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饱和软粘土地基沉桩过程中桩土挤压所引起的桩周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效应是非常显著的 .本文从弹塑性理论出发推导出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挤压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的计算公式 ,给出了考虑挤压应力和超孔隙水压力等影响因素的合理打桩间距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饱和软黏土路基条件下布袋注浆桩的挤土效应,以布袋注浆桩加固某饱和软黏土路基工程为例,通过现场试验对桩体成型过程中的桩周土体位移和超静孔隙水压力进行了分析. 运用测斜管监测了成桩时桩周土体的水平位移,得到了土体位移的分布特征和土体位移随注浆压力与时间的变化规律;运用孔压计监测了成桩时桩周土体中超静孔隙水压力,得到了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规律与变化趋势. 试验结果表明:成桩后,桩周土体水平位移呈现“马鞍形”分布,在距离地表0.1~0.3倍和0.8~1.0倍的桩长位置处出现最大位移;桩体成型挤土产生水平位移的范围约为桩径的6倍;桩体养护成型后,标准施工下的注浆压力对挤土效应的影响甚微,同时桩周土体水平位移会出现明显回弹,回弹位移值为注浆当天的40%~60%;超静孔隙水压力在前10 d消散较快,超静孔隙水压比随土体与桩体间距离的增加而呈现近似于线性规律的衰减,其影响范围约为10倍桩径.   相似文献   

3.
大口径开口钢管桩打桩过程对周围土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ψ900开口长钢管桩在打桩过程中对周围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进行了跟踪测试。根据小孔扩张原理及弹塑性理论,对周围土体产生的水裂及弹塑性区范围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大口径开口钢管桩打桩过程中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体产生裂缝,土体进入塑性状态,降低了土体有效应力。建议在桩基附近进行其它地下建筑物施工时,应采取适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镇江市某沥青产品有限公司8000m^3沥青储罐扩建工程的沉灌注桩施工的监测结果,分析沉桩过程中土体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所采取的防治措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8.0对挤密桩挤密成孔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在土体参数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逐渐增大孔壁挤压力分析桩周土体的应力变化情况:通过非线性迭代计算,得出孔壁挤压力极限值及其对应的塑性挤密半径.从而分析桩周土体挤密效应随应力增加变化的规律。分析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挤密桩挤密成孔过程桩周土体的受力状态.为进一步研究挤密桩综合作用效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PTC群桩的施工对连云港软土具体的扰动规律,掌握其桩间海相软土孔隙水压力的积累和消散、软土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现场PTC管桩群桩沉桩现场试验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有益的结论,将对其设计、施工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盐渍土对高速公路工程造成盐胀、溶陷、翻浆、腐蚀、沉降等诸多病害,将严重影响其正常使用,因此必须对地基进行工程处理。以新疆某高速公路砾石桩处理盐渍化软基工程为依托,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地表沉降测试、水平位移测试、分层沉降测试、土压力测试和超孔隙水压力测试等现场试验,总结了砾石桩法施工技术,并对砾石桩法处理高速公路盐渍化软土地基加固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证明,盐渍化软土地区通过砾石桩法处理后形成的复合地基,砾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有效控制了路基沉降,加速了孔隙水压力消散。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拓宽路堤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工作特性及其处理效果,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土水耦合单元模拟地基土,三维薄膜单元模拟土工格栅,并基于接触单元考虑桩土界面的状态非线性,从土拱效应、土工格栅的拉膜效应以及桩土作用等方面验证了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工作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土工格栅最大拉力发生在原坡脚位置的桩帽边缘处,外侧桩帽边缘的格栅应力逐渐减小;桩承式加筋路堤可使地表不均匀沉降由50.0 cm减小为8.3 cm,超孔隙水压力由63.7 kPa下降为11.0 kPa,并避免了老路基顶面出现的反坡现象,但在老路基处仍出现了较大的地基沉降和超孔隙水压力,故应充分重视老路边坡位置的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软基路堤在固结过程中的节点位移、单元应力~应变和超孔隙压力变化规律,采用二维比奥固结理论,分三级加载。结果表明软土固结主要是由于受荷使土体中产生超孔隙压力,超孔隙压力使软基中的水体不断向低压力的区域渗透而排出地基,因此,软基路堤沉降变形与超孔隙压力的分布和消散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将地震作用下土体的反应看作是随机过程,结合可靠性分析理论,在考虑了地震荷载作用期间土体超孔隙水压力产生及消散所引起再固结变形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累积损伤模型的土体反应分析方法,对上海地区典型的软土地层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探讨层状黏性土中静压桩的贯入机制,结合离散元PFC2D软件在处理大变形、非线性等问题的优势,考虑到接触黏结模型对模拟土体的优越性,建立了静压桩贯入层状黏土中的离散元模型,实现了离散元中静压桩的贯入过程;探讨了静压桩贯入过程中压桩力、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侧径向压力随贯入深度的变化规律,从细观层次上分析了不同桩径的静压桩贯入层状土中土体接触力链的分布特征,明确了沉桩过程中土体位移的变化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桩径的增大,土层的变化对压桩力的影响逐渐减小;桩侧摩阻力和桩侧径向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相似,在同一贯入深度处均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不同土层接触力链的表现形式不同,桩端位于粉质黏土层时,桩端的影响范围约为7D (D为桩径),桩端位于粉土层时,桩端的影响范围约为9D;粉质黏土中土颗粒主要以径向位移为主,而在粉土层中土颗粒位移受其上下土层的软硬程度制约.   相似文献   

12.
夯扩灰土挤密桩是利用锤击成孔的方法,在土中形成桩孔,然后分层回填灰土并夯实而成。在成孔和夯实过程中,原处于桩孔部位的土体挤入周围土体中,使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被挤密,从而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减小了地基沉降。挤密桩地基属于人工复合地基,具有原位处理、深层挤密和就地取材的特点,同时具备投资经济、质量易控而又能满足工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静压沉桩过程对邻近埋地管道性能的影响,基于位移贯入法模拟静压沉桩的二维有限元数值方法,建立了桩-土、管-土接触面并在桩顶施加位移荷载实现动态压桩过程,并综合分析了压桩过程中沉桩深度、桩径大小、管道中心与桩体中心的水平距离以及管道的埋深等因素对管道变形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增加管-桩水平距离,管道水平位移、径向变形和管周应力相应减小,近桩侧管周土体的最大水平应力约为不设置管道时的1.5倍;随着沉桩深度增大,初始使管道产生明显水平位移的临界沉桩深度约为管道上方1 m处,随后管道水平位移呈现先增大后略微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且当沉桩深度为2倍埋深时管道水平位移最大;管道埋深越大,管道受沉桩挤土效应的影响越明显;当埋深为5倍管径时,沉桩桩径减少25%时管道最大水平位移减少27.8%,表明减小桩径可显著降低沉桩对周边管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在饱和土层中施加反压的方法使土层中维持某一特定的超孔隙水压力,以此模拟振动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中由于残余孔压的产生而导致的弱化状态。采用粉砂质细砂和细砂,利用桩土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对处于弱化状态的单桩土层水平极限抗力pu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土层的水平极限抗力随土层中残余孔压比的增加逐渐降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桩间土的再固结与桩承载力的时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桩间土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及大小,建立了桩间土再固结模型,用三维固结理论编制了计算程序,并将计算的桩间土固结度增长与实测桩承载力的增长进行了对比,两者的后期增长率吻合较好,表明可由桩间土固结度的增长来预估桩承载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桩端压力注浆桩主要是通过向桩底及桩端周围注入浆液,加固桩底及桩端周围的土体,形成一个具有高于原土层承载力的扩大头,从而提高桩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桩端压力注浆桩主要是通过向桩底及桩端周围注入浆液,加固桩底及桩端周围的土体,形成一个具有高于原土层承载力的扩大头,从而提高桩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结合现浇薄壁管桩(以下简称PPC桩)在盐通高速公路及上海北环高速公路中的应用,通过一系列现场试验,对现浇薄壁管桩沉桩拔管速度、混凝土材料塌落度、沉桩过程对场地土性影响及沉桩挤土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优化的工艺技术参数。沉桩观测表明PPC桩存在一定的挤土效应,但在目前的设计间距下不会对邻桩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对隧道洞室周边及开挖面的土体施加由盾构机引起的各种荷载的方法模拟盾构施工,通过变化注浆压力及推进力研究盾构施工对周边土体及单桩基础的影响.增加注浆压力是减小盾构推进对周围土体影响的最有效的措施.当注浆压力足够大,推进力、盾尾脱离及浆液硬化对土体的影响程度相同.若使隧道顶点的沉降及隧道底部土体的回弹减小相同的数量,底部注浆孔的压力要大于顶部注浆孔的压力.当推进力大于临界值时,推进力对隧道周边土体的影响明显增加.隧道周边及地表处各点的位移变化主要发生在盾构机通过这些点所在位置时,衬砌生成后,随后的开挖步对其影响很小.桩侧隧道洞室衬砌生成后,随后开挖步施加的注浆压力可以明显减小桩顶沉降,注浆压力越大,桩顶最终沉降越小.推进力对桩顶沉降影响不明显.盾构施工引起的桩顶和桩底的沉降始终相同,即桩整体下沉.桩顶无荷载及桩顶施加工作荷载时,开挖引起的桩顶沉降相同;桩顶施加极限荷载时,开挖引起的桩顶沉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王学智 《北方交通》2008,(6):150-151
采用粘土、碎石,利用冲击钻下冲过程中产生的横向挤压力,重新造壁,提高孔内水头压力稳定护壁,是处理断桩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