应变的现场观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土工格栅加筋路堤横断面位移分布和路堤中土工格栅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发现在边坡坡脚浸水的情况下,加筋模型有绕边坡坡脚倾覆的趋势,倾覆趋势随加筋密度的增大和边坡坡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不加筋路堤边坡发生了滑塌,表明土工格栅的加入提高了路堤的整体性.在边坡坡脚浸水的情况下,地基土体在边坡坡脚附近的推移以及在路堤下部的沉降是路堤破坏的主要原因,有无加筋、加筋密度和边坡坡度对地基土体位移的分布特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张新兵 《路基工程》2012,(2):114-118
桥头路基工后沉降在路桥连接处一定范围内产生的纵坡变化(附加坡度)是导致高速行驶的汽车出现桥头跳车现象的根本原因。采取多种措施减少桥头路基的工后沉降并设置缓冲过渡段,是解决公路桥台跳车问题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考虑了桩、土、土工格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地基土体固结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路堤荷载作用下,打穿软土层和未打穿软土层的固结特性、沉降特性和应力分布特性,并对桩长、桩间距等影响因素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应使桩长穿透软土可压缩层,以满足控制地基最大沉降量的要求;格栅最大拉应力分布于盖板边缘处,随着地基固结时间的增加,格栅拉应力逐渐增大;随桩间距的增加,复合地基桩端处超静孔压的消散速率变小,桩与桩间土的沉降加大;随着桩长的增加,下卧土层超静孔压消散速率明显加快;临界桩长范围内,桩长对地基沉降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离心模型研究了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加宽中筋材拉应变和新老路堤变形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土工格网铺设在软基和路堤之间比铺设在加宽路堤中部加筋效果显著,同时加筋可以降低加宽路堤的差异沉降.为较为全面分析加宽工程加筋路堤性状,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离心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和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具有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桥头跳车的原因,介绍了桥头跳车的应对措施。并根据桥头地基沉降的具体情况,采用CFG桩、载体桩2种桩型复合地基对桥头地基沉降进行处理,对其中的控制效果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桥头地基沉降控制的实际工作中,CFG桩复合地基或载体桩(由混凝土、夯实填充料、挤密土体和混凝土桩一起组成的具有承载作用的桩体)复合地基对沉降有着良好的控制效果,满足了桥头地基沉降控制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5.
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桥头跳车是由于桥台和台背路基产生差异沉降而造成的,因此路桥过渡段容许差异沉降是预防桥头跳车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参照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建立3个自由度的车辆-人体-座椅的振动模型,对台背不同差异沉降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结果,提出了路桥过渡段沉降的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6.
桩承式加筋路堤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桩承式加筋路堤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桩承式路堤的沉降组成和分布规律、适用条件、荷载分担比的影响因素等。具体研究了未打穿软土层情况下不同路堤高度时的路堤沉降规律,在打穿和未打穿2种情况下荷载分担比随桩托板尺寸、桩间距、路堤高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土工格栅的作用。结果表明:路堤沉降主要取决于桩端以下软土层的压缩;荷载分担比随桩托板尺寸和路堤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桩间距的增加而减小;土工格栅对荷载分担比和路堤沉降影响都不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足尺试验研究了镍铁渣加筋路堤的填筑方法及应用效果。首先,通过现场取样测试了广青镍铁渣的化学成分、环境影响特性及其工程材料特性。其次,提出了基于土工格栅加筋和改性土包边的镍铁渣路堤断面形式,总结了施工工艺。然后,开展了镍铁渣加筋路堤现场足尺试验,获得了镍铁渣加筋路堤施工期及工后的沉降量、水平位移、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曲线。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加筋填筑后的镍铁渣密度为1.76~1.88 g·cm-3,平均压实度可达93.0%。各层镍铁渣的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工后沉降和沉降速率均较小。施工期最大沉降为26.24 mm,发生在路堤中部第2层镍铁渣处,小于预测值40.60 mm;实测路堤总沉降最大值为55.51 mm,小于预测值73.50 mm。上路堤施工导致第5层镍铁渣局部产生了29.64 mm水平位移,但工后各层镍铁渣的水平位移几乎为0。各层镍铁渣底的土压力呈阶梯形变化,土压力实测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上路堤施工对第4,5层镍铁渣影响较大,可在下路堤顶面以下1.5 m范围内增设土工格栅。厂区重车荷载传递到各层镍铁渣底的附加应力较小,路堤安全稳定性较好。上述研究表明,广青镍铁渣属于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水性良好,浸水膨胀率低,对环境无毒害,经加筋处治后,可直接入场(非预处理)填筑,其变形和稳定性均满足路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黄土加筋路堤的数值模拟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LAC数值方法对黄土加筋路堤施工全程进行模拟,基于室内压缩试验和FISH动态模量输入的方法来描述土体的压实,利用土体在不同围压下的压缩模量来计算其变形模量,并用该法对宁夏黄土地区高速公路某路堤加筋试验工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和实测值较为接近。结果显示:随着路堤施工的推进,长短筋材发挥的作用不断变化,在路堤填土高度不高时,长短筋材受力区别不明显,填土高度增大时,短筋受力逐渐减少,长筋受力不断增大;并且,据长筋的受力特点可以分为3个区域:边缘区、受力区,内部区。对黄土路堤加筋效果的评价不仅应包括对筋材和路堤稳定性的提高,而且还应包括筋材对路堤不均匀沉降和基底土压力的调整作用。研究结果为土工合成材料在黄土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方胜  张俊云  黄洪 《路基工程》2010,(6):160-163
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建立了四个模型,通过对比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了土工格栅和桩帽对刚性桩加固软土路基中的作用,并与柔性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对调节桩土应力比、均化沉降有一定作用;桩帽对提高桩土应力比、减小差异沉降的作用较明显;与柔性桩相比,刚性桩更能有效控制路堤总沉降和约束地基土体的侧向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