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铁路》2009,(11):77-77
随着北京南站公交枢纽,特别是地铁4号线的开通运营,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为京津两地旅客乘坐京津城际动车组出行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京津城际铁路动车组的客流量也随之增长。  相似文献   

2.
新成都站位于成都市东郊沙河堡地区,车站北端衔接达成线、成绵城际线、枢纽环线和动车出入段线,南端衔接成昆线(环线)、成乐城际线及成渝城际线。在确定车站站型为城际、达成二场布置形式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车站咽喉设计方案和引入线路疏解方案,合理确定平行进路;同时在节约工程数量和不改建相关城市干道的前提下实现引入线路的疏解方案。  相似文献   

3.
根据兰州铁路枢纽现状,结合城际铁路网规划、成兰铁路线客货运量、客流特点及列车开行方案,提出成兰线引入兰州枢纽方案研究思路,确定成兰线由哈达铺站引入兰州枢纽和由岷县站引入兰州枢纽2个接轨方案。综合考虑铁路线对城市的影响、工程投资、生态环境影响及运营组织,对2个接轨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最后推荐成兰线由哈达铺接轨引入兰州枢纽方案。  相似文献   

4.
概述武汉枢纽客运系统规划"五主两辅"布局,初期武汉至十堰铁路利用汉孝城际铁路引入武汉枢纽,近期武西客运专线贯通后,需要兼顾西北地区与中南赣闽等地区客流及沿线城际客流的基础上,从提升干线通道运输质量、满足武汉枢纽过江通道运输需求、武汉枢纽客运系统能力需求、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求方面分析需要新建武西客运专线直通线,提出新墩接轨方案(方案Ⅰ)、乌龙泉接轨方案(方案Ⅱ),通过建设规模和工程投资、枢纽总体布局、客运系统能力适应性、运营条件、对城市建设的影响等方面的比较,提出武西客运专线直通线近期乌龙泉接轨方案(方案Ⅱ)较优。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南昌至赣州城际铁路是京九客运专线先期实施部分,是江西省以南昌为中心"十"字型快速铁路网的组成,承担着大量城际和长途跨线客流。新建昌赣城际铁路引入既有枢纽方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特点是涉及因素众多,且具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模糊性很高,需要一种方法来进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和决策。研究结论:在枢纽总图布局稳定、客站分工明确的情况下,应用基于集对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昌赣城际铁路沿京九线引入和沿沪昆线引入南昌枢纽2个方案进行了比选,涉及4个影响因素,最终计算得出最优方案,与专家组定性分析比对结果一致,这说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该领域的方案比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洛阳枢纽衔接3条干线1条支线有5个方向,为客货顺列式十字型枢纽.在充分预测研究年度内客运量的基础上,根据城际铁路自身的特点,考虑郑登洛城际引入后枢纽客运站的布局和分工,结合洛阳市总体规划,对郑登洛城际引入洛阳枢纽进行了多层次、多方案的综合比选,推荐了引入洛阳龙门站方案.  相似文献   

7.
乐化站位于南昌枢纽北端,为既有京九铁路上的一个中间站。随着南昌枢纽格局的调整,规划建设昌九城际铁路、南昌枢纽西环线、向莆铁路、沪昆客运专线引入南昌枢纽,形成了以乐化为轴心的乐化客货疏解区。文章通过乐化疏解区的形成、衔接铁路的项目特点、各工程实施进度节点,详细分析介绍了枢纽西环线提前开通的乐化疏解区施工过渡设计方案,根据枢纽内运输组织特点,巧妙利用了正线与站线简易换边的技术手段,在维持既有京九铁路运输方式不改动的情况下,提前单线接通西环铁路,缓解一定时期内枢纽客货运输能力紧张,以较小的代价,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客专调度集中(CTC)线路中,跨调度台渡线道岔的处理方案比较复杂,以佛山西站城际动走2线和客专动走3线间增设渡线道岔为例,详细说明跨调度台渡线道岔信号系统的处理方案,以满足跨调度台列车运行需求。  相似文献   

9.
湛江枢纽是衔接黎湛线、湛海线、河茂线、茂湛线4条铁路的地区性枢纽,考虑合湛铁路、湛海高铁、张桂玉海高铁和广湛城际引入,在分析城市规划、运输组织、远期发展条件、工程实施难度等基础上,对枢纽客运系统方案进行多方面比较,确定采用湛江西站、湛江站两站并重,维持既有湛江站不动,各高速线均引入湛江西客车场的客运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速铁路已经初步呈现网络化的局面,新建高铁线路CTC与已开通高铁线路CTC之间存在紧密的协同关系。针对京津城际延伸线特殊的运输作业模式,构建了一种基于车站辅助子系统的CTC功能交互方案,并对多台共管车站的自动报点逻辑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1.
疏散平台作为地铁区间的快速辅助逃生通道,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北京新机场线采用7.6 m直径的大盾构隧道断面,造成疏散平台平面宽度较大;为了满足本工程施工进度的要求,设计方案中增大了疏散平台支撑间距。因此,需要重新进行结构受力分析,建立支撑结构及平台板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研究表明,1.6 m跨度疏散平台的平台板和支撑型钢的最大变形分别为5.335 mm和1.1 mm,最大应力分别为2.9 MPa和57.2 MPa,均在容许值范围内,所采用的平台板复合材料、支撑型钢等结构的受力性能亦满足规范要求。大跨度疏散平台方案有利于减少施工现场平台板的数量,有效提高现场疏散平台拼装施工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的功能定位,依据铁路技术政策和标准、已开通和在建项目的情况,对CTCS-2与CTCS-0列控系统进行比较,并对无配线车站信号系统、信号系统与站台门系统结合的特殊信号方案进行研究。最终选择满足铁路运营需求的CTCS-2信号系统,并将所研究的信号系统方案应用于实际建设,为类似工程的信号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基于CDMA2000-1X分组数据网络构建的铁路10kV配变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CDMA 1X分组域的VPDN专线网,结合传统的调度自动化技术,在调度中心构建数字化多功能信息平台,实现了对区间信号点处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同时也为铁路10kV自闭/贯通线上故障测距和故障诊断提供了相关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列控中心(简称TCC)为中枢,通过TCC软件将其功能进行适应性设计,结合现场基础工程建设实现其庞大的运算处理功能。新建线路开通前,为确保高铁列车运营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需要对TCC软件的功能及逻辑关系进行遍历测试,即TCC软件仿真测试。通过仿真平台测试合格软件,可大大降低高铁现场出现问题的概率。从TCC仿真测试平台建模、环境搭建、数据配置、测试流程、问题反馈、测试记录等重点关注的问题展开介绍,为新建高铁线路列控中心产品软件的调试与开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信号系统作为高速铁路的神经中枢,是保障高速铁路运行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对列车运行控制(简称:列控)与行车指挥的智能化、协同化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阐述了高速铁路列控与调度指挥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介绍一体化系统应实现的基本功能,对系统架构、子系统架构及系统接口进行设计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智能高铁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趋势,BIM技术融合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可实现铁路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根据BIM技术特点,基于Autodesk Revit建立铁路线路三维信息平台,为铁路项目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首先,利用PowerCivil并根据线路平、纵断面等资料,生成线路中心线三维线形,为后续线路三维信息模型建立提供基础条件;随后,将线路中心线三维线形导入Revit平台,利用二维构筑物图纸创建各种构筑物族,再通过Dynamo编写命令将各种构筑物族沿线路里程布置,从而完成线路三维信息平台的构建。研究发现:三维信息平台可满足铁路线路模型三维可视化要求,并将铁路线路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的信息进行融合,为铁路项目信息化管理搭建可操作的平台基础。  相似文献   

17.
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一期工程设计速度为160 km/h,突破了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规范规定的速度范畴,既有的轨道系统结构形式已无法满足本工程高速行车的需求。同时,本工程还存在通过地段人工地物复杂多样、人员疏散性要求高、建设工期紧张等问题,给轨道系统设计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没有设计先例、没有规范遵循的情况下,采用"城际"标准与"地铁"标准相结合的设计思路与方法,设计了适用于不同地段的轨道系统结构形式,提出了基于轨面平顺性控制的成套技术方案。北京新机场线的成功开通运营表明,采用"城际+地铁"相结合的方法可解决更高速度下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系统结构的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等设计问题。该设计思路与方法可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类似线路提供设计范例,同时也为市域快线及市郊铁路轨道系统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铁路客运专线运营调度系统体系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雨  杨浩 《中国铁道科学》2007,28(1):106-112
客运专线运营调度系统由运输计划、列车调度、动车调度、供电调度、旅客服务调度、综合维修调度及防灾安全监控7个子系统组成。基于逻辑层次化、组件化、面向服务和事件驱动等设计理念,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由运行环境、技术平台、业务处理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营维护体系5层构成。运行环境提供系统正常运行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技术平台包括管理运行平台、控制运行平台、消息中间件和对外信息接口。业务处理平台包括应用处理、系统管理和决策支持模块,直接提供用户人机界面。安全保障体系从8个方面综合考虑系统安全保障策略。运营维护体系包括日常运行维护服务、运营技术支持及运行维护规章制度。该系统的软件架构以B/S与C/S模式相结合,但以B/S模式为主。基于该体系结构,实现了包含运营调度系统核心处理功能在内的仿真实验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运用Mesh网络技术,采用分层设计和模块化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种可以覆盖某专用铁路的运输调度系统。系统采用终端用户设计,包括系统维护终端、调度终端、值班员终端和交接口终端4个模块,涵盖企业所有业务环节,为专用铁路运输部门的调度指挥、货运管理、计划管理等业务提供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行车指挥无声化、运行管理自动化和运输调整智能化,以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速铁路运营调度系统和客票系统的体系结构,基于运调信息共享平台,采用消息队列(MQ)的信息交换方式和XML协议,建立运调系统和客票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运行线实绩信息和运行调整计划的共享,提高了客票销售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